我家祖上是當地大戶人家,生意通達,在上海也有鋪子。後來家道中落,到了父親這一代,浮華被時代激流悉數帶走,隻餘一間房、幾個人。
小時候不知家族曆史,更兼那個言多招禍的時代,也無人對我說起。有時候,看看老屋裏精美的雕窗、光滑的青石地麵,覺得自己的家族與他人不一樣。不一樣的還有曾祖母,村裏其他的老太太總是衣冠不整,頭發零亂,喋喋不休,但是,我的曾祖母,衣裳總是清清爽爽的,頭發總是梳得齊齊的,神態總是靜靜的,說話的時候,總是慢條斯理,不急也不躁。
曾祖母與嬸子關係不融洽,嬸子經常無理取鬧。曾祖母從不與她爭論,嬸子惡語相向時,曾祖母臉色平靜,總是說:“聲音輕點,讓別人聽到多不好。”
曾祖母非常好“麵子”,每有親戚來訪,她從不說嬸子的壞處。有時候,我在她身邊玩耍,她與親戚聊天,就聽到她在誇獎嬸子如何勤勞,孫子們如何孝順,有時候會把我拉過來,摸著我的頭,說: “這個曾孫我最貼心。”
其實,曾祖母的日子非常苦。當時,全家人一日三餐都成問題,早晚兩餐隻能喝粥,到了下半年,得用紅薯充饑。我那時尚小,不知愁滋味,而曾祖母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怎能不愁?我經常看到村裏的一些老人,因為吃不飽飯、日子太苦,臉上皆為悲苦之色。有時好好地與人聊天,聊著聊著就會慟哭起來。但我的曾祖母精精幹幹,從來沒看到她哭過,也從來不會向別人兜售苦難。
前段時間翻家譜,發現裏麵有幾句家訓:人前不露怯,遠足不露財,內外當整潔,自奉須儉約…… 總覺得曾祖母就有這樣的遺風,秉持了祖上的訓條,日子再苦,命運再舛,也避免以悲苦之色示人。我想,這既是一個從商世家的教條,也是一種人生訓條。因此,我們家在給小輩起名時,也要求積極向上,故家族中幾個男兒,姓名當中均有“強”、“剛”、“勇”等字眼。
教育家張伯苓有句名言:“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張伯苓是一個主張內外兼修的教育家。譬如,他認為人難以避免黴運,但。越有黴運,越要麵淨發淨,不可萎縮,不可顯在臉上,這樣黴運也會過去。他為南開中學的題詞為:麵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潔;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總覺得曾祖母與這樣的教育大家所持理念相通。可歎的是,我是人近四十才想起曾祖母當年的從容和堅強,而在此前跌宕起伏的人生之中,我露過太多的怯,訴過太多的苦,兜售過太多的難。我終於發現,自己所做的一切沒有給我帶來好運,或許倒給人留下了憤懣、晦澀的印象,給自己的人生帶來諸多不利。
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人如此,不必以一副落魄臉示人,何不換以清新、明朗的形象,反倒更讓人信任,更能得到成長的機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af6ef10100xx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