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八十的人臨終時會見到鬼

來源: crazy23 2011-03-31 18:59:2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918 bytes)

《生死》

嘎瑪仁波切講授

生與死,是每個生命都需要麵對的,但死,卻是生命過程中最不受重視的。比起死,生 比較能夠被了解而且不陌生。特別是人類,當有新生嬰兒初到這個世上時,家人大部份都會慶祝,每年也會幫他過生日。但死亡的部份,我們比較容易輕忽它,而輕 忽的原因是不敢麵對或害怕看到死亡,更恐懼談「死」這件事。
 

但實際上,人更需要麵對的,是死的問題,而不是生的問題。因為在母胎時,一直有母 親嗬護著。而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有很多親朋好友會在成長過程中陪伴著我們。所以,人雖然孤獨的來到世間,但隻要學會與人互動,就可以不孤獨。可是死亡 對我們來講,卻是非常孤獨的,不管我們有多少親情、友情、權力、金錢等等世間福報,在死亡時既帶不走,也失去意義,每個人還是必須獨自麵對死亡。而且即使 人們恐懼死亡,但當這時刻來臨時,也無法不去麵對。所以,我們更需要學會麵對死亡。而做為佛教徒,我們最大的功課是學會利用得來不易的身體,累積更多的福 報和智慧,不讓自己無助地死,而能夠有智慧的選擇麵對死亡的方式。
 

假設沒有宗教信仰,因為對死亡無知,沒有正確了解與認識,大多數的人對死亡不會有 太多恐懼。很多人認為死亡後,生命就結束了,好像火熄滅或水蒸發了,一無所有。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生命在死後,還是會繼續。既然生命會延續,或說假設它 會延續下去,那麽在我們不知道的另一個生命狀態中,比如中陰時,該怎麽去麵對?
 

根據我長時間以宗教方式做臨終關懷的經驗,發現不管活著的時候有沒有信仰,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在麵臨死亡的時刻,會看到地獄道或餓鬼道的眾生出現在眼前,因而感到非常害怕。這時候,臨終者會後悔在這一生中,雖然有足夠的時間累積善業,來避免這時的恐懼,但卻沒有去做,以致在不得不麵對的時候,感到非常害怕。
 

對於像我們有信仰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比較容易理解接受,因為我們相信輪回的存在, 也相信這一世的生命是短暫的,隨時隨刻都會麵臨生與死。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死就是一個過程的開始與結束,就好像每天早上從沈睡中醒來,前一日的生 命已消逝,當天又是一個新生命延續的開始,這也是一種生與死。一件事物延續的過程中,前麵階段的結束,可以稱為「死」,後麵新階段的產生,可以叫做 「生」。生和死的發生,可以是極短的時間。比如思考事情,也許你從一個、二個、三個細節,一直完整思考到最後,但也許在思考一個細節的中途時,思慮就中斷 了。這個過程可能延續了好幾秒或好幾分鍾,甚至延續很久。在這些思想的運作過程中,都有短暫的生和死。
 

而在一天又一天的生命循環過程之中,我們每天都在做重覆的事情,講很多重覆的話。 這些重覆的動作、語言,或做人處事的方法,隨著每天一再地輪回循環,已經愈來愈熟悉。如此延續下來的,就是佛教所講的習氣,或說是業力的延續。而比較讓人 感到恐懼的是,在思想生生滅滅的過程中,會造作很多不同的善惡業力,而這些業力將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生命。
 

好比一顆種子埋入土裏,當它得到土壤、陽光、水份、肥料等滋潤,會慢慢成長。從種 子入土,長出青苗,到開花結果,實際上是同一株植物隨著時間,一直在變化。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而變化過程就像蟬脫殼一樣,或許小時候的長相,和老年時完 全不一樣,但是,某些特質會延續下來,包括習慣性的思維和動作。而慣性所累積的一切善惡念頭和作為,將會變成下一世福報和智慧的源頭或種子,並且延續下 去。所以,在思想「生」起時,如何讓它成為更有智慧、可以帶來更多福報的種子,也就是如何播種正確的概念,就變得很重要。
 

當一個念頭生起的剎那,就開始在意識上播種。即使在母胎時,胎教也一樣重要,因為 胎兒是靠意識接收所有訊息,不管是外在言語或母親的思維,這些善惡的訊息都會對胎兒的意識產生影響。所以很多母親懷孕時,喜歡多聽美好正麵的聲音,不喜歡 惡口傷人等負麵的語言。而出生後,這種正麵思想也會持續灌輸,從父母到學校老師,以及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包括宗教上的教育,都是教導我們如何建立正確的 觀念。
 

例如,佛法教導的菩提心,讓我們學習對所有眾生負責任的心態,這也是在思想上播種 的一種方法。而且要遇到這種機會,還要有足夠的福報。假設對老鼠等動物天天講應該大發慈悲心,要對眾生都平等看待,看待眾生有如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貴,這樣 即使講了一輩子,牠們也不可能認同,因為畢竟牠們的福報還沒達到這個層次。
 

在六道眾生裏,人類最能真正思考 「我來自哪裏」、「生命的意義」是什麽?而且也有能力讓生命變得更好。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人如果一輩子都沒有正確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到底我為何而 來?那麽就跟其他動物一樣了。但實際上,真正懂得生命的又有幾個人?幸運的是,我們可以依靠學佛,了解出生在這個世間的目的。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的是暇滿人身難得。人身之所以難得,是因為明白了人類跟 其他動物的差別。如果對貓狗等眾生講道理或講經說法,牠們不一定聽得懂,但聽不懂不代表牠們不會比人類聰明。實際上,很多動物的某些能力比人類強很多,比 如能展翅飛翔在天空的能力,在海中遊好幾萬公裏的能力,這都是人類所欠缺的。但是,人和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是擁有能多層次思考的智慧,可以思考未來,也 可以思考過去,也就是具有反省的能力。
 

我們的生命不僅無法永恒,而且還很短暫。一般人的平均壽命是六十五歲左右,但能活 到七十歲的人又有多少?而且在一生中還要麵臨很多困難。任何小生命一出生,表達健康的方式是哇哇大哭,而不是帶著笑容,這就表示在母胎時,就感受到這世界 是個受苦的地方,來到這個世界就準備要麵對痛苦。所以,佛陀講「苦集滅道」四聖諦時,第一個講的就是苦。在第一次講經說法時,就連續講了三次「苦」,才開 始講佛法。我們的生命中有很多苦,而要了解為什麽會有痛苦,就要尋找它的來源。
 

如果沒有輪回,沒有前世,那麽健康的種子所帶來的,應該是健康的果實,但事實卻不 是這樣。很多父母是健康、高智商的人,可是卻生下殘疾或智能障礙的孩子。父母身上的疾病,大都會遺傳給小孩,但是父母沒有疾病,也不代表生下的小孩就沒有 疾病。而富商的小孩不一定會成為富商,窮人的小孩也不一定是窮人。這一切清楚的表示,有其他因素會影響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狀態。
 

而從這一世自己無法選擇的狀態,又可以了解到是因為前世的因果,而由不得我們選擇 要投胎到哪個地方,選擇健康或不健康等。佛菩薩才能選擇投胎的狀態,凡夫隻能經由業力主導而投胎。這種不由自主的業力讓我們反省到,前世有個看不見的黑 手,也就是業因,主導著我們這一世的生命狀態,而這一世的業因,則會導致下一世快樂與痛苦的延續。也因此,我們需要謹慎地看待業力。
 

各位有沒有想過自己從哪裏來?為什麽會在這裏?我所遇過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幾乎有 百分之八十都會告訴我,他們有這樣的疑問。但對這些人來說,很難尋找答案,隻能猜測而已。而既然不知道自己是誰,更不會知道別人是誰,那麽別人的痛苦、生 死、快樂,也與自己無關。也因此,自己要給別人快樂或傷害,都是根據自己喜不喜歡的感受來決定。人在沒有宗教信仰時,不會去尋找答案,因而容易變成沒有是 非觀念,道德倫理似乎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過得好,而且認為隻要能達成目的,過程中是采用何種形式或手段 都無所謂時,就會沒有是非觀念,會變得愈來愈恐怖。例如,從來不會思考其他動物是不是快樂,隻想到要怎麽烹調才會好吃,可從沒想過一刀砍下去,牠會不會 痛。而這個問題又出在我們如果砍人,人會叫痛,可是動物叫痛,我們卻聽不懂,所以根本不會站在動物的立場去思考。也因此,人會產生一種想法,認為動物生下 來就是人類的食物。我們會發現從古代的殺人或殺雞宰羊來祭天,慢慢演變至今,仍存在把動物殺來祭天的情形。
 

我們不去了解每個生命對痛苦的感受,就是因為不尊重生命所造成的。而不尊重生命的 原因,在於不了解輪回,或不認為輪回存在,或對輪回的存在半信半疑。如果我們確信有輪回,就不會這樣去對待其他的生命。而當我們能用智慧作反省時,就是有 福報的眾生。六道輪回裏,唯一有解脫機會的是人類,因為人類有反省的能力。反省在佛教裏稱為懺悔;懺悔是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並改過向善。透過懺悔,生命 才能愈來愈珍貴,才能認清我們的生命為什麽比別的生命珍貴。珍貴之處,在於我們有能力了解其他生命的喜怒哀樂。
 

因此,我們要懂得珍惜自己得之不易的生命。佛陀曾經將這種得之不易,譬喻為海中盲 龜鑽入牛軛。就像有個牛軛在海洋中,隨著風吹而四處飄蕩,這時,有隻海中盲龜,每一百年伸出海麵一次,有一次盲龜的頭,剛好插進牛軛中間的小孔,這種機率 是微乎其微。這種譬喻,是指要具備投胎為人的因緣和福報,是非常困難的。尤其不僅投胎做人,而且生在有機會聽聞佛法的地方,有人願意宣說佛法,自己也願意 追隨佛法而修行,這是生命中最暇滿的福報。所以,人身難得,並不隻是說投胎為人有多難得,這裏的「人身」是指有機會修行的暇滿人身。
 

當我們得到暇滿人身,需要麵對的是什麽?從一生下來就要麵對「老」,「老」就是 「變化」。不同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有前後順序,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間,卻不是照年齡長幼排序的。所謂棺材裏躺的不一定是老人,即使每個人都希望長命 百歲,但那需要相當大的福報。而想要累積延長壽命的福報,關鍵就在於尊重生命。
 

在佛教的觀念裏,壽命能不能延長,跟是否尊重生命有關係,也就是要尊重他人及其他生物活在世界上的權利,但我們卻經常剝奪其他生命的生存權,大規模的,如人類發動戰爭,讓許多生命因而死亡,或小範圍的,如很多時候不自覺地傷害其他動物。
 

當然,有些殺生是無法避免的。例如,我們三餐吃的飯菜,是多少農民殺生而得來,如 果我們不吃,他們可能就不會殺生,但我們無法不吃食物。如果我們不喝水,水庫就不需囤積那麽多水,也就不會有那麽多生物在過程中死亡。而水運送到家裏之 後,需要先煮沸消毒,因而殺死微小生物,這種殺業我們也要承擔。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也都是帶有殺業而來。又如醫生為了治病而用藥,也有很多細胞 因此死亡。像這些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形下所做的殺生,但這些罪業的果報比較輕。
 

就像藏人大多是佛教徒,雖然盡量不殺生,但多少還是無法避免。遊牧民族因為生存的 需要,當草原上沒有其他東西可吃的時候,也會殺牛宰羊來吃。但是心態和你們用活海鮮做菜是完全不一樣的。遊牧民族是逼不得已而殺生,殺牛時會掉眼淚,殺生 之後會懺悔,會請寺廟的人超渡念經,幾乎是帶著殺活生生的人的心態,懷著慚愧和後悔來做這件事。
 

我記得藏區曾有一個牧民,他說自己 是佛教徒不能殺生,但家裏沒肉可以吃,所以有漢人經過時,就請他殺牛並給他錢,認為這樣自己就不需要承擔因果業力。我說這還不如自己殺,因為那個漢人本來 沒有罪過,現在卻因為你的雇用,而有了殺生的罪,加上你叫別人殺生也有罪過,就變成兩個人都有殺生的罪業。所以,倒不如你自己一個人承擔,這樣那個漢人不 會有罪過。
 

此外,雖然藏人會殺生,但不會殺乳牛,因為藏人認為喝了乳牛的奶,牠就像是自己的母親一樣。還有耕地的牛,也是不殺的。在藏區隻會殺野放的公犛牛,不過殺了牠們,仍然會請寺廟的人超渡誦經。殺生當然有罪過,但至少他們還懂得懺悔自己的行為,雖然他們吃肉,可是思想上還是以佛教的角度做這些事。
 

如果想讓自己投胎到這個世界上時,生命能夠延續下去,不會短命,就要學會尊重生命,而唯一的方式,就是不要傷害其他生命。有 些人生重病,醫生判定沒有機會再複原,但因為放生而延續生命的例子有很多。舉一個實例,大約六、七年前,有一個肝癌末期的病人,醫生判定他最多可以活六個 月左右。當時他是虔誠的基督徒,我跟他說,不管你信什麽宗教,隻要學會尊重其他生命,就可以延續自己的生命,所以你可以放生。他在各地做了很多放生,之後去醫院檢查,發現腫瘤慢慢變小了。後來,他皈依了佛門,一直靠放生延續生命,就連醫生都問他是不是找到了什麽偏方。一直到最近,因為嚴重的肝昏迷,心髒停止跳動,他的家人立刻請嘉絨講修學院的喇嘛們在山上大規模的念經、放生,而大概在30分鍾後,他又活了過來。他說在昏迷時,一輩子所做的事就像在電視上放映一樣,快速地演一遍給自己看。
 

在這之前,他對佛法還半信半疑,對於多次放生的奇跡,總認為是巧合而已。在這之後,他確信真的有佛教所講的中陰存在,而最讓他驚訝的,是人一輩子所做的好事、壞事,居然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放映一遍。雖然最後他還是過世了,但在生命結束之前,一直都在懺悔,而且最後能微笑地走,原因是他再也沒有任何恐懼,因為他對生命輪回過程,對自己為什麽來到這個世界,對下一世輪回將怎麽開始,已經有了概念,對自己的信仰也到了深信不疑的層次了。他認為在他心髒停止跳動大概30分鍾後,能夠再次活過來,目的是為了告訴身邊的人,人一輩子所做的事,在死後的中陰裏都會出現,勸解他們要相信輪回,要相信佛法,所以佛菩薩讓他再一次活過來
 

人的本質,具備佛性善良的一麵,但也有因煩惱汙染而像魔鬼的一麵。人基本上喜歡 善、喜歡愛與被愛、喜歡被關懷。雖然喜歡,但卻不代表都做得到,原因在於本具的光明智慧和慈悲,被惡性習氣所汙染。就是因為貪、瞋、癡、慢、疑等無明客塵 的汙染,所以我們的心一直在做二種選擇,一種是不停吸收正麵的部份,一種是吸收負麵的部份。可是無始以來的輪回中,我們已經很習慣負麵習氣,而正麵習氣卻 是我們不習慣,需要不斷培養的,也因此,我們吸收不好的妄念、雜念,比起吸收正麵的習氣,速度會快很多。
 

今生有些業力是前世所造成,佛教稱為定業。但在今世生命發展的過程中,自己內在的 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不同的訊息也會讓心的習氣不斷累積增長。在生命持續老化的過程中,有很多起起落落,當負麵傷害愈來愈多時,我們往 外付出的,也會是負麵的。如同有香味的花朵,會吸引漂亮的蝴蝶、蜜蜂,但發臭的腐肉,吸引的都是臭蟲,人心也是如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個人 學會往正麵發展,例如有宗教信仰,就能學會寬容,學會了解別人的心,尊重別人的思維方式及行為。但如果來到這個世界時,父母沒有宗教信仰,而且還是自私、 沒有包容心、行為舉止非常惡劣的人,那麽這個小孩長大後,也很可能是這樣的人。
 

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有兩種力量影響他的發展,一個是前世的業力,一個是後天的培養,也就是說,與生俱來的業習和今世教養的共同力量,決定他的業力會往什麽方向發展。
 

我們曾經對小朋友做過很多試驗。在一歲多時,告訴小朋友要行善、講好話,如果不做 好事、不行善,佛菩薩就會在他的生命中,放一顆黑色小石頭。其實,這是古時候藏傳佛教高僧的修行方法,當他觀察到自己內心有不好的念頭時,就會在專屬的袋 子裏放一顆黑石頭,而發現自己有好念頭時,就放一顆白石頭。剛開始會發現黑石頭很多,白石頭很少,之後慢慢修正念頭,白石頭也愈來愈多,是用這個例子來作 譬喻。後來,看著小孩長大,會發現這個譬喻對他的影響力特別大,每次犯錯時,他會自己去懺悔,請菩薩不要給他一個黑點。另外,我們也會鼓勵他,告訴他如果 做錯事之後懺悔,佛菩薩會在他心裏放一個白點,那個叫做智慧,隻要懺悔一次,智慧就會高一點。後來慢慢的,他的正麵思想會多一點,會去思考什麽是對,什麽 是錯。
 

不論從佛法或父母學校的教導來看,負麵的黑點就是指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痛苦的行為,是自私的不善業;而正麵的白點,指的是用慈悲的方法對待別人,叫做智慧。所以,我們需要慢慢引導小孩,讓他們了解什麽是正麵或負麵的行為。
 

正麵的力量來自於宗教信仰,唯有佛 法才能告訴我們什麽是黑業,什麽是白業,或由高僧大德告訴我們什麽是善,什麽是惡,而透過選擇行善,人會愈來愈了解自己。透過佛法,了解因為前世造作善 業,所以今生才有好家庭,生在有福報的地方,三餐不匱乏,有善良的親朋好友、夫妻兒女等等,這一切都是前世善業的福報。如果能理解這個道理,那麽當一切福 報來到時,也不會過度傲慢、自負。
 

但是,這有時候也很難。當我們的經濟、能力、文化水準到了一定層次,成長的環境也 不錯,在種種福報具足時,會漸漸不去珍惜,直到失去時,才知道這些有多可貴。就像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彼此的見解不同,導致無法包容自己的親朋好友,家庭 紛爭不斷。像這樣,又怎能家和萬事興?把一個不是很重要的理念,看得比人的生命、親情還重要,這是瘋子在玩的遊戲。
 

佛教中有個故事,有位國王有一個很好的占卜師,這位占卜師算了一個卦,說七天後會 天降大雨,之後整個大地的水會被汙染,人們喝了井水,都會變成瘋子。國王聽了之後,很緊張的下令把皇室周邊的水井用布蓋起來。後來,果真下了七天的大雨, 所有百姓都喝了被汙染的水,變成瘋子,隻有皇親貴族沒有喝到毒水,結果百姓都說皇親貴族是瘋子。最後,皇親貴族隻好無奈的喝下毒水,於是所有的人都變成瘋 子。
 

而現在的情況,是少數幾個人喝了有毒的水,但大家卻一起跟著發瘋,事實上,這和不尊重生命有關係。當你開始對別人歧視、有成見,彼此間的親情、友情都因理念不同而起紛爭時,會愈來愈不懂得尊重別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導致愈來愈沒有活著的價值。真正的佛教徒是最溫和的,是以反省自己為目的,而不會去檢討別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佛教鼎盛的時候,都是太平盛世,像大唐盛世、康熙盛世、西藏吐番時代。但是,人們國泰民安久了之後,又會不懂得珍惜福報,而當喜歡紛爭的時候,動亂就開始了。
 

我們現在舉辦的法會,很像台風裏的台風眼;當大環境混亂的時候,我們還能在這裏設壇城為大眾祈福。別小看這樣的力量,這樣的福報能讓人在遇到暴風雨時,沒有恐懼感。我們在這裏祈禱所產生的穩定力量,可以協助很多人,而且不會和剛才故事中的國王一樣,變成瘋子。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要懂得珍惜每一天,要讓生命愈來愈有價值,而方法就是靠修行。 修行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一定要靠佛菩薩的加持力。畢竟我們還是凡夫俗子,對任何事情的起心動念,例如別人的惡語、綺語、兩舌、挑撥,都會動搖自己的 信心,所以一開始就要建立對佛菩薩深信不疑的虔誠心,這非常重要,而且也是讓業力可以很快淨化的原因。生病時,看醫生很重要,但是看醫生之外,對三寶深信不疑的祈禱,是讓我們快速脫離病魔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我們親身體驗過才能告訴大家。
 

除此之外,還要靠眾生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當所有生命的正麵力量結合起來,就會變成強大的共業,而且這個共業也會是正麵的,像國泰民安、豐衣足食。所以,要把這種願力延伸到眾生,就需要所有眾生的力量。
 

讓自己學會發願,並付諸於行動。大部分佛教徒的願力很美,但行動力多半不足。我們對因果大都能認知,但是深信度不夠,大多是半信半疑,這和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是有關係的。如 果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應該會懂得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要負起責任,並付出代價。要知道,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或作為,都將成為下一世好壞的來源,而且也牽涉 到死亡時,是快樂還是痛苦。如果未來的苦樂都和自己現在的作為息息相關,那麽行動力就要更加強,多多學習別人的優點且付出行動。
 

有些佛教團體在佛法教育方麵做得非常多,但該付出的時候不願意付出;有的團體則是 一直慷慨付出,但佛法教育卻做得非常少,連應該為自己做什麽才有幫助,也搞不清楚。所以,如果能將這二者結合,是非常完美的。尤其寺廟出家人的教育要做 好,因為如果出家人都不清楚為何而修行,那麽就更不可能去利益眾生。像現在嘉絨那邊有部份的出家人會進入紅塵做更多的事情,例如蓋學校、老人院,而經費是 由寺廟法師帶著居士們,將河邊砂石做成磚頭去賣而得來,而因為收入增加,就能做更多慈善事業,慢慢的也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什麽事情都要向信徒勸募。
 

以前有很多人認為生意失敗、婚姻有問題、心靈痛苦的人,才會去寺廟出家,直到現在很多年輕人學佛以後,這種觀念才慢慢糾正過來。有一個官員問我,經常來內地,是來要錢的嗎?我回答是來扶貧的,因為你們心靈空虛,很多人在物質不缺之後,反而覺得心靈貧窮;雖然富有了,但生存的價值在哪裏?寂 天大師說當我們奄奄一息時,唯一可以救護我們的,真正讓我們免於恐懼的,是一生中累積行善的福報。如果麵對死亡會是恐懼的,而且一定要麵對,那麽,有沒有 什麽事物可以讓死亡變成快樂的事情,讓我們能坦然麵對?這個關鍵事物,絕對是一生中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善業,也就是信仰和這輩子累積的福報。
 

藏區有很多目不識丁的老人,往生時是帶著笑容走的,甚至告訴家人,這輩子念了好幾 億的心咒及經文,可以當做財富帶著往生,不必替自己擔心。這就是懂得生存的意義並且珍惜它,所以麵臨死亡無有恐懼。就像密勒日巴大師講的:「死亡非死亡, 死亡是小成佛。」所以,一個人一輩子的修行非常重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0l3ku.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