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黃損,是位風流才子,又是一方隱士,極富神奇色彩。《五代詩話》、《全唐詩》載其“少有大誌,喜作詩,與鄭穀、齊己等共定詩歌用韻為葫蘆、轆轤、進退等格。著有《桂香集》傳世,今存詩四首。”
《蘇軾集》卷之“誌林五十五條·異事”則透露,黃損“累官至南漢尚書左仆射,未老退歸,一日忽遁去,莫知其存亡。”32年後,又忽然現身家中,留下一首“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消磨。唯有門前鑒池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句,便飄然而去。以致後人不知其所終。而在馮夢龍編著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中,還記載了黃損一段“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
■黃損生平
黃損(生卒年不詳),字益之,連州高良(今連南三江)人,後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登進士,後仕南漢,累官至尚書左仆射。有詩名,著有《桂香集》傳世,今存詩四首。
■曆史回眸
“天衢吟嘯”懷大誌
黃損祖輩是福建人,為避戰亂輾轉來到連州高良(今連南三江)定居。黃損少有大誌,青年時期離開高良來到道教第七十二福地之靜福山苦讀。他在山間修一靜室,取名“天衢吟嘯”。
靜福山草木蒼翠,風景怡人,是個讀書的好地方。黃損在“天衢吟嘯”室裏每日讀詩書、練劍,可謂文武雙修,夢想有一天能以己之才濟世為民。
後梁龍德二年(公元922年)秋,黃損果然一舉登進士第。作為胸懷大誌的讀書人,能夠登進士,有了為國盡力一展抱負的機遇,自是欣喜萬分。黃損接到高中進士喜報時,正是淩晨,一腔豪氣自丹田而生,令他爬起身來躍出門外,就著晨曦耍弄了一番拳腳。
次日,他攜劍跨馬,離開了福山靜室,踏上了他實現理想抱負的征程。看著這即將離別的青山綠樹和潺潺溪水,一絲留戀之情油然而生。他不禁詩興大發,吟將出來:“來書初出白雲扃,乍躡秋風馬走輕。遠近留連分嶽色,別離嗚咽亂泉聲。休將巢許爭喧雜,自共伊皋論太平。昨夜細看雲色裏,進賢星座甚分明。”———這便是《出山吟》。
史料記載,黃損“喜作詩”,頗有造詣。南宋學者魏慶之著作《詩人玉屑》引“緗素雜記”說,唐代鄭穀與僧齊己、黃損等共定今體詩格雲:“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黃損學問淵博,與當時的北方名士齊丘、桑維翰友善,經常在一起談論天下大事,二人都“自以為不及”。
官至尚書左仆射
誰知滿懷“伊皋”大誌要於亂世之中“論太平”的黃損,出山進京後隻被朝廷授了個永州團練副使,不但官職小,而且還是在偏僻之地。如此官職讓滿懷經國濟世之才的黃損清醒了不小———世代雖亂,也不是都能出英雄的。
不久,南方的劉龔在廣州稱帝,號為南漢,時永州屬南漢勢力範圍,黃損便成為南漢的官員。在南漢,黃損向南漢王劉龔獻策,要南漢乘機占領楚地諸州。劉龔采納了黃損的謀略,不但占領了湘南一帶地盤,擴大了南漢勢力範圍,而且還占據要塞之地,鞏固了南漢政權。劉龔十分高興,將黃損提升為尚書左仆射。按當時的設官製度,黃損的官相當於宰相的級別。
不過南漢王劉龔為人暴戾奢侈,他建的南薰宮耗資之巨,實為罕見。隻一根沉香木龍柱,耗資高達萬金,而且在做工上要求十分苛刻,稍有不如意就殺工匠,前後殺死了十多人。黃損多次勸諫,劉龔都不聽。
不得已,黃損上書諫道:“今庶窮落而工役繁興,天災人怨兵家所忌。苟或不虞,其何所持以為戰?且汴洛未平,荊吳獷狡,正宜務實息民以宏聖基,庶竭強敵,乃縱耳目之好,盡生民之膏、興土木之勞,傷撲素之化,快一己之逸欲而失天下之心,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黃損這篇諫疏有理有據,縱橫開闊,氣勢磅礴,將天下形勢分析得十分透沏。但昏庸的劉龔如何能聽進去,還從此疏遠了黃損。當時剛好宰相位缺,群臣都認為應該讓黃損當任宰相,可劉龔卻說“我不喜歡此人”,黃損由此再沒得到重用。
隱居淡塘留傳奇
勸諫劉龔不聽,心灰意冷的黃損深感抱負難施,亦覺朝廷昏暗無度,便托病辭官歸隱,隱居地選在曾經為官任上的永州淡塘。
原來淡塘在永州北麵三十多裏。傳說淡塘的水源有九十多個泉眼,水湧之時很是壯觀。黃損很愛淡塘泉湧的氣勢,便選在塘邊結廬隱居下來。
“天衢嘯客”黃損連隱居也要“出位”。一天,黃損忽然離家出走,數年不知去向。黃損的兒子以為他已不在人世,於是將他的模樣描繪成像掛在堂上來紀念他。
32年後,黃損忽然回到家中,坐在階前叫家人。有一個小孩出來了,兩人卻又互不相識。黃損叫小孩拿來筆墨在壁上題詩道:“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消磨。唯有門前鑒池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寫畢擲筆於地飄然而去。
不久黃損兒子回來,見牆上詩句,問小孩作詩的人是誰?小孩指著堂上的畫像說:“相貌有點像他。”黃損的兒子說:“他就是你爺爺!”急追出門四處尋找,卻哪裏還有人影。
黃損從此再也沒有在世上出現過,傳奇性地消失了,有人說他回到福山的“天衢吟嘯”修煉成仙羽化西去,也有人說他重返故鄉高良隱居而終……是與否沒有定論,從此留下了一個謎。對於此事,《蘇軾集》卷一百二之“誌林五十五條·異事”有詳細的記載。
■遺址探究
古樹古井古宗祠
黃損在永州淡塘歸隱後,其4個孫子回到粵北,其中1人在連南三江,2人在連州西岸,1人在連州東陂塘頭坪,如今已繁衍3000多人。4個後裔分支中,又以塘頭坪為眾,至今該村還保存著建於清乾隆年間的“黃尚書祠”。
塘頭坪位於東陂鎮西去500米之遙,村前良田沃土,村後三麵環山如巨龍環繞,因此古時這裏曾稱為“龍城坊”。進入村口,一棵古榕樹遮日蔽天,67歲的黃自誌介紹,這古榕樹已有600多年樹齡了,樹蔭底下是村民聚會憩息的好所在。
“黃尚書祠”位於村子中間,寬大的大門旁立著一對石鼓,古色古香。大門有對聯曰:尚德貽世代,書香振家聲。“黃尚書祠”是村中最氣派的建築,為三進三廳結構古建築,兩旁有回廊和廂房相連。“黃尚書祠”建於清乾隆年間,保存較好,但村民為了修葺,竟把牆麵都刷成米黃色,讓人看著有種奇怪的感覺。
在“黃尚書祠”左側50米處,有一古井名曰“龍泉”,井水一年四季盈盈。古井上方豎有石碑,碑文記載這口古井已有500多年曆史,初掘時因泉水湧出處有石頭酷似烏龜,故最初稱為“金龜井”;清朝同治年間,康有為祖父康讚在連州任訓導,曾在西溪(東陂)設帳講學,每到暑天夜晚,康老先生一定要飲此泉水才能解暑入睡。
“據說龍泉井之名,便是康老先生所賜。”黃自誌說。
村裏的門樓曰“桂香裏”,飛簷高翹,厚實而莊重。稱為“桂香裏”,是否因黃損著有《桂香集》傳世?黃自誌點頭稱是,同時還是為紀念黃氏祖籍而命名。他拿出族譜介紹,“黃氏第一百三十九世祖仰韓公即黃損,字益之,生於唐末,由福建桂香落難到連州。”
“因為祖上功名,本村是方圓百裏有名的文化鄉。”黃自誌說,早在明代村裏就設“桂香書院”,鼓勵族人發奮讀書,上世紀50年代起就有留美學子,重文興教在村裏蔚然成風。
■傳奇故事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
到了明代,黃損成了文學家馮夢龍筆下的風流才子,在他編著的《醒世恒言》中,第三十二卷名曰“黃秀才徼靈玉馬墜”,用洋洋灑灑萬餘言演繹了一段關於黃損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
話說唐乾符年間,連州秀士黃損,年方二十一歲,生得豐資韶秀,一表人才,兼之學富五車,才傾八鬥,同輩之中,推為才子。原是名門之後,因家道零落,父輩遺下一件寶貝,是一塊羊脂白玉雕成的馬兒,喚做玉馬墜,色澤溫潤,鏤刻精工。黃損自幼愛惜,佩帶在身不曾頃刻之離。
偶日閑遊市中,遇一個老叟。那老者看著黃損,微微而笑,見了那玉馬墜兒,道:“願借一觀。”黃損即時解下獻與老者。老者看了又看,嘖嘖歎賞,欲奉價相求。黃損答道:“此乃家下祖遺之物,老翁若心愛,便當相贈,何論價乎。”老者甚喜,表示他日亦有所報,遂將此墜懸掛頸上,揮手而別。
不久,黃損遊揚州,結識揚州第一名妓薛瓊瓊。唐時第一箏手是郝善素,薛瓊瓊獨得郝善素指法,名聲極大。兩人一見如故,相憐相戀,誓生共死。不想權臣呂用之任揚州刺史,他貪財愛色,禍害百姓。呂用之得知薛瓊瓊藝高色豔,有占用之意,薛瓊瓊深愛黃損,抵死不從。呂用之銜恨,上表朝廷把薛瓊瓊選入宮中為樂妓,成為教坊的撫箏供奉。
黃損失去心上人,十分痛苦,潦倒毀形,在揚州幾無生路。荊襄節度使劉守道久慕才名,接他到襄陽做幕賓。黃損行到江州,夜聽鄰船有人撫箏,韻調極近瓊瓊,他偷看一眼,是個十五六歲的美女。黃損徹夜難眠,寫下詞雲:生平無所願,願作樂中箏。得近佳人纖手子,砑羅裙上放嬌聲;便死也為榮。後尋機將詞送給此女子。那女子名叫韓玉娥,見詞動心,又見黃郎秀俊,越發動情。後定下終身之策,並相約涪陵相見。
黃損到了襄陽做幕賓,思之約期,與劉守道不告而別,獨趕涪陵尋覓玉娥。得到涪陵,不想玉娥船在江心撞翻,再尋遍不見。黃損一想既失佳人,二來愧對劉守道,於是投江輕生,幸被一老者所救。此老者正是乞其玉墜者也,囑其趕京赴考。
卻說玉娥船在江心撞翻,她跌入江中,被京城返蜀的薛小娟所救。薛小娟要帶她去揚州為妓。玉娥哭訴已有黃損之約,小娟感動,收為義女,帶她返長安調教,使玉娥成了樂中高手。
不久,黃損一舉高中,任刑部官職。他為民請命申奏朝廷,控告呂用之鎮揚時弄權害民之罪。這時呂用之也調為京官,反告黃損與宮中撫箏供奉有私,冒犯聖駕。僖宗禦前親審,知了來龍去脈,將薛瓊瓊賜予黃損為妻,削了呂用之官職。
且說呂用之閑居私第,差人四下緝訪名姝美色,以為婢妾。有人誇薛小娟的養女,名曰玉娥,天下絕色,隻是不肯輕易見人。呂用之道:“隻怕求而沒有,那怕有而難求。”當下差仆數十人,以五百金為聘,也不通名道姓,竟向薛小娟家中,直入臥房搶出玉娥,不由分說抬上花轎往呂府飛奔而去。玉娥十分害怕,忽見一位白發長者前來,送她一隻玉馬墜,說急時可護身。
夜裏,呂用之欲強行占有玉娥。危急之時,忽然奔出一匹白馬把他撞倒,又傷了許多奴仆。呂用之驚惶逃竄,暗地差人四下訪求高人禳解。次日有胡僧到門,說玉娥是妖女,乃上帝玉馬之精,若成親必遭其禍。呂用之被他說著玉馬之事,連呼為神人,懇請解困。胡僧道,將此女贈予最恨之人,便可逢凶化吉。呂用之被黃損一本劾奏罷官,就著人把她送去害黃損。
黃損與薛瓊瓊猛然見到玉娥,驚喜不已。玉娥說起玉馬墜救她的奇事,黃損感慨萬端,心知又是那個老者有心救難。後黃損官至禦史中丞,玉娥生三子,並列仕途。
(特別鳴謝:連州市文聯東陂鎮政府) 黃津 曹春生 吳剛霞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