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傅佩榮先生的智慧——學習《易經》的三個重要收獲(轉自鳳凰網)

來源: 馬南山 2010-06-28 16:45:1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16 bytes)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51068.html

 學《易經》可以得到多重啟發,我把它歸納為三點,《易經》學會之後,有三個重要的收獲。
  第一,昭示文化的源頭。《易經》告訴我們,我們的文化根源何在?很多人問,《易經》是儒家的書,還是道家的書?事實上《易經》本身的材料很少,遠在儒、道之前就有了。所以你問的時候,是包括《易傳》在內的,那當然是儒家的書,尤其我提到《大象傳》,裏麵大都提到君子如何如何,儒家才會強調君子要修德。而我們提到損卦的時候,道家好像也主張減法(損),不主張加法(益)。減法就是減少一點物質欲望,減少一點渴慕,減少各方麵的娛樂,通常煩惱來自東西太多。譬如,我現在很窮隻有一個選擇——生存下去,我就沒有別的念頭了;我現在有錢了,我有十個選擇,該選哪一個呢?選任何一個就要放棄九個,壓力就很大了。在《老子》裏麵就會說“損”,要設法減少。從這裏麵可以知道,《易經》昭示我們文化的源頭。儒家和道家都從裏麵得到很多的啟發,尤其是儒家,孔子本身教很多學生《易經》,一代一代傳下來,到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都是儒家研究《易經》的代表人物。這些人集體的合作成果,構成了《易傳》。《易傳》是用來解釋《易經》的基本材料。所以,我們如果想了解中國文化的源頭,一定要知道《易經》——《十三經》之首——到底在說什麽。
  第二,指引人生的方向。什麽時候應該趨吉避凶,什麽時候收斂、要盡量謙卑、損己利人;什麽時候可以發展建立國家、建立自己的事業;什麽時候、什麽時機、該如何做,這叫做指引人生的走向。人生的走向沒有標準的方式,別人這樣走可以成功,你這樣走卻不見得成功。因為條件不同或者時機不同,很多人常說,如果在三十年前努力奮鬥,做不到現在的成功,因為還沒有改革開放。現在努力奮鬥,錢就很容易賺到,因為整個社會條件不一樣。過去努力奮鬥沒有什麽效果,現在效果很大,但是不可能一直繁榮下去,將來一定是慢慢平衡下來,讓你從注意外在的效果,轉向一種自我的修煉。這是必然的趨勢。否則你一直往外發展,欲望的深淵是沒有止境的。西方人把欲望比作為滾雪球,開始隻有一小塊,滾到山腳下的時候變成一大片,欲望就是如此,帶著你滾,不會停下來。所以,你向外發展到,最後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內心,回到自己的生命裏麵。我曾經特別提到乾卦,開始的時候“潛龍勿用”、“見龍在田”,“九三”、“九四”努力奮鬥、進德修業,到“九五”才能夠“飛龍在天”,這叫做人生的走向。你不要著急,你說我年紀不小了,那怎麽辦呢?人家諸葛亮還當臥龍呢?等到出來的時候就一飛衝天。到最後你就要知道,到該退休的時候就要瀟灑一點,人生瀟灑走一回。退休的時候,知道“亢龍有悔”,“悔”不是壞事,“悔”知道懊惱,你不要等到最後才懊惱,知道將來退休會有懊惱,現在就好好地廣結善緣,跟別人好好相處,對年輕人、對屬下多照顧一點、照顧多一點,到最後下台的時候,別人還是會感謝你。學到這個之後,人生該怎麽安排就很清楚了。
  《嶽母刺字》:君子以致命遂誌第三,啟發個人的安頓。個人的安頓有兩方麵,一方麵是“樂天知命”,“天”就是各方麵的條件,不能改變的都屬於“天”,隻好接受它,很多時候我們要從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一個人的享受是跟別人不一樣,隻有物質享受是享受嗎?不一定,還有心理上的享受,但是它需要先下工夫。譬如讀書,有人讀書很快樂,有人讀書很痛苦;讀書痛苦的是在忍受,而讀書快樂的是在享受。那怎樣才是享受呢?中間有一個過程,就是接受。如何才能接受?通過理解。一個小孩子讀書想要考大學,高考的時候壓力很大,讀書不快樂。他不懂得為什麽要讀書,等到他大學畢業之後,如果他還願意讀書,代表他知道讀書有味道,可以不斷增加觀念,知識就是成長,知識就是力量。到後來再進一步,年紀更大了,讀書更是一種快樂,就是享受,樂在其中。這就是說,“樂天知命”取決於你個人該如何去做。
  另一方麵是具體的情況。譬如,我最近選擇要不要出國讀書或者我要不要投資一筆生意,或者是要不要跟什麽人做朋友,甚至結婚。這些都是重大的事情,沒有任何事情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所有的選擇都是利弊並存。假設你每一個選擇都是好,沒有壞,那你何必選呢?一定是這個選擇有一點好,有一點不好,此時便“陷入困惑”,不知道該怎麽辦。這個時候要設法學《易經》的另外一招,就是占卦,幫助解決現在麵臨的困境。
  可見,我們學《易經》之後,有一個人生的大原則要掌握,即樂天知命。另一方麵是占卦,這一方麵是就具體的事情做選擇,關係重大,是理性不能夠立刻找到答案的。那就設法用《易經》的占卦,《易經》的占卦絕對不是迷信,而是相信人的生命裏麵,有它不可知的側麵。用四個字來說,《易經》占卦是“人謀”、“鬼謀”。人在謀劃、設計,並且“鬼”也在謀劃。鬼代表我們的祖先,他們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們的感悟能力遠超過我們,因為他們沒有身體。身體就是一個限製,有身體的限製,就會出現各種欲望衝動和要求,使人的思考局限在某一個範圍裏,看不清楚、不透徹,也看不遠。而“鬼神”或者是靈的世界,它不受限製。
  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我們學《易經》是講老祖先的智慧,一方麵是我在算,就是“人謀”,另一方麵是不可掌握的地方,叫做“鬼謀”。任何隱秘的事情,《易經》都可以算得出來,在《易經·係辭傳》說得很明白:“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即使沒有老師與保護者,也會好像麵臨父母在指導一樣。一個人為什麽可以擔任一個單位、一個公司、一個國家的領導呢?因為他有這種對《易經》的認識,即古代所謂的帝王之學。《易經》裏提到聖人,聖人就是伏羲氏、神農氏,一路下來作為領導的這些人。他們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個需要德行。一個人修德行善,與其他人才會心意相通。因為修德的人,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自私自利,會替別人考慮。這樣做的話,別人當然跟他有默契,自然而然人緣就很好。這是第一個德行,德行可以使天下人心意相通。
  第二個是能力。作為古代聖人要有能力,譬如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意思是:抬頭就觀看天體的現象,低頭就考察大地的規則,檢視鳥獸的花紋與地理的特性。)觀察之後有了心得,製作出八八六十四卦,再來發展各種生活上所需要的器物。如果能力不夠,光有德行,而不能發展經濟,生活、生存怎麽辦呢?可見作為帝王還要發展經濟等具體生活方麵的需求,就是能力。
  第三個是智慧。人生不隻是靠德行和能力,沒有智慧,碰到人際之間複雜的問題,或各種困惑,不知該怎麽辦。作為領袖人物,需要有智慧,智慧就從《易經》占卦得到啟發,解決各種困惑。人生的困惑,最大的問題是它不能重來。人生不能重來,借西方一位詩人所寫的詩來說:“我要穿過一片樹林,樹林很多人都走過了。有的地方走出一條路。”說明什麽?很多人都走這條路。如果我覺得這條路不太好,我想走另外一條路,但是那條路很少人走,很陰暗。現在很多年輕的朋友,麵對人生的選擇,一條路是很多人在走的,一條路是很少人走的,有些人說,我選擇很多人走的路。心裏還在想,如果這條路我不喜歡,將來再回頭選另外一條很少人走的路。但是,路前還有路,一直走下去,你一旦走出第一步,很難再回頭。很多人到中年的時候,才知道人生不能重來,所以你不要去幻想。與其幻想,不如去了解像《易經》這樣偉大深刻的智慧,了解之後,你就明白,不管過去怎麽樣,現在要把握住,讓將來自己覺得滿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