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2005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十七集)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05/2/18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諸位朋友,大家好!諸位朋友,我們剛剛提到明太祖送給鄭濂兩顆大水梨,假如你是鄭濂你會怎麼處理?一起煮了,是不是?給這位朋友掌聲鼓勵。您可能是知道水梨煮起來對喉嚨不錯!鄭濂跟您的做法差不多。他拿了兩個大水缸,一邊放一個,把這個水梨給它打碎,讓這個汁滲在水缸裡麵。處理完之後說:來,一個人喝一碗。平等,人心都很平,覺得真公平!雖然跟鄭濂的血脈不是那麼親,他愈覺得這個長者值得尊敬。



後來明太祖又問他:你怎麼管理這一千個人?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結果鄭濂就回答四個字,他說「不聽婦言」。諸位女同胞,不要看了這句話就說「我不想聽,我要走了」,不要依文解義,任何一句話都有它時代上的意義。因為我們要了解,古代的女人比較沒有機會讀聖賢書籍,所以她沒有去領受到聖賢人那種心胸,難免會比較自私一點。隻要一自私,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就會造成其他人的怨言。所以,怨之所生就在自私。當整個家族裡麵,很多的細胞都開始在那裡爭奪的時候,整個一千個人就散了。



但是我們現在的女性都有讀書,言語就比較不會自私自利。也很有可能男生他比較自私,比較隻為自己著想,假如是這樣的男人,那他的性格也比較像婦言。所以,這句話你要廣義去了解,就是在家庭當中絕對不能斤斤計較,一定會造成紛爭;人家能維持千人,不是沒有原因的。人為什麼想爭,為什麼?他覺得好像爭到了就是他的。所以下一句就給了我們很重要,如何讓兄弟、讓家庭能夠和樂相處的方法。下一句叫: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古代有個孩子叫孔融,他才五歲,當在分梨的時候,他就把那個比較大的讓給誰?哥哥,讓給哥哥吃。其實這樣的態度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可能幹的家活比哥哥還少。現在我們都說平等平等,要跟孩子平等,這句話對不對?這句話看你怎麼解!應該在人格當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個個體,而不是附屬在你身上。但是因為他還小,請問他的人生經驗跟你平不平等?不平等,對!他的人生智慧跟你不平等,你要引導他,你要教導他,所以要有長幼尊卑,他對你才生得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那他怎麼對你恭敬?所以這個平等我們要看清楚。


當孩子有長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為什麼以前,父親沒有回來不能吃飯?那也是對於父親的辛勞的感念,因為整個家庭的重擔壓在誰身上?父親!所以這都是在這樣的禮儀當中,給予孩子要時時感念父親的辛勞。假如父親上班都還沒有回來,兒子就大搖大擺,筷子也沒拿就在那裡吃了。長期下來他學到什麼?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現在孩子很難教。我們要細細去研究,為什麼以前幾百個人都可以這麼循規蹈矩,他的方法到底在哪?在《弟子規》!但是要真做,你才會得到利益。


孔融讓出了大的水梨給他的哥哥吃,所以『財物輕』;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對他的弟弟會更加愛護。你看弟弟都時時想到我,他這個當大哥的就愈來愈抬頭挺胸,就跑在前麵保護他弟弟。這是在「物」當中懂得捨出去。



再來,在五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張士選,也是個讀書人。他的父親比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帶大的。當他十七歲的時候,叔叔就跟他說:你已經大了,我們現在把祖宗的財產分成兩份,你一份,我一份。結果張士選馬上就跟叔叔講:叔叔,你有七個孩子,所以應該把遺產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說:不行,你是代表你父親,應該分成兩份。但是張士選那時候才十七歲,他很堅持,一定分成八份。這麼一讓,吃虧了嗎?這一讓讓出了什麼?讓出了他的德行,讓出了家庭的和樂,讓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當他在進京趕考,突然看到一個算命的人,走過去一看,這個人臉上怎麼這麼多陰騭紋(就是積了很多陰德)!這個算命先生就跟他說: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這一次考試就高中。相信他這樣的榜樣會傳給他的子孫,一定也會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發展。



所以你看,這麼一讓,跟自己的自性相應。當人了解到「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了解道理以後,理得心安,就不會患得患失,常常想要去跟人家爭奪。要了解命叩惱嫦啵?覀兙鴕?プx一本很好的書,叫做《了凡四訓》,道理明白,心才會平,就不會去爭。袁了凡先生小時候遇到一位很會算命的人,叫孔先生,這孔先生是我們中國邵子《皇極數正傳》的傳人,所以算得特別準。諸位朋友應該有過算命的經驗,有沒有?聽說現在算命算得很貴,有沒有?人,命假如被算出來,你真是白來了!沒什麼建樹!因為就代表我們這一生沒有好好利用。為什麼命邥?凰愕眠@麼準?因為一個人的善惡業,就會呈現在他這一生當中,才會被算出來。所以一般人會覺得算命的真的很準。



但是有些人的命卻不會被算得準,哪些人?兩種人算不準:一個是大善,一個是大惡。而一般的人他所行的都是小善、小惡多,然後心量又沒有擴大,想的都是兒子、孫子、妻子、房子、錢子,都想這些,也沒什麼大善,也沒什麼大惡,所以命呔捅凰愕煤軠省C?有加、減、乘、除,比方說你命中有一千萬的財富,結果你行了一點小善,一千萬加多少?五萬,所以算得很準;你做了一點小惡,變成九百九十五萬,也還滿準。但是你假如都是行很多的善事,一千萬乘以五變多少?五千萬,那絕對不準。假如做了些傷天害理的事,一千萬除於五,變兩百萬,那也是算不準。



所以我們了解到,縱使這個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搶奪了財物,他搶到了兩百萬,那也是他命中本來就有的。他搶到兩百萬,還在那裡洋洋得意,「你看我多厲害」,其實他已經虧損掉八百萬了。所以「君子樂得作君子」,因為心安理得;而「小人冤枉作小人」,他拿到這兩百萬,不知道還有沒有命花?因為他做了壞事觸犯法令的話,很有可能過沒有多久就要鋃鐺入獄了。這樣的人多不多?多!因為現在功利主義,很多人在某些情境都鋌而走險。



其實我們看到這樣的人都替他很惋惜,畢竟他也是有大福之人,隻是沒有好的教育,把他的人生搞砸了。我們對這樣的人應該抱持一種憐憫之心,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父母沒教他,他的爺爺奶奶也沒教。你看現在一般,比方說我考上老師了,親戚朋友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一個月多少錢」!所以沒有教!人是可以去創造命叩模?灰獢U寬心量;都沒教,隻教他唯利是圖,當誘惑來的時候,他當然就受不了。了解命擼?淼眯陌玻?憔塗梢浴肛斘鏍p,怨何生」,家庭會充滿祥和之氣。



當我們遇到學生在爭的時候,怎麼辦?有一班的孩子,剛好那天吃水果,吃西瓜。西瓜已經切好放在桌上,很多的同學狼吞虎嚥,要幹嘛?飯一吃完,馬上箭步如飛要去搶那個最大的西瓜。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學生怎麼辦?你會看到一陣兵荒馬亂。這個老師也很沈穩,看到兵荒馬亂他還不動聲色,等同學吃完飯,睡了午覺。下午第一節課,這個老師就講了,他說:諸位同學,我們假如去搶那個第一塊的西瓜,搶那個最大的,會產生什麼效果?產生什麼影響?諸位同學說說看。他有沒有指出來哪個人搶最大的?沒有,這是在給他們留餘地。結果很多同學就說:那個人真自私,都要跟人家搶最大的。老師接著說:這樣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當然不要!就是透過這個情境讓孩子了解到,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那個欲望驅使,隻想著去搶最大的,都沒有去想到已經造成哪些後果。



接著老師又說:假如這個同學搶到最大的,他很高興,趕快把它吃掉,保證腸胃受影響。對不對?因為他吃很快,消化不良。再來,他搶到最大的,高興多久?一下子。看看別人看他的眼光是什麼,馬上快樂變什麼?變不舒服了。再來,當他搶到最大的,下次他想要拿到什麼?也是最大的。當他下次沒有拿到,他就快樂變什麼?痛苦。「氣死我了,沒搶到!」當一個人時時處處都要去搶最好的,當他沒有辦法獲得的時候,他會怎麼樣?他可能就會動歪腦筋,去偷、去搶。老師說完了也沒下什麼結論,隻是讓他們討論討論。結果隔天吃西瓜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走過去都拿了那個最小的。所以確確實實,家長跟老師隻要你肯教,孩子很容易受教。所以「財物輕,怨何生」,往往一個常常肯相讓的孩子,都會贏得長輩對他特別的照顧。



下一句,『言語忍,忿自泯』。人跟人相處當中,衝突最多的情況就是在言語。但是言語起了衝突,因為你起了衝突,脾氣就上來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就開了。障門在哪兒?我們先來考慮看看,用不好的言語發脾氣會造成什麼影響?百萬障礙就出來了,「障門開」。障礙了自己的什麼?心量;也障礙了人與人之間好的關係。你可能發脾氣發了五分鐘,你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個脾氣所產生不好的效果去除?花多少?所以「忿思難」,這在「君子九思」當中,提醒我們忿怒不可發,謹慎!因為忿怒一發,很難回歸到原來的樣子,甚至於可以說不可能回來了,所以「忿思難」。



俗話又提到「利刃割體痕易合」,利刃割身體,可能一、兩個禮拜就可以好了;但是「惡語傷人」會留在他心裡多久?「恨難消」。人生這麼短暫,為什麼不好好相處?我們看到這樣的結果,慢慢要找到方法對治我們的忿怒。而這個對治的功夫要練到什麼程度?練到「忍」這個字的程度。我們看一下,會意字,什麼叫忍的功夫?上麵一把「刀」,下麵一個「心」;意思就是人家拿著一支刀捅在你的心頭上,你還要如如不動;不管你怎麼罵,我就是不回嘴,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能忍到這種功夫,必然能夠讓身旁的人很佩服,所以「忍」是一門大學問。



你時時處處都在考驗忍的功夫,比方說現在聽課也在考驗忍耐,對不對?忍住不要打瞌睡。曾經有個女士她就跟我說,她說:蔡老師,中國文化不錯,不過那個忍到底要忍到什麼時候?她對這個「忍」字很無奈。我說:假如你是這樣的心態,我保證你一定忍到火山爆發。比方說學了這些課程,知道夫妻要互相體諒,所以回去突然變得很勤勞,就開始掃地,打理家裡麵。結果先生都沒有看到,因為她在掃的時候,都一邊看他有沒有看到,掃了一個禮拜,先生都沒什麼反應,突然怒火中燒。然後把掃把摔在地上:我做了那麼多事,你都看不到嗎?假如這一口氣忍不住,爆發出來,會怎麼樣?前功盡棄!你先生馬上冷眼看你:還說學什麼弟子規!所以,忍的功夫是要能夠忍得明明白白,忍得為大局著想。



因為每個人,比方說夫妻來講,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習慣差異很大,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明白了,知道改變絕對不是一蹴可幾,這個時候你要安心,別人對不對是別人的事,我自己有沒有盡好我的本分。本來就是應該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會傳遞出去,你就讓它水到渠成。當我們明白,就能夠去包容。所以,現在你回去要叫孩子變勤勞,你可不能說他沒有馬上變勤勞你就氣得半死,這不是孩子錯了,是誰錯?我們自己的態度不對。習慣的養成必然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還是要道法自然來做,忍得為大局著想。因為在家庭當中,夫妻假如常吵,在公司裡麵,同事之間假如常吵,那這個家庭跟團體氣氛就很不好,家跟團體必衰敗。我們能忍得住,就是為大局著想;而當你處處能忍讓,也會喚醒對方的慚愧之心。所以,這個忍要忍得明白,忍得為大局著想。



我們在北京上課的時候,有位女士她也五十幾歲,上完了「出則弟」,當天就給她妹妹打電話,她們因為一個口角,姐妹已經兩年沒講過半句話。她一聽完,覺得自己錯了,就趕快撥給她妹妹,電話一接起來,她說「妹妹,對不起!」其實,她才講了三個字「對不起」,她妹妹馬上稀裏嘩啦就哭起來了。其實兩個人都怎麼樣?在悶那一口氣。我說幸好才兩年,假如繼續下去,保證兩個人是癌症的高危險群,血脈都不通暢了,何苦來哉!所以你看,一個道歉整個嫌隙就化開了。這一道化開,不隻姐妹心上的石頭掉下來,還有誰的石頭也掉下來?媽媽、爸爸。人生確確實實可以走得圓滿幸福,隻要我們放下這些不好的習氣、不好的執著,一定會愈走愈圓滿。



我們現在知道憤怒要懂得收斂,懂得製止。諸位朋友,你都怎麼樣在憤怒的時候把它處理掉?你用什麼方法?來,我們討論一下,大家可以見賢思齊,互相切磋一下。什麼方法?這位朋友,「慈悲、憐憫」。很好,就是擴寬心量,自然就沒有障礙。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這個方法很高段,我可能還要練三年、五年。所以「怒」的處理,確實也很重要,因為當人的怒氣沒有消除,它會障礙你整個身心狀態。



我在上海跟很多朋友討論,他們就說,打電話跟人家哭訴一下,把這些怒氣發一發。我說你講完之後覺得怎麼樣?他說舒服多了。我說你舒服多了,對方不舒服了。對方聽完說:人生苦短,怎麼這麼多衝突!所以,我們不能把垃圾給人家到處丟。很多人都當垃圾桶,有沒有?當垃圾桶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到時候垃圾滿出來了。你看很多專門在給人家做心理治療的,到最後他也怎麼樣?所以,我們要提到更高的境界,要當焚化爐,垃圾一來馬上就怎麼樣?轟,把它燒了。這個就要透過我們的德行,就像剛才這位朋友講的,用慈悲、仁愛的心胸。



答案其實就在中國字,所以我們以後麵對中國字要倍感尊敬。因為老祖宗造出了全世界唯一一種可以把人生哲學講出來的,就隻有中國字,除此一家,別無分號。我們來看「怒」,會意字,上麵一個「奴」,下麵一個「心」;代表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就是他的心當奴隸了,被這些壞習慣牽著鼻子走,要他去東他不敢去西。我們去觀察,很多人發完脾氣,「我剛剛怎麼這樣」?很後悔,對不對?但是也無法再拉回來。



有一個父親,他的孩子脾氣特別不好,他為了教導他的孩子,他就跟他說:你現在假如發一次脾氣,就到我們家後院那個木柱上麵釘一個鐵釘。那孩子一發脾氣就去了,拿一支鐵釘把它釘上去,一開始一天釘五、六支;結果釘了幾天,那個孩子嚇了一跳,密密麻麻,他突然感受到說,我的脾氣居然壞成這樣!其實很多脾氣很不好的人,他有時候還說:我脾氣已經不錯了,假如像前幾年一樣,你不知道已經變成什麼樣子!都還不知道自己脾氣不好。



這個孩子一發現,就開始收斂,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發脾氣了。他的父親跟他說:你隻要今天不發脾氣,就去把鐵釘拔一顆下來。他兒子拔得很有成就感,拔拔拔,突然有一天拔完了,他很高興,就跑去跟他父親報告:我都拔完了。他父親不急不徐把他帶到這個木柱前麵,他說:雖然你的鐵釘都拔光了,但是留下了多少的坑洞!能不能回到原來的樣子?回不到!所以「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到時候你再怎麼對不起,也不見得能回到原來的一種關係了。



所以,我們了解到就要更謹慎,下次要發脾氣的時候,要馬上「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經文好像一道光一樣,射到你的腦袋裡來,能不能做到?要早晚服用一遍《弟子規》,保證有這樣的效果。因為在北京有個朋友,他確實做到了早晚念一遍,他說他最難改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東家長、李家短習慣了,現在學完了,一下子也改不過來。但是他突然想要講的時候,這句經文就跑過來,他馬上閉嘴,很有效果。我們也可以記這個經文,或者你就記更簡單的「忿思難」。



人生要有誌氣,絕對要當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讓這些壞習慣主宰我們的命擼?閭崞鬁@樣的誌氣來對治它,要從「怒」轉「恕」。這兩個字像不像?像!去了一點邊邊角角,把你的稜稜角角削一削就變「恕」了。上麵一個「如」,下麵一個「心」,會意字,代表設身處地從他的心、從他的角度去看事,你的怒氣就可能消一半了。我在教書過程,有些孩子行為確實比較偏頗,我們看有時候會覺得,怎麼這麼大了還做出這樣的行為?但是我們不能在結果打轉,會從原因探索。往往這些孩子,我們一去了解他的家庭狀況,怎麼這麼可憐!沒人照顧,才會養成這些壞習慣。你當下從「怒」變「恕」,從怒火變慈悲!



曾經我在一個學校服務,有一個孩子偷錢,偷了不少,偷了十萬塊。但是其實他隻是想抽一張一千塊的,那天剛好我們這個同仁收了一些錢,可能是這孩子的耳朵聽到這個消息了。所以我們長輩在言談當中也要謹慎,所謂財不外露,財一外露可能又造成這些孩子有犯錯的動機。所以他是要抽一張,結果因為情急之下拿了,這個同事也很警覺,就是發覺他在學校裡麵,就趕快跑回來把他叫住,說:你給我回來!因為希望給這個孩子有些教訓,所以就安排警察來給他做筆錄,希望他能夠記取這個大的教訓。



這個孩子經過這件事以後,就坐在樓梯口,剛好那節課我沒課,我就經過那個地方。看到他的背影,雖然沒看到他的臉,可是已經感覺到他很落寞。我就走到他的旁邊,陪他一起坐下來,這時候無聲勝有聲,我們先讓他靜靜心。結果過了差不多一分鐘左右,這個孩子開口了,他說:老師,我很想死!人生如戲,我們當老師的也要很會演戲,你不要聽他說很想死,你就說「不能死!」不可以這樣,要穩得住。我就問他:你為什麼很想死?讓孩子把原因找出來。他說:老師,因為都沒有人喜歡我,每個人都討厭我。他情緒很不好,所以我們適時的安慰他一下。



所以我就講:哪一位老師,輔育老師會討厭你嗎?因為我們學校有兩位老師對他滿好的,其中一位是輔育老師,另外一位是誰?你們不認識?我們不能先講自己,這樣太不謙虛了,要先講這位老師。他一聽,情緒就比較好一點。我說:那蔡老師很討厭你嗎?他就搖搖頭。情緒比較穩定了,我們就可以好好跟他談。我說:既然人家不喜歡你,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自己也講: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罵人,人家不就喜歡你了!結果這個孩子講了一句讓我很深刻的話,他說「老師,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這是一個六年級的孩子,他的人生他已經覺得控製不了。所以不能長孩子的壞習慣,當我們的孩子的人生已經交給壞習慣主宰,那人生真是不堪設想。



我就跟這位同學相約,就拿了一本簿子,左邊寫個「善」,右邊寫個「惡」,我們學習「百過格」。我就跟他說:你今天做哪些好的,寫在這邊,做哪些不好的,自己寫出來,隻要要求自己明天要比今天好。說實在的,孩子這個行為十來年了,你要再把他導正,你隻要能花三年,那你就是一代名師了。所以確實我們要有耐性去包容,你就可以從怒轉成寬恕的心胸;當你時時可以寬恕,相信你整個人生也會翻轉過來。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現在我們再念這一句,味道一不一樣?因為我們已經領受了很多先哲的榜樣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我們接著看下一句,我們一起把它念一遍: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當孩子他都知道要先尊重長輩,他這一分恭敬心就會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而我們這一句隻指出了幾個動作,第一個吃東西。當孩子一看到菜,是先給長輩吃,他的德行就在這夾菜當中就在提升了。我們有個學生他才七歲,他來上讀經典,讀了一個禮拜。本來都是爺爺奶奶給他夾菜,上了一個禮拜回去,他就主動跟自己的家人夾菜,家裡人馬上一看心生歡喜,就對中國文化有比較認同。現在人都很現實。所以,我們也要把孩子教好,孩子也會帶動家長。
但是真正要讓家庭教育能夠有很好的進展,還是必須從家長開始提升,我們在前麵的課程就有講到「教兒教女先教己」,這個重要,因為上行下效。假如今天你的孩子在做《弟子規》,然後父母沒學沒做,比方說《弟子規》說,「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結果爸爸回家,襪子一丟,躺下來看報紙。孩子他覺得:怎麼這樣?叫我做,爸爸都不做!他甘不甘心?不甘心!假如你是媽媽,怎麼辦?我的壞習慣又來了,當老師的人很喜歡考試。這種情境有可能發生,怎麼辦?馬上走過來:你不知道兒子在學《弟子規》嗎?趕快給我撿起來。那你先生一定說:不要學那些了。有位母親她就跟她兒子說,她說:爸爸一天工作很辛苦,你趕快幫爸爸一個忙,把襪子拿去,你看爸爸這麼累。用這樣的角度兒子很能接受,確實爸爸剛下班,兒子就拿去了。先生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樣?對,那不是都圓滿!所以確確實實人情練達皆文章。



「或飲食,或坐走」,坐也好,走也好,晚輩都應該是後坐後行。所以我們在海口、在深圳,這些孩子學完之後,確實在坐電梯的時候,都會按著門請老師先走。但是我們會跟他說:坐電梯還是你們先走。為什麼?怕小孩小,有時候那個門控製不好,會造成危險。所以,雖然這是個原則,但是也要會變通才行。有個孩子,跟著我們一群老師去深圳講課,這個孩子很不簡單,已經讀經典讀了好幾年。他的麵相圓圓的,耳朵很大,我一看到就覺得他是很有福氣的人。什麼是最大的福氣?能夠聞到聖賢的教誨,那是人生第一大福。剛好我們這些老師去講課,有人送我們一盒餅,裡麵有十塊餅,確實很好吃,每個人都發一塊,都吃下去了。這個孩子在房間裡麵就跑出來,說:這個餅很好吃,還有沒有?結果因為吃掉九塊還剩一塊。這個孩子走過來拿起這一塊餅,然後就走到我麵前,他說這一塊應該給蔡老師吃。他不隻先讓長者吃,他還會判斷應該再先給誰吃。



所以你看,學禮的孩子會呆嗎?絕對不呆!學禮的孩子他知道處處尊重別人,替人著想,腦筋靈活。現在人對「活潑」誤解,什麼叫活潑?三秒鐘都停不下來,在那裡跑,叫活潑!我們有時候在機場排隊,很多孩子都站不住,在那裡撞來撞去的,後麵的旅客還說:這個孩子真活潑!哪是活潑?那個叫隨便,沒家教。真正的活潑是思想活躍,是處處能替人著想,真活潑!所以,學禮的人絕對不會學呆的。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個習慣影響孩子的恭敬心,這個習慣也很有可能影響孩子往後事業的發展,你相信嗎?曾經我們跟一個幼兒園的園長,他就跟我說,他請了一些二十出頭的老師教幼兒園。他說有一次他有個客戶從廣東來,他就接待這個廣東的客戶,也帶了幾位園裡麵的老師一起去吃。這些園裡麵的老師好幾位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歡吃辣,廣東人比較不吃辣。去請廣東的客戶,點什麼菜?廣東菜。點好,開始吃了,這些老師在那裡說,這個怎麼那麼難吃,那個怎麼那麼難吃!帶他們來是幹嘛的?帶來多照顧客人的。結果他們是來幹嘛?攪局的。好不容易上了一道辣的,這個園長就把它轉到客戶麵前,客戶夾了一口,這些老師馬上轉到他們麵前吃起來;園長又把它轉回來,他們又把它轉回去。這樣的員工你敢不敢好好用?成事不足,敗事都有餘!



所以,當一個孩子處處很有進退之禮,你教給他辦事,你會很放心。所以主管帶下屬去赴宴,都是帶那些夾菜夾得很好,倒水倒得很好,都帶這些人去,是不是?對!所以倒水也要倒的自然,這就是要從小就是這樣在對待長輩。有這個態度也會為你的下一代的未來鋪很好的路。今天就先講到這邊,謝謝。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