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盛宴- 淨罪積資改造命運實踐談 (常愧)

來源: sherry2000 2010-03-04 12:47: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351 bytes)
摩尼盛宴- 淨罪積資改造命運實踐談

1. 前言--改造命運的基本原理

本人曾經接觸了不少學佛的居士,無論初學者還是接觸佛法有一段時間的人,大家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關心的話題,即:如何改造命運?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種種障礙痛苦難以解決,或者是想在事業財富等各方麵有所增益,雖然知道“佛法無邊”卻苦無下手之方便,而一些世間善書如《了凡四訓》等的闡述又略顯粗淺,係統性和深廣度都有不足之處(本人絕無貶低《了凡四訓》等書之意,請勿誤解)。我一向認為,一項工作要完成的出色,不但要WORK HARD,還要WORK SMART。我們很多人行善自認為比較努力,花了不少時間精力,但收效甚微,這往往是由於理論指導不夠,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致事倍功半。鑒於以上問題所在,今天我發心把我學佛多年來在淨罪積資方麵的知識和經驗和盤托出,希望能為廣大同修尤其是初學者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指南。

怎樣改變命運呢,簡單地說,主要就是持戒懺悔,廣積福德,(求)加持回向三方麵。打個比方,一個人要想從北京盡快開車到上海去,他必須要保證:
1) 路上暢通無阻,沒有大的障礙物比如大石頭之類。這就是持戒懺悔的作用。懺悔業障猶如清空路上的障礙物,而持戒(包括注意因果)至少能保證不往路上丟更多的大石頭。
2) 有足夠多的汽油。這就是廣積福德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車能跑多遠主要就是由汽油的多少決定的。油不夠,永遠不可能開到。同樣的,福德不夠,任作何事皆不可能成辦。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因,偏偏有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以為隻要拚命求觀世音菩薩即可。你有一桶水,菩薩加持幫你舀出一碗來用可以,但你總共就一滴水,還要菩薩立刻變出一碗來給你,怎麽可能呢?(當然念佛菩薩本身就可以增加福德,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3)開的方向正確,而且油門加得要夠。好了,現在路清空了,油也加夠了,但車子方向開反了,請問你能到上海嗎?搞不好第二天發現到哈爾濱了。這就是回向的作用,把福德DEDICATE到一個確定的方向上,在此方向上起作用。好了,現在方向也對了,但方向對就可以了嗎?你不使勁踩油門,慢悠悠地開,哪天才能到上海啊?所以還要向佛菩薩求加持,催化福報快速變現成熟。請放心,在求加持的道路上飛奔得再快,都不會有警察來抓你超速的。

另一方麵,以上所說的“淨積加”三合一套餐是一個GENERAL的方法,同樣適用於出世間法修持打基礎上,這一點與《了凡四訓》主要側重於世間福報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會錯誤的認為,我們修的是出世間的智慧,我們不要什麽福報和加持,我們不需要這些,我們隻要整日學經參禪“無所住”就可以了。殊不知其實很多人智慧上不去,一大原因就是“障重福輕少加持”。

禪宗說,要現世開悟,須有“三世帝王福,七世狀元才”,就是因為智慧也是從福德中來。例如《宣說二諦經》中雲:“文殊,以福德資糧可得色身;依智慧資糧可現前殊勝法身。”如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爾時不能證悟勝空性。”又有:“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 雖然已現量證悟了空性,但乃至未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還必須使修道日益增上,此仍然需要精勤積累福慧二種資糧。佛在經中也說:“未曾積資欲成就,好似攪水欲得油;積累資糧欲成就,恰似攪乳得酥油。”所以如前所說,若尚未圓滿福慧資糧,則無法獲得具二清淨之佛果。宗喀巴大師當年廣學中觀,為了印證自己的見地,便請問本尊文殊菩薩,答言“還差”。宗大師祈請開示,文殊菩薩言:要得到真正的智慧(中觀見),需要三個主要條件,其中兩個條件就是積資淨障和勤求加持。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成佛的道路,就是一個在上師三寶的加持下,不斷淨除業障,積累福德的過程。下麵我們來逐一談談這三方麵的實踐。

2. 持戒懺悔

2.1. 持戒

之所以先講持戒,實在是因為持戒是一切的根本。不持戒,懺悔也是假懺悔;不持戒,談不上積廣大福(第3節詳述);不持戒,也很難得加持。按照敏公上師的開示,念誦要得感應一定要具足三個前提:
1)淨信心
2)專誠心(專修不夾雜)
3)持戒
上師特別補充說,不持戒,你想占便宜,那可不行。
修行本來就是要下工夫的,世上沒有便宜可占的。很多人覺得念念佛啥的還可以接受,可要是持戒就會限製自己的很多自由,太不方便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不肯放下自己的惡業習氣,而還想得到佛法的好處,這就是所謂“偷心”了。我們要成辦世間的任何一項事業,尚且需要付出一些代價,而要通過佛法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大事,又怎能不付出一些呢?

這裏說的持戒包括以下幾個層次(以一般居士為例):

A) 能保證不犯五戒的四根本罪 (如邪淫戒的男二處女三處入毛頭許)。對其他重大因果(比如謗法,破和合僧等)能保證不犯。
B) 能保證不犯五戒的中罪和主要的下可悔罪(如邪淫戒的兩身和合,手淫等)。對其他較大因果(比如忤逆父母)基本不犯。
C) 能基本保持心地的清淨,很少起熾盛的貪,嗔之心,一旦起時也能較快的對治。
A可以說是做居士的最低要求了。雖然做到B也已經很不錯了,但根據我的經驗,要想現生快速地成熟善果,要達到C層次才比較有把握。

持戒最重要的是有堅定的決心。一旦這種決心生出來,身根器界都會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我自己就有一些體驗。怎樣較好地持戒呢,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很慚愧,我自己做得也不好,不過根據我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學過的理論,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思路,即一定要從對治煩惱下手。因為如果不從善巧地對治煩惱做起,而隻是硬憋著不讓自己犯戒的話,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對治煩惱有以下方便:

1) 經常學習教理,特別是關於出離心的部分,要深印於心,反複思維觀察,並經常通過一些方便外緣(比如去醫院看病人和死人,去屠宰場,閱讀觀看世間苦難方麵的著作,電視等)反複提醒自己世間的無常和痛苦。藕益大師說:“不修念處慧,徒誦木叉篇。”即是說,不修四念處等慧,無法真正持守戒。這個是基礎。打個比方,我們的內心是木頭,經常會由於無明的作用“鑽木起火”,著起火(煩惱)來,那麽首先要深刻認識火災的壞處,發起強烈的意願要防火,這是當然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對起火的危害認識不足,甚至覺得可以順便來個燒烤BBQ一把,那就千佛不救了。
2) 盡量斷除外緣,比如不去色情場所,不看黃色內容,不交惡友等。這個猶如把木頭扣上鐵罩子,外麵的火星就進不來了,起火幾率大大降低。
3) 時時提起正念,小心防護根門。這個猶如時時手持滅火器,一有火星出現立即滅火,防止火勢燒起來。這也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煩惱爆發,就是因為在煩惱剛起來時沒有對治,以致火勢蔓延之後,已經無法控製了。
4)經常懺悔,成功的懺悔後會感到內心清涼,煩惱不易起。惡業和煩惱是一對伴生物,互相助長。煩惱重,固然容易增加惡業;但惡業重,同樣也容易助長煩惱。我們的心是木頭,惡業重的心猶如澆上汽油的木頭,見火即著。經常懺悔雖然未必能變木為石,但至少可以衝洗掉木頭上的汽油,使之不那麽容易燃燒。
5) 經常發悲心或菩提心,也會感到內心清涼,煩惱不易起。這個猶如經常用大悲水浸泡木頭,火當然難以起來了。
6) 經常修福,最好是忙於利益眾生的事業,那就根本沒時間去犯戒了。此消彼長,最好不過。這個猶如把摩擦木頭的力量引向別的方向,火自然難起了。
7) 廣交善師善友。善知識的幫助提攜自不必說了,就算有幾個好的佛友經常聊聊,互相鼓勵學習一下,也很有裨益,自己一個人缺少提醒和激勵。這個猶如不時有外麵的水噴進來,對防火當然也有幫助了。
8)思維修習空性。這個難一些,但也不是不可以學習。簡單的方法比如觀察心的起處,煩惱從哪裏起來,念頭從哪裏起來。我是誰?是誰在思考,誰在貪愛,誰在生氣。這個猶如觀察火的起處,誰在摩擦木頭,是我嗎?我(能)又是誰?木頭(所)又是誰?火怎麽就起來了?這個火有自性嗎?到最後如果開悟了,大概就明了本來也沒有什麽木頭和我,煩惱即是菩提,性空真火,性火真空,熊熊煩惱盡成智慧火焰。

2.2. 懺悔

懺悔依形式來說,主要有對首懺和取相懺。對首懺主要是針對犯非根本罪,到清淨持戒的出家人或居士麵前發露懺悔。這很重要,因為人都傾向於隱藏自己的罪惡,以致惡業更為深重難除,所謂“惡不欲人知者,即是大惡”。“ 發露”則反其道而行之,把惡業曝光,越是難以啟齒的能說出來,效果越好。取相懺主要是針對犯根本罪,光發露懺悔不夠了,還要修一種懺悔法(如金剛薩跺),直到出現淨罪相為止(一般要求不止一次)。

懺悔依內容來說,主要是要具足“四力”。有些人引用經典說: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其實這是指未修四力對治的情況。若如所說而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總之無論何罪,用四力法無不可除。當然若所作罪業太重,無法在短時間內淨除,而果報已經到來,那也隻有承受,但至少可以減輕果報的程度。理論上說,四力心要,對作而不積,或積而不作,或不作不積三者,固可盡除,即作而又積,如現法受、順後受之重罪,亦可斷淨。故四力具足能斷過去一切罪性,防護未來一切罪性。下麵來詳細介紹一下“四力”:
 
2.2.1. 第一種力: 能破力(追悔力)

這個力主要作用是破壞惡業現行,將已成之罪劫奪回來。就是於往昔無始所作諸不善業,起追悔心。應如知毒入腹中,知其能危及生命,異常恐懼,立即設法吐出,絕不容忍。欲生此追悔心,須多修習業果道理。此力的精要在於真誠深切的感到痛悔。套用一句俗話:“悔得腸子都青了”。那麽要達到什麽程度才能算是真誠
追悔呢?依《集諸經禮懺儀》開示:懺悔有三品上中下。何等為三?即:
(一) 上品懺悔者,身毛孔中血流,眼中血出者,名上品懺悔。
(二) 中品懺悔者,遍身熱汗從毛孔出,眼中血流者,名中品懺悔。
(三) 下品懺悔者,遍身徹熱,眼中淚出者,名下品懺悔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誇張,懺悔一下至於會眼中血出嗎?我們可以想象一種情景,你有一個最信任,最喜歡的摯交好友,從不分離,親密無間。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他幾十年來其實一直在欺騙你,利用你,坑害你,最後他殘酷殺害了你全家老小,包括你的父母小孩,強暴了你的妻子,搶走了所有財產。有一天你終於找到了他,你立即熱血沸騰,巨大的悔恨和仇怨燃燒著你的每一寸身體,你隻有一個念頭,“我什麽都不要了,我一定要殺了你,我和你拚命了!”不知大家有沒有見過拚命的人,那樣子很可怕,眼睛都是血紅血紅的。上品懺悔就像這個一樣,隻不過是和自己的煩惱惡業拚命了。因為你終於認清楚了自己最大的仇人,原來就是這些貪嗔癡等煩惱惡業,你曾經最親密的朋友,其實他生生世世都在欺騙你,引誘你,把你引向惡道,引向巨大的痛苦。你今天清醒了,你至心追悔自己以前的惡業,你要和他拚命了!
就算達不到這種程度,起碼也要有個下品,身熱淚流。否則隻能說明根本就沒有觸動內心,可以說是假懺悔。有些人號稱天天修懺悔,結果問起來眼淚也沒怎麽流過,就隻是念念懺悔文,磕幾個頭而已。這種“懺悔”隻能說是自欺欺人而已,怎麽可能很快地催滅惡業呢?

2.2.2. 第二種力:“對治現行力”

用對治力,可將將成之罪銷滅下去,已成之罪日日滅輕。又分為六種:
1)─依止甚深經者,比如受持讀誦《金剛經》《法華經》《大般若經》等契經文句。
2)勝解空性者,是指趣入無我光明法性深極忍可本來清淨。這個對我們一般根器的人比較難。
3)依念誦者,是指依照儀軌念誦百字咒等諸殊勝陀羅尼。妙臂請問經雲:“如春林火猛焰熾,無勵偏燒諸草木,戒風吹燃念誦火,大精進焰燒諸惡。猶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熾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誦光,炙照惡雪亦當盡。如黑暗中燃燈光,能遣黑闇罄無餘,千生增長諸惡闇,以念誦燈能速除。”當然,很多咒都有此功用,比如大悲咒,六字大明咒等。
4)依形像者,主要是指以淨信心,造立佛菩薩形像。此須對佛確實生起淨信,以淨信心塑像,即能消罪,若以世俗心為炫耀計,適得其反。鄭頌英老居士曾告訴我,王治平居士當年就曾經造佛像多年(忘了是六年還是十年了),積累福德資糧,後閉關數年終得成就。
5)依供養者,主要是指於佛所及佛塔廟供養種種微妙養供。我個人認為廣義上的供養三寶都可以包括其中。所以以淨信心供養三寶真的是很殊勝,既可以積福,同時又滅罪。
6)依名號者,是指聽聞受持諸佛名號,諸大佛子所有名號。比如漢地最流行的念阿彌陀佛名號,觀世音菩薩名號等。所謂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2.2.3. 第三種力:“遮止力”

遮止力就是發願未來決不再作惡行。用遮止力,能使未成之罪,根株掘盡,永不再生。沒有這個力,第一種追悔力就無從談起。一方麵懺悔,一方麵接著做惡,說是真懺悔大概自己都無法相信吧。有人問,如果實在無法完全斷掉怎麽辦呢?一個方便是至少也要發願短期不作,漸漸延長,乃至永斷,亦是一法。用此法對十惡謗法罪,皆可斷除。但不在口說,而在誠意防護。生起此心,又重在最初之追悔心能破力。由多追悔,如服毒被搶救活過來後,再見毒藥決不願意再服。

2.2.4. 第四種力:“依止力”

主要是皈依三寶和修菩提心兩方麵。用依止力,則罪性應感之異熟,可以斷除。

  2.2.4.1. 第一種依止力:皈依三寶的力量

很多人一提起皈依三寶立即就想起皈依儀式,但這裏所指的主要是至誠懇切地發起皈依三寶的決心。問題是要到什麽程度才能叫“至誠懇切地皈依三寶”呢,我個人的標準如下:
1) 心裏真實堅定升起“除了三寶,我誰都不會皈依”, “縱遇命難,也絕不舍棄三寶”的念頭。而且要發起誓願,即使開玩笑也不說舍歸依的話。
2) 感覺自己的心完全打開,毫無保留地“撲向三寶”,把自己的身心性命都交給三寶,生生世世都跟隨三寶。
3) 內心對上師三寶非常感激,真實地覺得沒有他們,我不會擁有現在的任何安樂,更不要談今後的解脫。
4) 內心非常感動,憶念三寶時常常淚如泉湧。

《法句譬喻經》中則有這樣的記載:“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終當生陶家受驢胎。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命佛、法、僧眾。未起之間其命忽終,便入驢母胎中。時驢走,破壞壞器,其主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五德還備,複為天帝。佛讚善哉!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已畢,不更勤苦。佛為說偈,令帝釋聞之。達罪福之變,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得須陀洹道。”
如《無死鼓音陀羅尼》雲:‘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攝波羅密多論》亦雲:‘歸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

   可見,至心皈依三寶,依三寶加持,便能減滅諸障,獲大福報,而得解脫。順便說一下,皈依三寶可以和前麵談的念誦以及後麵談的求加持結合起來修。

2.2.4.2. 第二種依止力:發菩提心的力量

我經常問初學佛的同修一個問題,什麽是最大的善?這個問題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是放生,有人說是念佛。其實都沒說中關鍵。最大的善,就是菩提心啊!真正的因主要是從“心”來的,心懷惡念的布施或念經不見得會帶來善報;而真正發菩提心,隻要一刹那,哪怕什麽都沒做,就可以滅無量罪業,積無量資糧。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中說: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菩提心在一切善法中,沒有一個善法可以超過它,因此稱王。這一點怎樣理解呢?我談一點體會:
1) 善法雖說很多,但當我們發了菩提心後,一切善法無不為這菩提心之所統攝。換句話說:菩提心能領導一切善法,而一切善法卻不能領導菩提心。在大乘經典中,常說到菩提心是由大悲心所觸發的,因此二者有著密切而不可分離的關係。觀音大士一次曾向佛陀這樣表白過:一個菩薩行者,不必廣修一切法門,隻要修學大悲法門,其他一切法門都將隨大悲心而轉。如果不是大悲菩提心,縱然能修善法,也是狹小而不廣泛的,是間斷而不常恒的。本此可以了解,一切善法莫不在菩提心的統領下而得完成,所以稱為諸善中王。
2) 菩提心是針對所有眾生的(一個也不能少!),而一般的善行隻是針對有限的眾生的,從數學上講,拿有限除以無限,有限再大結果也是零。
3)要明白為什麽菩提心是最大的善,還要明白人的“惡”從哪裏來,歸根結底都是從我執來。為了得到“我”想要的財色等而生貪,得不到時則生嗔,進而起行造業,都是為了“我”好。真正的菩提心,是從根本上鏟除我執的。即使是在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中,比如“自他相換”,把眾生的苦承受過來,把好處給眾生,也能從世俗分別心層麵上把我執壓縮和破壞到極點。帶有我執的善,都是不純淨,不徹底的,有限的,相對微弱的。鏟除了諸惡的根本,反過來,自然就是最大的善了。
4)任何的善行,哪怕看起來非常微小,但與菩提心結合後就可以成為將來成佛的種子和資糧。相反,任何善行,沒有菩提心,就可能僅僅成為世間小善,甚至成為“三世怨”。比如,某人一世貧賤,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而努力積福。因果不虛,下一世果然做了大官或發了大財,因為宿世沒有種解脫的因,所以這一世拚命享受和做惡,福報大了也更加有能力做壞事,最後結果第三世還是下惡道,這就是所謂的“三世怨”。因為宿世的發心不正,辛辛苦苦積累的福報,不但沒有帶來解脫獲得究竟安樂,反而最終還是下了惡道----隻不過比直接做惡的人晚了一生而已,豈不可悲可歎?修菩提心,就可以避免這種過失,所有的福德,固然會根據願力和因緣體現在世間福報上,但更重要的是全部都可以轉化為成佛的因。

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總結了發菩提心的十種利益:
一、入大乘門。是否進入大乘之列,取決於相續中是否生起菩提心。
  二、獲佛子名。是否能成為佛子,取決於有無菩提心。行者若發起菩提心,菩薩們將視其如手足同胞,十方諸佛也像轉輪王得到太子一般歡喜,此人已成佛子;何時與此心分離,何時即已不在大乘菩薩之列。
三,映蔽聲聞。《彌勒解脫經》中說,譬如王子雖小然能映蔽諸耆老臣僚,金翅鳥雖小而能映蔽其它禽鳥;相續中發菩提心之初業菩薩,也能映蔽一切聲聞獨覺眾。
  四,成就最勝福田。相續中發起菩提心的人,當成為人天的最上供養田,所謂“人天世間皆應禮敬”,“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五、易圓滿資糧。宗大師說:“猶如最勝點金汁,垢身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勝者身,故應堅持菩提心。”圓滿福德資糧,沒有比發菩提心更殊勝的方法。倘若不是懷著菩提心,縱使經曆幾十萬劫,將摩尼寶裝滿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給億萬有情,其果報終究有竭盡的一天,因為這一布施既非菩薩行,也不是成佛之因。反之,如果懷有菩提心,即便隻布施畜生一摶之食,其果報也是無窮無盡,因為這一布施既是菩薩行,也是成佛之因。
六、速淨罪障。正如《入行論》中所說:“罪惡力大極難當,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七、成就所願。菩提心發起之後,當能實現現前與究竟的一切目標。最殊勝的目標就是為一切有情除去生死等一切痛苦,扡為他們成辦究竟解脫之樂。
  八、損害與中斷不侵。菩薩能夠得到雙倍於轉輪王的保護。晝夜六時,一切傷害、魔祟、障難等不會發生;四大天王不請自來,像仆人那樣隨時衛護。
  九、速疾圓滿一切地道。生起一切善法的根本是菩提心,有菩提心者,即使小到布施給烏鴉一口之食的善根,都能轉成佛位之因。所以,地道的圓滿將極其迅速。
十、成就眾生無餘安樂之良田。菩提心是一切法蘊的心要、諸大菩薩的修持中心,故能成為一切眾生究竟安樂的最勝良田。

諸淨罪法中,沒有比發菩提心更為殊勝的。無著菩薩修習十二年的善業,抵不上他刹那生起大悲心的力量。《寶樹經》雲:“猶如大地,菩提心能消融一切不善法;如劫終之火,菩提心能焚毀一切罪業。”
  
  總而言之,諸菩薩即便發一念菩提心,其福德果報都是百千萬劫說不能盡的,況複一日一月一歲乃至百歲,發起、受持真實菩提心,一切諸佛於無量阿僧祗劫,讚其功德亦不可盡。如《大集經無盡意菩薩品》說:“譬如天雨一滴之水墮大海中,其滴雖微,終無滅盡。菩薩善根願向菩提,亦複如是,無有滅盡。”菩薩發心無有齊限,等眾生界,虛空無盡故,眾生無盡;眾生無盡故,菩提無盡;菩提無盡故,回入菩提大海之福德亦永無窮盡。《勇授請問經》說:“菩提心福德,假設若有色,遍滿虛空界,福尤過於彼。”縱然初發心菩薩有時會現出昏睡或放逸的行為,但是他們利益眾生的意行功德,依然會相續不斷地增長。如龍樹的《寶曼論》:“此無邊眾生,菩薩依大悲,從苦而拔濟,願彼般涅盤,從發此堅心,行住及臥覺,或時小放逸,無量福恒流。”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有沒有什麽修法是可以24小時不斷增長功德的”,我想了想,最後隻找到兩個,就是持戒和菩提心,或者把這兩個合二為一,即以菩提心受持菩薩戒。這可是有經論依據的哦。大家想想看,世界上哪裏還會有這麽便宜的事,連睡覺都能“無量福恒流”的(這裏不包括定力很深,能在夢中修行的人)。我們經常對一點小布施之類的善業尚且沾沾自喜,而這樣的大便宜卻不肯占,是不是有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我在本文中會反複強調持戒和菩提心這兩個東西,就是希望引起足夠的重視。

以佛法說,不論做什麽,都有其因緣,具備了因緣,然後才可做成你所要做的什麽。發菩提心,自亦缺少不了因緣,如果沒有因緣,不會發菩提心。修菩提心次第的教授,以格魯傳承來說,主要有“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換”。事實上,把兩個混雜起來修有時效果也很好。具體修法可以參看《發心秘授》《菩提道次第》。這裏僅僅介紹一個簡要的混合型修法。

首先要靜下來思維觀想,一切眾生都是我過去或現在的父母,這一點首先是一種方便,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父母的恩德是最容易體會到的。進一步來說,這一點從客觀上也確實是成立的,因為無始劫以來的輪回中,的確每個眾生都有可能曾經做過我的父母。

父母的恩德是最大的,他們為了我們勞碌奔波,為了我們吃苦受罪,為了我們無私奉獻。。。在我的記憶裏,從小到大,父母總是把最好的食物留給我吃,不舍得自己享用;在我生病的時候,他們幾天幾夜幾乎不眠不休地照顧我;在我成功的時候,他們總是為我高興祝福;在我受挫折的時候,他們總是安慰我支持我;隻要我能好,他們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在我心底,我很清楚,即使有一天我失去一切,即使全天下的人都拋棄和詛咒我,我的父母還是會和我站在一起,共同承擔風風雨雨。現生的父母是這樣,那麽每一個眾生作我父母的時候,對我也都有這麽大的恩德。由此又進一步想到,今天就是輪到我去報答母親深恩厚德的時候了。
那麽接下來我們看看,我們的這些父母們現況如何呢?隻要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認識到,以前曾經作過我父母的那些眾生,現在絕大多數都墮落在惡趣裏,正在忍受著劇苦的折磨。即使那些暫時在人道當中的父母,比如說,現在的父母,他們也還是有各種各樣的痛苦,比如事業的不順,病痛的折磨等,更不要說沒有修行的將來還是會墮落受猛烈的苦。因此,所有眾生都在經受著不同層次痛苦的折磨,沒有一個眾生是沒有任何痛苦的;不僅如此,他們不但正在感受痛苦的果,而且同時又播下了痛苦的因,所以他們的苦難將是永無休止的。

   而我現在已經明白了這些道理,並且也有修行的機會了,所以,現在就是我來報答母親恩德的時候了。

   那麽,該如何報恩呢?此處首先需要觀修兩點:

1)以大悲心領受眾生的痛苦

  其中要修四個具備:第一,具備希望,即非常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遠離一切大大小小的痛苦;第二,具備發願,即從內心深處真誠地祝願所有眾生,都能夠遠離一切大大小小的痛苦;第三,具備發誓,即發誓從現在起,我一定盡己所能,去減少乃至斷除眾生的一切痛苦;第四,具備祈請,即祈請上師三寶、諸佛菩薩加持我,能夠遣除眾生的痛苦,清淨眾生的罪業。

  2)以大慈心布施自己的快樂

  要從內心深處一心一意地思維:祝願在此時此地,自己所有的幸福和幸福的因,如聞、思、修,或持戒、布施、忍辱等善業,都能立即成熟於如母有情的身心之上。這樣思維以後,還是要加上四個具備:首先是具備希望:希望能夠將我所有的幸福和善業都遷移到有情的身心上;其次是具備發願:一心祝願我所有的幸福和善業都能夠成熟於有情的身心上;再其次是具備發誓:即發誓從現在起,我一定盡己所能,給予眾生一切快樂;最後是具備祈請:祈請諸佛菩薩加持我,能夠真正實現我的誓言。

  然後,就開始修“自他相換”。這時應當思維:這些罪苦的父母有情是多麽地可憐啊!雖然我已經發誓為他們斷除痛苦,但到目前為止,這還隻是一種發心而已,並沒有產生什麽實際的效果。既然我做得這麽不夠,現在我就必須真誠地發願:祝願對我恩深似海的父母眾生身心上的一切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夠在這一座當中,立刻成熟在我的身心上。我的一切快樂及快樂之因,都能夠在這一座當中,立刻成熟在父母眾生的身心上。而且在這樣思維時,也要加上四個具備:

第一、具備想望:非常希求所有眾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在這一座當中,就於此時此地,快速地成熟於我身心上;非常希求我所有的快樂及快樂之因,在這一座當中,就於此時此地,快速地成熟於眾生身心上;

   第二、具備發願:祝願一切有情的所有痛苦及痛苦之因都能夠立即成熟於我身心上;祝願我所有的快樂及快樂之因都能夠立即成熟於眾生身心上;

第三、具備發誓:這時該怎樣發誓呢?若是發誓讓所有眾生的痛苦及痛苦之因,立即成熟於我身心上,則此誓言必然是無法實現的。但我們可以這樣發誓:當眾生受苦的時候,發誓願意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幫助其他人解決一些問題、承擔一些痛苦,把自己的快樂盡量帶給別人,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辦到的。

   第四、具備祈請:祈請諸佛菩薩加持我,能夠真正實現以上誓言。

講到這裏,想起一個故事。我的上師告訴我,曾經給一位居士傳法時,念到“代眾生受苦”一句時,那位居士不出聲了,他說,我自己都苦得受不了了,還要代別人受苦,那不是要苦死了嗎?
我的上師說,實際上徹底“代眾生受苦”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眾生的痛苦,是“自作自受”的結果。但我們還是要這樣真誠地去發心。其實對初修凡夫來說,主要是從力所能及的事下手,盡量承擔別人的痛苦。譬如,一個人生了病,卻無人照顧,那我就盡力照顧他,讓他度過難關;又如,我原本十分懶惰,但為了給他講法,讓他得到解脫的利益,我寧願自己少休息十分鍾。雖說我所能承受的隻不過是如此,但這也算是領受了他人的痛苦。總而言之,我們要點點滴滴地去做,甚至連一點點的小事也不能忽略。
藏地有一句俗話:“小善不屑做,大善不會做,最後無一善。”實際的情形也是這樣。所以,千萬不能因為善小而不為,而應盡己所能、實實在在地替別人承擔責任和痛苦。此時就是要這樣發誓。

發菩提心號稱道次第兩大“鐵檻”之一,難度非常大,尤其是“自他相換”,簡直是“革自己的命”,自己猛砍自己的我執,刀刀見紅,下不了手。不過最起碼,也要達到第一個層次,即大慈心和大悲心。

講完了四力懺悔,隻要我們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懺悔儀軌都已經把“四力”隱含其中。比如《三十五佛懺》,初皈依,即依止力;二稱佛名,即對治力;三發露,即能破力;今後皆懺悔一句,即遮止力。但修懺悔關鍵不在“嘴巴念誦”,而在心中真實發起悔念,力量才能出來。

3. 廣積福德

3.1. 判斷福報大小的基本原理
網上有很多帖子講積福經驗,其中大多數是從具體行持來談的,比如要多放生,放生功德感應如何大等等。這裏我想換一個角度來寫,主要是積福的大原則,因為原則比具體方法更重要。如果符合了這些原則,即使布施一粒米功德也很大,否則則是事倍功半。

要明白積福的大原則,首先要明白業力因果作用的大原則,即學會判斷什麽樣的因果比較大,什麽樣的比較小。這就好像要發財,首先要了解做什麽生意最賺錢,或者說怎樣做生意最賺錢。這裏我主要是依據《菩提道次第》的業果教授,分類總結了一下。那麽,什麽樣的因果比較大呢?隻要思考一下一件事情從頭到尾是怎樣完成的,就會發現它一定包含四大要素:行為發起人,行為對象,行為內容和行為方式。比如張居士看到一個盲人拉琴者很可憐,發起了大悲心,每天碰到都捐給他1 元錢。那麽此例中的行為發起人就是張居士,行為對象是盲人拉琴者,行為內容是財布施,行為方式則包含發起悲心和每天堅持。下麵我們一個個要素來看看:

1)從行為發起人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行為發起人的持戒(包括懺悔)水平。《廣論》中雲:“由是道理,則無律儀與有律儀,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時,顯然後後較於前前進趣優勝。如諸在家修施等時,受持齋戒律儀而修,與無律儀所修善根,勢力大小亦極明顯。”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相反,不持戒或者犯戒不懺悔,則“由無悔心不能善行,由覆藏過,雖先有善為惡染汙,故應現受異熟之因,變為極重那落迦因。”如《涅槃經》說:“諸愚癡者,如蠅粘涕不能脫離,雖於小罪不能脫離。”各位看官,講到這裏,又回到持戒懺悔上來了。所以為什麽我把它放在最前麵,實在是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的基礎。不但如此,持戒還是個變壓器,同樣做一件善事,持戒好的人獲福N倍啊。

2)從行為對象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對象是否“福田”。 福田一般指三寶,師尊,父母等,比如通常講的“八福田”是佛、聖人、和尚(親教師)、阿闍梨(軌範師)、僧、父、母、病人等稱之為八種福田。對這些人,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就能得大福或大罪。這也是為什麽我看到一些居士開口閉口就敢罵一些有名氣的法師時,總是覺得恐怖。僧是福田啊,萬一他還是個菩薩,你就完蛋了。《四十二章經》雲:“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這充分體現了不同層次對象的“能量級別”。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一點,“八福田”中有病人一項,主要是因為一般來說病人是最為痛苦和需要幫助的,但我們不能死讀佛經,要抓住其實質內涵推而廣之,也就是說一切劇烈痛苦中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福田。不能過分拘泥於對象是否這八類“福田”,要知道發心才是一切的根本。大悲心,大恭敬本身就是最大的福田。有的居士為了快速培福以便40歲前成為千萬富翁,決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非重量級大活佛一概不供養,即使對近在咫尺的苦難也漠然置之,不聞不問。此種芝麻發心,能否在肥沃的福田裏種出大西瓜,還真是難說。

3)從行為內容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由事情本身的性質。這個涉及的方麵很多,我隻是舉一些例子,其他的大家自己看佛經總結吧。比如,同樣是布施有情,正法布施就比財物布施功德更大。供養佛中,正行供養,較諸財施、財物供養最為超勝。身語七支的惡業程度,從排序上,是前前重於後後(即殺生重於偷盜等。。。),意之三業則是後後重於前前(即愚癡重於貪嗔)。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麽愚癡比貪嗔的惡業要重。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愚癡是一切惡業的根本,所謂“寧可破戒,不能破見”。哪怕因管不住自己起了貪嗔造了業,隻要認識到自己錯了還可以懺悔,還有救,但如果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覺得自己錯了,繼續飛奔在通往地獄的路上,那就沒辦法了。我看到不少殺生為業的人,人很純樸厚道,但因為愚癡,日複一日地做著嚴重的殺業而不自知,想起來都替他們難過。這可能也是為什麽說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因為法布施是救愚癡的啊。

4)從行為方式來看,因果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意樂發心和堅持程度(串習)。住於菩提心或悲心中所行善業,哪怕隻有短暫的一瞬間,或所做之事微不足道,也會獲得很大的福報。前麵講菩提心時已講了很多,就不多談了。空性的力量也很大,如《寶蘊經》說:“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須彌,於此諸塔,複經微塵沙數之劫,以一切種可供養事,承事供養;若諸菩薩不離一切智心,僅散一華,其福極多。”當然反過來講惡的心破壞力也很大,如《入行論》雲:‘千劫所集施,供養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壞。’這是嗔心的破壞力,是反麵教材。
串習就是反複經常做。一件小善,隻要長期不斷串習,就可以積成大善,而且我個人的理解,這個過程可能還有一定的累加放大效應,用個數學式表達一下:比如假定其他條件一樣的前提下,偶爾做一次某善事得到的功德為X,而每天堅持做這個善事,連續1000天得到的總善業為Y>1000*X。當然反過來說,一件再小的惡業,隻要不斷串習,也會日積月累而成為大惡。

據我的觀察,很多同修抱怨自己努力求福多年卻毫無改善,多半是在這幾個大原則上出了問題,不是發心不具就是不肯持戒,要麽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串習的力量(惡業倒是串習得很精進哦,簡直每日不斷,嗬嗬)。

我當年還是一個窮學生的時候,想出國留學。但學習成績一般,隻讀了本科,沒有任何研究背景,托福考得也不好,家裏更是沒錢供我出國,我要出國一定要拿到國外大學的全額獎學金才行,難度很大,當時有些絕望。我想,不能坐以待斃,拿獎學金不就是錢財方麵的福報嗎?那我就修布施供養。可是我又沒錢,咋辦呢?幸好我明白這些道理,就活學活用,製定了一個修福計劃:
1)努力提高持戒懺悔水平(從行為發起人自身下手),當時尤其注重戒除淫和盜,一個是最損陰德的,一個是最損財富的。
2)盡量拿出一些錢物來供養上師(從行為對象下手),上師是我能找到的最大福田了。
3)經常進行法布施,法供養和隨喜(從行為內容下手),而且這些都不用花錢啊。
4)發願每天至少布施一樣東西,即使再小的東西,再困難,也要每天堅持,而且要盡量以慈悲心布施(從行為方式下手,串習力加發心啊!)當時這個最困難了,我想了很多辦法讓布施不至於中斷,但我實在沒什麽財物,有時候我隻能送給別人一支香或一點食物,更多的時候我連這也做不到或不方便做,那麽我就施展絕招:喂螞蟻!比如我早餐買一個麵包,吃掉一部分,留一點念經加持後,搓成麵包渣給螞蟻施食。要點是:首先要觀想它們是自己的父母,發起解救它們出苦海的慈悲心,然後念經加持回向,這樣讓它們和法結緣,不但暫時得到飲食飽足而且以後有機會修行解脫得到究竟安樂。搓成碎麵包渣是便於它們搬運和食用,直接撒在洞口上是讓它們不需要走遠路,守在家門口就可以“喜從天降”。這樣將來施食者的果報也大概會是毫不費力的得到財富吧。
這樣做了幾個月後,作了一個夢,顯示了此事很好的順利緣起。又請一位空行母觀察,她也說七,八月份可以成辦。後來果然在七月底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之後的一切都非常順利,其中一些細節也和夢兆吻合。

3.2. 推薦幾種修福的殊勝方便

3.2.1. 上師

我們知道,在密乘中,弟子的成就完全取決於上師,成就之前的一切善樂、幸福以及現在、中陰,未來的一切幸福都來源於上師的恩賜。當然在顯宗,供養承事善知識也可獲得極大的福德。

我曾問過我的一位上師,怎樣快速積累福德。上師說,在密宗裏,有一種秘密會供,修了可以極快積累福德。但那個條件太苛刻了,要大成就的男女行者,還要多少多少黃金,等等,一般人很難同時具足。對於一般人來說,令上師歡喜,是快速積福的一個捷徑。一般的供養承事都有此作用,再比如滿足有些上師特別的喜好(如喜歡某種食物),等等。

密典中說:“一個人若能親近承事上師半天,其功德遠超過一劫的時間在諸佛所做布施、供養等等的功德。” 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自己的體會是,發真切心,行為合於正道,認認真真為上師做事,解決上師的種種後顧之憂,令上師歡喜,在上師的加持下,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
講個我真實的經曆。。[此處刪去一兩百字]

3.2.2. 隨喜

關於隨喜功德有一個很好的公案:以前本師釋迦牟尼佛應化在世時,有一段時間薩迦國王迎請世尊及眾比丘作廣大供養。那時有一貧女,在王宮外行乞,見此非常羨慕,數數地生起極大歡喜心,至心隨喜國王對世尊及眾比丘的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於受供完畢後,問薩迦國王:“如是功德是否回向給此供養中功德最大者?”國王滿口答應,結果世尊就為貧女作了回向。此公案中貧女雖無能力如國王一般對世尊作飲食、財物供養,但以其真誠隨喜,獲得了甚至超過國王供養之功德。這種積累資糧的殊勝方便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隨喜的功德這麽大,又這麽方便簡捷,那麽到底該怎樣修呢?像很多同修看到別人做善事就稱讚一下“隨喜你的功德”,或是像論壇同修那樣在下麵跟貼“隨喜”之類,固然也不錯,但要想把隨喜的威力發揮出來,一定要在瞬間爆發出很強的心力,因為本來隨喜就純粹是一種心理活動嘛。光是嘴上喊“隨喜”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巨大利益的。為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末學來舉一個切身的例子,談談自己的一點經驗。

一次,我在閱讀一本雜誌的時候看到一篇報道文學,是講一個見義勇為的婦女。她在路上看到一個歹徒(後來好像證實有精神病)正在瘋狂地用刀砍殺一群兒童,她這樣一個弱女子,出於對小孩子一種本能的愛心,衝上去勇敢地和歹徒搏鬥,身受重傷,好像連手都被砍斷殘疾了。在醫院裏,有記者來采訪她,記者問她說:“如果再發生一次這樣的事,你還會選擇這樣去做嗎?”結果她堅定地說,如果再來一次,她還是會衝上去保護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當時看到這裏,我實在忍不住了,眼淚狂湧而出,內心深處噴湧出一股無比強烈的隨喜讚歎敬佩感動之心,隨喜她的無私和勇敢,那種感覺簡直可以用天崩地裂來形容。在那一瞬間,我幾乎一模一樣地生起了發菩提心或是猛烈懺悔時的“輕安相”,從頂門開始有一陣陣甘露灌頂一般,灌滿全身,遍體清涼,其後則感覺非常輕安,寧靜,舒適,光明,喜樂。最後,我把那本雜誌(上有她的照片)放在床上,恭恭敬敬地磕了幾個頭,因為我捫心自問,自己遇到那樣的事多半沒有勇氣衝上去,所以我是假菩薩,她才是真菩薩。

幾個要點:
1) 根據我的一點體會,“隨喜”雖名“喜”,其實常常卻有一種“悲”的情緒隱含其中,有點“喜極而泣”“悲欣交集”的感覺。就好像看到自己的父母得了絕症已經病危,醫生突然宣布手術成功治好了,那時的極度喜悅和感動可能會使你淚如雨下啊。
2) 隨喜與發心,懺悔一樣,貴在猛厲,瞬間心力爆發的效果可能遠超出有口無心的念誦一個月。
3) 任何善的,好的事情,大至佛菩薩的功德事業,小至小孩子的一念善心,一粒米的供養都可以拿來隨喜,可以說無時無地不可以修持此法門。不需要開口念誦,也沒有場地和姿勢限製。
4) 剛才提到我在隨喜時出現了類似清涼灌頂的覺受,這種“輕安相”,根據我的經驗,在專誠隨喜時或多或少會出現。這可以成為判斷隨喜是否得力的一個標準。
5) 另外,隨喜還特別能對治嫉妒。以前我們見人得利則心生嫉妒,現在見人得利則心生隨喜。而根據《業報差別經》,嫉妒是消減威德的罪魁禍首,那麽常修隨喜也就可以獲得大威德報了。

宗喀巴大師的《證道歌》中談到自己積累資糧的經驗時說:“少勤能積廣資糧, 隨喜善業謂最上”。這可是號稱法王第二的宗大師的訣竅啊,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不能不相信宗大師啊。學會了隨喜法門,那麽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世界上最最容易下手的積福方法,可以在一念之間,不花一分錢,不走一步路,甚至連嘴巴都不用張,就可以積累廣大福德。請問世界上還有比這更便宜的事嗎?可謂捷徑中的捷徑啊!如果再不多加修習,那老夫隻有撚須長歎道:“世間之愚,無過於此”了。


3.2.3. 法布施

為他人宣傳和解說佛法(法布施),功德特別大。為什麽呢?道理很簡單。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給他一百塊錢,他總有用完的時候,即使給他一個億,這輩子不用愁了,但下輩子呢,生生世世的苦難呢,你幫得了嗎?而教給他真正能解脫的佛法,就可能令他從此究竟離苦得樂。孰大孰小,一目了然。下麵摘一段《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告諸比丘。賢者說法時有五福德。何謂為五。其人所生則得長壽。是為一福德。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饒財多寶。是為二福德。其人所生即端正無比。是為三福德。其人所生即名譽遠聞。是為四福德。其人所生即聰明大智。是為五福德。何因賢者說法得長壽。用前世說法時。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其義備足。歸寂無為。好殺之人聞法即止不殺。用是故得長壽。何因說法之人。得大富饒財多寶。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盜竊之人聞經即止不盜便能施與。用是故得大富。何因說法之人得端正無比。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和氣安之。即顏色悅自生光澤。用是故得端正。何因說法之人。得名譽遠聞。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聞。何因說法之人得聰明大智。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為。令聞法者曉了妙慧。用是故得聰明大智。是為五法說經者得福也。”

在一切利益眾生的行為中,法布施可以最有效地撬動眾生命運的關鍵節點,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它也是前麵所講的菩提心在行動上的最好體現之一。如果和發菩提心相配合,所獲果報不可思議!另一方麵,為了給別人講法或回答問題,客觀上也會促進我們自己更深入地學教理,對我們見地的提高也是大有好處。不過要注意,“說法不當機,醍醐變毒藥”,如果法布施不能掌握好尺度或者自己水平不夠,說不定還會誤導別人或者引起別人謗法,也可能引起不小的過失。

3.2.4. 放生

放生屬於無畏施,功德是非常大的。因為對於一般眾生來說,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了。關於放生的感應,網上的例子太多了,這裏就不多談了。關鍵要提醒的是幾個要點:
a) 最好不要太大規模地專門集中於某處購買或過於有規律地放生,以免被魚(或其他動物)販子識破意圖借機漲價,而且還間接造成他們的大肆捕撈。
b) 以真誠的悲心救它們。
c) 一定要為它們授皈依和念經回向,讓它們結上佛法因緣。

3.2.5. 供養

供養法分很多種:

最常見的,是供養諸佛或佛塔廟。具體東西可以用種種衣服、飲食、臥具、坐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薰香、末香、塗香、華鬘、伎樂及諸燈燭,敬問禮拜,奉迎合掌、唱種種讚,五支遍禮,右旋圍繞。又供田等無盡奉施,又供摩尼耳環、臂釧諸莊嚴具,下至供養諸小鳴鈴,散諸珍奇,纏寶縷線等等。但要注意供養時的一些要點:

1) 注意物品的清淨。要選用美好的,清淨的供品。一般來說,有異味的,不清潔的,葷腥的,偷盜所得的東西都不應當拿來供養。
2) 修供養時,應憶法性無所差別,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現前供養此二,亦即供養其餘三世一切諸佛,及供十方無邊佛塔,此是俱供現不現前。
3) 注意自己的發心和動機,不由輕懵、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養,殷重供養,不散漫心而設供養,不以貪等雜染供養,不於信佛國王等所為得利敬而為供養,以隨順物而設供養。應懷著對三寶恭敬感恩的心而行供養。

受用飲食之時,隻要是淨水以上,應首先至心供養上師三寶,具體做法是念“嗡啊哄”三遍,觀想加持眼前飲食變成廣大供養大海雲,遍滿虛空供養無量無邊佛菩薩。如此供養無間缺者,按藏傳佛教的教授,是“少用功力而能圓滿眾多資糧”,大便宜啊,但是關鍵還是發心要真誠。記得在有一次在新加坡看電影,電影開演前我買了一點吃的東西準備邊看邊吃,我照例供養了三寶,所不同的是,我那次情緒非常“激動”,發起了對上師三寶真實猛烈的感激之心,拚命的供養。我那時的感覺,好像電影院的房頂都不存在了,上師佛菩薩滿虛空都是,我打開內心所有的能量,釋放出無限的感恩崇敬之心,將手中的食物變化成漫天飛舞的寶物美食,去供養他們。在那一瞬間,我的眼中不由地充滿了淚水,那種發起悲心或隨喜時的感覺又來了,從頂門開始一陣陣的清涼灌頂,遍滿全身,我才知道,真正至心修供養,真的是可以在一刹那間就滅罪增福的。

在諸多供養法中,比較常見又很殊勝的一種是供曼茶羅法。修曼茶羅是觀修供堆而奉獻上整個宇宙,及其中一切殊勝美妙悅意之物。如是以信仰和虔誠的態度去修,則修者之心即能變得極其有力,而修者所獲的福德與智慧也無異於實際將整個宇宙獻給三寶。如是在修獻曼達中,行者重複把整個宇宙獻給皈依處,這種至高無上的功德行為,可以迅速圓成他的福德資糧。他又了解到這種供養、受者和施者本身並無實體,而是空的,這種體認就可以同時圓成他的智慧資糧。所以依靠甚深方便與智慧,於每一刹那中便可積累無量資糧。又通過三殊勝的方式依真實物與意幻物的供修,還能夠圓攝六度波羅密,以奉獻供物為圓滿布施;擦拭供盤為清淨持戒;手持供盤為苦行安忍;十萬修量為無比精進;一心安住為等持禪定;三輪體空為無緣智慧。另外還同時具備外內密三種供養,非常殊勝。具體修法藏傳佛教諸宗派皆有傳授,行者可依止一位具德上師聽受學習。供曼茶的威力非常大,我本人曾方便閉關幾日修供曼茶,求事業增益,關中得一夢,。。。[以下刪去數十字]

當然,正如很多經典說過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正行供養(法供養)就是精勤修習佛法,比如四無量心、四種法集、隨念三寶、波羅密多,及能勝解甚深空性、無分別住,於淨屍羅起防護心,於菩提分、六度四攝精勤修學。所有的供養若能加上正行供養來供養三寶,才能說是圓滿供養。

3.3. 針對所求的事專修相應的法門
求財富的,要多布施供養錢財物資。要修戒偷盜,多修各種供養法和財神法。
求智慧的,要多供燈,印經法布施等。多修文殊菩薩法門。其中又可細分,比如:求根本智的,可修黃文殊;求記憶力的,可修白文殊;求反應快辯論才能的,可修《真實名經》,求風水占卜等智慧的,可修黑文殊;等等。
求官位的,要多布施佛像上麵的寶蓋,下麵的座位。要修不嫉妒以及謙虛恭敬心。多修懷愛法(其實菩提心就是懷愛法的核心啊)。
求身體好力氣大的,要多施飲食,多放生。要修戒殺,戒邪淫。多修大禮拜,禪定和氣脈修持法(如紮龍,九節佛風,拙火定)。精力不足愛瞌睡的要特別勤修懺悔和拙火。
求名聲的,要多布施寺院的幡幢,鍾等。要多宣講佛法,善修口業,持戒精嚴。多修懷愛法和多供修護法。
求美貌的,要多布施衣服飲食,供鮮花。對治嗔心,多發慈悲心。多修觀音菩薩法門。
求唱歌好聲音好的,要多布施鈴,樂器等。多修妙音天女法門。


4. 回向求加

4.1. 回向發願

《佛說甚深大回向經》:“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一切眾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報,悉與一切眾生,共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薩作如是回向者,是為菩薩少修善本、獲大果報。多作功德,福報無量。”

回向文也可以自己創造,不一定非要是詩偈形式,也可以是口語。個人認為,一個好的回向文可以包含一下內容:

1)自利,對我們來說主要是
a)世間法目標:比如回向自己能順利找到工作,得財富,名望等。
b)出世間法目標:如生淨土,開悟,得遇善知識等

2) 利他,把功德回向一切眾生,讓大家都蒙離苦得樂
a)世間法目標:在生時遠離痛苦,一切吉祥如意。
b)出世間法目標:在生時得信學修佛法,死後往生西方,究竟得成正覺。

3)特別回向給某人,某組織,某件事等。(比如回向某某疾病速愈)

尤其要注意的是,若不是專修念佛法門而又想往生淨土(包括各種淨土,但尤倡彌陀淨土)的,一定要每天將所修功德專門回向淨土,作為資糧。

發願和回向的不同之處在於:回向是建立在功德的基礎上,把功德回向到一個目標上;而發願可以是由任何事引發的強烈願望。發願的力量是很強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願力可以改變業力的軌跡,要成辦任何事業,一定要先發願,願力到了,再配合福報和因緣,就可以成辦。當然,反過來說,發不好的願,也會把業力帶向不好的方麵。比如很多戀愛裏的人都喜歡發願“生生世世做夫妻”之類,就是給雙方希上一個貪愛的繩索,下輩子可能還是做夫妻,到最後就像楞嚴經說的:“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本文講過的所有修行都可以和發願相結合。比如,隨喜了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功德之後,可以順勢發願,願自己今後也能像她那樣生生世世救度眾生永不疲厭。這樣就種下一個寶貴的種子,這顆種子將來一定會發芽結果,那麽我們也可以成就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我們隨喜各種各樣的功德或善果,再順勢發各種各樣的善願,那我們將來的善妙果報也就會猶如天雨妙花一樣繽紛而至。

所有跟帖: 

看到常愧兄的好文,拿來分享 -sherry2000- 給 sherry2000 發送悄悄話 sherry200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4/2010 postreply 12:49:18

感謝分享。阿彌陀佛。 -eng1979- 給 eng197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6/2010 postreply 06:24: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