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孝順父母(一切生活、修行福祿從這裏出)

來源: violetssd 2010-02-17 09:18:2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343 bytes)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麵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裏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麵子。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麽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

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麽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麵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

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倫常大道第一倫就是「父子有親」。父子關係是不是某一個人規定的?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孩子出生的時候,有沒有人規定作為父親要對孩子很慈愛?為人父者看到剛剛出生的孩子,很自然地對孩子就是無限地慈愛與關懷。有沒有一個父親看到孩子剛生下來,心裏就想著,這個兒子以後要給我買大房子、給我買大車子?沒有,都隻想著如何讓這個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是為人父母很自然就會生起的一種關懷跟慈愛。

孩子從小對父母也是非常依戀,對父母那種愛是天性。我們回想一下,很多一、兩歲的孩子,父母親處罰他的時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懷裏鑽,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緊,他那種對父母的依戀也是天性。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親情是自然的。

我們來看一看,現在父子有沒有親?為什麽自然的親愛會變成彼此衝突?我們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

(一)父慈

如何慈愛孩子?

這很重要,假如慈愛用錯了方法,可能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教出來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所以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的方法錯了,是我們為人父母的過失。

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麽是教育?很多家長好像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這一畝心田裏,到底種下了什麽種子?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種子?不論是好種、還是壞種,它都會發芽結果。


現在很多家長臉上都寫著哀怨、憂愁。常有家長對我說:「我兒子自私、脾氣大、貪心、懶惰……」一直抱怨下去差不多要講五分鍾。當他講完孩子的問題之後,我接著反問道:「孩子現在很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現在脾氣很大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他瞠目結舌,答不出來。然後又問他:「孩子沒有禮貌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知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如果不找孩子錯誤思想觀念的根源,每天隻是看那個不好的結果,無非是在那裏幹著急、幹煩惱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種下去的錯誤種子拿掉,然後種下正確的種子,再過個兩、三年,對的種子就發芽、結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來,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來。

一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傲慢、懶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麽會念及父母!所以根源還是教育孩子要替父母著想、替他人著想。我們回憶一下,孩子跟爺爺、奶奶、父母一起吃飯,請問做媽媽的第一口菜夾起來先給誰吃?「小明,媽媽特別替你炒的這盤菜,趕快多吃一點。」爺爺、奶奶都很疼孫子,也不甘示弱地說:「乖孫子,這兩盤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滿滿的。所有的家人都爭著為孩子服務。在家中誰最大?孩子最大。小皇帝產生了。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從小,家人就百般滿足他的各種要求,一旦不順他的意,孩子就會發脾氣。所以現在孩子普遍脾氣都很大。

而這第一口菜如果是父母充滿愛敬地夾給爺爺、奶奶吃,孩子看到了就會打從心裏生歡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會效仿父母。記得我小時候,父母拿出水果來,都先孝敬爺爺、奶奶。所以當我們拿著食品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當長輩們接過我們遞過去的食物,會非常歡喜地撫摸我們的頭,我們心中也很喜悅,這個叫皆大歡喜。所以,以孝治家絕對會使家庭和睦、和樂。
教孩子從小孝順長者,對長者有禮敬的態度,時時刻刻為長者著想,他就不會自私,也不會貪心。從這件小事我們就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大學》講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夾菜的先後順序做錯了,為人子之道就錯了,同時為人父母之道也錯了,自然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禮,更何談建立孝道呢?關鍵還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給孩子看!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於開始,從小一定要教對的。趕快在當下種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種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確的做人處世態度。什麽才是做人處世正確的態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麽能正確地引導孩子?教兒教女,先教己,一定要從父母的修身開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所以不是孩子要趕快學,而是父母要先趕快學。這就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說的道理!

另外,「寵」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個忌諱。寵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煉孩子,才能曆練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麽是真正的慈愛,我們要細細去思考。有時候你愛之,反而足以害之。慈愛是要有理智的。

現在許多父母包辦孩子的家務事,這種「愛」會釀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懶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對父母的辛勞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絲毫無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師教導學生們,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過生日不應該是想去「麥當勞」、想要一大堆禮物,而是應該想到母親養育的辛勞,要懂得知恩報恩。所以他們班的孩子生日的時候不是去要求買禮物,而是自己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

有一個女孩生日時要炒菜給媽媽吃,但身高不夠,她就自己搬來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鏟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濺起來,她又找了一個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帶著水的黃瓜放進油鍋,油濺得更高了,她靈機一動,把爸爸的安全帽找來戴在頭上,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來給她媽媽吃。通過自己動手,她體會到媽媽的辛勞了,我相信這個孩子以後吃菜不會亂挑了。

而當一個孩子能夠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別人的恩,才能處處想到為別人付出,進而去回饋、關懷別人。古代聖賢教育我們「習勞者知感恩」。不僅如此,在勞動中還能鍛煉孩子的處事能力,伸展筋骨,並由此養成勤勞的習慣,對於他的一生都有好處。

我有一位長輩盧叔叔,他對孩子講:「我所有的錢都是取之於社會,往後我也要用之於社會,回饋廣大的人群,用於公益的事業,所以我一分錢也不會留給你。但是隻要你認真做人、努力讀書,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孩子從小就覺得父母親的心胸非常寬廣無私,對父母是打從心底佩服。

他的兒子後來到美國留學,雖然盧叔叔的經濟狀況很不錯,但他明了現在小孩從小舉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華,從小都很會花錢,所以對他的孩子在經濟上抓得特別緊。兒子要出國留學前,盧叔叔告誡說:「我給你的錢都算好了,假如你亂花,就要自己解決。」這叫醜話講在前頭。即使孩子電話請求多匯一點錢,父親也不曾破例應允。兒子從小是父母帶大的,知道他父親言出必行,所以絲毫不敢造次,隻有嚴格自律,在自立中曆練自己。

當他兒子出去找工作時,應征的是董事長助理,由董事長親自麵試,跟他談了兩、三個小時。董事長拿著他提交的企劃方案,不相信是他這樣二十五、六歲的人可以寫出來的。結果就企劃方案的內容詳細地詢問他,經受過父親種種磨練的他,一一對答如流,而且非常地穩重。最後董事長給他一句話:「薪水要多少,你自己開。」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兒子以後去工作,他的老板說「薪水要多少,你自己開」?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養出來的,絕不是被寵出來的。

父慈,父母對於子女要慈愛,但是絕對不能寵愛。

(二)子孝

中國有一句話叫「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是孝開了,百善都開。誠如孔夫子所說:「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教。因為孩子的孝心一打開之後,他所有的德行都出來了。如果他念念想著,不能讓父母丟臉,他那種自我觀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當他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他也會懂得尊敬別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所以孝心,對孩子影響深遠。

1、孝要怎麽教?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教育當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即以身作則。有一位老師學習完《弟子規》之後,深刻體會到學了就應該要做到。她學了「入則孝」之後,覺得自己的孝道距離經典教誨還有差距,所以她告訴自己一定要開始力行。「五一」長假,她回到父母家裏,剛好遇上她的生日。而我們常常會利用生日這個機會去教導孩子盡一份孝心。她回去之後搬了三張椅子,請外婆、爸爸、媽媽坐。然後對著父母講:「我已經三十五歲了,三十五年來讓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錯了一些事情,現在我已經學習聖賢教誨,往後我一定盡心盡力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我要向母親行三跪九叩禮。」說完之後就拜下去,這個第一拜拜下去,母親眼淚就流下來;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邊看者這一幕的兒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親的身邊開始幫爸爸按摩。其實並沒有人跟孩子講任何一句話,而他隻是看到母親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種德行的力量無形當中給他很大的震撼。他不由自主就覺得好像自己不為父母做些什麽怪不對勁的,所以就去幫爸爸按摩。

後來回到自己家裏,一進門,這個孩子就對著他的父母講:「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們兩個。」可見,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則。我們在家裏就要先盡心盡力侍奉父母,做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看。

現在很多父母買很貴的水果,買回家裏還要偷偷摸摸藏起來,等公公、婆婆去睡覺了才拿出來悄悄說:「兒子趕快過來,這是媽媽特別幫你買的,趕快吃,不要噎著了。」兒子除了吃得很高興以外,保證會將此法學得很徹底,長大後他買水果也隻給自己的孩子吃。所以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這個「人算」就是自以為聰明,偏私偏愛,而沒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也就學錯了。真正當我們以身作則之後,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順父母,所以教子的第一個關鍵是要以身作則。


(2)親師合作

第二個教孝的方法,一定要「親師合作」,父母親跟老師要能密切配合。我們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課,我們常常會問他們:這個禮拜你做了什麽善行、什麽孝行。孩子就會說我幫媽媽洗碗、我幫媽媽端洗腳水,舉了很多他們力行孝道的實例。剛好有一個孩子才兩、三歲,他去上完課之後回到家裏,就跑到浴室裏麵,他媽媽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個盆來裝洗腳水,所以衝到他前麵把盆藏起來。

後來我就對她說:「這樣做不對,因為沒有成全孩子的孝心。用孩子端的洗腳水洗腳的時候,你很歡喜,然後給他肯定、給他鼓勵,他的孝心就能增長。現在不讓他端給你洗,那他孝心就沒法增長。」人的善心就好像小草一樣,日日滋潤,它就慢慢茁壯。母親又問:「他給我弄灑了怎麽辦?」我說:「弄灑了更好。他弄灑之後你就跟他說:『媽媽可以感受到你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今天會灑是你端盆時兩手沒有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時應該注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學會做人的同時又學會做事。」很多媽媽怕孩子犯錯,其實當他犯錯誤的時候,往往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導他做事的方法,引導他正確地做人做事。

有一個媽媽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腳水給她洗,她都很歡喜,因為怕孩子被水燙到,她先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到很低,讓孩子先端了一個禮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經形成後,再慢慢把溫度調回來。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師的教導,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

我們要求上課時家長一起陪著孩子學,孩子坐前麵,所有的家長坐最後一排,看孩子今天學什麽孝行,回去有沒有落實。親師這樣一配合,孩子孝行養成的速度就特別快。

還有一個家長打電話感謝老師,因為她的女兒學習《弟子規》後進步特別多。有一天這位家長太累了,躺著還沒蓋被子就睡著了,醒過來的時候身上已經蓋好被子了,是孩子幫她蓋的。走出房間又聞到麵的香味,她直接就反應說:「你爸爸回來了?」結果孩子說爸爸還沒回來。母親奇怪地問:「那怎麽會有麵吃?」女兒說:「我做的。我常常看媽媽煮麵,所以我今天也嚐試做做看,盡一份孝心。」這一碗麵好不好吃?好吃!這個麵是孝心做出來的,一定特別好吃。

我們思考一下,這個孩子生了什麽心?孝心!所以她會在點點滴滴當中,體恤父母的辛苦,進而懂得照顧父母。孝心還使孩子的觀察力敏銳起來,孝心還讓孩子勇於嚐試、在做事中慢慢訓練自己。懂得細心觀察、關懷別人,嚐試做事的品質,對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這些品質的根源就在孝心。

所以老師教孝,家長一定要密切配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品德好的孩子學習一定好,而且這個學習絕對不是父母拿著鞭子在旁邊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動地學習。有一個老師他們班本來是全校倒數第一,教《弟子規》一個多學期後,他們班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校長非常驚訝。所以我們要有這個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一定要跟老師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


(3)夫妻配合

第三個夫妻要配合教。很多家長說,老師還沒教孝怎麽辦?不要等了!要從家庭、從自己開始。夫妻之間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比方說先生就對孩子說:「兒子,你可以不用孝順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順你母親。」講話的時候要很中肯,假如當父親的人講到眼淚都掉下來,那兒子也會聽得很感動。你要告訴孩子:「母親懷孕早期連飯都吃不下去,懷孕後期負擔很重,每天無怨無悔,還去上班……生產的時候有多麽辛苦,生下來之後更要點點滴滴照顧你。一次你生病,母親幾乎兩、三天都沒睡覺……」把這些生活的實例告訴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種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報恩,所以孩子就很能領受母親的恩德。太太也要告訴孩子:「你不能不孝順爸爸。」要把父親對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告訴他,讓他能夠領受父親的恩德。所以夫婦搭配也是很重要。

現在很多的媽媽不隻沒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訴孩子,還在孩子的麵前數落丈夫。這麽一來,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為人父者,連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自甘墮落:「連兒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壞給你們看。」所以當母親的、當太太的要謹慎,言語要特別謹慎。而當太太的能夠不把先生的過失彰顯出來,反而誇讚先生的一些優點,常常提起先生對孩子的照顧。如此,先生一聽會感動,他在孩子麵前有尊嚴,而這一份尊嚴會推動他人生盡心盡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萬萬不能把他最後的尊嚴都斷掉,也毀了孩子對父親的孝心。


2、養父母之身、心、誌、慧

我們為人子女隻要能夠善於體會父母的辛勞、父母對我們的關懷,我們對父母那份恭敬、那份孝心,就很容易能夠生得起來。我記得我大姐出嫁的時候,我的姐夫帶著姐姐,要向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禮。當他們雙膝跪下去的時候,我父親眼淚馬上就蹦出來了。而父親當下的那種內心感受,瞬間就跑到我的腦海裏麵來:總算把女兒撫養長大,總算幫她找了一個安心的歸宿。他內心才有些許的安慰,眼淚就隨之掉出來。我在當時,體會一個當父親、為人父母的辛勞。女兒都三十歲了,他才有那麽一點安慰。

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擔心還會持續,甚至於還擔心我們的下一代。在那一刻,我深刻體會父親對我們這份慈愛。我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可以對父母講一句衝的話。當我們體會到父母的辛勞,自然而然就能提起這一份孝心。

為人子在孝順父母當中,我們可以從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誌、還有養父母的智慧這四個角度來盡心盡力。


養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時時懂得去關懷。在古書當中記載,差不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就要把他當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家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孤寂、孤獨,而身體也比較虛弱下來,所以我們要能夠常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然後盡這一份孝心,給我們的孩子當好榜樣。像在季節交替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家裏,就應該打電話問問父母有沒有這些禦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通電話一打,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老人的身體,能感覺到父母的孝心。

養父母之心,就是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常給媽媽打電話,聽出來母親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就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

有一個許老師來聽中國文化的課程,聽了之後她非常歡喜。她說聽了三個月,覺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但不能隻有自己家裏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夠回到故鄉,把這些德行的教誨、聖賢的智慧,也讓故鄉的孩子有學習的機會。我們一聽很高興,馬上拿了很多《弟子規》、《德育課本》等教材送給她,也把教學經驗介紹給她。她教到目前為止已經八個月了。

有一次她的父親打電話給她說:「女兒啊,你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父親很高興,你的行為也讓爸爸覺得很光榮。」一個父親講出這樣的話,代表父親對她回饋鄉裏的行為很認同,而且我們相信她的父親也有利益社會的誌向。當子女繼父母的誌向做回饋社會的事,能真正讓父母心生歡喜、心生慰籍。

這位老師在教孩子《弟子規》中「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句經文之前,她非常用心,先買了一大袋荔枝帶回故鄉去。回去之後她就開始教導這一句教誨,然後引導孩子說:「我們學『入則孝』,就能理解到父母的辛勞,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侍奉父母。而別人的父母同樣也很辛勞,同樣對家庭有貢獻、對社會有付出,所以任何人的父母都值得我們尊重、孝敬。」

講完之後,許老師就讓這些孩子,拿著荔枝到整個鄉裏去,送給長輩們。並解釋說:「我們學完之後就要馬上做到。」就這樣,一群孩子在鄉裏跑得不亦樂乎,每個長輩接到孩子們送來的水果,內心都非常歡喜。整個鄉裏麵,這種敬老愛幼的風氣在那一天達到了頂點。


隔天她父親又打了電話給許老師,告訴她:「鄉裏麵很多的長輩都打電話到家裏來,他們說鄉裏麵從來沒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這麽樣關心自己的家鄉。」父親在講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情非常地高興歡喜;女兒聽到父親這麽講,心裏也很安慰。

買一件新衣服給父親可以快樂一下,而女兒的行為讓他覺得光榮、感到欣慰,可以歡喜欣慰一輩子。《孝經》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即用自己的德行去奉獻社會,然後揚名於後世,讓所有社會人士感受到某人能夠這麽有成就地在社會付出,是父母養育教誨的結果,那就是一種大孝顯親的表現。所以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誌,隻要你做到大孝,能夠由你自己的成就來讓社會人士肯定你父母對你的教導,著就在養父母之心、也是養父母之誌。

最後我們要提到養父母的智慧。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縱使有錢也不見得快樂。我們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錢,但是每天在那邊想有一千萬、想要二千萬,有一千萬看看別人一千二百萬,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煩惱當中。

孔夫子曾經提到人生有三戒:「少者戒之在色」,「壯者戒之在鬥」,「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實這個「得」翻的比較白話一點就是貪,貪這個、貪那個。別人的孫子又怎麽樣,我們又沒有,常常就在這種情緒當中,很難快樂,很難知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趁父母心情比較好,開始引導她,這一些執著要懂得放下來,告訴父母錢夠花就好。家財萬貫每天吃多少?還不就一日三餐;縱使你有很多間房子,躺下去之後還不是夜眠六尺而已。所以人生要知足常樂,讓父母的一些貪念能夠慢慢放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父母接受聖賢教誨,讓他的心能夠安住在聖人的智慧中,他的晚年就會愈走愈清淨、愈走愈自在。當父母親的晚年能如此的話,那我們的孝道就做得更圓滿了。

「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愛、用智慧來教導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關懷體貼父母的需要,來盡他的孝道。這樣,就能夠讓父子這一倫發展得非常和諧、非常圓滿。

一個人能夠人格健全,一生的為人能夠頂天立地,除了父母教誨以外,另外還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來教導,就是他的老師。所以中國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跟師道,古代父母親過世要守喪三年,而老師過世要心喪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喪。我們從這一個喪禮當中也能夠體會到古代人對於老師的態度非常地恭敬,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母生育、養育我們,給了我們身命;老師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導我們,給了我們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我們一生都應該記住父母跟老師的恩德,都應該對他們孝敬、奉養。

所以做人應該盡孝道的本分,而這個孝不隻是對父母,還有對我們曆代的祖先,我們都應該盡這一份孝道。得到老祖宗這麽多的智慧恩澤,我們拿什麽回報?當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誨在家庭裏麵落實、在工作當中落實,讓家庭的良好家風可以傳承,讓古聖先聖的智慧思想可以在社會當中傳遞開來,這是盡華夏子孫之孝。

人若不懂得孝順父母,持什麽戒都是假的


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四。


  問:他說何謂孝名為戒?
  答:這是戒經上的佛說的,佛說什麽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換句話說,持戒的中心,精神的中心就是孝順父母;人要不孝順父母,你持什麽戒都是假的,這個道理要懂。這句話跟我們中國五倫裏麵所講的“父子有親”意思是相應的,意思可以說是相通的。佛說得更具體,所以不孝父母的人,學什麽都是假的,決不能成就,念佛決定不能往生。你看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這個三條是一切佛法(不問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的根!根本。你看這三條佛最後下的結論,“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修行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這是學佛總的指導原則,怎麽可以疏忽?
  頭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就是“奉事師長”,第三句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真的孝名為戒,孝是戒的根本。人要真正把孝這個字做好,就是聖人。孝這個字融合天地萬物,我們對人不尊敬,就是不孝。為什麽?這個字是會意,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看上麵是個 “老”,下麵是個“子”,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能分割。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在佛法裏麵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整個宇宙是一體,這是孝的意思。你不知道一體,你在這裏起分別執著就是不孝!所以孝道圓滿是什麽時候?成佛才圓滿,菩薩還不圓滿,成佛才圓滿,這個意思要懂。(淨空法師· 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四 

人若不懂得孝順父母,持什麽戒都是假的

  問:他說何謂孝名為戒?
  答:這是戒經上的佛說的,佛說什麽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換句話說,持戒的中心,精神的中心就是孝順父母;人要不孝順父母,你持什麽戒都是假的,這個道理要懂。這句話跟我們中國五倫裏麵所講的“父子有親”意思是相應的,意思可以說是相通的。佛說得更具體,所以不孝父母的人,學什麽都是假的,決不能成就,念佛決定不能往生。你看淨業三福,淨業三福這個三條是一切佛法(不問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的根!根本。你看這三條佛最後下的結論,“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修行成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這是學佛總的指導原則,怎麽可以疏忽?
  頭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就是“奉事師長”,第三句是“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真的孝名為戒,孝是戒的根本。人要真正把孝這個字做好,就是聖人。孝這個字融合天地萬物,我們對人不尊敬,就是不孝。為什麽?這個字是會意,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看上麵是個 “老”,下麵是個“子”,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能分割。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在佛法裏麵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整個宇宙是一體,這是孝的意思。你不知道一體,你在這裏起分別執著就是不孝!所以孝道圓滿是什麽時候?成佛才圓滿,菩薩還不圓滿,成佛才圓滿,這個意思要懂。

世間最養福德的,就是孝順父母和尊敬師長。

怎樣對爸媽?——

爸媽叫我們,我們要馬上應聲,不能拖拉。
爸媽叫我們做事,我們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
爸媽教誨我們(盡管他們態度也不好,但我們不能被別人的態度轉),我們要認真恭敬的聽。
爸媽責備我們,我們一句都不可以反駁,要順順的聽著。(我父親就是這樣的,所以他後來職位很高)
我們外出,一定要先告訴爸媽,請示爸媽。
我們做事,一定要先告訴爸媽,請示爸媽。
即使很小很少的東西,不可以私自藏起來——傷了爸媽的心。
爸媽喜歡想要的東西,我們要努力去備好。爸媽不喜歡的,我們要盡量的去掉。
爸媽疼愛我,我孝順是不難的。爸媽對我不夠貼心柔軟,我要孝順,這才是賢。(也是積累大福德)
爸媽有錯,我們麵色要柔和,聲音要柔軟。
爸媽有病,我們要晝夜侍奉,不能離床。
爸媽去世,我們要侍奉如同爸媽在世時一樣,而且要斷酒肉。

怎樣對師長——
教導我們的老師,年紀比我們大的人,職位比我們高的上司,對這三種人,我們要畢恭畢敬。
路上遇到了,要先打招呼問候。
師長不說話,我們退一邊恭敬等候。(不點名不要冒出來,我就是這樣的,前輩、長輩不叫我說看法,不問我,我都是恭敬側立一旁的)
師長叫人,我們要代叫,如果別人沒到,我們要馬上過去。
師長站著,我們不可以坐下。師長坐了,叫我們做,我們才可以坐。
在師長麵前,聲音要小聲,但是又要能夠聽得順暢。
離開師長的時候,要慢行。上前靠近師長的時候,要快一點。

誰是老師—— 曾經給我們一言半語啟發的,都是我們的老師。而且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永遠要畢恭畢敬。我們看到任何人,任何先賢,任何學派,哪怕隻有一句話,隻要給了我們些許的啟發教導,我們要永遠記得這是我們的老師,永遠感激,永遠恭敬。
要記住,不是讓我們完全折服的才是老師,我們曾經因為誰而學到一點一滴,都要感恩圖報,在師長麵前永遠謙恭。我們有這個對待老師的態度,一切聖賢乃至萬物眾生都會來啟發幫助我們,讓我們得到大利益的—— 一切福祿,一切智慧。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把自己壓得低,是真正的尊貴,將來也一定會得到尊貴的果報——壓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樣把自己放在低地勢,匯聚百川福德智慧。

---------------------------------------------------------
前些天有個師兄拿一個人寫的書法字,要我一個朋友點評。
我朋友不敢評。問為什麽——
朋友說:“書法我不是很懂,我來說就是瞎說。況且各位祖師在上,列位先輩在前,無數鬼神在四周,修為超過我的太多了,要說也輪不到我來說的,他們不說,我又怎麽可以胡亂說呢。”

——尊長是時刻在我們上麵,在我們前麵,在我們四周的。自己要注意一言一行,不可不恭謹。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