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15)--慈航菩薩的求學與治學

二十八慈航菩薩
  慈航菩薩,即是德高望重、中外皆知的慈航大師。因為他圓寂五周年後開缸肉體不壞,人們都說他老人家是肉身菩薩,所以,我也以菩薩稱之。其實,就是他的肉體壞了,菩薩二字,他老人家也是當之無愧的!
  菩薩俗姓艾,字繼榮,別號彥才,福建建寧人,生於一八九四年,寂於一九五四年,僧臘、戒臘皆四十三,世壽整整六十。
  菩薩未出家之前,因為父親早逝,家境窮困,隻在私塾裏讀了一本《三字經》,一本《六言雜字》,一本《論語》(未讀完),就輟學去學裁縫了!出家後,雖然到處參學,親近名德,因為“天資欠敏”,到了三十多歲,文字仍無法寫得通順,佛經也看不懂。但由於求知欲強,終於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般的毅力,克服了天資欠敏的缺點,完成了一百二十餘萬言的巨著,弘法海內外,成為一代高僧。
  道安法師曾在《發揚慈航法師的三大精神》一文中(見《慈航法師圓寂三周年紀念特刊》),把菩薩“學而不厭”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精神,說得非常詳細,也非常動人,現在分別節錄在下麵:?
  一、“學而不厭”。道安法師說:“一九一二年,慈師十八歲,隨其剃度師自忠上人,赴九江能仁寺求具足戒,其師愛之不能舍,慈師苦之,數次逃走,始脫其纏,遂得遊曆九華山,次第參學於常州崇法寺、天寧寺,蘇州之戒幢寺,天台山之觀宗寺,南京之香林寺,楊州之高旻寺等處,親近諦閑、度厄、圓瑛、太虛諸大師。一九二七年三月,往廈門南普陀之閩南佛學院研究佛學,其文字尚未通順。已圓寂之大醒法師當時為閩院教務主任,對慈師批評頗不客氣,慈師對餘述醒師斥言曰:‘看汝外表甚魁偉,像個人;年齡亦已三十餘歲,為何文字一竅不通耶?’”
  “慈師另有一次,對我講他‘在一九二九年,任安徽迎江寺方丈時,仍無法看懂佛學書籍。身為一寺之主,四眾的領袖,不能理解佛學的哲理,心中非常急愧!再想入佛學院,年大而學淺,閩南三個月的教訓,已使我殊覺頭昏,不敢嚐試佛學院的滋味了!年雖三十五歲,上進的誌並未灰。正在此時,法舫法師與唐大圓居士,在武昌辦佛學函授班,歡喜之餘,立即匯款、報名參加函授班,繳了壹元五角銀洋學費,換得一本看不懂的《唯識講義》。講義雖然盡管看不懂,但無論如何,不願就此灰心丟掉它,同時更加上不服氣的心理,以為別人能寫能教能賣錢,我連看也看不懂,這是多麽可恥的一回事。’慈師繼續說:‘因為不服氣,所以人到哪裏,也把這份講義帶到哪裏,在心內總不能白白地把它忘掉!後來一直把它帶到香港,帶到緬甸,帶到新加坡,不論是在船上車上,差不多每日或隔幾天必須看看它。結果,在星洲時,終於完全了解了!我的唯識學就從此打下了根底。’慈師有了這種學而不舍的精神,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二、“誨人不倦”。道安法師接著又說:“慈師身體魁梧,氣魄充沛,精神飽滿,加以度世心切的宏願,故能產生其傳教說法、誨人不倦的美德。他在南洋、緬甸、國內,都保持他始終如一的誨人不倦精神。他每日能講八小時課,不加休息;一到不講課,立即又拿起筆,不是寫文,便是編書。他圓寂的當天上午還在上課,中午才吃完飯,沒有休息,又提筆在編藏經目錄。筆放下,便圓寂了!最難的是不分人多少,知識有無,一個人要他講一部經,他也照常講下去。這種偉大的利他精神,實千古難得一人也!我們把他自定的功課時間表一看,就知道他的學、誨精神,誠足為我們年輕人和年老人的模範了!”
  晨五時至六時半——誦經禮拜
  七時至八時——讀英文
  八時至九時——講經
  九時至十時——講經
  十時至十二時——編書
  午睡後二時至三時——講經
  三時至四時——講經
  四時至五時——講經
  五時至六時——編書
  晚上八時至九時——講經
  九時至十時——編書
  十時後禮佛、靜坐、就寢
  “他這種精勤的精神,在佛教界的大德中,殊不可多得。我隻能用梁任公讚玄奘大師的話移來讚慈師:‘勇士當死於戰場,學者當死於講壇’。慈師圓寂前三小時,還在講課,真可謂‘學者當死於講壇’的模範了!”
  三、“慈悲喜舍”。道安法師又說:“慈師福報甚厚,須做事,弟子無不竭力供養者,故其財物供之不虞匱乏。然亦有弟子知其喜舍心重而勤加供養之者,亦有因之貪其財者,慈師皆不計,左手入,右手立即流出,家無隔宿之錢;入一元,出一元;入一萬元,出一萬元。常保其‘空手而來,空手而去’之態度。有知其於金錢之態度如此,貪者愈貪,拆其信,預知某日有某弟子供養其錢者,預時必等候之,送錢者至,則曰:‘師父!我缺錢用,請借之!’慈師決無吝色,左手接之,右手施之,晏如也。慈師自號‘慈氏’、又號‘普門子’,觀其言,察其行,真乘願再來者。……‘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財法二施,慈師皆能做到,豈非菩薩維何?……尤其愛護僧青年,勝過他自己的生命。當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大陸僧青年入台而無衣無食時,他那奮勇的熱情,驅使他為救護僧青年如熱鍋上的螞蟻!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建立了彌勒內院,安插了二十多位求學若渴的僧青年。……”
  上麵的三點,都是引用道安法師《發揚慈航法師三大精神》文中的,這三點是道安法師對菩薩的認識,因為我也有同樣的感想,所以把它錄出,作為我對菩薩的懷念。我在菩薩圓寂三周年的時候,也曾寫了一篇《歲月易逝,師德難忘》的小文,略述菩薩的嘉言懿行,現在不再嚕蘇了,茲恭錄菩薩的遺訓於後,作為本文的結束:
 “奉勸一切徒眾,
  時時反省為要;
  每日動念行為,
  檢點功過多少。
  隻要自覺心安,
  東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
  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來空寂,
  因果絲毫不少;
  自作還是自受,
  誰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場,
  處處時時建好;
  望爾廣結佛緣,
  自度度他宜早。”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14)
  • 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2-13)
  • 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2-12)
  • 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2-11)
  • 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2-10)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