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如誦《地藏經》為了超度親人,念《大悲咒》為了治病,讀《普門品》為了求子,持文殊咒為了通過考試,持財神咒為了求財等等,正如經中說:如吞鉤之魚,出水不遠。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很多人走上了脫輪回,了生死的修行道路。
佛很會打比喻,像釣魚,魚已經把鉤吞到肚裏去了,你說它出水還會遠嗎?時間就不久了,對不對?我們眾生就是一條魚,水代表生死海,阿彌陀佛要把我們救起來,救到涅槃岸上,祂就放一個鉤下來,這個鉤就是六字名號,把你鉤住,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斷除自己的煩惱,以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為主,從了生死出發,以離貪愛為根本,以滅盡身智為究竟,純是出世的,隻是自我修行,自我證悟,是利己。而"大乘" 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除斷除自己一切煩惱外,更應以救脫眾生為目標。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強調要適應世間,開大方便門,以引渡眾生。 既要出世,又要入世。
如眾生為了治病、求子、求財目的而學佛,就要製止他們,這對嗎?這對弘揚佛教有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