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 二 、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三 、不求他過失。 四 、不舉人罪。 五 、離粗語慳吝。 六 、當舍於懈怠。 七 、遠離諸憒鬧。 八 、寂靜常知足。 九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十 、常為眾生廣宣正法。 十一、住清淨行,生覺悟心。 十二、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十三、發起精進,普護止法。 十四、一切行中,隨順而住。 十五、護持正法,不惜身命。 十六、常勤精進,不求利養。 十七、於四眾中,宣說正法。 十八、善入一切眾生心行。 十九、心意調柔,常懷慈湣。 二十、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二一、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二二、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二三、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二四、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二五、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二六、清淨殊勝業,愛樂常修習。 二七、當舍下劣業,應求勝上法。 二八、讀誦、修行、為人演說。 二九、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 三十、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三一、戲論諍論處,多起諸煩惱,智者應遠離。 三二、深信因果。 三三、不貪睡,不貪吃。 三四、心無嫉妒。 三五、供養三寶。 三六、為求無上道,聞法無厭足。 三七、當舍一切,非法之戲論。 三八、不應見人過,自謂最尊勝。 三九、憍恣放逸本,莫輕下劣人。 四十、覺悟生慚愧,要住精進力。 四一、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四二、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四三、所行罪業,慚愧發露。 四四、勤修忍辱行,安住於忍辱。 四五、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發起菩薩殊勝誌樂經 (圖)
一 、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 二 、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師想。 三 、不求他過失。 四 、不舉人罪。 五 、離粗語慳吝。 六 、當舍於懈怠。 七 、遠離諸憒鬧。 八 、寂靜常知足。 九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十 、常為眾生廣宣正法。 十一、住清淨行,生覺悟心。 十二、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十三、發起精進,普護止法。 十四、一切行中,隨順而住。 十五、護持正法,不惜身命。 十六、常勤精進,不求利養。 十七、於四眾中,宣說正法。 十八、善入一切眾生心行。 十九、心意調柔,常懷慈湣。 二十、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二一、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二二、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二三、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二四、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二五、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二六、清淨殊勝業,愛樂常修習。 二七、當舍下劣業,應求勝上法。 二八、讀誦、修行、為人演說。 二九、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 三十、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三一、戲論諍論處,多起諸煩惱,智者應遠離。 三二、深信因果。 三三、不貪睡,不貪吃。 三四、心無嫉妒。 三五、供養三寶。 三六、為求無上道,聞法無厭足。 三七、當舍一切,非法之戲論。 三八、不應見人過,自謂最尊勝。 三九、憍恣放逸本,莫輕下劣人。 四十、覺悟生慚愧,要住精進力。 四一、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四二、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四三、所行罪業,慚愧發露。 四四、勤修忍辱行,安住於忍辱。 四五、但念無常,慎勿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