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淨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高人就是天女散花不沾身的人
所謂故事者,即非故事,這是佛學當中經常用到的句子。
下麵講的這個天女散花的故事,當然也非故事了。該故事原為佛教故事,來自《維摩經·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天女散花這個故事是用來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故事用今天的話來說,意思是,有一天,如來佛在西天蓮花寶座講經解法,忽見瑞雲東來,遙知得意弟子維摩潔患病。於是,派眾弟子前去問候,斷定維摩潔要借機宣經釋典,便派天女前去檢驗弟子們的學習情況。天女手提花籃,飄逸而行,來到塵世間低頭下望,見維摩潔果然正與眾人講學。隨即將滿籃鮮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滿身沾花。眾人詫異萬分,天女曰:“結習未盡,固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發努力學習。
天女把花撒下來,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看來,弟子的六根還沒有清靜啊。佛說人之所以招致煩惱,是因為有六根的存在。關於六根,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有提到,人之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麵五根比較容易理解,是人類肉體所具備的五種感官。第六根“意”怎麽理解呢?
在“唯心論”中已經明確,六根中的“意”是指人類的 分別心。人類的身體分為陰陽兩麵,陽麵就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肉體,陰麵是指看不見、摸不著的“生命輪”。由於“生命輪”的特殊構造,在人的胸口部位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感官 分別心。 因為“生命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 分別心 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由於 分別心所具有的特殊的感知功能,佛陀把它稱為人類的第六種感官,也就是第六根“意”。
六根清靜,要想真正做到,可不是那麽容易的。維摩詰說,一切大阿羅漢,八十八結使斷了,但餘習未斷,剩餘那個根根的一點習慣還沒有斷,這就叫餘習末斷。
按照南懷瑾老先生的說法,佛學分成大乘小乘,嚴格的講,小乘裏頭又分兩個;一個是小乘,另一個比小乘高一點,普通我們叫它中乘。小乘又叫聲聞,比聲聞高一點叫獨覺,也叫緣覺。像阿難、須菩提等,在佛的弟子裏隻能算是聲聞,再高一點就是獨覺佛,獨覺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獨覺就算生在沒有佛沒有文化,甚至沒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開悟;雖不算大徹大悟,可是還是作一個了不起的超現實的聖人,這個屬於獨覺,也叫做緣覺,仍屬於小乘。
學佛先不談大乘,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來。所謂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羅漢,果是果位。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二果羅漢叫斯陀洹,這都是梵文譯音。三果羅漢叫阿那含。四果羅漢叫阿羅漢。羅漢不一定是出家人,無論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羅漢。不過佛在世的時候,證得羅漢果的,出家人比較多。
佛又一次問須菩提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陀洹能不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經證得須陀洹果了?能不能有這個念頭?你說說看。
佛問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如果我們再解釋得淺顯易懂一點,就好比說,一個覺悟了的人,一個境界達到一定程度的人,和其他人聊天,一開口就說,我的境界很高,你們這些層次低的人不能了解的。我的學問你們了解不了。果真這樣說的人,他的修養、學問顯然還沒有到家,還差的遠,甚至連一般人還不如。
所以,須菩提這樣回答佛的提問:“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意思是說,須陀洹不能說自己得得須陀洹果了,不能有這個念頭,為什麽這麽說呢?須陀洹名義上悟道了,得到清淨的法性了,進入智者流了,實際上無所入,沒有入,不入聲、香、味、觸、法,很空靈了,你說了一句什麽話,他聽到了,也等於沒有聽到,不往心裏去,不入聲;聞到什麽,也等於沒有聞到,吃到什麽美味,也像吃平常飯一樣,沒有特別的誘惑,也沒有什麽刺激,就是這樣,平淡,平淡,平靜,平和。無所住,不著相。佛的弟子像迦葉尊者,就到達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
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人一定是高人。什麽是高人?高人就是看上去非常平凡的人。曾經在《廣州日報》上看到華碧的一篇文章,文中說,數十年前,在汕頭地區流傳著這樣一件事:某劇團樂隊的一麵鑼因使用時間太長,鑼聲變啞,樂隊便派人將銅鑼拿到一個打銅師傅那裏修理。師傅將銅鑼放在鐵砧上“當當”敲了三兩錘,鑼聲變得響亮清脆。師傅要收工錢5元。來人不滿:“才兩下手勢,收5元,食水太深!”師傅也不爭辯,將銅鑼再敲擊兩錘說:“嫌貴不修也罷,你拿回去。”誰知來人接過銅鑼,敲起來聲音竟像原來未修理過的一般,不禁對師傅的技藝歎服,送上5元,並致歉一番,師傅又再把銅鑼錘打幾下,修好了。
草根階層,埋藏著許多的奇人。29日《廣州日報》報道:芳村龍溪村村民梁叔身懷捕鼠絕技,僅靠他自製的“竹弓”捕捉田鼠,每次少則300斤,最多竟達800斤。梁叔捕鼠絕技,遠近聞名,許多人請他上門捕鼠,梁叔也樂於“為民除害”,無往而不勝。30 日,《廣州日報》又報道另一“奇人”——來自湖南、在石榴崗設檔的修鞋匠唐永興。小唐16歲初中畢業離家學修鞋,2001年到廣州以修鞋糊口。小唐在長期的修鞋中對鞋的結構、特性以及鞋與人的關係,研究領會透徹。最近竟寫成了一本8萬字的《世界第一機器修鞋書》,並在廣東省版權局進行了版權登記。他正著手與廣州的幾家技工學校合作開設修鞋的培訓課程。上述個例給目前眾多的謀職者一個很好啟示:行行出狀元,這是實在的,記住老革命家董必武這句話或許有好處: “所作平凡事,皆成巨麗珍。”
高人對很多人、很多事,利益也好,權勢也好,都看得很平常,“亦不飄香亦不花,不與芳草鬥春華”,做該做的事,交可交的人,發善念,護善心,盡人意,知天命,一切否經曆了但一切都不住,幫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款,到了年末歲尾,很多媒體都要盤點,自我炒作,自我包裝,自我感覺良好,總在那裏盤點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想讓領導啊、市民啊都看到,這是媒體的慣例,但修養高的人,悟道的人,是不會搞什麽年終總結、盤點的,甚至連時間的觀念都沒了,即使做了無量的功德,過了就過了,就像風吹過一樣,不留任何痕跡,心中都不留,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一切都不住,這個境界就接近了初果羅漢。
高人就是天女散花不沾身的人。
(未完待續)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9756.shtml)
ZT說明:該樓主所說不一定都對,不要當真了~~~ 原樓第2頁有人質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