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劉姥姥說法——《金剛經》新釋 4 by 西門杏庵

來源: FruitPig 2009-01-03 12:22:3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583 bytes)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情是水中月,是一分空勞的牽掛
  
  
   在上一品,佛對須菩提說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意思要大家不要著相,你看到的都是虛幻的,曇花一現的,轉眼即逝的。
  
  我曾經在好熊的書裏看到一個故事,大意思是說:一個人到廟裏,看到一個金鑄的佛像,順手就偷了,藏到自己的衣服裏。被一個僧人發現,帶到住持的麵前。住持問,你為什麽要偷廟裏的東西?那人說,別那麽認真嘛,佛不是說了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偷的東西也等於沒有東西,什麽也沒有偷嘛。
   住持一聽,說,把他拉出去,喂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你也等於沒有你嘛。
  
   故事真實性不重要,重要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不能按凡人的二元論的邏輯來思考,否則所有問題都不能探討了,都等於沒有的了。你不能看到一個佛像就說是佛,不能崇拜偶像。
  
  在《紅樓夢》的開篇,作者就像講真的故事一般,借空空道人和石頭的口,說出他寫書的目的既不是寫野史,也不是寫才子家人。而是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曆。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隻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太癡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曆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隻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趣閑文者特多。曆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凶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汙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豔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醜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裏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悅檢讀,隻願他們當那醉淫飽臥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舊稿。我師意為何如?”
  
  曹雪芹講力圖說服大家,這是石頭兄弟自己“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其實還是小說,賈寶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們的愛情也好,終究都是虛幻的。《紅樓夢》中的愛情無疑是虛幻的,是對愛情的虛幻和真實的結合體,是空無的。紅樓夢本身就是夢,當然也是虛幻的,不真實的。莫非你真的相信世界上有女兒國,有大觀園,有一群那麽美麗那麽有才華的女子?你看,林黛玉的身份是小姐,才貌似寶釵,身世似香菱,思想品格似晴雯和齡官,她簡直集天下所有女孩子的美麗於一身,而且她又不說薛寶釵愛說的“混帳話”,不會屢勸寶玉好好讀書、走仕途經濟的路,寶玉不愛她愛誰呢?可是,這樣的女人,生活中有嗎?看看曹雪芹愛用的那些詞吧:太虛幻境,神遊太虛境,金陵十二釵,都不過是男人沒事時候的YY而已。
  
   曹雪芹寫的愛情簡直是不可理喻的,有人說:在曹雪芹筆下,愛情是一種病,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頑疾,藥石難醫,病灶難除;在曹雪芹筆下,情是癡,是誤,是悲,是苦;在曹雪芹筆下,情是水中月,是鏡中花,是一分空勞的牽掛。
  
   沒錯,難道世間的所謂愛情真的可以理喻嗎?
  
   賈寶玉的第一次性經曆,竟然是在“神遊太虛境”之後。這又是再次說明了,性,色,都是虛幻。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南懷瑾講過一個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禪師,從小出家,三十幾歲開始參禪,總不能開悟,於是他從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智慧第一,釋迦牟尼佛和許多佛菩薩,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開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場。也有人拜了三年兩年才拜到,為的是要見文殊菩薩。
    話說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剛窟,看見一個老頭子牽一頭牛,胡子白白的,頭發也是白的,請他到他的茅蓬喝茶,問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三步一拜是從那裏來的?文喜說南方來的,想求見文殊菩薩。老頭子說:南方佛教怎麽樣?他回答說:南方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這裏來,想求見聖人……你們北方五台山的佛法怎麽樣?老頭子說: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啊!
    其實整個世界人類社會,都是有聖也有魔,都是龍蛇混雜,凡聖同居。文喜問道: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這老頭子說:前三三與後三三。這一句話,千年來也沒人知道他講什麽?一般修道的人就講,前三三與後三三,這就是要人修氣脈呀!後麵有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前麵是印堂呀,守竅的靈門關,這裏是什麽關,那裏是什麽關,都是講這個。其實這個可以作話頭參,前三三與後三三就是禪宗的話頭。
    那麽兩個人談到這裏,老頭子就問文喜佛法,這位文喜和尚卻答不出來;老頭子皺了一下眉頭,叫聲:均提,送客。茅蓬後麵出來一個童子就說:法師你請吧!就把和尚送出茅蓬外了。這個文喜和尚正回頭要道謝,就看到文殊菩薩騎一隻獅子站在空中。
    可歎這位文喜,千裏迢迢,三步一拜要見文殊,這時才發現原來與文殊菩薩當麵對談而不自知,真是後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後,文喜發憤努力,終於大徹大悟。文喜悟了以後,到叢林下做苦工。
  
  什麽叫菩薩道?菩薩道類似孟子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也就是你幹的事情一般人無法想象,你受的苦一般人受不了,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你隻是埋頭工作,小車不倒隻管推,這就是菩薩道。
  
  南懷瑾講過一個故事:丹霞禪師是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經當方丈了,冬天冷起來沒有柴燒,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來劈了,用來烤火。當家師出來看到了,嚇得說;燒了佛,這個罪過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這個當家的胡子、眉毛當時都掉下來,脫了一層皮。佛是丹霞燒的,因果反而到了當家的身上去,這是禪宗裏頭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燒木佛,院主(就是當家和尚)落須眉”的公案。這些道理都說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
    對於佛的這個說法,在第六品中,須菩提提出懷疑的問題了,他說:佛你這樣講了以後,將來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聽到你這樣講,尤其金剛經這一種理論流傳到後世,“生實信不?”他們能夠相信嗎?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夠辦得到嗎?“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佛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要這樣看。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反複說,不能著相,著相就看不到佛了。須菩提又有疑問了,“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他說,佛啊,你這麽講法,恐怕以後聽聞佛法的人,聽到這麽說,有人相信嗎?
  
  佛對須菩提說:“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佛說,等我肉身死後,過五百年,會有人持戒、修福,聽到這個話,會有信心,開啟智慧之門,證得無上智慧——般若智慧,相信這個話。為什麽佛堅信是五百年呢?不是六百年、四百年呢?南懷瑾對此是這樣解釋的:佛在世的時候,叫做正法時代;佛過世以後是像法時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的時候;到了佛經都沒有了,隻有迷信的時候,叫作末法時代。所以他說,等我過世五百年後,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開就可以相信這個話了。
    
  有句俗話說,不到黃河不死心。意思是說,有的人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時候,緣分不到,你對他講什麽都沒有用。更有糊塗的,見了棺材也不落淚,到了黃河也不死心。《紅樓夢》裏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叫張財主,這個人有點錢又好麵子,愛勢貪財,卻生了一個漂亮女兒。張財主本來已經把女兒許給了守備家的兒子,而且已經收了人家的禮金,卻又想把女兒許給另外的人。又不敢得罪守備大人,於是就花錢托一個老尼姑,通過她打通鳳姐的關節,送上三千兩銀子,把守備家的婚事給退了。結果呢?目的達到了,女兒卻自殺了。
   兩家人打官司,兩邊人都燒香要幫忙,都想菩薩保佑他打贏,你說這菩薩難當不?究竟幫那一邊好呢?
   《紅樓夢》裏關於這個故事是這樣寫的:“那鳳姐兒已是得了雲光的回信, 俱已妥協。老尼達知張家,果然那守備忍氣吞聲的受了前聘之物。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 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那守備之子聞得金哥自縊,他也是個極多情的, 遂也投河而死,不負妻義。張李兩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這裏鳳姐卻坐享了三千兩,王夫人等連一點消息也不知道。自此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為起來。也不消多記。”
  
   真是機關算盡,到頭來卻是人財兩空!到頭來舍了夫人又折兵。
  
  你看,很簡單的道理,俗人就是不懂。不見棺材不落淚。有大福報的人才能理解,才能能生信心,才能有這種智慧。佛說你要知道,將來世界上這樣一個有大福報的人,他可不是跟過一個佛兩個佛三個佛四個佛五個佛而種的善根,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來的,他跟了無數大德學習過,經過很多世的修行,在福德銀行裏不知道存了多少錢,他不知道捐了多少,做了多少慈善事業,但卻從來不著相,不留名,才有了這樣大的般若智慧。他才生了淨信,才無所住。“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這樣的人已經跟千萬佛種諸下了善根,這樣的人,聽了我剛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樣的章句,甚至於一念之間生出來淨信,沒有妄念,心境幹淨得就像嬰兒,一念不生了,我知道這樣的人。佛說,這樣的人,我都能看到,都知道。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這樣的人已經悟才道,已經是肉身佛了,已經沒有了四相——無我相,也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切皆空了。不著於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
  
   佛說的反反複複,“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空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佛又說,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不應該著相,也不應該不著相。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金剛般若波羅密就是佛法。既要“無所住”,又“不應取法”。這個句式如果套用一下:你說的對,你說的也不對。你是你,你又不是你。非法非非法。
  
   佛說的這些,不能按通常的邏輯來理解,要用大智慧來領悟。
  
  上麵佛反複說了這麽多,最後一又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南懷瑾對這話的解釋簡單又明白:我的說法像過河的船一樣。筏就是木頭捆起來過河用的木排,你既然過了河就上岸嘛!過了河還把船背起來走嗎?沒有這樣笨的人。佛說:我的說法,都是方便,都是過河用的船,你既然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所以我所說法,如筏喻者,這是個比方。“法尚應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非法”,何況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後舍不乾淨,還是不能成道的,何況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這裏佛講得非常徹底。
    佛法傳到中國,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岸在那裏呢?不須要回頭啊!現在就是岸,一切當下放下,岸就在這裏。
    南懷瑾舉例說,禪宗有個公案,有一個龍湖普聞禪師,普聞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慶諸禪師那裏問佛法。他說,師父啊,你告訴我一個簡單的方法,怎麽能夠悟道?這個師父說: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來:師父啊,你趕快告訴我。師父用手指一下廟子前麵的山,那叫案山。依看風水的說法,前麵有個很好的案山,風水就對了;像坐在辦公椅子上,前麵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他這個廟子,前麵有個案山非常好。案山也有許多種,有的案山像筆架,是筆架山,這個家裏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箱子一樣,一定發財的。石霜禪師說:等前麵案山點頭的時候,再向你講。他聽了這一句話當時開悟了。換句話說,你等前麵那個山點頭了,我會告訴你佛法,這是什麽意思?“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自有點頭時”。說一聲回頭是岸,不必回頭,岸就在這裏,等你回頭已經不是岸了。
    有些禪師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有同學問我,我說不錯啊!可是不是你啊!你們連刀子都不敢拿,拿起來怕割破了手。拿屠刀的人是玩真的,真有殺人的本事,大魔王的本事,是一個大壞蛋,但他一念向善,放下屠刀,當然立地成佛!你們手裏連刀子都沒有,放下個什麽啊!所以我們了解了這個,就應該懂得金剛經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的道理。也許有人會說金剛經一切講空,既然空了,什麽壞事都可以做了。那可不然!善事都不可著相,何況壞事,壞事更不可以作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賈敬服用“丹砂”,引起急性汞中毒
  
   佛法所追求的是最高最圓滿的智慧,在佛經裏麵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語音譯過來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我們俗語說的“成佛了,得道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按字譯,阿,無;耨多羅,上;三藐,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覺。三個詞:無上,最高級的,無邊的;正等,非假非欠;正覺,真實的覺悟。用中文來講是大徹大悟蘇軾在《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記》裏麵說:“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曰以無所得故而得,舍利弗得阿羅漢道,亦曰以無所得故而得。如來與舍利弗若是同乎?曰:何獨舍利弗 !”
   
  佛問,須菩提,我剛剛說這些,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成佛了嗎?得道了嗎?如來說過法嗎?說過嗎?大家看,如來不正在給須菩提說法嗎?怎麽反要這麽問?須菩提怎麽回答呢?須菩提回答說,沒有,都沒有,沒有一個定法叫做佛法。“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是看南懷瑾的講解八:認為念佛才是佛法,你錯了;認為參禪才是佛法,你又錯了;認為念咒子才是佛法,你更錯了;認為拜佛才是佛法,你更加錯了。
  什麽叫做定法?佛說法等於一個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謂因材施教,有時候罵人是教育,有時候獎勵人也是教育,恭維你是教育,給你難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門打開就對了,所以說無有定法。他說:據我所想,開悟,大徹大悟,沒有一個定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說有一個一定的方法成佛,有個“悟”字的話,那佛法就是在騙人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裏有定法呢?
    第二個問題須菩提的回答:“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佛的三藏十二部,金剛經這樣講法,圓覺經那樣講法,法華經又是一套說法,楞嚴經又是它的一套。等於有人說,你們學佛的嘴巴好厲害啊!下雨出門,說是慈雲法雨,運氣好;太陽出來說慧日當空,也是好;不睛不雨呢?說慈雲普覆,反正都對。這叫什麽?這叫“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佛法在那裏?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金剛經下麵會告訴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本來無所謂出世,也無所謂入世。世界上那有個出?那有個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紅樓夢》中賈敬老爺非常重視“我相”和“壽相”,他仿佛很神秘,一天到晚沉迷於“修仙煉道”,不理家、不教子,作者說“箕裘墮敗皆從敬” 。有人說,根據脂批的提示,曹雪芹在書中人物的命名上,多喜用諧音。但脂批的提示,人名用諧音的如“甄士隱”(諧“真事隱”)、“賈化”(諧“假話”)表字“時飛”(諧“實非”)、“霍啟”(諧“禍起”)、“卜世仁”(諧“不是人”)等等,於是就推斷說,“燒丹煉汞”的賈敬是明世宗嘉靖的諧音。當然也有不同的意見,如俞平伯說,“賈政者,假正也,假正經的意思”,台灣的學者高陽等則又從其表字“存周”和曹家家世的研究上分析認為是諧“假政”。馮其庸則說:“《紅樓夢》確實不是曹雪芹的自傳,所以‘自傳說’是錯誤的。但曹雪芹寫《紅樓夢》的素材來源,卻是取自他自己的家庭及舅祖李煦的家庭等等,這是事實”。所以不排除這些人物的故事藍本涉及到作者和批者的長輩尊親的可能;二是這些人物的名字或故事還可能隱射到其他“更大的人物”,批者不敢批出—— 如賈敬就是其中一例。
  
  這些學界的爭論我們姑且不說,單說導致賈府“箕裘墮敗”相責的賈敬這個人,為什麽迷於“燒丹煉汞”?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過(作者不記得了)這樣的話:丹的本義,即指《紅樓夢》中賈敬所服的“丹砂”一類藥物,丹砂又稱朱砂、辰砂,是紅色的硫化汞化石。古時候,人們在運用礦物藥時,探索到了用火煆煉的方法。戰國時期,很多方士宣稱服用丹藥可以“長生不老”、“成仙”。這些煉丹的原料主要是朱砂、水銀、硫磺、雄黃、鉛、火硝、礬等金屬或石質類藥物。將它們研末或溶化、拌勻,置於專門容器中,用火鍛燒,使其發生升華或化合作用,形成粉末狀物。這樣煉成的藥物便叫“丹藥”。朱砂之毒主要在於汞。口服後經消化器官吸收,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隨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各個器官。其中進入腎的含量最高,其次為肝髒、心髒和腦。賈敬一次大量服用,引起急性汞中毒,“枉送了性命”。古代迷信的人認為,服了丹藥即可得道成仙,事實當然並非如此,不過丹砂也是一味應用頗久的中藥。
  
    中醫認為,朱砂性微寒、味苦,有安神定驚與明目解毒的功能。既作內服,也可外用。常用的中成藥,如牛黃解毒丸、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冠心蘇合丸、至寶丹、紫雪丹、活絡丹內都含有朱砂,同時,中醫中藥文獻都指出朱砂有毒。
  
    作為藥用的丹砂,外用危害性較小。內服用量很小,短期使用一般也不會中毒,但如長期服用,汞在體內可以慢慢蓄積,機體受低濃度汞的長期作用,也會造成慢性中毒,特別是老人、兒童及器官功能減退的人更易發生。
  
   我們看《西遊記》裏看過,孫悟空被關進老君兜率宮的煉丹爐裏麵,單剩兩個眼珠子閃閃發亮,結果不但沒有死,還被煉成火眼金睛。
  
   鬱俊有一篇文章專門揭露煉丹這件事,文中說:煉丹這件事情,卻是一個吹了上下幾千年,忽悠得所有中國人都將信將疑的超級老牛皮。
  
    煉丹,成了以後吃掉,白日飛升的人,傳說當然有,正經史書記載的,似乎很稀罕。而因為吃了偽劣的丹死掉的人,包括皇帝,就確鑿好幾位,唐朝是道教鼎盛的時候,李姓天子諱言自己的少數民族血統,攀附到老子李耳,硬做主張說自己的太上老君的灰灰孫子,集中全國科技精英來一起煉丹。那個時候有資格進宮給皇上煉丹的,都相當於現在我國中科院院士級別的高手。結果當然也很可觀,唐朝服丹身亡翹辮子的國君,有六位,分別是太宗、憲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中毒的就更不用說了,蔚為大觀。吃了好丹成仙的皇帝呢?零。
  
    中國古代的成功標準,不是開了阿斯頓馬丁跑車去愛馬仕專賣給自己當模特兒的女朋友挑絲巾,當然風流富貴人人喜歡的,但是要加一個指標:成仙。這才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千古做不醒的美夢,而成仙手段,除了常人難以做到的清心寡欲刻苦修煉以外,最方便的捷徑,就是服丹。
  
    我們來看看這些靈丹妙藥,究竟是什麽組成的,怎麽所有吃下去的人都有幾乎類似的身體表現呢?煉丹的技術,幾乎是和青銅冶煉技術同時發達完善,所以你在博物館的青銅器裏能查到那些元素,嘿嘿你就可以在當時有錢有地位又喜歡成仙的人的肚子裏麵找到。銅、錫、鉛(這前三樣就搞出了偉大的青銅禮器)、汞、硫、鐵、砷、鈣,還有金子銀子之類。今天的你,敢把這些當作零食一樣,滿把的吞下去然後等著自己“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太可怕了。
  
    丹藥在魏晉時候,就是士大夫趨之若鶩的 “散”,你讀《世說新語》裏廂,常常有某人某人“行散”這一說,就是說藥一進肚子,就燥熱的不行,即使數九寒冬,也要敞著懷在外麵一圈一圈地猛走;後來史書記載,唐朝那些服用丹藥死掉的皇帝,都生風疾,從太宗李世民開始,人人都很怕熱,夏天痛苦不堪,也就是他們不能像文人一樣,可以赤膊遛彎來“行散”,最後死在脹熱上麵。即使在西學開始漸漸影響朝廷的清三代,雍正皇帝的晚年,也很有因煉丹而致命的嫌疑,症狀和前人也沒有什麽兩樣。
  
    其實,這個誤會實在太深,從道家真正的經典裏可以看出,所謂煉丹,是一種和靜氣功相仿的養生行為。鉛,不是真的鉛,指的是男人,陽;汞,也就是姹女,指的是陰,女性,凡此種種,是拿自己的身體作為煉丹爐,在裏麵通過呼吸來調養,修補,完善。不料真得有人拿這些重金屬去鼓搗了幾千年,每朝每代還都有人圓謊,終於重複成了真理一樣的東西,堅硬到在今天還有心理市場(請想想那麽多莫名其妙的保健品)。
  
    可憐啊,賈敬一次大量服用,引起急性汞中毒,“枉送了性命”。曆代上當受騙的皇帝更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這都是我執,都是“壽相”,哪有什麽長生不老?妄想,糊塗。

   尚未解悟,何必自尋苦惱
  
  佛問,須菩提,我剛剛說這些,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成佛了嗎?得道了嗎?如來說過法嗎?說過嗎?大家看,如來不正在給須菩提說法嗎?怎麽反要這麽問?須菩提怎麽回答呢?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都沒有,沒有一個定法叫做佛法。如來明明在說法,卻馬上又把自己所說的話否定了。最高的佛經是沒有文字的。法不可取,不可說,說的都是第二品,不是一等品。你用語言說出來的,就已經不對了,不是它了。在海南,是沒冬天的,所以海南人不可能看到下雪的景色。關於雪的概念,你用再好的語言來形容,那都不是雪,講給人聽,講給沒有看到過雪的人聽都是沒有用的。能說出來的雪已經不是雪了。你到下雪的地方,看看雪,不用任何文字,就明白怎麽一回事了。就像佛法一樣,佛說,皆不可取,不可說。學佛的人經常碰到這樣的句子:非法非非法。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但也不是沒有固定說法。這樣對,這樣也不對。那樣對,那樣也不對。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但是,如果你什麽都不執著,那你已經對“無所謂”執著了,執著了一個不執著。正確的方法是應無所住,一切無所住,不可說,並且要善護念。
  
   如果你認為佛說的金剛經。那你錯了。佛什麽也沒有說,但什麽都說了。 六祖慧能大師為什麽乍聽金剛經就產生如此奇異的變化呢?因為他累劫累世已經尋找很久。最後才在少室山上,聽聞僧人念誦金剛經而心開悟解。
  
  徐恒誌居士說:六祖惠能大師廣東新州人(今廣東新興縣東),三歲喪父,家境貧困,靠賣柴養母。因聞客誦金剛經,心便開悟,投奔到五祖弘忍禪師門下,做舂米之類的粗活。在五祖選嗣法弟子的過程中,他道出了得法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成為中國禪宗的第六代祖師。五祖並開示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之後,六祖高唱見性成佛的頓悟說,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思想體係,並發揚光大,曆久不衰。
  六祖的禪法是以直指、直示為特點,把見性、悟性作為禪的生命。六祖認為見性之人,於一切法立亦得,不立亦得,要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這正像明鏡照物,物來影現,物去鏡空,一切不立,又一切不廢,即所謂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裏,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寶釵生日那天,家裏安排一場戲。寶釵讓寶玉點戲,寶玉道:“我從來怕這些熱鬧。”寶釵笑道:“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 我告訴你,這一出戲熱鬧不熱鬧。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寶玉不知道,寶釵便念道:
    ……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裏討煙蓑雨笠卷單行? 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玉聽了,喜的拍膝畫圈,稱賞不已, 又讚寶釵無書不知。寶玉突然對“大家彼此”很反感,說什麽他們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寶玉細想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來,翻身起來至案,遂提筆立占一偈雲: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還是黛玉覺得他悟得不深,於是就笑道:“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 ‘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寶釵、黛玉、湘雲三人拍手笑道:“這樣鈍愚,還參禪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雲,‘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固然好了,隻是據我看, 還未盡善。我再續兩句在後。”因念雲:“無立足境,是方幹淨。”寶釵道:“實在這方悟徹 。
  
   寶玉自己以為覺悟,不想忽被黛玉一問,便不能答,自己想了一想:原來他們比我的知覺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尋苦惱。
  
   一切固執法見,其實都是舍本逐末,甚至爭論勝劣、高樹慢幢等現象,那都是著相。
  
  為什麽這樣呢?怎麽會這樣說呢?“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佛法,佛悟了道,也無所謂悟。南懷瑾說,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隻要你教人做好事,這一點終歸是對的。所以一切賢聖,羅漢也好,菩薩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對於道的了解,隻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隻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隻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也否定了萬象,也建立了萬象,這是佛境界。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複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聽金剛經的福德多了去了
  
   佛祖如來問須菩提:須菩提,你的你的意思怎麽樣?如果有這樣一個人,他拿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用來布施,你說說看,這個人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恭恭敬敬地回答說:非常多,這個福報太大了,佛祖。為什麽這麽說呢?“是福德,即非福德性。”這句話的意思怎麽理解呢?須菩提的意思是說,真正的福德是悟道,是無上正覺,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超脫了現實的大境界,現實世界中所有的福德都無法比的,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福德了。
  
  這話聽上去有點玄學的味道,其實一點都不玄。須菩提理解佛的意思很準確,說得再直白一點,用孔子講課的觀點來說,就是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人采取不同的辦法,對悟性高的人就講得深一點,否則就講得淺一點。有人總結說,初始之悟,拔雲見日,猶茅塞頓開,似乎領略一點本地風光,此即是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從此,在菩提道上,少走差路。
  
  有個網友名叫“天終於亮了”這樣寫到:佛經中所講的道理,更加要向著人的內心去求證。佛家所講的禪定,就是這樣一種從內心求證的過程。人類的實踐活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的,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社會實踐活動;另一種則是內向的,針對大腦和人體的實踐活動。前一種活動產生了科學和哲學,後一種活動產生了神秘學和宗教。從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人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人的大腦則是人體長期進化的產物,由此我們可以判斷:人腦中包含了人類乃至自然界進化過程中所有的信息,因此,人腦是全息的。人的大腦中隱藏了人類太多太多的未知,隻有佛教,才能解釋、解決這個問題。
  
   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曆經千辛萬苦,成功地解決了麵向人腦的實踐問題。
   人腦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本身就是思維的物質基礎,現在要用腦的功能——思維來探究腦的結構和意義,這顯然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為此,實踐者必須做到:
   一、心理極度安靜,進入極低耗能狀態;
   二、去除雜念,拋棄概念;
   三、減少主動思維,不要執著任何具體的形象和理論;
   四、進入心物一元的境界,就是佛家所謂的“明心見性”。
   這一過程,顯然是極其艱巨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前幾天和朋友喝茶,朋友博古通今,但說話自負,沒有一點柔的感覺,給他說佛,等於白說,因為他的“我念”太重。
  我們通常說,《維摩詰經》又稱《維摩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經》是專門講在家修行的,表麵看來,維摩詰是反對出家、主張在家修行的,其實,維摩詰不是這個意思,隻不過《維摩詰經》是講給在家修行的居士聽的,而不是說維摩詰是反對出家,不是這個意思。(如果各位居士對《維摩經》有興趣,接下來,以後我希望有機會能和各位分享以下這部大乘佛教的早期經典。)
  
  《維摩詰經》主要內容說維摩詰是毗耶離(吠舍離)城富有的佛教居士,深通大乘佛法,通過描述維摩詰與文殊師利等人共同討論佛法,宣揚達到解脫不一定過嚴格的出家修行生活,關鍵在於主觀修養,“示有資生而恒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據說,這叫通達佛道,是真正的“菩薩行”。
  
  《維摩詰經·弟子品》中還講述了“在家”高於“出家”;諸童子問:“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答:“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是即具足。”這說明作為佛教信徒的標準己不是“出家”“在家”的表現形式,隻要有了求取佛智的願望,“在家”同樣可以成為得道的佛徒。《維摩詰經》把佛教的出世移到了世俗世界:即僧侶生活世俗化;世俗人生活僧侶化。
  
   “若複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佛說,如果有一個人,在這部金剛經中受持,或者即使就了解四句偈,然後把自己的感受轉告周圍的人,給其他人說說,解脫了人家的煩惱,那麽,這個人的福報,非常大了,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福報,還要大。
  
  按照佛的說法,西門杏庵的福報大了,所有聽眾,讀者,看這個帖的網友,比如夢溪石、木魚之木、向來癡_JD 、atolu、花間一壺酒i、超級無敵肉肉寶、繃帶貝司、清柔的雨霖、蔣林焱、燈2005、xdedmzyy、行不更名、arvin37、huishouzhongxin、藍穀兒、小貓抱琵琶等網友,都有福氣了,來年和將來的將來,福報,還要大。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為什麽這麽說?須菩提,所有的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成就的人,以及所有佛的無上正覺,全是從金剛經出來的。這一世的釋迦牟尼佛,還有來世的什麽佛——彌勒佛就是將來第五位佛,過去的什麽佛,總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悟道的,都來自金綱經,都是從金剛經這個裏麵出來的,都從金剛經裏來。你知道嗎?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有的人信佛非常虔誠,有的人很執著,甚至犧牲了家人和情情,包括愛情,什麽都犧牲掉了,個別人連房子對捐獻了,福報大不大?大,當然大,但是,再大也比不上金剛經裏麵幾句偈。這話可不是我說,是佛說的。佛法無邊,多大的福報,還不如佛法大。《壇經》裏麵提到,惠能初聞一客誦《金剛經》,心即開悟,惠能從忍大師處悟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則是桶底脫落,迥脫根塵,不藉方便,徹見娘生麵目。此即明心見性,見性了,即證“名字即佛”“理即佛”也。但仍須三大阿僧祗劫上求佛慧、下利有情、難行苦行地踐行菩薩道。
  
  這麽說,佛法真的很厲害,很了不得,是不是?佛馬上又否定了自己:“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佛法不認為自己是佛法,真正的高人不認為自己是高人,真正的領導不認為自己是領導。這就是佛法的究竟。如果你覺得佛法這麽厲害,那我一輩子不幹的別的事了,就看一部金剛經,就可以了。我告訴你,你又著相了。佛法那麽好,那麽博大精深,也隻是渡河用的船,如此而已,到了彼岸,你就可以完全拋棄了。

(未完待續)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8943.s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