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100000名平民富豪,絕大多數都有4個共性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在常人的概念裏,“富豪”一般都生活在上流社會,他們穿著高級定製的西裝、住著豪宅,乘坐商務艙甚至是私人飛機去旅行。
但在《財富自由:平民出身的富豪如何積累財富》這本書中,托馬斯·J·斯坦利教授卻向我們揭示了富豪們身上一係列鮮為人知的現象。
他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研究了100000多名平民富豪,全麵分析他們造富神話的真相,結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關於財富的四大誤解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很多人對“財富”的認知都存在誤解。
誤解1:收入=財富
收入是你今天帶回家的錢,而財富是你明天、後天以及今後每一天所擁有的錢,“財富”是積累起來的。如果一個人的年收入是100萬,但他花費了120萬,那麽他在這一年的財富就是-20萬。
更令人震驚的是,調查結果告訴我們,平民富豪們的收入隻占自身財富的8.2%,超級富豪巴菲特就更誇張了,他的實際收入僅占他全部財富的0.087%!
誤解2:努力無用論
有很多人認為,那些富豪隻不過是繼承了家人的財產,才變得富有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80%的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仍然是一個充滿經濟機會的時代。雖然貧富差距是真實存在的,但20年前處在最底層的人已經有所變化,也不是所有的富人都依然那麽富有。當今社會有著巨大的社會經濟流動性。
誤解3:富豪一定高智商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富豪們一定都是智力超群的天才,他們有超乎常人的學習能力,能輕鬆完成任何事情。
但實際上,富豪們的平均學分績點僅為2.92。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研究能證明,智商和財富有什麽密切關係。
誤解4:富豪們大都“為富不仁”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富人“妖魔化”,一些新聞媒體也在煽風點火。但實際上,雖然富人當中的確存在一些品行比較低的人,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遵紀守法,而且以合法的方式進行創收。
此外,很多富人都積極活躍在慈善事業中,還承諾會把大部分財產捐贈給社會。我們應該向那些閃閃發光的富人致敬,而不是痛恨他們。
大部分的富豪都有4個共同點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平民富豪都具備這樣幾個特質:
1、光鮮背後是長年的自律
你忍耐得了多深的寂寞,就可以承受多大的榮耀。
根據我們的研究,在前5%的頂級富豪中,有超過9成的人都認為,他們的經濟成功要歸功於強大的自製力。
李嘉誠也一直以勤奮自律著稱。他的作息時間非常有名:無論幾點睡覺,準時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然後,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去辦公室,開始工作。幾十年如一日,自律到幾乎自虐的程度。
自律決定了你的執行力,決定了你能否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決定了你能否實現經濟自由。
2、遠超常人的逆商
無論你是想積累財富,還是建立自己的事業,你都必須有足夠堅韌的毅力克服痛苦,不停歇地向目標衝擊。
《平民富豪》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案例,莎拉·布萊克利用5000美元創立了全球知名塑身品牌Spanx。
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律師,但在入學考試落榜後,她毅然選擇成為一名銷售,花了7年的時間,拚命磨練自己的銷售技能,終於成了銷售界的專業人士。她說:“因為我的推銷技巧已經爐火純青,所以人們都在爭搶我的名片。”
銷售是平民富豪提到次數最多的首份工作,占到了14%。銷售工作可以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去提高你的自律性和韌性。
布萊克利逐漸意識到,市場上的一些基礎產品不僅缺乏個性,而且功能也不全。經過反複試驗,她用僅僅5000美元創辦了塑身內衣品牌Spanx。2012年,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業務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
3、節製的消費習慣
這點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其實大多數的平民富豪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都選擇了一種節製、簡樸的生活方式。
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可以說已經節儉到了“摳門”的程度:一條毛巾用了27年還舍不得扔;每天跑步穿的運動鞋能穿好幾年;出差隻坐經濟艙;秘書花1000美元給他換了辦公室的地毯,他大發雷霆,堅持要換回舊地毯。
但就是這樣一位“摳門”的富豪,對慈善事業卻從不吝嗇。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台塑集團在第一時間捐了1億元人民幣。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
李嘉誠一件西裝穿十年;
任正非帶著十幾個人在一間總統套房打地鋪;
新希望集團劉永好花5塊錢剪1次頭發;
“世界船王”包玉剛一張白紙用五次;
吉利李書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
如果你想盡情消費,那你很可能會僅僅停留在“收入富裕”階層。可以說,節儉是那些平民富豪能把收入轉化為財富的秘訣。通過這種生活方式,他們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安全感,從而能夠開創自己的事業。
節儉的消費模式是平民富豪的“標配”。如果你想積累財富,節儉將永不過時。
4、伴侶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雖然穩定和長期的婚姻並不一定能帶來財富,但它們卻給平民富豪們的事業和生活帶來了積極向上的影響。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93%的平民富豪結婚或再婚,其中超過80%的人認為另一半的支持是他們取得經濟成功的關鍵因素。當談到他們的伴侶時,他們都使用了“誠實”、“有責任心”、“有愛心”、“有能力”等形容詞。
一位億萬富翁兼企業高管告訴我們,當年他一貧如洗,在結婚後的某一天,他問他的妻子想要什麽生日禮物。他妻子回答說,如果他能回到大學完成學位,就是最好的禮物。她還找了一份全職工作,全力支持他的學業。
這份禮物最終給他的事業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事實上,古今中外教父級的企業家都是非常重視家庭的人。從洛克菲勒到沃森,從沃爾頓到蓋茨,從郭台銘到李嘉誠,他們與妻子都是伉儷情深、能同甘更能共苦的模範夫妻。
終身成長是一生的命題
我非常欣賞馮唐對於富人生活狀態的描述:
沒必要再為稻粱謀了,如果自己樂意,幹點兒讓自己爽的事兒,這個事兒應該還能給你點兒收入,如果自己不樂意,那就待著,你就會有大把的時間。
正如前麵講的那樣,平民富豪們並不是每天紙醉金迷、吃喝玩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後,依然勤懇工作,節儉消費。
其實,財務自由帶來的更多是時間的自由,選擇的自由,讓我們不必再為生計發愁。即便依然奮鬥在工作第一線,也是因為發自內心的熱愛。
雷軍在40歲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之後,又選擇創立了小米公司,就是因為他在進入不惑之年的時候,突然感覺人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還得有點追求和夢想。而他的夢想就是改變中國產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如果有人想在成為富豪後,放棄工作,盡情消費,那真相很可能是:有這樣思維方式的人,可能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