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在誘惑誰:幫助1個煙民的同時,發展81個新煙民(組圖)

2017年以來,國內漸漸興起一股電子煙風潮。

超過十個創業項目投身其中,實體店和網店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手中捏著這玩意兒,風投們也在區塊鏈之後找到了新風口。

不過電子煙這股風,其實是留洋歸來的中國風——生於中國,長於中國,但直到在歐美鍍金之後,才席卷中國。



16年前,電子煙誕生於中國沈陽,

不是國人標榜,而是舉世公認。

2002年,創業中的藥劑師韓力,嚐試研發新型戒煙產品。

他有30多年的煙齡,他的老煙民父親已經罹患肺癌,他使用大劑量尼古丁貼片戒煙無效……在一場化為蒸汽的噩夢之後,他有了靈感。

2003年,韓力注冊了相關專利。2004年,如煙霧化電子煙上市。

這是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2G時代,沒人把電子煙當成一種消費類電子產品,如煙的主要受眾是“中年成功男士”,定價高達599元~16800元。



不燃燒、無焦油、隻保留尼古丁和香料的如煙,主打健康戒煙,通過廣告轟炸的方式收獲了一批用戶,麵市第一年銷售額破億,第二年銷售額破10億。

同時,如煙成功打入歐美市場——那裏消費力更高,也更關注吸煙健康問題——牆內牆外兩開花。

好景不長,2006年,央視等多家媒體曝光如煙效果造假,國家煙草專賣局新聞發言人也表示如煙宣傳涉嫌失實、有違科學理論,國內市場輿論和監管壓力陡增。

而在國外,四大國際煙草巨頭紛紛研製出了自己的電子煙產品,如煙的國際專利卻遲遲沒有到位。

內外交困之下,如煙掙紮了幾年,終於以7500萬美元賣身帝國煙草集團。

2010年,一家國外公司將韓力評為Kcancer (Kick Cancer,踢走癌症) Hero,因為癌症中威脅最大的是肺癌,肺癌的首要病因是吸煙,而電子煙確實幫助了一些吸煙者戒煙。



但韓力的如煙並未改變中國人的吸煙狀況,該品牌已被帝國煙草雪藏。

生於中國,然而“生不逢時”。

不僅是誕生地,近十年來,中國也是電子煙的主要產地。

全球90%的電子煙設備都是中國製造,準確地說,深圳製造。

再準確一點,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鬆崗街道——這片距離虎門銷煙舊址僅20多公裏的土地上,大約有600家電子煙生產商和零部件供應商。



雖然產品多用於出口,但有如煙的前車之鑒,廠商們還是習慣低調行事,悶聲發大財。

誰曾想,電子煙禁令沒來,貿易戰先來了。

2018年8月,美國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清單中的“其他機械”就包括電子煙設備。

中國生產商還沒什麽反應,美國品牌方先急了。從大公司到小零售店主,業內人士紛紛遊說美國政府:

美國隻能生產煙油,91%的設備是從中國進口。“選擇美國製造,還是多25%關稅的中國製造?答案隻會是後者,因為根本不存在前者!”(美國電子煙協會主席Gregory Conley)

你們加征關稅的理由是中國侵犯知識產權,那為什麽把電子煙算進去?電子煙製造的相關專利都在中國人手裏啊!

關稅會讓美國電子煙漲價15%左右,這些成本不是中國承擔,隻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VMR電子煙CEO Jan Verleur)

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研究顯示電子煙漲價10%就會減少19%的銷量,這些人本來能從吸煙變成吸電子煙的,你們這是危害公共健康!(理性基金會)

這可能是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最底氣十足的一次——來自一個國內少有人關注的行業。

電子煙在中國擁有天時地利,卻始終不成氣候,直到2018年底。

就像《大話西遊》裏觀音大士對至尊寶所說的那樣:你沒有變成孫悟空托世,是因為你還沒遇到給你三顆痣的人。

誰給了中國電子煙行業那三顆痣呢?

JUUL。



JUUL電子煙誕生於2015年,2017年成為獨立公司,當年年底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電子煙。

2018年9月,JUUL的美國市場份額達到72.8%,同時將所有競爭對手的份額擠壓到10%以下。

美國年輕人甚至將抽電子煙稱為Juuling。

2018年12月,JUUL被Altria(萬寶路母公司)以128億美元收購35%的股權,這意味著公司估值達到了380億美元。

——380億美元,在全球隻有Uber、WeWork、螞蟻金服、今日頭條、滴滴出行、陸金所六家超級獨角獸達到了這一數字。而JUUL問世不到四年。

隨即,JUUL將20億美元年終獎分給了1500名員工,人均130萬美元。

這一切對於中國創業者、投資人來說,太夢幻了。



更何況,中國有全球近1/3的煙民,前景比美國大得多。

於是,創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投資人也開始押注這一賽道。當年淒惶而去的電子煙,如今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回來了。

不過,十年前懸而未決的問題,如今更加懸而未決。

關於電子煙的討論越來越多,大都聚焦於兩個問題:

1.抽電子煙是否好過抽傳統煙;

2.電子煙創業潮是不是一場泡沫。

在小巴看來,這兩個問題都沒有觸及根本。

不過我們還是簡單回答一下:

第一個問題。關於電子煙的健康風險,至今沒有定論,因為它出現的時間尚短,對長期影響的觀察不足。

截圖來源:BBC《電子煙:奇跡還是威脅》

但越來越多的機構認為,電子煙的有害影響小於煙草。

因為成分簡單(尼古丁、香料、丙二醇、甘油),且沒有燃燒,所以不會有灰燼、焦油和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部。

2015年,英格蘭公共衛生局表示,電子煙的危害性比傳統香煙低95%。

而且,傳統香煙的二手煙中含有的100種致癌物和900種潛在致癌物,沒有一種在電子煙的二手煙中被檢測出超過痕量(trace quantities)。

因此英格蘭公共衛生局指出,使用電子煙“將可忽略不計的尼古丁釋放到周圍空氣中,對旁人沒有可證實的健康風險”。

當然,相比英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都更謹慎,但也隻是警告潛在未知風險,提出有比電子煙更安全的戒煙選擇。



同時,香料和煙嘴其實是電子煙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前者是因為各家配方不同,成分可能有害,(所以BBC建議,不要死磕同一種口味)後者是因為製造流程可能不規範,造成重金屬超標。

第二個問題。電子煙創業是泡沫嗎?據小巴了解不是。

沒有需求,燒錢創造需求,最後燒不起錢了,還是沒有形成一個轉得起來的商業模式——這叫泡沫。

但做電子煙不用燒錢。

某電子煙品牌,在一座新一線城市裏,目前一個月的銷售額就有500萬元。負責人對我直言,他們不差錢,找投資人不看重“資本”,隻看重“資源”。

想想也容易理解,

在中國,煙草是一個利稅萬億的巨大蛋糕,但凡分一杯羹,都能活得很滋潤。

所以以上兩個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毛澤東曾有一個著名論斷: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電子煙行業的首要問題則是:誰是我們的消費者。

在中國,有3億煙民和近11億非煙民,電子煙要賣給哪一邊?



一部分創業品牌宣稱麵向煙民,改造煙民,他們在說明書中標示,不建議非吸煙者使用。也確實有一些吸煙者,為了家人的健康,開始嚐試電子煙。

如果一切成真,那麽電子煙極有可能為公共健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也符合國際控煙大勢,值得讚揚。

而且但凡轉化5%的煙民,這個市場都大到不敢想。

選擇這一方向的難題在於,前路上橫臥著一個名為中國煙草總公司的龐然大物。

這個政企合一、利稅萬億的巨無霸當年說出過“控煙就是賣國”,而如今電子煙竟敢動它的蛋糕?

未來難以預料,被中煙收購大概是多種可能性中比較美好的一個。

而另一個方向,麵向非煙民,更接近現實中的景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把玩過近兩年的電子煙,它不像煙,而像是一個電子玩具,造型簡約有科技感,口味炫酷多樣,Ins上有很多網紅用它表演吐煙圈,而且看起來危害性很小……



一切都是那麽誘人。

試試嗎?試試吧。

很多非煙民就這樣上了道,其中包括不少18歲以下青少年。(傳統煙民往往隻關心它像不像真煙)

2015年,達特茅斯學院諾裏斯科頓癌症中心估算,當年美國有2070個成年人通過電子煙戒掉傳統香煙,同時有16.8萬青少年和青年因使用電子煙,而開始抽真煙,二者比例為1:81。

注意,這還是JUUL誕生之前的情況。因為易於隱藏、口味新奇,JUUL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歡迎,進一步推高了吸電子煙者的比例。



201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調查顯示,13.3%

的8年級學生、23.9%

的10年級學生、27.8%

的12年級學生曾在過去一年內使用過電子煙。

2018年底,這三個比例變成了17.6%、32.3%、37.3%

,分別增長了三分之一,速度驚人。

“隻有尼古丁”對煙民來說或許是件好事,“含有尼古丁”對青少年和非煙民來說可一點也不好。

與此同時,JUUL的CEO Kevin Burns始終宣稱:“我們致力於阻止年輕人和非吸煙者使用我們的產品。”

唯結果論的小巴,很難相信他的話。

類似的情況也在中國發生著,越來越多的非煙民開始嚐試電子煙,而且已經出現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的案例。

所以,希望所有的電子煙創業者都能嚴肅回答這一問題:你們到底要賣給誰?——用結果來回答。

眼前的現實是,雖然打著左轉向燈,但怎麽看電子煙都在往右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