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商界傳奇褚時健去世 74歲再創業85歲成億萬富翁

null

文 / 華商韜略 殳鉞 伊然

3月5日, 據媒體報道,原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和玉溪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去世。

71歲入獄、74歲二次創業、85歲又成億萬富翁,褚時健一直是中國最具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

成就非凡的秘訣,絕不隻是不屈的精神。

1963年,35歲的褚時健來到雲南省新平縣曼蚌糖廠擔任副廠長。

當時的曼蚌糖廠還延續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古法製糖工藝,耗能大,產量低,兩三百員工苦幹一年,到頭還要虧損20萬元。麵對19公斤甘蔗熬製1公斤紅糖要消耗36公斤木柴的低效率,褚時健扼腕感歎:“壓縮消耗,減少浪費,就是在變相創造利潤。”

經過細心觀察,他發現問題出在爐子上:糖廠使用的褐煤,很鬆,煤一倒進去還沒有充分燃燒掉,就從爐膛裏漏下去了。找到問題症結,褚時健再次向壓縮能耗要效益:他把土灶大鍋改成鍋爐,用蒸汽管道製糖,用塊煤取代褐煤。

改良的第一個月,燃料消耗比降到了1:3.3,成本降低,效益自然提升了。

當年年底核算,褚時健竟然通過壓縮能耗,使連年虧損的曼蚌糖廠破天荒盈利了28萬,不僅填平了20萬元虧損,還有了8萬元的盈利,差不多夠給整個新平縣幹部發工資。讓他分享扭虧為盈的經驗。褚時健質樸地說:“省下的就是掙下的。企業要講效益,就要精打細算搞生產。”

null

褚時健是現場主義的典範。

紅塔集團從一個幾近破產的邊陲小煙廠發展到國際著名煙草集團,無處不有褚時健事事親臨一線的現場主義精神。

當年他從英國進口設備被告知,不僅要額外花錢請英國技術員到廠安裝,還要排隊等,要等一個月,英國方麵才會派人來。

褚時健從英國回來後,立即成立由他親自帶隊的裝配小組,設備一到廠,不等英國技術員過來,就馬不停蹄連夜研究安裝,遇到不懂的技術詞匯就查英漢詞典,遇到安裝問題就集體開會研究解決方案。

裝配小組晝夜兼程奮戰了一個多星期,終於將設備安裝成功。褚時健又帶領安裝小組試產煙葉,檢查安裝效果。樣品產出來,質檢人員檢查後發現,他們自己安裝的,和在英國考察時英國技術人員安裝的樣品設備,生產的煙支品質一樣好。

姍姍來遲的英國技術人員聽說設備已經安裝,很生氣,褚時健於是帶英國人參觀。對方看傻了,連聲說“OK”。

褚時健在紅塔任廠長時,隻要有時間就要下到車間去,觀察了解,聽取意見。當時,紅塔集團為廠領導出入都配備了汽車,但褚時健很少坐。他每天從辦公區走到生活區,為的是沿途能將煙廠各個工序都考察一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他先到倉庫看出入庫管理規不規範,看地氣回不回,倉儲條件如何,煙葉受不受潮,庫存品質如何;再到生產車間,看設備是否正常,生產能耗比是否合理;最後繞道製絲車間,檢查煙絲品質。

“現場是座寶山。”山高人為峰的紅塔,成長在褚時健現場主義的眼皮下。

null

2002年,褚時健上到哀牢山創建褚橙。

16年間,果園的每寸土地都留有他的足跡。每次到果園,褚時健必到田間地頭,實地觀察橙樹的生長,大到水利係統如何改造,小到剪枝要離樹幹幾厘米,事無巨細。

哀牢山的農民加入褚橙果園後發現,這個老人種橙子和別人不一樣,要按著操作手冊嚴格進行。假若不按,就要罰款。而且,褚時健的操作手冊不簡單,對種植的方方麵麵都有細致化、標準化的操作要求。

一絲不苟,皆有標準。

起初,個別農民認為自己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根本不用教,於是偷偷自作主張,不按手冊幹。不到一個季節,差別就見了分曉:按操作手冊種植管理的橙樹鬱鬱蔥蔥,自作主張的卻積弱枯黃。

褚時健說,那操作手冊是他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以及實驗室抽樣實驗得出的數據,總結出的最優操作方案,能避免操作失誤,減少試錯成本。

為了製作種植果園的精益管理操作手冊,褚時健練出一項本領:老遠望一眼,就能大概知道一棵樹結了多少果。誤差也就四五個。

null

王石曾稱褚時健是中國企業界的大國工匠。

作家汪曾祺采訪褚時健之後曾經感慨:

“我是一向不大承認什麽‘企業家’,以為企業管理隻是‘形而下’的東西。自識得褚時健,覺得坐在我身邊侃侃而談的人,確實是一位企業家……他掌握了企業管理中的某種規律,某種帶有哲理性的東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