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人一多
財富不是一個普世認可的價值,但卻是一個很簡單的尺度,依此很容易就將定居在溫哥華的中國女人們劃分為窮太太和富太太兩大群體。
窮太太大多來源於技術移民,有著高學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不怎麽豐厚的物質基礎,一般屬於來了就趕緊提升語言、找工作的人群。富太太則大多是投資移民,學曆未必高但財富很可觀,多數在國內有著自己的家族企業,來了之後學英語就是看看西洋景,順便結識些朋友打發打發時間,主要精力用來買房子置地,為推高當地房價做貢獻。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窮太太和富太太有著不一樣的背景,不一樣的經曆,原本並沒有什麽交集,但來到溫哥華之後因為都可以享有政府提供的一項語言幫助服務,那就是免費到ESL語言學校學習。於是這兩個人群便在這個地方產生了交集,產生交集的地方自然就產生了碰撞,當然是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方麵的碰撞。所以,不要以為在溫哥華需要適應的是這裏來自全世界範圍的移民所造就的多元文化環境,有時候中國人自己圈子裏的強烈差異就已經讓人應接不暇了。
ESL語言學校裏除了學習英語,更多是幫助新移民在學習中了解當地文化、社會機構、行為規則。窮太太們大多有著比較紮實的英語讀寫能力,來到加拿大後,參加ESL 語言學校的入學評估考試都考得很收斂,唯恐一不小心考太好了,失去這個福利性的學習機會。畢竟這是新移民熟悉、了解當地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渠道。窮太太們憑借國內良好的教育背景,大多在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就跳出ESL,去尋找更高層次的學習機會和職業培訓機會了。所以在語言學校他們的學習不是問題,但和富太太的相處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富太太們英語雖然基礎不好,但財大氣粗的範兒卻很足,有錢能使鬼推磨是他們堅信不疑的價值觀。首先,她們每天必然是駕著豪車來上課,拎著名牌包,衣著時尚光鮮,甚至珠光寶氣,把課堂直接當成了奢侈品的秀場。其次,一個班如果有超過三個中國移民富太太,那麽這個英語班的性質很可能就變成商學院了,成了富太太們交流房地產買賣案例和心得的場所。再有就是把國內當老板娘的習慣原樣不動地帶到溫哥華,說話分貝極高、喜歡當仁不讓地搶話頭,喜歡自行其事,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她們的做派讓其他族裔的移民紛紛側目,讓自己同胞深感羞愧和不安。
由於投資移民逐漸增多,ESL學校門前停車場內的豪車越來越多。經常可以看到在教師的專用停車位上停著的都是很簡單的日係小型車或北美非常大眾化的轎車。但再看學生停車位,不亞於高端車展,新款、高配的寶馬、奔馳、卡宴、蘭博基尼、路虎在溫哥華的藍天白雲下閃爍著高貴的金屬光澤,無疑,這些豪車大多是中國富太太們的座駕。當然也很有一些普通車、甚至很不起眼的二手車“煞風景”,那是窮太太們每天出入上課、打工的工具。下課後看著一輛輛豪車絕塵而去,一位老師曾經明確表達過她的感受:他們是土生土長並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當地人,但依然隻能開著自己非常簡陋的車為衣食奔波,向政府繳納著可觀的稅收,然後政府用他們的錢為這些大富大貴的海外移民提供著免費服務。更讓他們不解的是這些初來乍到的新移民緣何如此富有?不去工作依然付得起昂貴的豪宅、豪車、奢侈品賬單?這種入侵式的富有打破了他們生活原本的平衡和平靜。近幾年來,溫哥華的確已經因為高昂的房價和物價失去了世界宜居城市一度高居榜首的排名。而富太太們也曾經直言不諱地發表議論,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氣勢:“現在很多人沒錢也要住在溫哥華,租房子、住地下室都不離開,所以這裏環境好是公認的,投資房產,多買幾套房子穩賺不虧。”
其實富太太打破的不止是ESL學校老師和當地人內心的平靜,他們的同胞,那些來到這片陌生土地上在為生存而奔波的窮太太們也每天活在這種物質爆發的陰影下。有人講起他們班在一個學期的課程結束後,這個中國人占絕對優勢的班級通過表決決定以聚餐的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一位富太太自告奮勇去訂餐。但是當大家來到餐廳時,大多數人都驚著了,這不是一般的謝師宴,太豪華了,皇帝蟹和各種刺身都上齊了。但這是一個要大家掏腰包平攤費用的聚餐,窮太太們馬上就緊張了,自己荷包裏那點現金夠分攤今天這餐飯嗎?每天在水餃店兼職包4個小時水餃的阿薇心裏已經在盤算她要包多少天水餃才付得出這一餐平攤到她頭上的錢?老師在震驚的同時首先禮貌地表示了感謝,然後表達了極度的不安:“謝謝你們的宴請,但是我深感不安。因為我知道這餐飯對在坐的有些人來說是太沉重的負擔,我不忍心吃掉他們打工很多天才能掙來的維持家用的生活費。其實真情表達,一張賀卡就夠了,金錢不是傳達情感最好的工具。”老師放下100加元,默然離席。
這個故事讓我心生感慨,想起了自己經曆的一個小插曲。記得我上ESL時曾經有事要回國處理,離開後一般學位很難保留,因為我的老師是位非常好的老師,她的班裏從來都是滿員,很多人還在候補名單裏排著。我非常誠懇地請求她為我保留20天,她看在我平時非常努力的態度上為我保留了這個學位。回來後,我送給她一個價值60元人民幣,折合加幣不到10塊錢的中國傳統工藝品泥人張的“齊天大聖”。第二天我收到她的感謝卡,滿滿寫了賀卡的兩麵,還把齊天大聖的故事又和我做了分享,問我她說得對不對。這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一種感動,被一種很淳樸的感情所折服的感動。後來,我留心發現,賀卡是他們傳達感情的很重要卻極簡單的方式。各種感謝賀卡一年四季商店裏都有賣的。一次看到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在咖啡館的桌子上埋頭寫一張卡片,不知道他寫給誰,僅那份投入、執著、和已經密密麻麻的字跡就讓人心生感動了。
在溫哥華,當窮太太們努力學習、尋找工作機會並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認可時卻被富太太習慣性流露出的輕慢傷得不輕。在一次課後,ESL班裏的中國同學組織了一個登山觀城市全景的小活動。當車開到山腳下時,才知道一張上山的纜車票是70加元,當時Miya就猶豫了,這對她來說就是一家三口一周的吃喝費用,老公還在餐館辛苦打工,她舍不得去看這麽昂貴的風景。她的猶豫和哀愁並沒有讓富太太心生同情,而是充滿鄙夷和不耐煩地說了一句:“這麽磨嘰就別出來混!”Miya當時臉色蒼白,人差點摔倒,Jenny一把扶住Miya,用她生平最大的吼聲回敬富太太:“有錢你去做慈善,給自己積點德!”後來在山下的小咖啡館,Jenny陪著Miya, 那是Miya記憶中哭得最痛的一次,直哭到第二天發高燒,之後再也沒有來上課。痛定思痛的Miya沒有逃避現實,而是更加發奮讀書,憑著頑強的毅力,在一個學院一口氣修完了社會工作專業課程,在政府機構找到了一個當地人都羨慕不已的好職位。Jenny在當地大學讀完圖書館專業課程後找到了公立圖書館的工作,她的幾本兒童文學譯作也在國內相繼出版。天道酬勤,這也正是溫哥華給予那些苦苦奮鬥的人們一份可以改變命運的公平和希望。
然而,富太太終究也有富太太難與外人道來的痛苦。聖誕節前夕,富太太的老公來溫哥華了,說順便做些項目考察,於是帶了秘書來,但卻是女秘書,安排在賓館入住,還算給富太太麵子,沒有直接帶進豪宅。富太太盛怒之下第二天飛赴購物天堂紐約瘋狂消費,但天堂之稱的地方,富太太報複般地刷卡也化解不了煉獄般的內心煎熬。還有一些富太太,年近半百,還在為實施“拴心留人”工程(就是拴住老公的心,留住老公這個人)而拚盡全力、不惜代價地生第二個孩子,為家族財富後繼有人生男孩。自己努力無果、生子無望後,幹脆花巨款到美國找人代孕。
在溫哥華,富太太們大多是地產經紀的座上客,天天周旋於買房子、置地,買地、蓋房子的“建設”事業中;窮太太大多是社會義工的熱衷者,在參與義工、服務社會的工作中她們敲開了一扇通向未來的希望之門。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價值觀。富太太們動輒給剛成年的男孩子送上豪車做生日禮物,或者帶著還未成年的女兒去夏威夷、香港購買奢侈品。窮太太們帶孩子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圖書館和不用收費的山山水水。有一個每天帶孩子去圖書館做親子閱讀的媽媽說過這麽一段話:“對於孩子來說,幸福不是他得到多少財富的饋贈,擁有多少本藏書,而是能夠享受到和媽媽一起閱讀時的那份心心相通的愛。”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郵箱: Shirley.xue@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