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了兩件事,金融圈正在狂歡中。
第一件事:央行開展5020億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3.30%,與上次持平。
也就是說,央媽直接送給市場5020億元,這可是中國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的單日操作,很多人認為央行“放水”了。
第二件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這意味著,央行負責繼續寬鬆,而財政繼續保持穩健,之前關於兩者的權責爭論有了答案。
那麽,市場的錢荒問題解決了,股市會大漲嗎?企業真的能夠鬆一口氣嗎?這麽多錢,會流向房地產嗎?小巴采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陳釗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貨幣發多會導致物價上漲、資產價格虛高
尤其要警惕錢跑入房地產
在中國經濟內在結構性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的前提下,不論是寬鬆還是緊縮的宏觀政策,其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我所說的結構性問題,突出表現為對國有企業的政策偏向。
有了信貸資源,往往是國有企業優先獲得,企業經營出現問題時,也是國有企業能夠接著以僵屍企業的形式繼續存在。
而先前的“三去”政策(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首先應當針對的就是國有企業,因此,宏觀上的放水與“三去”政策是衝突的。
貨幣發多了,最終會導致物價上漲,會導致資產價格虛高。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錢是否會流入房地產——如今一二線城市普遍限購,三四線城市或會成為資金的新目標。這可不是什麽好事,因為按照市場規律,人口流動的方向不在小城市,這就給未來的資源誤配埋下了新的禍根。
黃誌龍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當前還談不上“開閘放水”
而是定向的政策微調
4月初,資管新規落地之後,新增社會融資規模急劇收縮,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大幅下降,同時還出現了低等級信用債違約蔓延的現象。
為了防止這些趨勢進一步惡化,加上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央行下半年將大概率維持“寬貨幣、穩信用”的政策。
我認為,當前的貨幣政策調整還談不上“開閘放水”,隻是定向的政策微調。
無論是全麵降準,還是定向降準,這些政策微調都帶有特定的目的,例如置換到期MLF、支持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債轉股、支持商業銀行購買低等級信用債等。
那麽,一旦“放水”,資金會流向何處:
① 小微企業融資貸款;
② 地方融資平台、基建投資的存量項目等;
③ 信用資質相對較弱的、麵臨信用債存續的民營企業。
在此情況下,當前結構性“去杠杆”政策將逐漸向“穩杠杆”轉向,杠杆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較低。
而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企業融資、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政策還在持續,寄希望於流動性邊際放鬆助推新一輪房價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大。
吳小平
資深金融人士
當前的中國應維持較高杠杆
老齡化更惡化前金融必須推動經濟前進
央行開展5020億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對股市肯定有影響,加上6月份的操作,已經通過MLF累計淨投放了9055億資金。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形勢、社會融資增長形勢,這具有相當明顯的政策意義。
股市怎麽走,一個看半年報,一個看流動性。
從半年報看還可以,但讓人覺得前途不太妙,因為貿易摩擦顯然對進出口、就業會有影響,而股市看的不是既有的業績而是看未來。所以這次的MLF操作是對股市未來不確定性的一個對衝。
從政策上看,這次MLF操作之後,我預計很大概率三季度要降一到兩次的準備金。當然,降息也是一個選項,但我覺得降息動作太大了,貨幣政策應該不會有大變化,主要還是會在財政政策上發力。
另外,最近出了一個熱詞“穩杠杆”,我覺得當前的中國,應該維持較高杠杆。
第一,國家體製不同。我國是集中體製,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家向著一個核心。因此,從政府、企業到家庭、個人,當然可以接受更高(與世界平均水平比)的各種負債率,體製不會因為這個而動搖。
第二,中國,尤其是當前中國,是曆史性趕超其他大國的時刻。現在上了,就是英雄,現在上不去,就特別可惜。不能等,由於曆史因素,我國當前的育齡人口比例曆史性銳減,中國人又喜歡精養孩子,國家老齡化速度真的很快,遠遠高過其他國家。這時候大家不努力一把,不杠杆一把,不充分利用負債把經濟產出潛力逼到極限,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我的道理很直接:年輕人,要敢於借債買房子;國家,要敢於負債做經濟。微觀如此,宏觀也如此。人有人運,國有國運。我看好這個仍然處在發展中國家頂端的國家,竭盡經濟潛力,一舉成為超級大國。
金融,必須推動經濟前進,趕在老齡化更加惡化之前。我們必須要在垂暮之年之前,變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