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一係列信號表明 中國高層經濟政策正在發生重大調整(組圖)

來源: 智穀趨勢 2018-07-24 22:36:2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52 bytes)

大眾還在哀歎疫苗之殤、調查記者式微時,金融圈已忍不住要歡呼雀躍了。

終於熬到了頭,央媽大超預期的天量放水,釋放寬鬆貨幣信號——

本周一(7月23日)上午,央行往市場投放5020億MLF。先別管MLF是個什麽東西,隻要知道這是央行創設一種貨幣投放工具就行了。這是曆史上MLF規模最大的單次投放。

下半年宏觀政策大轉向,嚴監管讓位保增長——

這一切仿佛都在晚間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塵埃落定。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一個:寬鬆!寬鬆!寬鬆!

市場奔走相告,貨幣放水來了,財政刺激也來了,流動性合理充裕統統來了,地方債務準備擴張,這回有救啦。

高層的政策意圖此刻無人細研,交易的邏輯已經沿著人們的設想的政策大轉向展開了。

今天(7月24日),感受到央媽嗬護的A股上演絕地大反彈,滬指收複2900點,兩市70股漲停,鐵公基板塊大漲。

人民幣摻了水,離岸匯率快速擊穿6.84關口,從今年3月底以來跌逾5000個基點,又叒叕創下新低,有望能保持過去一個月“亞洲表現最差貨幣之一”的記錄。



6月份以來,在外圍貿易戰壓力下,經濟數據下行、股債匯三市動蕩、央行財政部等宏觀調控部門公開論戰之際,對於宏觀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對過緊的財政和金融去杠杆政策的內外反思就已經展開。

這一次國常會的政策基調轉變,是道路修正的新故事,還是大水漫灌的老套路?

01

讀懂國務院文件兩大重點

第一,釋放政策進一步寬鬆的信號,保增長。

貨幣政策不再提“中性”,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財政政策從年初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要聚力增效”,轉變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積極”兩個字這算是給此前的央財之爭一錘定音。

但是,這種寬鬆是要搞“定向調控”,明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目標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刺激內政以“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要讓經濟在貿易摩擦白熱化的時候失速。

第二,穩投資,穩基建

基建和城投是戒不掉的,現在要求要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此前調整規定重新上馬的地鐵項目是一個驗證。

這下城投平台最為歡欣鼓舞,下半年城投債將受到追捧,貸款也將向平台公司傾斜,優質城投平台違約風險將明顯下降,同時合規的PPP項目也將“重出江湖”。

財政要出力,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金融部門也要幫一把,“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

國盛證券宏觀熊園團隊認為,此舉開始降低了打破剛兌的可能性

同時還有一個提法值得關注,“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製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

財經觀察者劉曉博認為,在大基建收緊的情況下,需要有新的增長點,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以前國企壟斷性比較高,現在國家希望引入民間投資,以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對衝對外貿易中損失的崗位。

02

高壓式去杠杆是否放棄?

文件通篇沒有提到“去杠杆”。

金羊毛工作坊認為,2季度以來,市場和企業微觀層麵種種紛繁蕪雜的亂象背後,政策製定者開始反思政策失當之處,國常會是政策製定者對當下經濟金融現實反思的結果。

如資管新規細則一樣,資管新規出台三個月的時間,金融市場經曆了可怕的非標回表、社融斷崖,政策製定者逐漸明白,去杠杆的改革初必須與市場承受力現實相妥協,政策才有有效落地的可能。否則,則有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應。

人民日報在昨日頭版左下方的文章《結構性去杠杆穩步推進》,稱去杠杆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杠杆階段。

這篇文章被市場高度關注,認為是放棄去杠杆了。

前沿觀察指出,這是被過度解讀了,因為文章稱穩杠杆的依據來自於2017年總體杠杆率的相關數據。在5月份易行長接受財新專訪時,易就提到了這個數據,即2017年的杠杆率隻比過去上升了2個百分點,而此前五年平均每年上升13個百分點,所以他認為邊際上已有改善,進入了穩杠杆的階段。現在又過去了半年,今年上半年去杠杆很激烈,所以可以預估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總體杠杆率不增長的階段了。

但是,市場有自己的情緒,有時故意,有時是無意,在推動市場按放棄去杠杆的思路走。

今天國常會的公開信息,沒有提任何去杠杆的政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今年的三大攻堅戰之首,就提一個打擊非法金融是不夠的。

去杠杆要去到什麽時候,有什麽指標,劉煜輝一針見血:沒有指標,就是一套政治經濟學。

03

一場及時雨,還是重複2015年的大放水?

海通薑超認為,此次穩投資和以往有四大區別:

一、這次有放水但沒漫灌。以前每一次央行大水漫灌都是大幅降息降準,這一輪到目前為止,央行定向降準3次,但是沒有降息。

降息是觀察是否“大水漫灌”的關鍵指標,這一項有待後續觀察。

二、沒有走地產泡沫老路。以往每一次的寬鬆周期,我們都會刺激房地產,畢竟地產投資是影響中國經濟的最重要動力。但是這一次的政策對地產隻字未提,棚改節奏也有所控製。

三、基建投資隻是托底,但沒有大幹快上。基建投資過去的高增長,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於表外影子銀行,現在資管新規明確影子銀行規模不能增加,隻是存量規模萎縮不用那麽快。這一輪對基建投資開的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和融資平台貸款兩個正門,前者是年初就確定的1.35萬億規模,沒有額外增加,隻是加快進度;後者要受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其實很難大幅擴張。

四、減稅鼓勵研發創新,刺激高端製造業投資。但減稅力度應該加大,真正值得肯定的是給企業研發、新經濟減稅,而且希望還能有更大力度的減稅政策出台,把錢給居民企業自己花,那麽經濟會更好更有效率。

前沿觀察譚翊飛對目前的減稅力度也不看好,“太小打小鬧了,每次都號稱萬億減稅規模,可是最後稅收增長速度卻總是GDP的數倍,這怎麽能叫減稅呢?最多是說東邊減了一點點,西邊又加了一大把。沒有真正的減少政府開支,稅收便很難減。

所以必須先從大幅減少某些無用、浪費的開支開始。並且一定要製定總量上減稅的目標,不是在一個一個細小的項目上說減了多少,這不過是個文字遊戲。”

04

正式確認全麵轉向?

正式敲定還差最後一步。

此次會議是國務院常務會議,而非中央政治局會議,層級不一樣,對宏觀政策的把握和走向判斷也會出現差異。此前2016年權威人士的三篇文章引起的爭論就是公開的體現。有興趣了解更多細節的讀者可見智穀趨勢2016年的分析:《神秘“權威人士”再現人民日報,用最“幹脆”方法點破高層經濟意圖丨智穀趨勢》

可以說,國務院層麵的政策大轉向已經開始了,隻待馬上召開的年中政治局會議確認,當然也可能在一些政策表述上會存在明顯的差異,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殘酷的經濟金融數據和動蕩的現實倒逼政策一點點往中間走。

金羊毛工作坊認為,剛性的行政體製,唯上難唯實,對行政幹預迷之自信,共振疊加,如走鋼絲,以致到不得不改弦易轍時,已經為時已晚。2季度發生的很多事可以用這解釋。從這個意義上,央財的關於宏觀調控的公開論戰應該多鼓勵,有民間公開參與的生動活潑的政策討論,總好過BOSS們從文件上得來的形勢匯報。

回到放水這個命題,如果是前者,那意味著重回放水刺激的老路,如果是後者,那便是既定戰略目標的適當修正。

市場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