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息3分,“餡餅”還是“陷阱”?這家缺德公司專騙老人

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18-05-23 22:21:0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75 bytes)

隨著各種金融騙術的層出不窮,監管部門亦出台了嚴厲的監管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的猖獗,對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造成衝擊。有觀察人士指出,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引起社會風險。

而就在此前,中國銀保監會、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引導民間資金健康有序流動,防範金融風險。

掃街式高息誘導宣傳

此前,不斷有投資者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反映,北京團結湖一帶經常有人以北京大恒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恒財富)為名,高息誘導投資者,且對象多為中老年人。

在投資者的指引下,記者以投資者身份進行走訪發現,剛出團結湖地鐵口,就被路邊一發放傳單的年輕人叫住推銷。該青年介紹稱,“我們是投資理財的,半年三分的利息,若有興趣可去公司進行了解”。該年輕人邊推銷邊遞上一份項目宣傳彩頁。

根據宣傳彩頁上的內容顯示,高息理財項目的公司名稱正是前述投資者反映的大恒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在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甲19號嘉盛中心1902號。

值得玩味的是,彩頁上邊還印有另一公司—“康業集團”的簡介。

根據宣傳介紹,此款理財項目的發行規模為1.5億,社會大眾起投的最低額度為5萬,時間是6個月至12個月,承諾利息是月息3分。

這麽高的利息,這個理財項目募集的資金投向何處?通過宣傳單中可以了解到大致有3個去向,分別為:康業懷仁連鎖超市店麵的鋪設、康業溫泉酒店舊店翻新和新店的建設、三亞旅遊度假村的開發。

月息3分,是“餡餅”還是“陷阱”?

目標多瞄準老年人群

記者隨後來到嘉盛中心19層,記者發現在“大恒財富”公司進門的前台背景牆上並沒顯示該公司的名稱,而顯示的是“康業集團”。前台工作人員詳細確認過對接業務員後,才讓記者登記進入。

在該公司大廳內,記者看到已經有不少預投資者,其中絕大部分為老年人。經再次確認過身份之後,工作人員安排了一位項目講解人員前來給記者講解該公司的投資項目。該工作人員介紹稱:“我們公司(大恒財富)是受河北邯鄲"康業集團"委托為該公司旗下的幾個產業融資,大家投給本公司的期限是半年至一年,利息三分,由"康業集團"下屬子公司擔保,法人負連帶責任。”

為了博取信任,該工作人員在講解的同時拿出一份融資“授權委托書”讓記者查看,從這份委托書中的內容顯示,委托公司“邯鄲新材料產業化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為“康業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項目代理公司為“大恒投資”,其法人為孫永廣。

該委托書中有標注:“委托孫永廣為我單位的合法代理人,授權並代表我單位在北京進行融資金融工作,代理人的一切行為,均代表我單位。”日期為2018年3月。

為了進一步了解該項目情況,記者有意向業務員詢問委托公司與被委托公司之間的關係,並詢問募集資金去向,但意外的是,突然被公司另一名人員打斷並叫走了講解人員。該人員對此行為的解釋是:“這些小業務員講不明白,等過兩天公司聘請的高級講師來,如有時間可過來再聽聽。”

為何投資者一旦問及細節就會被下“逐客令”,這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銷售人員警覺性非常高

時隔幾日,記者再次來到“大恒財富”,前來谘詢的投資者依然絡繹不絕,但有一點不變的是,依然是以老年人居多。

這一次不僅沒有業務人員前來向記者講解,記者反而被多次質問,找誰?誰讓來的?來是為了什麽?盤問不斷。

此後記者詢問:這裏是什麽項目?一位自稱張姓的年輕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一個旅遊項目,募集的資金是一分的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該張姓工作人員給記者解釋時,旁邊的業務員正向其他客戶申明:我們的利息是三分,投資半年,月月返息。

隨後記者說明身份並詢問,這麽高息集資,有沒有在相關部門辦理手續?此時,張姓小夥突然情緒激動:“我知道你們是記者,我們辦手續不辦手續關你們什麽事,利息高與低與你們有何相關,我們負責人也不在,改天他來了你們問他吧。我什麽也不是,就是一個一般的業務員。”

“大恒財富”營業執照的範圍明確顯示,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不得以公開的方式募集資金、不得公開開展證券類產品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動、不得發放貸款、不得對所投資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也有投資者指出,明文規定未經批準不得公開募集資金,大恒財富的行為已逾越金融法規的紅線。

專業人士:投資要慎重

有專業人士指出,路邊宣傳的高息項目,投資者在投資時要全方麵了解,擦亮雙眼謹慎辨別。很多不法分子通過注冊合法公司或企業,打著響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等旗號,以訂立合同為幌子,編造虛假項目,承諾高額固定收益,為吸引投資者上當受騙,往往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通過暴利引誘投資者。

該人士還指出,根據私募基金管理法規定,私募基金隻能向特定的人群,合格的投資者募集,人數最多不能超過200人,合夥人不能超過50人,不能打電話,發短信,或其他媒介宣傳推廣模式招攬投資人,需做穿透審查,看是否具備投資資格。更不能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

事實上,今年4月23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楊玉柱在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上就告誡廣大投資者,天上不會掉餡餅,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同時還提醒廣大投資者要積極了解非法集資的相關法律政策,不要相信竹籃子也能打一筐水的神話,選擇正規渠道投資理財,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