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熄火!如果你以為中國吃虧了,不妨看看這些…(組圖)

19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美中兩國已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停打貿易戰。聲明中的結論部分一共六段,每段一句摘要如下:

雙方同意,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雙方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

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

增加從美國的進口、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這些聽起來都好像是為了滿足美國給中國提的要求呀。特別是增加從美國進口,這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天天在推特上咋呼的嘛。

中美貿易戰熄火!如果你以為中國吃虧了,不妨看看這些……

新聞配圖

所以,一時間,“中國吃虧論”甚囂塵上。再加上昨天某國際小社編排的“中國對美讓步2000億美元”的假消息,不少外媒加入炒作,國內也有人幫著傳播,搞得好像今年是1840年一樣。

2000億的事情,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已經辟謠過了。中國吃虧論這個謠,世界觀今天正好在總結分析輿論場,借這些評論順手給辟了吧。

中美貿易戰熄火!如果你以為中國吃虧了,不妨看看這些……

新聞配圖

01 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沒毛病,因為美國對華逆差真的太大了

《環球時報》

中美經貿磋商中心議題肯定是商量中方如何擴大從美國的進口,因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突出表現是美國貿易逆差太大了。促進中美貿易平衡,這是主要方向。

最關鍵的是如何實現這一平衡。華盛頓希望這個平衡過程中實現美方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國則堅持擴大進口美國商品必須最大限度地契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美方希望中國政府以計劃經濟的方式推動減少美國逆差,中方則堅持這必須是一個市場化貿易平衡的過程,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不僅中方要多買,美方還需積極配合,讓中國民間的進口機構有的買,並且在中國市場上賣得出。這是雙方博弈的真正焦點。

從這個角度看,這次中美簽署的協議遵循了兩國雙贏的原則。美方將獲得大幅減少貿易逆差的機會,中國將實現有助於國家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產品從美方的穩定購買。美打破以往管製向中國出口能源產品將使中國的能源進口渠道更加多元,美國向中國出售更多農產品,等於是向中國出口農業的自然和技術條件,等等。

“牛彈琴”微信公眾號

但怎麽減少(美國貿易逆差)?肯定不是減少中國對美出口,而是增加自美進口。這意味著中美貿易總量,將上一個新台階。

其實,中美兩國經濟有很大互補性。聯合聲明也說了,這裏麵大概有四個有助於:

1、有助於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2、有助於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

3、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

4、有助於美國就業。

當然,對中國來說,其實還有助於國內競爭市場的形成。這一點,就說來就長了。

至於擴大自美進口具體,數字有多大,這應該取決於大家下一步的表現。必須指出,這絕對不能是強買強賣,有競爭力的不賣,沒競爭力的攤派,那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就是特朗普發一萬條推特,估計也解決不了。

“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中美協議的達成是雙方訴求的中和,不應理解為中國單方麵對中國的妥協。5月初美方代表來華談判,要求中國減少2000億貿易逆差,停止對“中國製造2025”的補貼和其他形式的政府支持等,顯然是中國無法接受的。而此次中美達成的協議雖然有就貿易逆差部分做出表述,但主要以增加進口為主,並非限製出口,同時並未提及到縮減貿易逆差的具體數字,已有很大靈活性,是中方多方斡旋,特別是積極爭取美國國內工商業支持的結果。

02 關於農業。增加進口美國牛肉,對中國吃貨來說,難道不是好消息?

新華國際時評

談判是互諒互讓的藝術,是在相互妥協中尋求彼此利益交集。一方吃虧的交易不會持續,雙方共贏的合作才能長久。此次雙方就經貿磋商發布的聯合聲明就是一個共贏的典範。美國加大對中國優質能源和農產品等出口,於美國,將利於其削減貿易赤字,促進其經濟發展;於中國,可以促進產品供應多元化和優質化,更好地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的需要。

“牛彈琴”微信公眾號

必須看到,美國農產品價廉物美,牛肉、大豆等產品的性價比,在全球都是領先的,而且具有穩定供應能力。對一個吃貨民族來說,增加些美國農產品進口,有利於食品結構的優化,其實還有利於改善保護耕地。

03 從美國進口能源,更是中國一直在爭取的,中國需要擴大清潔能源的進口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能源被譽為“經濟的血脈”。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近14億人口的能源消費需求,使得中國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6年,中國原油和天然氣年產量分別為2億噸和1383.9億立方米,但年消費量卻高達5.8億噸和2103.4億立方米,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去年底,一場席卷中國許多省份的“氣荒”讓人感受到了天然氣短缺之苦。同時,中國老百姓對改善空氣質量的期待、政府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心與措施,都需要擴大清潔能源的進口。

“牛彈琴”微信公眾號

至於美國對華能源出口,更是中國一直在爭取的。受益於科技創新帶來的“頁岩氣革命”,美國已迅速從世界能源最大進口國,變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美國汽油價遠遠低於中國,這也是一個不爭事實。

能源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中國要發展,還需要進口大量能源;中國要藍天,天然氣更緊缺,別忘了,去年我們還爆發了“氣荒”。確保能源的多元化供應,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對中國來說很重要。

現在,美國同意向中國多輸出能源,美國人可以多賺錢,中國人獲得更多能源供應。對雙方來說,真的都是好事。

04 鼓勵雙向投資、擴大服務貿易,中國市場具有高度競爭性

劉鶴,接受采訪

中國有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具有高度競爭性,如果想在中國市場獲得份額,出口國必須要提高自己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讓中國人民願意買。中國不僅願意從美國買,也將從全世界買。中國將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歡迎世界各國參加。

“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這一協議符合中國自身改革需求。早在今年4月的博鼇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便已就未來增加進口做出過明確表態,今年中國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也是這方麵的體現。而加大能源和農產品進口亦符合戰略需要,是去年11月特朗普訪華中美大禮包的內容,也並非新增條款。此外,習近平博鼇論壇上提到,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放寬市場準入、開放金融業、汽車行業、降低汽車關稅、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進程等是中國的改革既定方向,對美國承諾並未超出這一範圍。

05 關於中國推動保護知識產權,中國本來就需要保護!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隨著中國科技實力上升,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否則,本土創新就無法開展。據統計,2017 年,中國企業申請注冊國際專利為48882 項,升至全球第二位,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 萬件,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身份已轉變為技術提供者、知識產權權利人。從這個意義看,在這場中美貿易磋商談判中,最大的贏家就是中美兩國的老百姓。

最後,咱們用劉鶴副總理在接受采訪中說的一句話作為結語:

我認為(中美)已經過了相互指責的階段,具有必然性,所以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應該不太意外。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兩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不同的認識,甚至出現新的曲折,所以大家對這種事也不要感到意外,我們認為都在意料之中,兩國合作發展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但兩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一些矛盾,甚至一些不必要的誤解,也是必然的,所以我們的內心感覺非常的冷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