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專欄:台灣科技業挑戰重重】盡管以技術股為主的台灣加權指數表現並不算差,但種種跡象都顯示以台灣企業為代表的亞洲供應鏈產業前景不樂觀,投資者在進一步買股時需謹慎。
去年這個時刻,亞洲科技供應鏈企業參加全球性行業盛會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時,曾滿心希望Windows 8會成為行業救星。如今,盡管Windows 8.1重新加回了“開始”按鈕,卻沒幾家企業對這個升級後的係統報以同樣期望。該行業自身需要“一鍵重啟”,但目前仍未找到這個按鈕在哪。
相對於1月份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則是一次地區性同類盛會。昨天公布台灣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近兩年來的最快跌速,表明台灣的製造業活動開始萎縮。這一消息也無助於改善參加Computex展會到訪者的情緒。根據巴克萊(Barclays)的數據,亞洲製造了世界90%的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電腦主板,其中大部分是在台灣生產或由總部位於台灣的企業生產的。台灣匯豐(HSBC)製造業PMI7個月來首次低於50。該指數是亞洲電子產業的風向標,領先亞洲科技周期約兩個月。巴克萊分析師預計,本季度產量將低於季度平均值——這將是連續第五季度出現這一結果。
不過以技術股為主的台灣加權指數(Taiex)很難說是亞洲表現最差的指數。該指數今年已累計上漲6.5%,漲幅超過了香港、吉隆坡、首爾、上海和新加坡的股指。而承接更多外國投資的技術板塊則上漲了7.6%。該指數15倍的預期市盈率與其平均表現相一致,如果排除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後的振蕩因素,將比平均表現略好一些。
台灣的科技巨頭不大可能會坐以待斃:鴻海(Hong Hai)——或者說富士康(Foxconn)——剛剛宣布與Mozilla的火狐(Firefox)操作係統的合作計劃,將令富士康的業務範圍超出代工生產。在這樣競爭殘酷的行業,這似乎不失為聰明之舉,也許現在下判斷還為時過早。然而這正是台灣科技企業的問題所在,這些企業的價值很難被抹煞,但是在如今的情形下,要獲得進一步支持也同樣困難。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
譯者/簡易
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