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未來3-5年全球麵臨通貨膨脹壓力

來源: 鳳凰網財經 2018-01-23 22:01: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078 bytes)

鳳凰網財經訊 1月24日,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麵新聞主辦的“浦江·新時代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主議題圍繞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趨勢、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和模式轉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商業機會等進行,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做題為“走進新時代的中國經濟:下一個五年的展望”的主旨演講。

張軍稱,中國經濟新時代,全球經濟也進入了新時代,但是全球經濟麵臨通貨膨脹的風險。

“全球經濟在同步複蘇過程中,但是目前為止發達國家整體通貨膨脹水平保持在較低水平,這是全球經濟同步複蘇的上半場。”張軍表示,下半場已經開始,新興經濟體也會跟著複蘇,美元資本開始大量流向

新興市場經濟,大宗商品等價格會上漲,預計是未來三到五年時間。

中國要做好什麽準備?張軍表示,盡管中國現在的通貨膨脹率隻有百分之一點幾,但是未來不排除由於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的提升,像油價未來一定會上升,所以未來的通脹的增長壓力是不能低估。

此外,張軍表示,城市化、城市群、都市圈的幾個概念,未來三到五年應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引擎,我們需要大力來推進、掃清城市化和城市群形成過程當中體製的障礙。

以下為演講全文:

張軍:非常高興來跟大家做簡單的分享,我們談新時代,其實我覺得全球也進入了新時代,我今天想談這樣一個看法,接下來兩三年的時間,到2020年,全球的經濟進入非常有趣的新階段,中國在未來這幾年當中,到底應該做一些什麽?在經濟層麵上應該做一些什麽?這個對確保我們第一個百年目標完成,確保我們為下一個百年目標,未來三五年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業,打下非常牢固的基礎。

未來全球的經濟其實有一個最大的風險,這個風險不是金融風險,而是通貨膨脹的風險。為什麽這樣說?因為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像現在全球經濟,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地區,跟新興市場經濟,幾乎是同步的進入全球經濟的複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我個人覺得是非常罕見的出現這樣一個現象,最近大家看到,美國經濟在加速的複蘇,但是美國美元的匯率,美元匯率指數在下降,這個好像不太容易理解,美國經濟在持續複蘇,美國應該接收更多美元的收入,資本都該流向美國。但是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美元指數並沒有像美國經濟一樣維持強勁的匯率水平,美元經濟大概跌破92,這個原因的背後反應全球經濟麵臨非常有趣的格局“複蘇的同步化”,這個很大程度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各國的主要央行,采取了幾乎是類似的量化寬鬆的政策。時間上麵美國早一些,歐洲晚一點。總體上貨幣政策性質,就是非常規性的貨幣政策,也得到了更多央行的共識和使用。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看到現在美國率先複蘇以後,美國在金融危機第三年經濟就開始複蘇,所以先看歐洲、看美國、看日本、看新興市場經濟,現在整體經濟增長速度都在加速。雖然他們增長速度還沒有回到08年之前的水平,但是由於新經濟,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可能他回不到08年以前的增長水平,但是依然能夠創造足夠的就業,依然能夠把失業率降到曆史上的最低點,美國現在4.1%的失業率,已經創了曆史紀錄,非常低。要比奧巴馬第一個任期低3%到4%。GDP的增長加速,就業創造非常強勁。

再看一下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整體通貨膨脹是保持比較低的水平,這個實際上相當於全球經濟同步複蘇的上半場,下半場現在我覺得經濟已經開始進入下半場,下半場就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接著複蘇,所以先看美元資本大量開始從美國或者發達經濟流向新興市場經濟。新興市場經濟有一個特點,他們主要是靠大宗商品,大家想想,下半場的基調,依然是跟隨發達國家的複蘇的節奏步伐,但是跟發達國家目前能保持比較低的通脹水平格局是完全不同的,在新形市場經濟國家,經濟複蘇拉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現在下半場未來得3到5年,全球經濟將麵臨巨大的風險,這個風險就是GDP的增速會加快,但是不會回到08年之前,因為新科技革命的帶來的影響。就像中國現在也是這樣,GDP現在下降了4到5個百分點,跟08年去比的。就業創造依然很強勁,失業率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的水平,所以我想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必須要關注,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同時關注全球經濟,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嶄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他們複蘇的高度的同步,而且一起步入到我個人認為下半場的全球宏觀經濟的狀況,他會讓美元資本開始離開發達國家,而留向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一方麵帶動新興市場經濟的同步複蘇,同時帶來通脹巨大的壓力。

這裏麵講日本,我最近一個學生跟我講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三個首相任期超過2000天,安倍即將跨越2000天的執政時間,而且曆史上發現首相執政時間超過2000天,一定有很大的作為,包括早一起的軍國主義的思維,但是不管怎麽說,他們任期時間加長以後,實際上他們需要有更多的作為,留名青史,日本複蘇的狀況,安倍會在曆史上創造最長首相任期的記錄,所以日本經濟接下來的狀況,在全球當中扮演的角色,負責非常值得我們未來3到5年去關注。我覺得未來5年要認清全球經濟最大的風險到底在哪裏?

第二個想講一下,中國到底做好什麽準備?我們知道,下半場剛剛開始,剛剛進入到全球經濟同步複蘇的下半場,我們如果能夠預判到未來最大的風險,其實是通脹的風險,盡管中國現在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和新的通脹率隻有百分之一點幾,但是未來不排除由於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的提升,像油價未來一定會上升,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國內麵臨未來得通脹壓力,就是不能完全的去忽略,因為現在的通脹率非常低,所以未來的通脹的增長壓力是不能低估,這種情況之下,你在未來兩三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我覺得中國應該把它現有的經濟名義增長率要能夠盡量地往上抬,因為這樣將來通脹壓力上來以後,特別大宗商品價格起來以後,貨幣政策各方麵都要緊,緊張樂觀以後增長率再上來,現在如果每年都保持差不多的增長率6.5%左右,將來應對通脹的空間就比較小了,現在我覺得中國經濟出現很有趣的現象,包括我們上海的經濟,這幾年,每年政府的目標基本上沒有變化,引導經濟朝沒有波動的格局去發展。

今年指標定的跟去年差不多,去年跟前年差不多,大的指標都沒有變化,你如果遇到外部衝擊的時候,比如說像通脹壓力突然起來以後,你這種政策之下,經濟缺少調整的空間,全球經濟目前低通脹,經濟複蘇比較好,是非常好的機會,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中國能快一點盡量快一點,你遇到衝擊調下來會沒有衝擊(音),你沒有波動,每年都6.5%這樣調整的空間會非常小。我們需要來反思,需要考慮。

其次通脹產生以後,不論是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是我們國內經濟的複蘇的步伐加快,都可能引發通脹,應對通脹的的效果擴大應對經濟的供給的能力,現在供給側改革壓縮產能的政策,這幾年基本上靠整個供給側的,主要靠大企業國有企業來盤整國有企業,大量民營和中小企業這個過程當中慢慢被淘汰了,這樣一種結構不利於在供給側用提高勞動生產力氣的辦法,來對衝未來產生的比較大的通脹壓力。

回想一下裏根執政的時候,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應對出現高通脹低增長,那種局麵要靠什麽辦法裏打破呢?基本上是靠供給側的政策,供給側的政策不僅僅是你要減稅,對企業,對消費者要減稅,更重要的是“撤銷管製”“撤銷準入”每個行業都允許不再為那些潛在的競爭者能夠進入,美國那個時候撤銷管製提升了競爭程度,提高勞動生產力。通脹本質上來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帶來的通脹是成本的推升,唯一對衝成本的是提升勞動生產力,勞動生產力靠競爭來激發,靠壟斷的地位,巨大市場份額的首城的企業,是沒有辦法降低勞動生產力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在未來這些年,如果我們能預判到未來通脹的潛在風險存在,現在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整合資源,不是說在產業的層麵上,我們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少數的大企業的頭上去,而是放開準入,我覺得要有更多的競爭,各行各業都要有更多的競爭,結構要更加分散,這樣才能夠提升勞動生產力,才能對衝勞動增長。

在全球之下,中國有很多事情,未來三到五年需要加快,一個是我們所謂的城市化的進程,中國在經曆20幾年的快速工業化之後,發現城市化拖了經濟的後退,原來因為土地在縣手上,當時大部分推動城市化是縣市進行的,現在經濟化要把更多的資源,包括我們的人才資源,要聚集到巨大的城市的界麵上去,城市的範疇裏麵推進整個經濟的提升。

中國的城市化、城市群、都市圈的幾個概念,未來三到五年應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引擎,這方麵潛力巨大,已經滯後了一二十年,我覺得我們需要大力來推進,掃清城市化,城市群形成過程當中體製的障礙,這樣維持國內經濟在未來,能夠保持比較穩健的需求的增長。

我想我們中國的巨大潛在的優勢,就是我們的人口基數比較大,現在我們依然有40%不到一點的人口,現在還在農村,或者說還不能成為城市的常駐居民,這個過程我覺得一定要加快,中國城市應該把資源往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周邊的城市聚集。北京有一個實驗室,用大數據發現中國過去十年,600個城市當中有1/3的城市在搜索,看起來非常不好的消息,但是實際傳遞比較好的消息,我們人才在往大城市聚集,這樣可以創造更多的生產力,創造更多的附加值,這是中國經濟未來可以依托增長的源泉。

最後,中國經濟顯然在資源的空間的聚集的層麵,在提升供給側勞動生產力的層麵,在降低準入撤銷管製的層麵,麵臨巨大體製障礙。真正的結構改革,應該要去集中在朝著阻礙資源有效配置方向移動的體製上來。我們真正的改革,或者說結構改革,應該要徹底降低各行各業的準入,有了準入我們才知道競爭是不是公平的,有了準入我們才知道誰是最後的贏家。中國經濟現在體量已經很大,12萬億美金的GDP的總量,人均水平依然很低,這種情況之下,我們隻能靠勞動生產力持續提高,我們未來三到五年,勞動生產力保持6%到7%的實際增長,到3、5年,我們未來勞動生產力可以保持平均5%左右的增長,我想我們進入高收入國家的概率是極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今天實際上要呼籲,不僅僅眼前日子要過得去,眼前我們把各個指標都調低了,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從中長期來講,全球經濟進入同步複蘇,同時也有可能,三五年以後,全球經濟同步的出現危機的概率是極大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這種意識,我們把自己供給側勞動生產力,要有實質性的推進,這樣中國經濟應對下一輪全球經濟全部簫條的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心中有數,可以做自己的工作。未來中國經濟的目標隻能在中國近來穩健的勞動生產力提升的過程當中能夠實現。這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兩個百年目標的真正含義。

謝謝大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