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快破產的女人是如何“一夜暴富”的(組圖)

iDS大眼睛創始人於小戈

 

《時尚芭莎》女主編辭職創業,從燒錢2000萬到月流水1500萬

“在過去100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深刻見識了什麽叫做選擇大於努力,就像一盆冰水從我的頭頂澆了下去,徹心徹肺涼到每一根汗毛都立了起來,選擇關乎的不是勝敗,是生死。”

這是11月6日於小戈參加完TED Women後在個人公號上發表的感想。

“如果不是12年前一心要進時尚圈,或許就不會有任職《時尚芭莎》的機會,也不會趕上中國時尚傳媒的黃金十年。”

出走的“接班人”

在《時尚芭莎》工作9年的於小戈被稱為芭莎“拓荒者”:

早年負責海外設計師資源開拓,經曆了《芭莎電影》《時尚芭莎·明星時尚》兩次創刊,從零開始對接資源、組建團隊。最後當前東家要發力新媒體業務時,她又被推上了新媒體總經理的職位,除了要為新媒體內容、流量負責,也必須對商業變現負責。

9年的時間也讓於小戈的身份不斷轉變。實習生、時裝編輯、總監、《芭莎電影》創刊主編、《時尚芭莎》執行主編直至新媒體總經理。


事業如日中天的於小戈在坊間一度被傳為蘇芒的“接班人”

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2015年底,這位“接班人”卻辭掉主編Tittle,帶著55萬粉絲和一篇全網閱讀量1.2億的文章開始了互聯網創業,並迅速消失在媒體舞台的中心。

“聽說當時時尚圈對你辭職的消息挺意外的?”

“對,從2006年到2015年,我在芭莎待了9年,期間我的的工作狀態基本是火箭式向前脈衝,但是2014年,大家能夠明顯感覺到互聯網對紙媒的威脅,對個人職業生涯而言,傳統時尚媒體的機會天花板已到,新媒體衝擊下,體製內的KOL們呈現出集體出走的狀態。雖然圈內人士很不解,但也都表示理解。”

“辭職之後你幹什麽去了呢?”

“沒有人知道,辭職之後我不接受采訪,不接廣告,不參加活動,個人公號更新也不頻繁。”

“是在為創業做準備嗎?”

“對,我在進行封閉式訓練,學簡單代碼,學產品經理,畫思維導圖,做了兩個叫好不叫座的APP,燒了近2000萬,才把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CEO最容易犯的錯誤,一個個都犯過了。”

“2000萬?”

“對,當時基本要破產了,不過我好像有那麽點兒運氣。”

“那燒了的2000萬所帶來的經驗與前期的準備到了實踐中效果怎麽樣?”



於小戈曾被稱為帶貨女王,對時尚有極其敏銳的嗅覺,但是這種嗅覺對於做內容是一種優勢,對創業者而言,似乎又成了一種限製

“那時候還是不太接地氣,帶有自己的時尚圈思維,我和我的合夥人屬於垂直行業裏典型的職業經理人,我們的思維方式,有很深的大公司年輕管理層的烙印。”

2016年底,於小戈帶領團隊做了iDS大眼睛APP,

是一個類似於消費版的知乎,采取的是純邀請製,但是在流量和商業變現上卻遭遇瓶頸,不願意降緯又不願意商業化,用戶到了六七十萬後便很難突破,讓這家即將垂死的小公司出現生機的是微信小程序的誕生。

生死轉機

在用戶積累到七十萬之後,微信的產品經理曾多次告訴於小戈iDS大眼睛這種輕量級的APP特別適合做小程序,但是當時的於小戈認為小程序會搶走好不容易積累的幾十萬注冊用戶。

“APP用戶流失了,我還怎麽融資呢?VC不認小程序怎麽辦?”

浸淫時尚圈多年的於小戈告訴創業邦,iDS大眼睛是一個高端小眾的問答社區,在消費領域,問答是強需求,因此在創建之初定位就是高端女性用戶,用戶注冊需要憑借邀請碼或者通過“品味考試”,這類人群對生活講究,挑剔,作,不需要無效的社交,隻需要有用的幹貨,問答恰好是解決這個痛點最直接的方法。

“把這部分悉心培養的用戶遷移到小程序上,不知道對融資會造成什麽後果?”

但是天使投資人Shark卻堅持認為小程序會給產品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目前的困境是APP即便擁有著幾十萬用戶,手裏也沒有更好的融資機會,倒不如去搏一把。於是技術、產品、ui埋頭苦幹幾個星期後,小程序iDS完成了上線。

上線第一個月便獲得了60多萬用戶,驚喜的是APP用戶完全沒有流失,DAU也沒有下跌。

iDS大眼睛APP頁麵


“現在小程序用戶DAU可達到5萬,容納了包括一線明星、投資人、創業者、編劇等不同種類的人群。盡管她們消費標準高,但不代表商業轉化率一定好,當我們拿著小程序去見第一家VC時,就碰壁了,還是那個問題,你打算如何商業變現?”

麵對資本,於小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逼得她不得不重新思考iDS大眼睛的優點和弱勢。

“當然,經過思考後,我想清楚了一個問題,公司定位錯了,不應該定位成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應定位成專注消費升級領域的新零售公司,這時候互聯網的優勢,媒體人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

於是,於小戈暫時放棄融資,與團隊連夜開了大眼睛買買買商店小程序,並悄悄上線了第一件商品,前期沒有做任何推廣。

賣瘋了

“我很清楚的記得那是一個周末,商品也是匆忙上線,合同都沒跟品牌簽。”

數據卻讓每個人心潮澎湃。

1個、2個、3個……等到第二天早上,已經跑了200多萬,為防止品牌發不出貨,不得不把商品下架。

用於小戈自己的話講就是,那時候的團隊是群毫無供應鏈經驗的山炮,不會客服,不會物流,也不會跨境貿易,全都是從零開始做起。

從9月29日,於小戈用將近2個月的時間前往巴黎、紐約、台灣等,見了300位小眾品牌的創始人,並主動承擔起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好友,協助他們完成品牌本土化、價格體係、分銷體係、篩選TP,甚至幫他們找投資人。

談話間隙,於小戈拿出手機,給筆者看她手機裏的外國客戶,兩人正在接洽品牌進駐中國市場的問題,與海外品牌的密切合作除了讓大眼睛買買買商店的供應鏈變得更加豐富外,也讓小眾化的高端受眾對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除了La Mer 還有哪些幹皮適用的貴婦麵霜?”

“除了Rimowa,還有哪些好看又高品的旅行箱?”

“除了La Perla,還有哪些好看的Soft Bra?”

這都是在問答社區裏用戶提問最多的問題,於小戈認為規模化能沉澱出足夠優質的內容與產品,“目前品牌電商的項目進展非常快,而我們切入的是供應鏈上遊,未來還有可能會收購一些小眾品牌。”

現在產品的營業額已經趨於穩步增長的狀態,雙十一活動大促業已開始,1500萬的銷售額是於小戈預估的保底狀態,或許會更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