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靠知識付費收入趕明星 papi醬們卻在退坑(組圖)

來源: 觀察者網 2017-09-19 19:07:3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50 bytes)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最近,新華社報道,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絡專欄,擁有超過17萬付費訂閱者,價值近3500萬元。

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聯網時代,為優質內容付費已漸成趨勢。知識付費火了,但papi醬、羅永浩為何卻退場了?知識付費背後又有哪些“坑”?

今年5月,一張上海某頂級大學教授的工資單曾在朋友圈刷屏。



雖然經過新聞發酵之後,許多網友了解到,大學教師的主要經濟來源也可能來自校外,但8000多元的到手工資仍然讓不少人咋舌,同時引發了一個似乎有些老套的討論——大學教授年薪僅十多二十萬,而娛樂圈明星一部片酬就成百上千萬(甚至過億),多讀書還有用嗎?

答案自然是“有用”。小編注意到,近日一位北大教授就以親身經曆給出了回答。

這位北大教授的收入終於趕上了明星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據新華視點報道,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絡專欄,價值近3500萬元。




各付費平台內容拚版(圖片來源:新華視點)


從2010年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每年都在北大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而如今,借助互聯網,他的學生已經超過17萬。

這些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他們並不坐在北大的課堂裏,而是每天拿著手機,聆聽薛兆豐錄製的10分鍾音頻課程,在線回答他前一天提出的思考題。“學費”是一年199元的專欄訂閱費。

顯然,該教授專欄近3500萬元的價值(也是營業額),正是來自超過17萬學生每人199元的“學費”。小編注意到,雖然3500萬這一數字與娛樂圈頭部明星的收入相比還有些距離,但至少能在一些明星收入榜“排上號”了。




數據來源:界麵·頭條2017中國名人收入排行榜  


而且,這還僅僅是眾多網絡付費內容中的九牛一毛。

新華視點稱,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深度普及,互聯網內容也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為用戶帶來篩選的困難。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識共享平台的湧現,預示著知識付費春天的來臨。

在薛兆豐開設專欄的平台上,還有近30個不同領域的學者開設了付費專欄。比如天使投資人李笑來開設的“教你如何變得更值錢”的專欄,訂閱人數超過了17萬,科學作家萬維鋼開設的西方書單解讀專欄,訂閱人數超過12萬。

一家英語學習的知識共享平台推出的線上短期閱讀訓練營也十分火爆。每人收費近200元,僅僅一期的付費學員就超過400人。

“沒想到知識學習消費大潮說來真的就來了,這麽快!”一位網名為“讀書還要去模仿”的訂閱者留言說。

阿裏應用分發平台近期發布的2017年二季度應用行業報告顯示,以“90後”為主的知識付費用戶已達到5000萬,預計今年知識付費的總體規模將達500億元。

知識付費火了,papi醬羅永浩卻退場了

薛兆豐在專欄裏對訂閱者說,他要做“陪你買早餐的經濟學家”。

被稱為“知識經濟”商人的羅振宇說,當前行業邊界正在消失,每個消費升級的行業都在爭奪用戶的時間,用戶選擇用學習來填充碎片化時間,是有價值的真實需求。

然而,知識付費的風口能持續多久?誰又能引領知識付費的潮流?這些或許都還是未知數。

今年5月,分答上線了付費社區,形成以“問答+小講+社區”為主的三角形知識架構。用戶加入社區可獲得原創文章、問答互動、內容分享和社群交流。7月6日,papi醬宣布加入分答付費社區,轉型做知識付費。papi醬在分答開設的付費社區主題是“不設限青年研究所”收費標準為99元/半年(2017年7月6日-2018年1月5日),在分答美識節期間,價格為79元/半年。




papi醬在分答上推出的一個與社區用戶在線問答的欄目


據網易科技報道,papi醬還邀請了姬十三、鸚鵡史航、王嘯坤、曲瑋瑋、傅踢踢、寺主人、倪一寧、韋思嘉、陳章魚 、醉鵝娘、你好_竹子等名人作為社區嘉賓與用戶互動。

然而,在開通2個月之後,9月11日,papi醬在分答社區發布了停更聲明。



她給出的主要原因是:

除了每周音頻的錄製,每天都會抽時間在社區裏和大家在線互動,隨著加入社區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在社區裏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隨之劇增;

而在短視頻方麵,粉絲們又每天都在等著更新;此外,還有頻繁的出差和日益增長的其他工作的時間消耗。

因而,隻能放棄所有的休息時間來兼顧,白天努力地拍視頻,晚上熬夜準備社區的選題,生活節奏被徹底打亂了,連日超負荷的工作導致身體出現了各種不適,再三考慮決定停更分答社區。

為了彌補每一位papi社區用戶的損失,papi醬和分答將全額退還所有用戶預先支付的費用。有人根據點讚數量和評論數量估計,付費人數應該在1000左右,乘以79元的單價,這個付費社區的總銷售額應該不到10萬。

每經小編注意到,papi醬退出知識問答的理由,與稍早一些做出相同決定的羅永浩如出一轍——身體不允許+沒時間“兼顧”主業。



8月25日,羅永浩在得到發布了一封致歉信,在信中他表示因為對自己要求很高,這三個月每天耗在準備課程的時間需要4-6個小時,也努力與得到方麵溝通希望能夠呈現更加精彩的課程,但目前自己的身心狀況和公司的現實發展局麵確實不允許老羅繼續把課程繼續下去,無奈之下做出了停更這樣的決定。

在今年5月得到APP舉行的知識發布會上,羅永浩推出《羅永浩幹貨日記》,誰也沒想到,三個月後,這件事就黃了。

知識付費背後有哪些“坑”?

papi醬和羅永浩的退場,使得不少人再次把目光聚焦於內容生產、模式、知識變現等問題上。




圖片來源:《2017移動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新觀察》


新華視點指出,用戶願意付費的內容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具有強IP效果的經驗、知識,另一類是因版權限製不得不付費的內容。但內容提供者很清楚,用戶隻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在訂閱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背後,專欄作者及其團隊花費了大把的時間來製作內容。

因此也有人說,半路退場的兩位大V,都“大大低估了生產知識的難度”。

網絡平台用一種標準化合約交易的方式實現知識付費,是一種交易方式的創新,簡單、直接、高效,價值不言而喻。

但廣州日報評論員練洪洋認為,市場越來越大,消費者可選擇的範圍越來越大,如果管理跟不上,市場也可能慢慢被玩壞。從內容生產角度,除了服務合同、消費關係、著作權和隱私權保護等領域存在風險,還存在產品質量問題;為了吸引消費者,個別知識付費頻道存在產品營銷等現象;從消費者角度,貨不對板、影響用戶體驗是最大困擾。

比如,有消費者花了上千元向某個名人提問題,結果對方回答“不清楚”。這種情況應該怎麽辦?或者,回答者“顧左右而言他”。提問者認為不夠全麵,價值不大,又該怎麽辦?

或許正如光明日報所說——知識付費是門好生意,但前提是先做足“知識”,再惦記“付費”。在此基礎上,才能討論下一個問題:知識付費時代,對為知識買單的個體而言,自我成長的期待能不能照進現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