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馬雲沒時間花錢:社會應激勵企業家節欲精神

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7-04-24 22:29: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59 bytes)

“節欲”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詞語,不僅是指“消費”,包括企業家放棄閑暇時間、放棄與家人的團聚等。企業家“殘酷地剝削自己的時間甚至身體”,這應該是無可爭議的。

4月22日到24日,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河南鄭州舉行。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中表示,未來30年整個世界的變化將會超乎想象,並再次談到“五新”將對各行業產生衝擊。此外,馬雲在回答提問時再爆金句:我自己覺得我還是一無所有的人,我也沒時間花錢,也不覺得錢對我今天有多重要。

馬雲說自己“還是一無所有”,網民第一反應是“裝”,但馬雲說的“沒有時間花錢”“也不覺得錢對我有多重要”,倒是實在話。這讓筆者想起英國經濟學家西尼爾在其利潤理論中提出的術語“節欲”——資本是資本家(企業家)放棄眼前的享樂,即節欲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馬雲等企業家是一個“節欲人”,正是企業家們這種寶貴的“節欲人”精神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社會合意的結果,我們應該在製度、環境方麵大力激勵企業家的“節欲人”精神。

西尼爾認為,價值的生產有勞動、資本和自然(土地)三種要素,其中勞動者的勞動是對於安樂和自由的犧牲,資本家的資本是對眼前消費的犧牲。產品的價值就是由這兩種犧牲生產出來的。勞動犧牲的報酬是工資,資本犧牲的報酬是利潤,二者構成生產的成本。

也有學者嘲笑“節欲論”這一概念。德國政治家費迪南德·拉薩爾充滿諷刺地描寫了羅斯柴爾德(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的“節欲”和英國工人的揮霍浪費。後來,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用“推遲消費”來替代“節欲”這個暗喻犧牲或痛苦感情色彩的詞語,引起的爭議相對少了很多。實際上,儲蓄來自節約(“節欲”的近義詞)是一種常識。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資本家(企業家)生活的“鋪張浪費”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節欲”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詞語,不僅是指“消費”,包括企業家放棄閑暇時間、放棄與家人的團聚等等。企業家“殘酷地剝削自己的時間甚至身體”,這應該是無可爭議的。

“節欲人”精神可以說是企業家們一個共同的群體特征。去年12月1日,萬達集團官微在微博曬出了王健林一天的行程表,調侃“首富的日程單泄露了……”從行程表中可以看到,11月30日,王健林早上4點便已起床,先是健身45分鍾,之後才吃早餐,生活健康得很。然後,王健林從雅加達飛到海口,參加領導會見、簽約儀式等,結束後又從海口飛北京,直至晚上7點才結束外出行程到達辦公室。“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而且這個人還是個首富!”這恐怕不是網友的調侃,“牛人比牛還辛苦”是一個普遍現象。

資本是“節欲”的結果,是人類意誌上最艱苦的努力之一。“節欲人”精神與冒險和創新為特征的企業家精神,兩者構成了經濟生活最為寶貴的推動力,這是社會合意的結果,全社會都應該嗬護它、激勵它。激勵“節欲人”精神需要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製度環境,讓“節欲人”精神獲得利潤回報,真正使得這種精神長盛不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