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尷尬了:搞不定的圓珠筆頭被太鋼解決了!(組圖)

來源: 搜狐財經 2017-01-11 00:37:1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569 bytes)
 造不出圓珠筆頭的中國,終於造出圓珠筆頭了!2017年1月9日下午開盤,太鋼不鏽股價一路飆升,短時間內頂至漲停。股民們疑惑:發生了什麽?

  究其原因,竟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一種常見但又陌生的材料,筆尖鋼。沒錯!我們的太鋼集團終於啃下了自主生產筆尖鋼這塊“硬骨頭”!


  也許有網友要問了:什麽意思?難道咱們從小就一直在用外國貨?還真是這樣的。

  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李總理在參加一個座談會時舉了一個例子:中國至今不能生產模具鋼,比如圓珠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

  據報道,此前中國的3000多家製筆企業中,沒有一家掌握了高端筆頭和高端墨水製作的核心技術。

  這些高端筆頭和高端墨水,以及筆頭和墨水的關鍵製造設備,都是從瑞士、德國、日本進口的。

  怪不得有人調侃:“能造出原子彈,卻搞不定圓珠筆。”金投網小編表示,說出來嚇你一跳!

  除總理點名的“圓珠”外,咱們的生活中還有不少小物件的原材料是依賴國外進口的,比如:剃須刀片、避孕套、螺絲釘等。


  尷尬了!作為第一產鋼大國的中國為什麽造不出圓珠筆頭?專家指出,中國進口這樣長的時間依舊沒有轉變思想自己生產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圓珠筆的生產上,國內存在惡性競爭,利很少,很多企業都吃現成的,不願意投巨資搞研發,對知識產權護不到位,讓企業放棄了自身的責任。

  二是生產小小的珠芯需要的技術水平高,需要二十幾道工序,可是生產出來的實際價值卻微乎其微,也許不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

  簡而言之,對於製筆企業而言,生產圓珠筆就是一件“高技術、低利潤”事兒!


  不得不說的是,一項有“中國製造”情結的董明珠也曾為此事憂心!

  “造一支好筆必須要有好的設備做保障。而目前的現狀是,精密製筆機械設備在國內是片空白,隻能依賴於從瑞士進口。”作為中國乃至亞洲製筆企業的領頭羊---貝發集團的董事長邱智銘直言。

  聽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當即立下“賭約”:“一年之後,這種設備我負責交給你。”

  然而,一年之後,董小姐打造中國好筆這個夢還是碎了。“沒有做成不是因為我做不成,是因為他們的材料我沒有。”董明珠說。


  那麽,圓珠筆利潤到底有多低?據調查,我國一年要生產380億支圓珠筆,可是我們生產的圓珠筆隻有一分錢利潤,甚至隻能賺一厘錢。

  我們不禁要問:誰把大頭拿走了?答案隻有三個字:外國人!小小筆頭恰恰集中了一支圓珠筆利潤的大頭。

  資料顯示,盡管中國為世界提供了80%的圓珠筆,但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每年需花費2億外匯進口。日本人拿走材料的錢,瑞士、德國拿走了設備的錢,我們隻賺一個微薄的苦力錢。

  曾在日企工作過的小王說:“這麽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日企的技術保護意識卻非常強烈,大部分產品都在中國生產的前提下,隻有圓珠筆尺寸的產品和陶瓷產品絕對不放在海外工廠,也是怕中國人偷師!”

  這就意味著,這些圓珠筆“牆裏開花牆外香”,產品Made in China,利潤卻被外企“收割”。


  問題是:中國到底需不需要自己造圓珠筆頭?根據太鋼集團的說法,光最終測試都測試了十多次,那麽這幾年數不清實驗,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鋼材。

  一噸普通鋼材的價格大概在3000~5000元不等,而生產筆頭的鋼材是特種鋼,成本隻會更高,每測試一次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及相關企業先後投入1.8億元對小小一支圓珠筆搞科技攻關。

  而數據顯示,從日本進口一噸造高端筆尖用的鋼材是12萬,龍頭企業一年需要860噸,算下來也僅僅是1個多億,談不上是巨大的需求。

  如此一看,倘若隻是為了製作完全中國造的高端圓珠筆,好像並沒有必要做相應的材料研發與製造。

  但是,專家認為,也許圓珠筆並不重要,但說到底,不是我們的材料選擇出了問題,不是技術水平出了問題,也不是創意和營銷沒有與國際接軌,而是企業對財富的認識出了問題,是人心浮躁,缺乏工匠精神,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問題,不是人的技能問題。

  筆頭鋼的研發成功,說不上能創造多大的利潤,但其代表的“中國製造”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一支司空見慣的中國筆,書寫出的是創新驅動的中國力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