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即將於本周四穿過北京城,這原本應該完全關乎過去。但是,不可避免地,亞太地區的很多國家將視之為一個關於未來的令人不安的訊息。
中國政府稱,此次閱兵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但是,在如今的21世紀,中國潛在的侵犯威脅才是讓很多亞洲國家備感擔憂之事。中國和一些鄰國之間存在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越南、印度、日本和菲律賓均對中國在軍事力量的支持下進入爭議地區的舉動有所抱怨。今年中國還在南中國海上進行了“填海造島”活動——建造整個島嶼來加強中國對位於中國大陸上千英裏以外的領海宣稱的主權。這些島嶼很可能會配備飛機跑道和軍事設施。
如此明顯的尚武之舉實屬一條危險道路。如果走錯了,可能會破壞國際秩序,而這種秩序正是過去40年中國取得令人驚歎的經濟成功的基礎。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曆任領導人均意識到,中國的經濟轉型依靠的是全球化以及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和平關係。為了傳遞出這種訊息,中國領導人不斷重複著諸如“和平崛起”和“和諧世界”的口號。
然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似乎想要在領土爭端(被視為“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采取更強勢的方式。這同時反映出中國的強大和弱點。
一方麵,以一些衡量標準來看,現在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習近平及中國政府也許認為,中國如今已足夠強大,可以更直接地運用自己的實力了。中國一些戰略專家會公開表示,他們不再相信美國會甘願在台灣或南中國海的問題上冒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危險。
然而,中國眼下麵對的艱難的經濟轉型,或許也會強化尚武主義的誘惑。長達一年的牛市在今年夏天戛然而止,中國經濟也正在放緩。習近平的反腐運動正在中共高層中引發不滿。最近天津那場致命的工業爆炸事故凸顯了現代中國造成群眾不滿的兩大原因——可怕的環境記錄以及有錢有勢之人蔑視法規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一場愛國色彩的閱兵式或許看起來恰好是團結民眾支持中共及其領導層的一件事。閱兵隊伍將通過天安門廣場——著名的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現場。自那次事件以後,中共將其執政合法性建立在兩大支柱上。第一,強勁的經濟增長。第二,民族主義,或者習近平所說的“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在增長減弱之際,中共顯然麵對進一步依賴於民族主義的強大誘惑。
然而,大打民族主義牌也帶來了新的風險。這可以從亞太地區明顯升溫的緊張態勢中看出。在日本,安倍晉三(Shinzo Abe)當局正采取修改和平憲法這條備受爭議的途經,以允許日本向海外派遣軍隊作戰。美國海軍剛剛宣布,計劃向亞太地區派遣更多軍艦,而美國國防部則特別強調稱所選軍艦“非常適合在南中國海發揮作用”。澳大利亞本周宣布,將增加國防開支、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印度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武器進口國,也在與美國拉近關係。今年夏天早些時候,菲律賓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把世界對中國在南中國海上舉動的反應比作對納粹德國的綏靖政策。
當然,與整個中東的暴力混亂、或是烏克蘭的內戰相比,亞太地區的局勢仍然平靜得令人羨慕。但是,盡管亞洲的緊張態勢比中東輕,風險卻更高。亞洲的軍事緊張涉及中國、美國和日本——全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體。
習近平及其同僚當然明白,一旦發生嚴重的軍事衝突,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真正的風險不是中國會選擇戰爭,而是其領導層可能會錯誤地估計其鄰國或美國的反應——以及領土爭端或計劃之外的海上軍事衝突會隨後升級為重大的國際事件。即便這樣一場危機被迅速化解,危機帶來的政治後果也可能會對中國及全球經濟造成持久性的損害。
盡管目前對中國增長模式中的危機有諸多討論,但中國未來可能仍然有很多年的持續繁榮。對這種前景最大的威脅並非股市崩盤或信貸泡沫。威脅在於,中國的“和平崛起”被其與鄰國的衝突打斷。在周四的閱兵式上接受敬禮時,中國領導人不應忘記這種威脅。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