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時代周刊》封麵
美國《時代周刊》8月20日刊文稱,盡管中國過去幾周遇到許多困難,股市暴跌、貨幣貶值、天津倉庫爆炸事故占據了媒體頭條,但不能因為這些暫時困難作出誤判,作者分析認為,中國這個新興崛起大國經濟仍處於上升軌道。
今年8月,中國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8%。6月12日至7月8日,上證指數暴跌32%;7月27日,又大幅收挫8.5%,創8年最大單日跌幅。這讓人聯想到美國1929年的股災,在“黑色星期二”那天,道瓊斯指數比前一天下跌12%,美國經濟從此進入10年大蕭條期。
為刺激經濟增長,中國政府8月11日啟動人民幣貶值,到周末人民幣累計貶值4.4%,創20年最大跌幅。
中國發展依舊“迅猛”
中國經濟確實出現增長放緩的現象,但就是這種速度也是讓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羨慕不已的。同時,中國邁向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腳步並沒有停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數據顯示,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GDP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按照這個標準,中國2014年GDP占全球16.32%的份額,美國占16.14%。
與經濟總量比較,更令人欽佩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2000年,中國進出口占全球貨物貿易3%,而到2014年,這一數字就超過10%了。2006年,美國是12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數量是70個;今天情況完全逆轉,中國成為124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政治與資金儲備是強力支撐
盡管近期出現一些不利因素,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部分原因是中國領導人通過幾十年經營積累了3.7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應急基金。
比資金緩衝更重要的是習近平率領著一個堅強穩固的中央政治團隊。在習主席領導下,中國展開廣泛的反腐運動,已有大批人員被起訴或受到處分。反腐行動讓共產黨威望提升,民眾信心增強,為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全球投資戰略見效
穩固的中央領導層為中國實施全球綜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過去20年,中國在全球有序部署投資。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從2008年的70億美元猛增至2013年的260億美元,幫助非洲建設當地急需的公路、鐵路和港口。在拉丁美洲,中國承諾在未來十年投資2500億美元。這些舉措讓中國的影響力擴展至東亞以外,不僅確保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有一個穩定的產品供應鏈,增加了就業,還為中國工業領域產能過剩打開新的市場。
中國還希望能利用手中的資金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框架的調整。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今年3月倡導成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57個國家已經成為創始成員國,其中一些美國同盟國還是不顧美方反對加入的。總體來說,中國的亞投行項目進展很順利。在未來,中國將繼續致力於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樹立良好的信譽。
當然,中國未來麵臨的挑戰也無法忽視。到2050年,中國的勞動力預計將減少17%。中國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就如大齡體育明星——想要更高的薪水,但成績卻沒有年輕時出色了。
與此同時,環境汙染將繼續帶來危害。中國500個城市中還不到1%的城市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標準。中國環保部門承認,全國近2/3的地下水和1/3的地表水“不適合人體直接接觸”。最新研究表明,中國空氣汙染每天導致近4000人死亡。
文章最後總結說,中國的強勁增長勢頭打破了原先的世界格局,中國國內存在的問題也會對全球產生影響。不管中國未來能否順利戰勝挑戰,世界格局都會因此改變,所以,歡迎來到“中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