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再“保八” 對全球意義重大

在中國的命理學中,讀音與“發”相近的8是最吉利的數字。

這種現象也見於中國的經濟政策製定: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8這個數字被賦予近乎神秘的重大意義,從2005年至2011年,中國官方設定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度增長目標每年都是8%。

在經濟目標方麵,中國政府喜歡“少說多做”。實際上,上述期間GDP年均增長11%,2007年更是達到13%這一峰值。

神奇的8%增長率看上去可能達不到的唯一時候,是在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當時中國政府出台了巨額經濟刺激方案,官員和經濟學家紛紛反複提到“保八”這個口號。

但現在,中國官方8年來首次下調了年度增長目標:2012年全年GDP增長目標為7.5%。

與前些年一樣,實際增長率很可能更高(多數經濟學家預測,中國今年將增長8.5%),但官方下調目標仍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對中國、對日益依賴中國推動全球增長的世界其它國家來說都是如此。

7.5%這個數字說明,北京方麵意識到,在過去30年裏推動中國快速增長,使其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投資驅動加出口依賴型增長模式,正在失去動能。

“設定較低的增長目標意味著,政府準備接受潛在增長率的放緩,”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分析師陸挺表示。

政府的目標是推動增長轉型,使其從依賴對汙染大的、能源密集型的、不可持續的產業的投資,轉向依賴國內消費,尤其是服務業和“綠色產品”的消費,如高能效汽車和對環境損害較小的建築材料。

中國總理溫家寶昨日在全國人大開幕式上作報告時表示,政府將“加快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製。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目前,私人部門消費在中國GDP中僅占大約三分之一,與多數經濟體的占比(高於二分之一)相比,可謂低得不尋常。

與此同時,投資在GDP中所占份額接近一半,是古今中外最高的比例。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長期而言這樣的水平是不可持續的。

盡管推動中國經濟從投資轉向消費一直是政府的目標,但為了對付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方麵的措施在前些年遭到擱置。

就中長期而言,假定北京方麵能夠轉變中國的增長模式,這對其它經濟體來說應當是件好事,因為中國消費者將參與到全球經濟中、購買更多商品和服務。

不過,短期來看,中國對出口產業和投資密集型資本貨物的依賴度下降,很可能會打擊到日本和德國等國,因為這些國家的專長就是製造出售滿足建廠與發展重工業需要的機械和設備。

與此同時,迄今從中國快速發展中獲益最多的國家,比如澳大利亞和巴西這樣的大宗商品出口國,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年看到又一輪中國驅動的超級周期。

“過去10年,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現激增,其推動因素是住房建設熱潮和基建投資熱潮,”瑞信(Credit Suisse)亞洲區(不含日本)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但現在,我們已經告別了這一黃金時代。”

2000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的鐵礦石進口(按價值計算)增長了42.5倍,電煤進口增長了248倍,銅進口增長16.2倍。如今,中國是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者。

但是,在中國開始找不到東西可以興建、房地產市場開始下滑之際,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顯然不可能按那樣的速度繼續增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