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市場不安 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近期油價跌破每桶60美元,俄羅斯盧布率先大幅貶值,這場風波會不會席卷全球資本市場?新興市場的貨幣和股市近期也紛紛暴跌,市場人士指出,除油價大跌引發的連鎖反應外,美聯儲正在進行的議息會議才是引發暴跌真正的元凶。而針對很多人由此引發的擔憂——1998年金融危機會不會“卷土重來”這一問題,多家機構說,這次危機扛得住。”

貨幣

盧布兩天貶值約25%原油暴跌,重創出口大國俄羅斯,盧布突然貶值,全球資本市場風聲鶴唳。15日當天,盧布兌美元曆史上首次跌破60關口,貶值超過10%。今年以來,盧布的跌幅已達到約五成,全球墊底。

俄羅斯央行連夜開會後,16日淩晨宣布,將基準利率由10.5%大幅提升至17%。決策者希望,以1998年俄羅斯債務違約以來最大幅度的加息能夠阻止盧布崩盤。未能力挽狂瀾於不倒。16日歐洲交易時段,布倫特原油暴跌3.3%,每桶60美元的重要關口喪失。盧布防線再度失守,當日盧布兌美元一度貶值多達19%,這是199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今年該行五次加息,既未能遏製資本外流,也未能阻止通脹加劇;斥資800億美元外匯儲備購買本幣,也未能阻止盧布匯率連創新低。

外媒發表文章稱,俄羅斯將不可避免地重演1998年的貨幣貶值和債務違約。

原油

逼近每桶50美元

油價暴跌成了血洗俄羅斯經濟的凶手,也成了本年度世界經濟的“黑天鵝”。

這一輪油價暴跌從7月份到本月持續6個月了,如果從高點每桶103美元計算,其低點已逼近每桶55美元,其跌幅達到47%,價格近乎腰斬。

油價完全雪崩了,最近3個月,月跌幅分別為10.33%、16.79%和14.89%,本月剛過去一半,後麵不堪設想。市場除了破位應對,已沒有任何緩衝與抵抗。如果與上一輪2008年7月開始的原油暴跌簡單類比,可以發現時間周期與跌幅的近似特征——上輪下跌了7個月,跌幅達66%,價格從高點每桶140美元滑至低點每桶47美元;這一輪下跌了不到6個月,價格接近腰斬。

追訪

全球資本市場躁動不安

針對油價走勢,市場觀點眾說紛紜,不過都與“底”相關,可以理解為尋底、觸底與抄底的大雜燴。

標普將布倫特原油明年預估價從每桶80美元調降至每桶70美元,2016年預估價從每桶85美元調降至每桶75美元;西德州輕質原油明年預估價格從每桶75美元調降至每桶65美元,2016年預估價格從每桶80美元調降至70美元。主要原因是全球原油供給過剩而需求增長疲弱。

與曆次油價大跌不同,海通證券認為本輪油價源於全球供需失衡,油價探底還是漫漫長路。這種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即石油輸出國組織將與倚靠頁岩油氣革命“任性”的美國把價格戰打到底,全球石油供應還將增加,油價短期仍將承受下行壓力。

市場不乏先知先覺的人,如股神巴菲特等投資大鱷已經逆潮流而動了。12月12日,巴菲特旗下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宣布,將從私募基金阿森納資本夥伴出資收購Charter Brokerage,該公司是一家一流的基於非資產的第三方物流(“3PL”)供應商,主要服務於北美的石油及相關行業。黑石集團董事長史蒂夫·施瓦茨曼也曾公開表示,油價下跌已給投資者提供“極好的”投資選擇,現在是多年來投資能源的最好時機。黑石正在籌集第二隻能源基金,計劃籌集規模上限45億美元。

原油將走向何方,全球資本市場已躁動不安。

分析

可能形成4輪衝擊波

中信宏觀的看法頗具代表性,原油價格再掀大波瀾,將對世界經濟造成四波衝擊。

第一波將衝擊俄羅斯、委內瑞拉以及中東地區的產油國家,作為資源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與油價走勢高度相關。俄羅斯的原油輸出占財政收入60%、出口收入的90%,油價暴跌使盧布貶值,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由10.5%提升至17%(接近俄羅斯大型能源企業的貸款利率19%),以遏製貶值、通脹和資本外流壓力,但高利率將給銀行體係和實體經濟帶來巨大壓力。

第二波將衝擊小型新興市場經濟體。油價暴跌推升避險情緒,並在短期利好美國經濟複蘇,加之本周聯儲議息,市場預期很可能透露加息信號,多重因素疊加,資金流出新興經濟體。“防火牆”相對薄弱的小型新興經濟體貨幣將發生大幅震蕩,甚至誘發貨幣危機。

第三波將衝擊歐美發達經濟體。歐美對俄實施經濟製裁、俄羅斯麵臨衰退風險,終將衝擊發達經濟體自身的複蘇進程,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第四波衝擊中國、印度等國家。歐美製裁俄羅斯,導致俄羅斯部分進口需求轉移至中國;同時俄羅斯也通過與中國和印度簽署經貿合作協議“突圍”經濟封鎖。前三波衝擊將通過貿易、國際資本流動、經濟信心等多個渠道,最終波及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經濟利益。

油價暴跌,四輪衝擊“次第”展開,目前已經走了“兩輪半”,即歐洲也出現了問題。不過由於政治的深度參與,四輪衝擊波能否走完還是未知數。

機會

中國提升了可支配收入

在原油暴跌過程中,中國的機會在哪裏呢?

興業證券分析師認為,站在中國格局角度講,中國不太容易受到1997年類似的衝擊,反而可能成為重要的避風港。

其依據是我國持有大量外匯儲備,像俄羅斯本幣麵臨壓力的時候,與俄羅斯進行貨幣互換。俄羅斯獲得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換成美元,維護盧布的幣值穩定,這相當於把中國的外儲與俄羅斯共享。其風險是中國的4萬億外儲被耗盡;益處則是把俄羅斯的外儲從美元換成人民幣。我國有能力恢複俄羅斯貨幣的幣值,本身並沒有損失。

海通證券則認為,油價下跌提升了中國居民和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加大了財政政策的空間,同時使國內工業通縮惡化,中國央行的首要任務是抗通縮,應順勢推行貨幣寬鬆。

另有機構認為,從宏觀經濟層麵看,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國內能源原材料價格下降,首先降低了工業企業和物流企業成本,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同時與油價相關的汽車消費、化工產品支出降低,增強普通居民的消費能力。對於傳統汽車製造工業,以及高鐵、核電等高新裝備製造產業而言,油價下降為企業降低成本,為進一步拓展市場打下基礎。此外,航空、航運、汽車運輸等產業物流成本明顯下降,油價下降也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機會。分析人士表示,較低的原油價格將直接減少交運行業的運輸成本,受益最為明顯的當屬原油成本占比較高的航空運輸以及航運兩大行業。

觀察

東南亞金融危機會不會再來?

本周二,亞太股市集體下挫,特別是泰國股市周一暴跌,創下11個月來最大跌幅,盤中跌幅一度接近10%,周二再跌1.13%。除股市外,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也遭遇麻煩,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土耳其裏拉等都創下多年新低。市場擔心,會不會出現上個世紀末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1997年亞洲主要經濟體

對外淨負債規模大概占GDP30%-50%。而現在,整個新興市場持有發達經濟體少量的淨權益,這也是與1997年不同的地方。其次,整個新興市場當時持有不到1萬億的外匯儲備,目前全球新興市場外儲的規模在8萬億美元左右,其中中國持有一半左右。

當一個經濟體本國的貨幣開始被拋售,資金外撤,經濟體本身會賣出自身持有的國外資產,維護本幣穩定。經濟體是淨負債還是淨權益將會影響到經濟體手中籌碼的多少。目前美國對外淨負債5.3萬億美元,歐盟淨負債1.5萬億,而中國整體對外淨資產2萬億左右,日本對外淨資產3.5萬億,其他所有國家持有全球淨資產1.3萬億。換句話說當有人找新興經濟體要錢時,新興經濟體也會找債務國要錢,由於新興經濟體整體對外是淨權益,所以對新興市場的衝擊並不大。

經濟出現問題時,借錢給別人的風險,要少於向別人借錢的風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