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大通:美國電網升級尚未啟動,中國企業有突破美國市場潛力

摩根大通表示,盡管全球電力設備行業已連續三年跑贏大盤,但行業仍處於早期至中期階段,電力設備超級周期遠未結束。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將成為關鍵瓶頸,亞洲企業特別是韓國和中國公司將繼續受益於美國等發達市場的結構性需求增長。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分析師在11月18日的報告中表示, AI驅動的電力消費增長正在加速。到2028年全球AI數據中心裝機功率容量將從117吉瓦增長至約242吉瓦,年複合增長率達27%。

美國方麵,數據中心裝機容量預計以15%以上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從2024年的42吉瓦增至2030年的100吉瓦。

與此同時,美國電網基礎設施麵臨嚴峻挑戰。美國公用事業公司預計在2025-2029年投資1.1萬億美元用於發電、電網升級和擴建,公用事業資本支出預計2025年達到約2080億美元,同比增長17%。

盡管需求井噴,但供給側的產能擴張卻異常“紀律嚴明”。大型電力變壓器(LPT)的交付周期目前已延長至2-3年,開關櫃超過1-2年,燃氣輪機則需3-4年。

摩根大通統計顯示,主要LPT製造商在美國的新增產能僅能滿足約20-30%的年需求增長。這種結構性的供需矛盾支撐了設備製造商在未來數年內維持極強的定價權,產品價格自2021年以來上漲超60%的趨勢沒有任何放緩跡象。

隨著全球變壓器短缺的持續,以及美國本土產能的缺口,具備成本優勢和交付能力的亞洲及中國企業有望在發達市場(DMs)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並享受海外高毛利帶來的盈利躍升。

數據中心將引爆100GW新增缺口

全球電力消耗增長正在加速,AI數據中心(DC)是這一趨勢的核心驅動力。

摩根大通美國團隊預測,僅為了支持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到2028年美國就需要約100GW的新增發電能力。

從全球範圍來看,數據中心的電力裝機容量預計將從2023年的117GW增長至2028年的約242GW,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27%。

然而,供給端卻在“原地踏步”。

美國基荷電力(燃氣/核能)的淨增產能在2029年之前將保持平緩,導致電網備用利潤率(Reserve Margin)在ERCOT(得州)和PJM(東部)等關鍵區域急劇收緊,部分地區僅維持在20%左右或更低。這種供需失衡正在推高電力價格,PJM西部和東部的2026年遠期電力價格今年以來已上漲了約15%。

美國電網“極其脆弱”:互連排隊期長達7年,輸電網建設嚴重滯後

數據中心的爆發式增長正在撞上美國老舊電網的“牆”。

由於電網限製,數據中心的並網排隊時間正變得令人絕望:在弗吉尼亞州,排隊時間長達7年;在得克薩斯州的某些區域,甚至可能達到11年。

這一瓶頸的根源在於過去十年美國在輸電網絡上的嚴重投資不足。

數據顯示,2023-2024年美國平均每年新建的高壓輸電線路不足700英裏,這與2013年每年4,000英裏的建設速度相比出現斷崖式下跌。要實現電網可靠性目標,未來每年需建設5,000英裏。

摩根大通指出,目前高壓電力設備的主力需求仍來自可再生能源並網(占比超70%),而真正的“電網升級/替換周期”尚未完全啟動。目前美國電網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設備使用年限已超30年,但替換需求僅占當前總需求的20-25%。這意味著,一旦老舊基礎設施替換需求在未來幾年加速釋放,設備短缺將進一步加劇。

供應鏈“緊繃”常態化:產能擴張受限,價格持續高位

盡管需求井噴,但供給側的產能擴張卻異常“紀律嚴明”。大型電力變壓器(LPT)的交付周期目前已延長至2-3年,開關櫃超過1-2年,燃氣輪機則需3-4年。

主要製造商(如現代電氣)雖然宣布了擴產計劃,但受限於熟練勞動力的短缺和原材料供應,產能釋放緩慢。

摩根大通統計顯示,主要LPT製造商在美國的新增產能僅能滿足約20-30%的年需求增長。這種結構性的供需矛盾支撐了設備製造商在未來數年內維持極強的定價權,產品價格自2021年以來上漲超60%的趨勢沒有任何放緩跡象。

錨定2027年盈利,中國企業迎來出海機遇

雖然電力設備板塊年初至今漲幅顯著,估值倍數有所提升,但摩根大通認為市場仍低估了行業的長周期屬性。

目前的訂單積壓量足以支撐龍頭企業未來2.5至2.8年的營收,盈利可見度極高。因此,估值框架應從關注短期市盈率(P/E)轉向錨定2027年的盈利能力。

摩根大通強調,中國企業(如思源電氣)突破美國市場的潛力是當前市場尚未充分定價的因素之一。隨著全球變壓器短缺的持續,以及美國本土產能的缺口,具備成本優勢和交付能力的亞洲及中國企業有望在發達市場(DMs)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並享受海外高毛利帶來的盈利躍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