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英偉達(Nvidia)再次交出耀眼成績單,其股價在盤後飆升超5%。

公司發布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無論是營收、利潤還是對下一季度的展望,均顯著高於市場預期。財報公布後,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上漲4%,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AI周期延續的強烈信心。
本季度,英偉達營收達到570.1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估的549.2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繼續維持在超高水準。經調整後的每股收益為1.30美元,同樣超出華爾街此前預計的1.25美元。公司預計,當前季度的收入將進一步增長至650億美元,顯著高於市場預期的616.6億美元,持續彰顯AI算力需求的強勁。
淨利潤方麵,英偉達錄得319.1億美元,同比大增65%。在生成式AI浪潮推動下,公司利潤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一家芯片企業的傳統範疇,更像是一台完整的AI基礎設施“盈利引擎”。
在公司多條業務線中,數據中心業務依然是推動增長的核心。本季度數據中心收入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大關,達到512億美元,輕鬆超過分析師預估的490.9億美元,同比暴漲66%。其中,最關鍵的“算力”(Compute)收入達到430億美元,來自網絡產品的收入則為82億美元。
英偉達表示,目前銷量最好的GPU產品線已經從初代Blackwell進一步迭代至Blackwell Ultra,這款二代芯片正在成為新的增長引擎。CEO黃仁勳在財報聲明中直言:“雲端GPU已經全部售罄。”這一表態直接回應了外界長期以來對AI算力需求是否出現拐點的疑慮,也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AI周期延長的預期。
英偉達GPU最大的客戶依然是全球科技巨頭陣營,包括微軟、亞馬遜、穀歌、甲骨文與Meta等。近年來,科技巨頭紛紛加速構建自己的AI模型和算力集群,使得對英偉達高端GPU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黃仁勳特別提到,當前一代旗艦芯片Blackwell的銷量“超出想象”,反映出AI模型規模持續擴張,各大雲廠商迫切希望在下一輪AI競爭中搶占先機。
除了數據中心這一“現金奶牛”,英偉達的其他傳統業務也展現出良好韌性。遊戲業務當季收入達到43億美元,同比增長30%,雖然AI業務遠超遊戲板塊的規模,但後者依然是公司長期穩定的基礎盤。專業可視化業務(ProViz)也錄得7.6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包括今年推出的DGX Spark,這款麵向中小企業與AI研究實驗室的桌麵級AI工作站,正在幫助英偉達拓寬AI硬件生態。
汽車和機器人業務依舊保持高速擴張趨勢,本季度實現5.92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32%。英偉達持續強調機器人是公司未來最具潛力的增長曲線之一,包括自動駕駛平台、機械臂係統以及邊緣AI設備等多個領域,都處在行業從實驗走向產業化的關鍵階段。
// 美股反彈 //
在連續多日承壓後,美國股市周三迎來溫和反彈。標普500指數上漲0.38%,收於6,642.1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59%,報22,564.2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則微漲47點,以46,138.77點收盤。

大型科技股中,Alphabet表現最為亮眼,股價上漲約3%,創下曆史新高。推動股價上行的關鍵在於市場對其新一代AI模型 Gemini 3 的強烈期待。該產品於周二正式發布,被視為穀歌在全球大模型競爭中重新加強存在感的重要裏程碑,投資者押注該技術將進一步推動廣告業務、雲業務和AI生態的增長。
近幾日,部分投資者選擇從科技股中獲利了結,市場對大型科技企業的高估值愈發謹慎,尤其是對AI基礎設施投入與利潤兌現周期的關注度明顯提高。
Certuity首席投資官Scott Welch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投資者開始提出一個合理的問題:科技巨頭投入了數萬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和AI能力,可何時能真正看到這些投入帶來的回報?”他強調,這並不是對AI趨勢本身的質疑,而是對回報節奏和時間點的判斷。“AI交易沒有任何問題,但它不可能明天就把市場帶上月球。曆史上從未有過市場估值在如此高位還能持續上漲而不經曆調整的例子。”
在因政府停擺導致的長期數據空窗期之後,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將於周四公布9月非農就業報告,這份報告不僅標誌著官方勞動力數據的重新恢複,也成為投資者、經濟學家和美聯儲官員破解當前經濟不確定性的關鍵線索之一。然而,由於其本質上屬於“後視鏡數據”,其參考價值依舊有限。
根據計劃,該報告將於美東時間上午8點30分發布。市場預期9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5萬,高於8月最初公布的2.2萬,但仍明顯反映勞動力市場持續放緩的態勢。同時,失業率預計維持在4.3%,平均時薪按月增長0.3%,同比增長3.7%,均與8月持平。
RSM首席經濟學家Joseph Brusuelas表示:“我的判斷是,9月的數據加上7月與8月的修正值可能會比當前市場普遍認為的略好,但改善幅度不會太大。勞動力市場仍然穩住了,就像整個經濟一樣。”他認為整體趨勢雖不強勁,但沒有顯著惡化。
然而,由於數據來自已經過去的9月份,它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幫助有限。美國政府僵局剛剛在一周前結束,與政策製定者當前麵臨的形勢相比,這份報告隻能提供有限線索。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將當前環境形容為“霧中駕駛”,並警告外界不要過早押注進一步降息——因為政策路徑的方向仍缺乏足夠的清晰性。
由於停擺影響時間過長,BLS多項數據發布計劃被迫調整。勞工統計局周三公布更新後的日程,宣布不會單獨發布10月非農就業報告,而是將在12月16日與11月數據合並發布。這一時間相比原定的12月5日明顯推遲。同時,10月失業率將不會公布,因為用於計算失業率的家庭調查數據無法及時收集。
此外,原本應該在近期公布的職位空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也將把9月和10月的數據合並,並推遲至12月9日發布。此前,BLS僅提前於10月24日發布了9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因為該數據直接用於社保生活成本調整(COLA)。
Brusuelas指出:“美國經濟正在經曆一段普遍不確定的時期。考慮到停擺持續時間之長,我認為恐怕要到明年2月初才能真正獲得一份‘幹淨的’勞動力市場數據。”他強調,數據的扭曲性將持續影響市場判斷。
在官方數據中斷期間,投資者與政策製定者依賴一係列私人數據來監測就業趨勢,例如ADP私人就業報告、獵頭公司Challenger發布的裁員公告,以及其他勞動力相關高頻指標。
美聯儲官員則試圖安撫市場情緒。美聯儲理事克裏斯托弗·沃勒日前在一次演講中否認了政策製定者正在“盲飛”的觀點,他表示:“無論是決策者還是預測者,都不是在盲目行事或在濃霧中前進。雖然擁有更多數據總是更好,但作為經濟學家,我們擅長利用一切可獲得的數據來進行預測。”在講話中,他也公開支持12月降息,強調當前數據足以進行判斷。
對於即將公布的數據,機構觀點出現分化。高盛經濟學家Ronnie Walker與Jessica Rindels在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9月新增就業人數將達到8萬,高於市場共識,但10月就業人數可能下降5萬,主要原因是因“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推動的預算削減政策導致聯邦政府延遲辭職計劃到期,造成統計口徑上的衝擊。
在缺乏10月官方失業率的情況下,高盛預計若能測算,該失業率大概率會上升,原因包括部分政府部門的短期停工以及勞動力市場更廣泛的“隱性疲軟”。
此外,本周四公布的非農報告還將包含7月與8月的最終修正值。Brusuelas與高盛均認為,這些月份的就業增幅有望被上修,可能部分抵消市場對近期就業數據偏弱的擔憂。
// 美聯儲 //
美聯儲內部關於12月是否降息分歧日益加劇。下任美聯儲主席的熱門人選、現任美聯儲理事沃勒支持降息。他表示,越來越擔心勞動力市場及招聘活動急劇放緩。美聯儲副主席傑斐遜最近表示,由於利率正接近中性水平,美聯儲在進行進一步降息時應保持謹慎。據CME“美聯儲觀察”,目前美聯儲12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42.9%,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57.1%。
此外,原定於10月初公布的9月非農就業報告因美國政府“停擺”原因延遲,將於北京時間周四晚間(美東時間周三)發布,該數據是評估美聯儲未來政策路徑的關鍵指標,市場關注度極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華爾街知名機構對美股走勢的分析存在明顯分歧,摩根士丹利偏樂觀,高盛持長期謹慎態度,瑞銀則呈現出看空立場。
摩根士丹利短期至中期強烈看漲。該機構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爾.威爾遜態度積極,他預測受強勁企業盈利支撐,未來一年內標普500指數將大漲16%,到2026年底交投於7800點左右。其依據是羅素3000指數股票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長中位值達11%,是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快增長,且標普500指數營收增長為2.3%,是曆史平均速度的兩倍,同時企業成本結構更精簡,盈利增長趨勢有望持續到2026年。威爾遜也提醒,若美聯儲政策比預期更鷹派,或融資市場壓力持續增加,美股可能麵臨短期風險,在此期間高質量領域股票大概率會跑贏大盤。
高盛則認為美股長期將現疲軟走勢。高盛全球首席股票策略師彼得.奧本海默在11月的報告中指出,未來10年美股表現將落後於國際市場,標普500指數年回報率僅為6.5%。核心原因是美股估值較全球同行溢價超50%,且此前推動美股上漲的利潤增長、低稅率、低利率等利好因素已難再發揮顯著作用,目前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淨利潤率和股本回報率也已接近曆史高位。
瑞銀整體持堅定看空立場。瑞銀一方麵擔憂美股估值處於近40年來高位,且科技股集中度較高,存在估值泡沫風險;另一方麵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會間接影響美股。該行預測美國GDP從二季度2.0%的年增長率大幅放緩至四季度的0.9%,還預計年底前利率下降1%,是市場預期的兩倍。瑞銀設定MSCI全球指數2025年末目標為960點,2026年末為1000點,同時明確警告美股近期存在明顯下行風險。此外,其還提到全球經濟可能因關稅措施麵臨短暫放緩,這一情況也會對美股投資者決策產生影響,進一步增加市場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