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的新海港。 張 茂攝(人民視覺)
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邁入全島封關運作新階段。封關運作將帶來哪些紅利?對企業、個人及區域經濟發展有何助益?
前不久,正大(海南)興隆咖啡產業開發有限公司,以“零關稅”方式進口一批咖啡豆,加工成咖啡製品後,出口至澳大利亞等國家。這是海南自貿港“零關稅”原輔料清單第二次擴容後落地的首單業務。
對海南自貿港企業而言,封關運作後多項政策將持續釋放紅利。“零關稅”商品數量將顯著增加,覆蓋約74%的商品稅目。享惠主體範圍也全麵擴大,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
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更是迎來升級:取消鼓勵類產業收入占比限製、擴大進口料件範圍、允許海南自產貨物價值計入增值部分等舉措,進一步降低企業享惠門檻。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海南自貿港“零關稅”三張清單進口貨值達270.6億元,減免稅款50.9億元;加工增值政策累計內銷110.8億元,免征關稅8.6億元。
從北京來到海南四年,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的負責人賈心怡已將高效的工作節奏帶入她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日常。作為海南自貿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受益者,賈心怡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僅2024年,該政策就為她節稅數萬元。
在海南自貿港工作並符合條件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此前,該政策有硬性門檻要求,即在海南累計居住滿183天。今年起,這個183天居住時間的核算方式迎來人性化調整:因公出差、休假或學習培訓等合理離島時間,均可計入居住天數,但要求在海南實際居住不少於90天。
“現在的工作節奏快、流動性強,我經常需要國內外到處跑。”一位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次政策調整非常接地氣,大大降低了享受優惠的門檻,讓我們這樣經常出差的人也能實實在在享受到政策紅利。”
清晨的海口新海港,貨車川流不息。在剛剛試運行的“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車輛有序、快速通過智能卡口,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著通關狀態。“過去出島貨車與其他社會車輛不分流,經常發生堵車情況;現在全新的口岸投用,平均2分半鍾就能放行。”工作人員介紹。
這座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口岸,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建設項目中最大的基礎性工程。
基礎設施的提升直接轉化為發展動能。近日,中遠海運WSA3遠東—南美西航線在洋浦港成功首航,開啟了海南與秘魯錢凱港的直航新時代。
在“看不見”的賽道上,海南同樣加速構建聯通世界的通道。在金融開發領域,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為企業提供跨境結算便利;在數據安全有序流動領域,數據出境管理負麵清單、國際數據綜合服務中心等製度和服務創新,為數字貿易打開新空間。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指出,海南兼具獨特的區位優勢與開放的政策優勢,在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自貿港政策雙輪驅動下,為國內外企業深耕東盟大市場提供了最佳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