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對贛鋒鋰業(002460.SZ),再度青睞!
2025年4月至今,贛鋒鋰業最大漲幅107.31%。實現翻倍。
而此前2021年以後,贛鋒鋰業一度跌超82.72%,股價數年低迷。
現在,贛鋒鋰業重新獲得資本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固態電池。
最近一段時間,贛鋒鋰業越來越強調其固態電池領域的布局。
9月18日晚間,贛鋒鋰業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密集回應了多條提問,其中不少和固態電池話題相關。9月19日上午,贛鋒鋰業在其公眾號發文中同樣重點介紹了公司固態產業布局及進展。
這樣的發聲直接刺激了公司股價。
9月19日,贛鋒鋰業漲停,9月19日至今的8個交易日,贛鋒鋰業累計上漲25.13%。
除了發聲外,公司也有重磅動作:
9月25日晚,贛鋒鋰業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計劃通過貨幣方式引入投資人增資,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5億元。
這意味著,贛鋒鋰電上市更近一步。贛鋒鋰電此前已啟動分拆上市的論證工作,此次增資將為其分拆上市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贛鋒鋰電正是贛鋒鋰業在固態電池賽道的重要平台,贛鋒鋰電已取得多項固態電池專利。
為何贛鋒鋰業越來越強調固態電池?
原因有二:
1、固態電池大規模商業化前景越來越清晰;
2、贛鋒鋰業業績承壓,急需開拓第二成長曲線。
我們先聊聊第一點,固態電池的大規模商業化。
固態電池被認為是“電池終極形態”。一段時間以來,固態電池利好進展不斷,大規模商業化越來越近。
僅在九月,相關利好就有:
億緯鋰能“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成功下線;
國軒高科全固態中試線貫通,良品率超90%;
先導智能推出全固態整線解決方案,設備進入全球頭部電池廠供應鏈;
……
贛鋒鋰業是國內固態電池賽道最早的玩家之一,公司2016年就設立了固態電池研發中心,2017年建設首條固態電池產線。可以說,贛鋒鋰業的入局資曆和儲備都處在行業前列。
這樣的背景下,贛鋒鋰業絕不會錯過當前固態電池走向大規模商業化的風口。
再來聊聊贛鋒鋰業的基本麵,也是公司急著發力固態電池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贛鋒鋰業實現營業收入83.76億元,同比下降12.6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5.31億元,較去年同期收窄30.13%。
然而,公司“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虧損9.13億元,虧損規模達到去年同期的5.7倍。扣非淨利潤的擴大,反映出公司主營業務虧損有所加劇。
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營產品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盡管近年來碳酸鋰價格一直處於下行通道,但今年上半年的均價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據同花順金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6.14萬元/噸,而去年同期的價格為9.18萬元/噸。
價格持續承壓導致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贛鋒鋰業“鋰係列產品”的毛利率僅為8.36%,較去年同期下降3.39個百分點。
碳酸鋰業務,可以說短期內沒太大指望了。贛鋒鋰業另一大主業——鋰電池業務必須撐起來。
而“固態電池”,無疑是當前鋰電池行業中,最具想象力的賽道。
不過,全力押注固態電池的贛鋒鋰業,當前依然麵臨巨大挑戰。
首先,是行業的不確定性。
雖然樂觀消息很多,但業內對固態電池大規模商業化的時間表,仍存在分歧。
比亞迪就表示固態電池的大規模上車預計在2030年才能實現。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表示固態電池從實驗室樣品到量產至少需要8-10年。
此外,是贛鋒鋰業財務上的壓力。
截至今年中期,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達到58.55%,為公司上市至今同期最高。上半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97.17億元,同期流動負債卻高達380.24億元。
現在的贛鋒鋰業,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很嚴峻。
當然,如果控股子公司贛鋒鋰電可以盡早實現上市,將大大緩解贛鋒鋰業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