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布赴港IPO,到傳出與OpenAI攜手布局AI硬件,過去三個月,立訊精密再次站到了市場“鏡頭”前,市值一度衝上5000億,截至9月30日,立訊精密的總市值達4691億。
從一家不起眼的小企業走到今天,立訊精密成功背後,離不開創始人王來春的前瞻布局。
普通家庭出身到工廠打工,再到從富士康辭職創業,王來春先是借助“老東家”的資源成功度過創業艱難期。具備一定規模後,王來春帶領立訊精密精準抓住了切入蘋果產業鏈的機會,實現業績多年高速增長。而隨著體量變大,需要新動能支撐,王來春又帶領公司發力汽車業務和通訊業務,試圖打造新的增長曲線。
從打工妹到千億上市巨頭女掌門,王來春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在立訊精密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王來春欲撕掉“代工廠”的標簽。在她看來,立訊精密更像一家具有創新實力的精密製造企業。
“女工”逆襲成最牛女掌門
王來春,立訊精密的靈魂人物。
曾有觀點評價稱,深圳富豪不可勝數,但打工妹出身創業成功的極為罕見,王來春成為典型代表,也為成千上萬的追夢者樹立了榜樣。
王來春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高考時遺憾地以13分的差距與大學失之交臂。此後她曾準備進入深圳一所大學的夜校深造,但受限於家境等原因,最終選擇與同學一起前往深圳打工。
1988年,恰逢富士康剛剛在中國內地建廠,王來春以“打工妹”的身份進入富士康在中國內地開設的工廠。當時,富士康建廠不久,惡劣的工作條件“嚇退”了一批人。
王來春選擇了咬牙堅持,她認為在這裏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事實是王來春不僅堅持了下來,還憑借近10年努力,一步步從基層做到了管理上千名員工的課長。
1997年前後,工廠出現了一股離職創業潮。王來春的內心也起了創業的“漣漪”,在郭台強(郭台銘胞弟)鼓勵下,王來春下定決心搞創業。
1999年,王來春走進郭台銘的辦公室,將一封辭職信放到了郭台銘麵前,“郭總,我想出去創業……”。麵對王來春的辭職和創業的想法,郭台銘愉快地同意了。
已學習了富士康模式精髓的王來春,說服了哥哥拿出積蓄,一起購買了香港立訊的股份,還順利拿到了港資的身份。回到深圳後,王來春創立立訊精密,從熟悉的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做起。
創立初期,由於人脈資源緊缺,王來春和立訊精密找不到有需求的代工商,一度陷入困境。而這時的富士康業務飽滿,多到自己的產能都要跟不上了。
於是,郭台銘想到了王來春,給立訊精密送來溫暖,將富士康的一部分業務交給立訊精密來做。
立訊精密的招股書顯示,2007年至2009年,立訊精密向富士康銷售產品的收入占當期營收比重均超過45%,且富士康是其第一大客戶。
有了富士康的扶持,立訊精密進入快速發展期,並不斷擴展業務,接受更多訂單。
2010年,立訊精密敲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在深交所上市,王來春也從曾經的打工妹轉身為上市企業的掌門。
逐漸成長起來的立訊精密,有些不甘心做富士康的“附庸”。關鍵的轉折點在2011年到來。這一年,喬布斯去世,庫克上台成為蘋果的新CEO,蘋果公司試圖擴充供應商隊伍以應對供應鏈風險。
王來春抓住機遇,立訊精密通過收購昆山聯滔電子60%的股權進入蘋果iPad連接線供應鏈。之後,立訊精密相繼切入蘋果聲學組件、蘋果手機組裝、蘋果手機攝像頭模組、蘋果金屬結構件及手機顯示觸控模組等。
吃下蘋果公司的訂單紅利後,立訊精密的業績高速增長。2011年至2024年,立訊精密的營收規模從25.56億元增長至2688億元;歸屬淨利潤從2.572億元增長至133.7億元。業績規模增長超50倍。
這時的立訊精密都被外界稱為“蘋果代工廠”,王來春也有了“代工女王”的稱號,被市場稱為“最牛的女掌門”之一。
或許是立訊精密成長速度較快,富士康與立訊精密之間的關係發生微妙變化。
2020年10月份,有媒體報道稱,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已成立工作組以應對立訊精密競爭。消息還稱,富士康認為立訊精密對其主導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
不過,富士康方麵予以否認。
昔日富士康的“女工”,如今變成了富士康的勁敵,變成了數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女掌門。不斷成長的立訊精密,已展現出王來春的“野心”。
無懼外部挑戰,力求撕掉“代工廠標簽”
緊抱蘋果公司的大腿讓立訊精密高速成長,也讓王來春的財富迅速增加。在立訊精密的財報中,蘋果產業鏈貢獻的收入曾超過70%。
這種深度綁定猶如雙刃劍,當蘋果產業鏈波動受影響時,立訊精密也勢必受到波及。
2021年3月份,受美國調查、Air Pods出貨量預期下調等因素影響,立訊精密資本市場單月股價下跌27.75%;2025年4月初,因關稅擾動導致部分資金大幅拋售蘋果產業鏈股票,立訊精密股價也曾5個交易日下跌29.22%。
除了資本市場的影響,立訊精密的實際產線也會受到影響。被蘋果視作下一代“空間計算設備”的Vision Pro頭顯設備是由立訊精密昆山工廠組裝完成。當蘋果Vision Pro頭顯因銷量不及預期減產時,立訊相關生產線也會受到波及。
此外,高度依賴大客戶的立訊精密出現了毛利率持續走低的情形。2019年,立訊精密的毛利率跌破20%關口,2024年進一步降至10.41%。
毛利率變動引起外界爭議,有一些觀點將立訊精密標簽為“代工企業”。麵對外界以“蘋果代工廠”“果鏈”等標簽來定義立訊精密,王來春絕不認同。她認為這是對精密製造行業的誤解。
因為王來春正在帶領團隊撕掉“代工廠”,撕掉“蘋果代工”的標簽。
王來春已認識到,規避風險的關鍵在於避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該公司擬持續深化新興市場業務的開拓與布局。
2021年,王來春推出“三個五年計劃”,全方位發展消費電子、汽車、通信、工業、醫療等業務,在汽車業務領域,她製定了Tier1(一級供應商)業務進入全球前十的戰略目標。
在麵對記者的采訪,王來春表示,“希望10年後,大家提到立訊精密,不僅會想到它是消費電子品牌的核心供應商,還能想到它是眾多汽車品牌客戶的Tier1供應商。”
2025年5月,立訊精密機器人總部基地項目簽約落戶常熟市經開區,項目投資50億,憑借消費電子產業端側入口優勢,立訊精密向AI產業鏈布局。
今年8月中旬,立訊精密幹了一件大事,宣布衝刺港股IPO,加快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
立訊精密本次港股IPO擬募投的項目之一是擴充產能及升級現有生產基地,其中包括提高汽車電子業務的產能及升級其生產基地、提高消費電子業務的產能及升級其生產基地。
消費性電子業務是立訊精密第一大營收來源。2025年上半年,該業務實現營收978億元,占營收比重達78.55%。
汽車業務和通訊業務則被立訊精密視為第二成長曲線。立訊精密預測,未來5-10年汽車與AI通信兩大板塊將呈現類似 2016-2017年消費電子高速增長的態勢。
立訊精密港股IPO不僅是融資募資發力第二增長曲線,更重要的是,摸著寧德時代等巨頭港股上市成功之路,如果上市成功,借助港股市場靈活且多樣化的股權激勵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為立訊精密全球化發展注入創新活力與專業力量。同時進一步提升國際化價值,吸引更多的國際巨頭客戶。
此外,據媒體報道,立訊精密與全球AI技術領軍者Open AI達成合作,計劃推出一係列消費級AI終端設備。這或許意味著立訊精密不再隻是蘋果的“下遊配件商”,而將成為AI硬件崛起的核心合作夥伴,深度向AI鏈邁進。
2025年上半年,立訊精密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業務實現營收111億元,占營收比重達8.91%,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實現營收86.58億元,占營收比重達6.95%,同比上升2.36個百分點。
從規模來看,短期大部分營收仍來自消費性電子業務,“果鏈”的貢獻依舊處於大頭,但新的動能正在培育中。
王來春意識到了依賴蘋果產業鏈的弊端,她正帶領立訊精密努力地向外拓展,擬開辟新增長曲線。現在,王來春和她的立訊精密已經邁出了撕掉“代工廠”、撕掉“果鏈”標簽的步伐。
“立訊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是清晰的”,王來春判斷。立訊精密未來發展如何,尺度商業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