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港姐選舉,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冠軍,反而是亞軍施宇琪。
這位26歲的中英混血兒不僅擁有令人驚豔的美貌,學術背景也很強大。
她來自五代皆出自劍橋大學的家庭,13歲SAT滿分,14歲完成四門大學先修課程並獲最高分。高中時期以IB滿分考入劍橋大學數學係,後轉讀經濟學並以一級榮譽畢業。
在高盛倫敦完成實習後,最終選擇加入摩根士丹利,成為一名股票期權交易員。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為了參選港姐,她竟毅然辭去了投行工作。
她還不是今年唯一一位來自金融圈的佳麗,12號佳麗莊靜璟在參選時透露,自己是一名加密貨幣交易員,畢業後僅用了兩年時間,賺了高達100萬美元的利潤。
為什麽“投行才女”“學霸女神”的標簽,成了闖入娛樂圈的超級Buff?
01
不愛金錢愛選美?
金融女紮堆選港姐,她拿下亞軍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金融似乎成了選美的過天梯。
前有“券商分析師”秦澤文參選世界小姐,引發學曆造假爭議;後有哈佛才女郭文景簽約楊天真的壹心娛樂,被網友扒出創業項目疑雲;最近更傳出中金公司TMT聯席主管、董事總經理劉蔓“辭職進軍娛樂圈”的消息,雖被本人火速辟謠,但話題熱度已然飆升。
比如這次港姐選舉的亞軍施宇琪,能夠進入摩根士丹利,本身已讓很多金融專業畢業生羨慕。
摩根士丹利可以說是全球頂級投行,在金融圈裏可是實打實的金字招牌。
這麽說吧,在華爾街頂級投行那個圈層裏,它也是站在塔尖上的那幾個之一,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藍血貴族”。
施宇琪為了參賽毅然辭去了投行工作,還表示喜歡的工作沒有年齡限製,“離職後也可以用自己的錢交易”。
另一位選手莊靜璟。她在參選港姐時透露,自己是一名加密貨幣交易員。她聲稱畢業後僅用了兩年時間,通過投資加密資產賺取了高達100萬美元的利潤。
其實金融女闖蕩選美圈並非新鮮事。回顧曆屆港姐,金融背景的學霸美女比比皆是。
2020年曾入圍前五強,還被鎖定是前三甲的熱門人物鄺美璿就是如此。
她畢業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之後從事銀行、金融的工作,20年她為了參加港姐競選,果斷辭掉了銀行客戶助理的工作。
再比如2022年的港姐亞軍許子萱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商學院,主修金融和戰略管理。參選時她就提到,自己已被牛津和劍橋同時錄取,準備攻讀MBA。
2024屆的港姐選拔中同樣有金融女的身影。
比如Naomi 就是全球商務專業碩士畢業:程欣文,也從事金融工作;
Crystal則就讀金融與會計專業,20歲的Annabelle正在美國讀金融專業,趁暑假回港參選。
還有林司檸、Jade等佳麗也都在金融行業工作。
這些女性共同組成了港姐曆史上的“金融女神團”。
為啥學霸美女紛紛放棄金融工作,不約而同選擇涉足娛樂圈?
02
金融圈跨界轉行:
從會場到片場,都是為了錢?
從金融圈轉身投向娛樂圈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圈層從來都不是固化的,不僅僅是金融佳麗們想加入娛樂圈,也有相當多的女星們突然轉行加入金融圈。
香港古早女團Cookies的成員陳素瑩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出演過電影《九個女仔一隻鬼》《百分百感覺2003》等作品,也曾在香港有一席之地。
但娛樂圈的變數總是令人措手不及,2003年,經紀公司因經費問題決定放棄9人女團中的5位成員,陳素瑩不幸在其中。
於是她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離開娛樂圈,重返校園。她遠赴英國修讀金融和會計課程,後來又在曼徹斯特大學取得碩士學位,並考取了香港會計師牌照。
最終加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並擔任高級審計員的職務,主要處理製造業及金融機構的審計項目。
她當然不是唯一一個放棄名利圈,加入金融圈的女藝人。
2002年香港小姐“才藝卓越小姐”得主蔡潔雯也是如此,她曾參演《大唐雙龍傳》《妙手仁心III》等多部電視劇。
但在淡出幕前後,她並沒有繼續在名利場沉浮,轉而進軍保險界並榮升財富管理總監。
林俞汝更是轉型徹底,她是台灣大學著名的“台大13妹”之一,也是民視《新兵日記》中的辣妹班長。她一邊發展演藝事業,一邊從事壽險顧問工作。
還曾達成單月新契約保費3650萬元的驚人業績,創下了其單位的單月最高紀錄。
不僅僅是娛樂圈女星,選美冠軍們也對金融圈青眼有加。
2025年全球小姐深圳總冠軍郭雅薇,為了進一步深化專業能力,前往新加坡管理大學攻讀金融碩士學位。
無獨有偶,第35屆亞洲小姐競選全球總冠軍周哲涵,也是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金融才女。這位25歲的湖北女孩碩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現為香港私人銀行分析師。
除了投行,金融的分支行業保險業也是成為轉行女明星的聚集地。“TVB九龍女”之一的上山詩鈉,也憑借在娛樂圈的廣泛人脈,在保險行業闖出了一片天。
作為AIA保險的資深區域經理,她的客戶多是天王天後級別的人物。其中最牛的戰績,就是讓王菲為竇靖童買下了2000萬港元的人壽保險。
其實藝人在娛樂圈積累的知名度和人際關係網,恰是保險銷售最需要的資源。粉絲信任其公眾形象,圈內朋友也成為首批客戶。
而金融和保險行業的時間相對自由、收入無上限的特點,對事業處於平台期或轉型期的藝人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麽娛樂圈裏混跡多年的女明星們都想要加入金融行業了。
03
美女混名利場:
金融圈和娛樂圈,都不靠顏值靠實力?
為什麽這麽多金融圈的美女會加入娛樂圈?為什麽娛樂圈這麽多女藝人毅然跨行到金融圈呢?
這根本不是誰跨界去了哪裏的問題,而是兩邊的人,都覺得自己在圍城外麵,拚命想拿到對方手裏那把看起來金光閃閃的鑰匙。
比如大家對金融女的印象,就如同《歡樂頌》中,劉濤扮演的大女主安迪:作為投資公司高管、首席財務官(CFO),霸氣精明學曆高,形象好氣質佳。
還有一些平台打造的“金融女”人設,文案可能千差萬別,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金錢觀念重且漂亮。
八妹身邊一個金融圈工作的朋友就說,自己的很多女同事都是既會畫精致的妝,也搞得定CFA、FRM、CPA,要顏值有顏值,要能力有能力,工作還非常拚。
本來金融圈是最好的選擇,無奈金融圈今非昔比,用自己的顏值優勢跨界未嚐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在金融圈或許不是最聰明的,但在娛樂圈還是很抗打的。
而娛樂圈的女明星在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和資源後,也厭倦了浮躁的名利場,以及越來越短暫“花期”的不安全感,不如把自己的資源和人脈轉化,才是對自己更長久的保障。
不過,這世上沒有哪碗飯是容易吃的。
大多數人隻看到明星在台前的光鮮,覺得她們隨便一部劇,一部綜藝就能收入百萬。而金融圈也不是都出入高級場所,隨便一個項目上億規模。
背後相通的是,把尊嚴暫時收起來,去博一個可能的機會。
不管是想從女藝人轉行做金融,還是想從金融跨界到娛樂圈,都不容易。
就比如上山詩鈉,從女明星到保險女王,靠的當然不是臉蛋,賣給王菲那單保險,當然也不可能隻靠交情。
再比如莫小奇從金融轉行進演藝圈,即便她外形條件相當不錯,進入娛樂圈後依然四處碰壁,隻能撿些無傷大雅的小配角來演。
所以,顏值是加分項,但職場最終還是要靠能力。能讓人真正立住的,絕不是一張漂亮的臉蛋或者一個唬人的頭銜。
臉會老,運氣會用光,隻有你擁有的真本事,誰也拿不走。這個最樸素的真理,正如最近熱播的大女主劇《灼灼韶華》中儲韶華所說的:
“生意場上無男女,隻有強弱。”
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
借助外力可以加快成功的速度,但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也包括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