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創年內新高,但“沒有中國,就沒有完美的牛市”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價已飆升至年內高點,但分析師警告稱,僅依靠供應中斷難以支撐持續牛市。

銅期貨價格近期一度突破每噸10500美元,創下自2024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輪上漲的直接導火索是全球第二大銅礦、Freeport-McMoRan公司在印尼的Grasberg銅礦,因發生重大事故而宣布遭遇不可抗力,導致市場供應預期急劇收緊。

這一事件並非孤例,它是一連串供應中斷中的最新一環,此前秘魯的社會動蕩已導致Hudbay Minerals旗下Constancia銅礦停產。供應端的持續緊張,AI數據中心和電網升級等新興需求敘事興起,共同將銅價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一些市場觀察者警告稱,當前的上漲是一種“糟糕的牛市”,銅市當前漲勢主要由供應中斷而非需求增長驅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銅消費國,占全球銅消費量約一半,銅價需要中國需求的強勁增長支撐。

供應衝擊接踵而至,支撐銅價上漲

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價格突破每噸10500美元,達到2024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這輪漲勢主要由供應中斷、人工智能需求增長以及電網升級等多重因素推動。

9月8日,數十萬噸泥漿湧入印尼格拉斯貝格礦山地下隧道,造成數名工人死亡。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隨後宣布該礦山進入不可抗力狀態。高盛商品專家James McGeoch稱此次事件為"黑天鵝事件"。

今年銅礦供應中斷事件頻發。5月剛果民主共和國卡莫阿-卡庫拉礦山遭遇洪水,7月智利埃爾特寧特礦山發生事故,10月初秘魯康斯坦西亞礦山因社會動蕩停產。Hudbay Minerals上月披露,由於持續的社會動蕩,公司關閉了秘魯康斯坦西亞礦場的選礦廠運營。

在供應端故事之外,一個關於未來需求的強勁敘事也在為多頭提供支撐。高盛分析師Lina Thomas和Daan Struyven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隨著AI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電網正成為“能源安全中的脆弱環節”,而銅則是其中的關鍵,“銅就是新石油”。

分析師指出,無論是支持AI數據中心龐大的電力消耗,還是升級國家電網,都離不開大量的銅。高盛預計,到本十年末,全球電網和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將貢獻全球銅需求增量的約60%。基於這一判斷,他們預測銅價到2027年將達到每噸10750美元。

脆弱的漲勢:“沒有中國,就沒有完美的牛市”

據彭博專欄作者Javier Blas分析,銅市存在兩種牛市:由強勁需求驅動的"好牛市"通常更持久,而由供應衝擊推動的"壞牛市"往往短暫。當前銅市明顯屬於後者。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銅消費國,購買量約占全球銅消費的一半,其需求增長對維持銅價牛市至關重要。但目前中國並未大量采購。此外,貿易緊張局勢對生產電器等出口產品的銅消費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從市場指標來看,衡量亞洲市場健康狀況的上海保稅庫銅溢價目前徘徊在每噸50美元左右,低於2020年至2025年間約60.5美元的平均水平。

長期前景仍需需求增長支撐

綜合來看,當前銅價的上漲基礎並不牢固。Javier Blas在其分析中明確指出,由供應衝擊驅動的牛市往往是短暫的。他認為,雖然Grasberg的供應損失足夠大,或能在未來六個月內將銅價推高至每噸12000美元以抑製需求,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多年牛市的開始。

市場的目光也需要關注潛在的供應恢複。例如,自2023年11月起因法律糾紛而關閉的巴拿馬Cobre Panama銅礦,占全球供應約1.5%,巴拿馬新政府已表示願意討論其重新開放的可能性。一旦該礦恢複生產,將足以抵消許多其他小型礦山的供應中斷。此外,預計到2026年,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智利和蒙古的新項目也將陸續投產。

至於能源轉型帶來的長期需求——預計到2035年精煉銅消費量翻一番至5000萬噸,這更多是存在於2030年及以後的遠景規劃圖上,而非2025年的市場現實。對於投資者而言,盡管當前銅價已處於曆史高位,但要判斷一個真正可持續的牛市是否來臨,焦點應放在需求增長何時加速,而非寄望於供應的持續短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