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捐1億卻給員工降薪,泉州運動品牌大佬許景南怎麽了?

雷達財經出品 文|彭程 編|孟帥

近日,知名運動品牌匹克被曝未通知員工便全員降薪的傳聞,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據媒體報道,多位自稱匹克公司的員工在社交媒體發帖稱,公司出現大範圍降薪,降薪幅度在10%至50%之間,並且事先未獲得書麵通知。

針對此事,界麵新聞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於9月17日的內部高管會議上表示,“這次不是全員降薪,是針對負能量的、高薪的這兩部分”。

許景南同時在會上披露了公司的經營現狀:今年前8個月,匹克外銷業務累計增長二十餘萬雙,整體保持穩定態勢;但內銷直營板塊表現疲軟,自年初起便持續虧損,僅1至7月累計虧損額已超1.3億元,這也是此次薪酬調整的關鍵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匹克深陷降薪風波之際,匹克卻在9月初向泉州市慈善總會捐贈1億元。而這種對外捐贈大方、對內卻給員工降薪的行為,讓匹克遭到部分員工和網友的質疑。

雷達財經注意到,匹克曾有過一段長達七年左右的港股之旅,但2016年從港股退市。上市7年間,匹克的業績曾在2011年至2013年間接連出現下滑。2014年、2015年,匹克的業績雖有所回升,但仍不及巔峰時期。

據媒體報道,匹克體育CEO許誌華曾解釋稱,匹克退市是因為“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而告別港交所後,匹克也曾向外界透露過回歸A股的計劃。但直到現在,其仍未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

老牌運動品牌匹克,被曝大幅降薪

據經濟觀察報,一位福建地區的匹克員工透露,9月15日為公司常規發薪日,員工們普遍發現薪酬較以往有所下降。此前的9月11日,在其部門,僅內部相關人士向部分員工口頭提及可能降薪,並未出具任何書麵通知文件。

另據藍鯨新聞,多位受訪匹克在職員工證實了降薪一事基本屬實。

網傳員工聊天記錄顯示,此次降薪覆蓋集團所有員工,且采取差異化降薪策略。

其中,總部員工按薪資層級分檔降薪10%至30%,工資5千到1萬的降薪10%,工資1萬到2萬的降薪20%,月薪2萬元以上的降薪30%,而直營銷售體係員工薪資降幅更是高達50%,相關績效獎勵亦被取消。

網傳落款為匹克體育董事長許景南的內部通知顯示,針對本次降薪調整,經過充分溝通與意見征集,全體同事均表示理解與支持,體現了公司員工高度的團隊凝聚力與共渡難關的責任感。

然而,據經濟觀察報,對於網傳內部通知中的前述表述,多位員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有異議。他們表示,在此之前,公司相關負責人從未就降薪事宜與員工進行充分溝通,也未開展意見征集工作。

另有一位長三角地區的匹克員工表示,自己到手的薪資減少50%,其所在分公司的職能部門,包括財務、人事、商品部門等員工薪資均被減半,僅店鋪一線銷售人員薪資未受影響。

同日,許景南向新黃河大魚財經回應稱,降薪員工占比不到百分之十。

不過,此次降薪事件仍在網絡上迅速擴散。截至9月19日上午,微博平台上關於“匹克董事長回應全員降薪”話題的閱讀量超過770萬。

一邊給員工降薪,一邊慷慨捐1億

據界麵新聞,9月17日上午,匹克舉行內部高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身為匹克集團董事長的許景南,透露了更多關於公司近況的信息。

有知情人士透露,許景南當天在會議上發言稱,“這次不是全員降薪,是針對負能量的,高薪的這兩部分”。

許景南還在會議上表示,其自今年5月起便醞釀調整,重點針對直營虧損部門和部分高薪崗位,且采取差異化降薪策略。

針對低收入員工,許景南強調:“如果工資低於3000元,我們會補到3000元,不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給他們再一次機會,鼓勵他們去努力發揚公司精神,主動性地去開展工作。”

許景南表示,績效獎金製度仍將保留,整體降薪幅度不到10%,相關決議內容已向工會和公安備案。

許景南還在會議上提到,今年1月至8月,匹克外銷業務累計增長二十餘萬雙,整體保持穩定,公司正在製定十年規劃,目標是“外銷突破百億元、內銷達到兩百億元”,並強調“打造中國人的國際品牌”仍是核心戰略。

不過,許景南也無奈地表示,自年初起,匹克內銷直營板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僅1月至7月累計虧損便已超過1.3億元,期間還不得不轉手三個分公司,這也是此次調薪的核心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降薪風波前不久的9月5日,在泉州市舉辦的第十個“中華慈善日”主題宣傳活動上,匹克現場宣布捐贈1億元,用於支持家鄉慈善事業。

然而,這種對外捐贈大方、對內卻給員工降薪的行為,卻遭到部分員工質疑。

雷達財經了解到,目前,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已關注該事件,並指出並非所有降薪都違法或合法,需經審理認定。如員工認為權益受侵害,可提交申請,人社局將審查調查,並可申請法律援助。

對於匹克員工稱發工資後才得知被降薪一事,京都律師事務所林斐然律師向雷達財經表示,《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勞動合同內容,包括降低工資,需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采用書麵形式。若匹克公司未經員工同意擅自降薪,屬於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行為。員工有權要求公司按照原工資標準支付工資差額。

林律師還建議道,員工可以先與公司進行協商,要求恢複原工資待遇。若協商不成,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由勞動監察部門責令公司改正。不過,林律師也提醒道,考慮到員工與公司發生強摩擦,很可能會丟了工作,決定維權前建議慎重考量。

七年港股之旅結束多年,何時叩開A股大門?

公開資料顯示,匹克集團創立於1989年,總部紮根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家以“創國際品牌,做百年企業”為宗旨的體育用品企業。

據了解,匹克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分銷及推廣“PEAK匹克”品牌的運動產品,其產品包括運動鞋類、服裝及配飾,至今已有30多年的專業研發、製造和銷售經驗。

匹克曾在相關文章中提到,早年間靠拉板車謀生,一趟僅能賺取2元錢時,創始人許景南便已懷揣著創建自有事業的夢想。

在積累一定的啟動資金後,許景南投資過汽車隊、包裝廠、拖鞋廠、木箱廠、機磚廠、建材廠等10多家企業。

時間轉眼來到八十年代,許景南命運的齒輪終於發生轉動。彼時,因為耐克加工廠從泉州撤走,許景南招收了耐克廠原來留下的一批人員,開始其自創運動品牌之路。

2009年9月,匹克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上市首日,匹克市值達52億港元,成為繼安踏、特步、361度後第四家登陸港股的泉州運動品牌。

然而,上市七年間,匹克的股價長期處於低迷狀態。2016年私有化前,其股價相較於發行價已下跌超過60%,市值大幅縮水,遠不及上市之初。

於是,2016年11月,上市七年的匹克宣布正式從港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

回看匹克曆年的財報,上市後的2011年至2013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46.47億元、29.03億元、26.13億元,淨利潤7.78億元、3.11億元、2.44億元,兩項指標均呈現出逐年下滑的頹勢。

2014年、2015年,匹克的業績有所回升,營收分別漲至28.41億元、31.08億元,淨利潤則漲至3.21億元和3.92億元,但仍與此前的巔峰時刻存在明顯的差距。

對於私有化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匹克從估值偏低的港股退市,或是為了謀求在估值更高的A股市場重新上市,以實現公司價值的重估和最大化。

而自2016年私有化退市後,匹克多次傳出回歸A股的消息。2020年,許景南曾公開表示,匹克進行重組,積極準備重回A股,打算用三年的時間在A股上市。

2021年9月,匹克宣布獲得近15億元融資。彼時,市場上再度傳出匹克或將提交A股上市申請的消息。

對此,匹克體育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表示,“目前匹克體育確實有衝刺A股的計劃,但具體規劃暫時不能告知”。

然而,截至目前,外界仍未聽到匹克成功回歸A股的上市鍾聲。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顯示,匹克關聯企業福建泉州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卷入上百起司法糾紛,涉及侵害商標權糾紛、特許經營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勞動合同糾紛等。

其中,福建泉州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擔任原告的案件達105起,擔任被告的案件有5起。

如今身陷降薪風波的匹克,未來還能否成功叩開A股的大門?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