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誕生了“新物種”

房地產的舊時代被正式劃上句號,評判一家房企優劣的標準,也不再是規模、土儲和杠杆,而是經營性現金流、未來盈利能力與新業務的成長性。此時,行業的座次需要被重新審視。

隨著2025年中期業績披露收官,按照這把新“標尺”衡量的結果也隨之清晰:行業艱難探底的趨勢仍在延續,大麵積虧損依舊是主流。

在這一背景下,龍湖集團於8月底發布的這份中期業績報告,便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範本:不僅錄得正向盈利,含資本性支出的經營性現金流更是實現了超過20億元的淨流入。

這份韌性的來源,並非其傳統開發業務而是來自於其業務組合的結構性優勢,尤其是“龍湖龍智造的智慧營造業務,正在成為一股引領增長的“新質生產力”,悄然成長為新的增長引擎之一。財報顯示,該業務上半年營收達到7.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5%。

這個以輕資產服務為模式、以數字科技為內核的高增長航道,不僅是龍湖穿越周期的“穩壓器”,更代表著一種行業未來的可能性:即從重資產的“開發商”,向能力驅動的“服務商”轉型,並以此為支點,重構商業模式與增長邏輯。

它也昭示,房地產的未來不在於簡單地“造房子”,而在於如何通過科技賦能,為空間賦予更高的價值與效率。這,或許就是地產行業“新質生產力”最真實的模樣。

輕資產突圍

在房地產行業的舊時代,開發商的核心邏輯是“資源驅動”,即依靠土地、資金等重資產要素,通過“買地-開發-銷售”的模式實現規模擴張。然而,當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土地紅利與金融紅利同步消退,這一模式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龍湖給出的解法,是向“能力驅動”轉型,將自身三十餘年積累的全業態開發經驗、運營能力與數字科技實力集成輸出,成為一個輕資產的服務品牌——龍湖龍智造。

這是一個與傳統代建既相似又迥異的模式。相似之處在於,它同樣服務於委托方,不直接承擔土地和主要的投資風險。不同之處在於,龍湖龍智造提供的並非簡單的建造管理,而是一套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城市營造解決方案”。

其業務矩陣包含定位策劃、虛擬建造、建造管理、智慧裝修、不動產空間科技五大產品服務,本質上是從一個單純的“建造者”,轉變為一個與委托方深度綁定的“價值共創者”。

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印證了這條新賽道的成長性與爆發力。報告期內,龍湖龍智造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其業務版圖持續擴張,上半年新增代建項目62個,新增建築麵積852萬平方米,規模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客戶結構的變化。上半年,龍湖龍智造新增的央國企及政府類代建項目建築麵積占比高達63.3%。這背後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在市場風險偏好急劇下降的今天,龍湖龍智造憑借其穩健的品牌形象、卓越的產品品質和強大的交付能力,贏得了包括地方平台公司、央國企、AMC等在內的“壓艙石”客戶的信任。

這種信任最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銷售業績。上半年,龍湖龍智造代建項目實現銷售額84億元,多個項目如廣州央璟頌、鄭州中原頌等均在當地市場實現熱銷。這不僅幫助委托方實現了資產的流動性和價值兌現,也再次證明了“好產品自己會說話”的市場鐵律。

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成都西璟台項目。這是一個停工長達8年、涉及1700餘戶家庭利益的爛尾工程。龍湖龍智造聯合委托方,以“共益債+代建”的創新模式介入。

憑借其強大的產品優化、成本管控和高效運營能力,項目不僅在4個月內實現從進場到實景開放,更在重整後麵市的連續4個月裏蟬聯區域銷售冠軍,最終成功幫助超1700戶次的債權人解決了交付難題。

這不僅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在為行業處置存量不良資產探索出一條多方共贏的新路徑。

地產“新模式”啟示

如果說,龍湖龍智造的出現為房企轉型提供了一個“向輕而生”的範本,那麽其成功的內核,則揭示了未來地產行業競爭的兩個關鍵方向:科技賦能與價值重構。

“AI+”和“數字化”是龍湖龍智造業務素材中最高頻的詞匯之一。這並非概念的包裝,而是已經深度融入業務全流程的核心能力。

例如,通過BIM(建築信息模型)和VR(虛擬現實)等技術組成的“5M虛擬建造”服務,可以在項目開工前就精準呈現未來的空間麵貌,讓設計方案的修改和決策前置,大幅提升效率與精準度。

在上海陸家嘴金穗大廈的更新改造項目中,這一技術將整體設計時間縮短了50%,最終的實景複原率超過95%。

在建造環節,AI巡檢係統可以自動識別施工隱患,確保交付標準的高度統一 ;在運營環節,其自研的AI冷站智控技術,能夠通過機器學習精準預測建築負荷,自動優化設備運行,已在60餘個項目中實現單方能耗降低30%的顯著效果。這些不再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業務的核心引擎,是地產行業邁向“新質生產力”的堅實一步。

科技賦能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全方位的價值重構。

對於委托方而言,龍湖龍智造帶來的價值是“降本增效”與“價值提升”。通過精細化的成本管控與高效的運營,為客戶贏得超額回報。對於購房者而言,是獲得一個所見即所得、品質可靠的“好房子”。正如龍湖管理層所強調的,“市場仍然缺少好房子,核心地段的改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

而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龍湖龍智造的實踐最大的啟示在於,它證明了房地產企業的能力稟賦,完全可以超越傳統的開發邊界,在更廣闊的城市空間營造和服務領域中找到用武之地。

無論是為螞蟻集團打造全國首批零碳建築的總部基地,還是為小米集團“智造”總部公寓,亦或是盤活城市中的存量資產,這些都顯示了地產企業在向城市營造服務商轉型過程中的巨大潛力。

正如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CFO趙軼所言,隨著存貨的逐步去化,地產開發業務對集團的影響會逐步減少,而運營和服務業務將繼續為集團的利潤增長和恢複“保駕護航”,形成一個“穩壓器”。

在時代的轉折點上,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才能前行。

龍湖的這份中期答卷,尤其是龍湖龍智造所展現出的強勁增長韌性,或許說明,房地產並非沒有未來,而是那個依靠高杠杆、高周轉的舊時代結束了。一個更加考驗產品力、服務力、科技力和綜合運營能力的新時代,才剛剛開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