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股民,被“技術性調整”跌懵了

“從4月至今,A股保持慢牛上漲的走勢,並未出現像樣的‘換手’,這意味著市場積累了大量獲利盤。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都可能觸發獲利盤的賣出需求。”

文 / 巴九靈

很多股民昨天都哭了兩次,早上看閱兵哭了一次,下午看賬戶又哭了一次。

經過連續兩日的調整,A股終於還是“跌上了”熱搜。9月3日當天,上證指數跌1.16%,3800點整數關口一度失守,深成指下跌0.65%,比昨天縮量5109億元,兩市超過4500隻個股下跌。

對於經驗豐富的老股民來說,這種級別的下跌隻能算是“技術性調整”,但是對於那些才剛剛進入A股的萌新投資者來說,連續下跌,無疑是對他們來A股“撿錢”的夢想,給出了一記重拳。

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上交所新開戶數265.03萬戶,比7月份增長超30%,同比大增165%。

新股民開戶熱情高

但這數百萬新股民才剛剛進入市場,感受了沒幾天牛市的氛圍,就迎來了在他們看來“過山車”式的調整。

持續上漲的行情會無限放大人們的貪婪,而劇烈的波動則時刻考驗著投資者的操作紀律。

如何應對“牛市多急跌”的調整?A股的慢牛到底走多遠?我們如何才能順利在牛市中平安“駕駛”?

不管是投資新手還是資深股民,或許都需要一份“牛市生存指南”。

以史為鑒:牛市多急跌?

從曆史來看,A股在牛市過程中多次出現“急跌”現象。

2007年大牛市時,財政部突然上調印花稅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恐慌,上證指數單日暴跌6.5%,被稱為“5.30大跌”。

就算是最近一輪2015年大牛市,在觸頂之前也有過多次的深蹲和急跌。2005年大牛市中,指數最大回撤高達21%;2014年牛市中最大回撤為11%。

那麽這次的情況是否也會重演過去幾輪牛市的曆史,迎來一波暴力的回調呢?

從數據來看,從2025年4月至今,A股的最大回撤也隻有2.5%,這甚至稱不上像樣的“急跌”,頂多算是一個“技術性調整”。

在廣發證券看來,本輪調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技術型存在較強的修複需求。從4月7日至今,A股保持慢牛上漲的走勢,並未出現像樣的“換手”,這意味著市場積累了大量獲利盤。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都可能觸發獲利盤的賣出需求,從而出現調整。

第二,是外部環境的趨緊。A股調整的同時,其實美股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美國科技股出現集體調整、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黃金價格大漲,全球避免情緒的升溫影響了A股投資者決策,導致A股出現近期最大的回調。

慢牛還在?

調整是否意味著行情結束了?盡管大A出現短期調整,但多家機構都認為,本輪“慢牛”還沒有結束。

因為每輪牛市都有自己成立的“邏輯”。隻要“邏輯”還依然存在,那麽上攻就不會結束。

比如2007年股權分置改革的製度紅利,疊加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全球資產流入使得2007年大牛市成為“周期牛”,而2008年金融危機一出現,就打斷了牛市;2015年的“流動性+杠杆”牛催生了暴力上漲“水牛”,隨後場外配置的崩盤又導致注水牛的失敗。

2007年,觀看股市行情的股民們

而本次“慢牛”走到現在,其支撐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綜合多家機構觀點來看,本輪慢牛的上漲邏輯主要有三點。

第一,監管層和製度對股市的嗬護。從去年開始,新“國九條”的頒布,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以及限製IPO過度抽血,使得A股市場迎來了實質性的政策利好。

第二,由於央行不斷釋放寬鬆信號,在市場存款利率普遍較低,居民投資渠道減少的情況下,居民出現了“存款搬家”的現象。

第三,中國產業端“向新質生產力”要動能的趨勢愈發明顯,這不僅鞏固了新舊動能轉換成果,也為後續產業主線提供了信號。

而最近,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這意味著政策支持在AI生產製造和產業升級中大顯身手。

圖源:中國政府網

理論上來說,隻要這三大邏輯沒有出現問題,特別是A股市場資金流入的邏輯沒有改變,那麽本輪“慢牛”大概率就會持續下去。

而在外資投行高盛看來,A股後續走勢比較樂觀,其亞太地區總裁施南德在周三表示,中國股市的情緒出現明顯改善,這波反彈具有一定支撐。中國股市仍有上漲空間。

下一步機會在哪裏

既然“慢牛”還會持續,那麽下一輪投資機會在哪裏呢?其實在結構性牛市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剛剛披露完畢的2025年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幅可供參考的“藏寶圖”。

數據顯示,A股5424家公司營業收入高達34.93萬億元,歸母淨利潤2.92萬億,均有小幅度增長。其中賺錢最多的是金融行業,淨利潤最高接近1.4萬億元,工業排名第二,房地產行業利潤則出現負增長。

而具體來看,以半導體為首的科技板塊和券商維持營收和利潤的高景氣度,這也讓兩大板塊成為市場近期的熱點板塊。

按照申萬指數計算,從4月8日到8月27日本輪慢牛漲幅排名前五大的行業分別為漲幅78.06%的通信,51.18%的綜合,47.31%的電子,43.49%的有色金屬,以及同為40%左右漲幅的國防軍工和計算機。

不僅如此,電子板塊總市值已經超過銀行股,高居A股第一,而頂流半導體的半年度盈利,也為電子行業未來的上漲打開了想象空間。

開源證券認為,未來的投資思路應該堅持“雙輪驅動”,並在投資策略報告中給出了“4+1”的投資建議。

所謂的“4”指的是進攻類型的行業板塊。第一類是科技成長+自主可控+軍工;第二類是順周期品種鋼鐵+有色;第三類是反內卷行業光伏+鋰電;第四類則可以配置出海結構性機會,比如汽車和風電、零食板塊等。

至於底倉可以配置穩定性紅利、黃金和高股息個股等等。

此外,信達證券的後續配置建議是:非銀、軍工、有色、化工。格林大華期貨認為,科創是時代的最強音,本輪牛市的主導風格為科創風格、人工智能風格,並建議配置相關指數。

牛市生存,風控為王

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手,都應該意識到,投資是一場完整的修行,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2008年和2015年的曆史教訓表明,無法保住勝利果實的牛市,對投資者而言毫無意義。想要“帶上盈利撤退”,就必須建立科學、理性的退出機製。

在這裏,小巴介紹兩種相對簡單的止盈方法。

第一種叫做“目標收益率法”。

它是最容易執行也是最基礎的止盈策略之一。目標收益率法的邏輯非常簡單:在投資前先回答“這隻個股想賺多少?”,並用一個固定的收益數字如30%、50%作為“離場信號”。

一旦收益率超過50%,那麽就止盈離場。然後提錢出來消費旅遊,改善生活質量,安心等待下一輪牛市。

證券交易所內辦理業務的股民們

第二種叫做“最大回撤法”。

這是一種動態止盈策略,核心邏輯並非預設固定盈利目標,而是通過監控投資標的的回撤幅度來觸發止盈。它更適合“無法精準預測頂部,但希望吃到趨勢大部分收益”的牛市行情。

在具體操作中,投資者可以設定一個回撤的閾值,比如20%。隻要一段時間內,個股回撤的最大幅度不超過20%,那就堅決持股,直到觸發20%的下跌閾值再選擇止損。

除了兩大止盈方法之外,想要在牛市生存,還得時刻銘記巴菲特的箴言: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

為此,小巴總結了“三大核心風控要點”,如果能夠貫徹這些要點,就能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第一,規避頻繁換股。

結構性牛市中熱點紛呈,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但頻繁追逐熱點往往導致“追漲殺跌”,不僅容易錯失主線行情,而且會因高昂的交易成本侵蝕本金。

??第二,可以追高,但拒絕盲目追高。

在交易時應該盡可能了解個股的基本麵、消息麵和資金麵,避免情緒化交易,做好止盈止損和倉位分配,避免全倉ALL IN和買在山頂。

??第三,禁止過度杠杆。

2015年牛市的時候,很多場外配資推薦5倍杠杆,結果個股20%的回撤就讓投資者血本無歸,雖然現在配資平台已經逐漸消弭,但很多投資者依然違規使用信用卡、網貸、融資融券、高息借款的方式參與股市,試圖“單車變摩托”。

但杠杆工具具有顯著的非對稱性風險。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時,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放大虧損。特別是投資者應極度審慎,遠離高杠杆操作。

一位投資界資深人士曾告訴小巴:“市場的錢是賺不完的,急不來。”

對投資者來說,牛市既是投資理念的試金石,也是人性的修煉場。從入門到“悟道”,有的人幾年時間便可以跨過,但有的人卻需要一輩子。

不過分計較一日收益,相信科學的長期投資理念,方是普通投資者在市場中最終勝出的不二法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