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日,國內體育用品四巨頭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均已完成披露。2025年上半年,四大體育用品企業合計營收659億元,盈利116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四大體育用品企業營收端實現穩健增長的同時,盈利端表現分化顯著,其中李寧的中期淨利潤增幅“墊底”,361度中期營收、淨利潤增幅創其近五年以來最低。麵對現實形勢較為嚴峻的線下渠道,四大體育用品企業均在放緩開店步伐,並轉向提升門店麵積與店效的同時,又“不約而同”地搶進奧萊。
李寧中期淨利潤增幅“墊底”,特步國際淨利潤增幅最高
2025年上半年,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營收分別為385.44億元、148.17億元、68.38億元、57.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3%、3.3%、7.1%、11%;淨利潤分別為70.31億元、17.37億元、9.14億元、8.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9%、-11%、21.5%、8.6%。
上半年,四大運動巨頭在營收端均穩健增長,其中安踏體育中期業績再創曆史新高。盈利端則呈現較為明顯的分化。安踏體育70.31億元的淨利潤相當於其餘三家之和的兩倍,頭部優勢進一步鞏固的同時,中期淨利潤也繼2022年中期再次出現下滑。
中期淨利潤增幅出現下滑的還有李寧。李寧的中期淨利潤已連續三年出現下跌,同時其淨利潤增幅也是四大體育用品企業中最低的。有分析認為,行業麵臨的激烈競爭是影響李寧業績增速不高的原因之一,對此李寧集團聯席CEO錢煒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現在體育運動品牌賽道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業務推動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各個品牌之間非常“卷”的現象,給公司業績目標的完成帶來了一定挑戰。“卷”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李寧要做的是通過“卷”的環境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李寧雖然盈利承壓,但是其現金流和資產質量保持在了一個健康的水平。
與安踏體育和李寧相比,特步國際和361度在上半年均實現了營收、淨利潤雙增。其中特步國際淨利潤實現了21.5%的增長,達到9.14億元,創曆史新高,其增速在四家公司中位居首位。雖然特步國際的淨利潤絕對值低於安踏體育和李寧,但其已連續兩個報告期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這與該集團在2024年剝離了虧損的業務有關。
361度上半年錄得營收、淨利雙增,但與往年相比,其營收增速放緩、盈利能力下降的跡象已有所展露。2025年上半年,361度營收同比增速11%,為近五年最低;淨利潤增幅僅為8.6%,也是近五年最低,且首次降至個位數。
另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上半年,除361度外,另外三家體育用品企業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安踏體育毛利率下滑0.7個百分點至63.4%,對此安踏體育方麵解釋稱由於毛利率相對較低的電商業務和鞋類產品貢獻的增加。
此外,安踏體育由於收購狼爪等因素的影響,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從114天增加至136天,庫存壓力隱現。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的平均庫存周轉天數分別為61天、94天、109天。
上半年,安踏體育、李寧的器材配件營收增幅最高
同樣都是賣運動鞋服,四大體育用品各家賣得最好的品類略有差異。
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的服裝品類以54.2%的營收占比領先,位居集團首位,該品類的毛利率也是最高的,約為67.3%;而營收增幅最高的卻是配飾,約為24.6%,但該品類在營收中的占比隻有3.3%,毛利率為52%。
同期,李寧的鞋類以55.6%的營收占比成為集團營收支柱,營收增幅約為4.9%。以跑鞋為代表的跑步品類一直是李寧的強項。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其跑步品類零售流水同比增長15%,其中超輕、赤兔、飛電三大係列跑鞋半年銷售量就突破526萬雙。與安踏體育類似的是,李寧報告期內的器材及配件營收增幅也表現突出,約為23.7%,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7.8%增至9.4%。
“聚焦跑步”的特步國際,鞋類營收占比達到60.8%,但其6.3%的營收增幅不及服裝品類的9.5%,後者的營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6.5%提升至37.3%。
此外,361度的營收也主要依靠鞋類產品拉動,服裝表現相對較弱。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其服裝品類平均批發售價出現下降,且銷量也有所減少。數據顯示,上半年,361度成人服裝平均批發售價下降4.5%,營收僅同比增長1.6%;兒童服裝平均售價下降6.3%,營收同比下降7.6%,361度報告期內服裝品類合計同比少賣0.19億元。
對運動鞋服品牌而言,想要產品賣得好,都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除安踏體育外,另外三家運動品牌的研發開支比率均保持增長或持平。盡管安踏體育的研發開支比率降至2.6%,但由於營收增長,實際研發費用增至10億元,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的實際研發費用分別為3.45億元、1.9億元、1.6億元。
與中國奧委會達成合作的李寧,通過不斷加碼頂級運動資源布局,構建專業運動品牌心智。為此,李寧上半年在研發上投入3.45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高於營收增速。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李寧在主打的“?”科技持續實現突破的同時,還通過跨界合作拓寬科技邊界,把航天技術應用於運動服裝上。
另一家實現跨界突破的還有361度。該集團近期宣布與斯坦德機器人達成戰略合作,布局機器人穿戴裝備及智能材料研發。
開店節奏放緩,押注奧萊戰場
運動品牌在渠道層麵的調整從未停止過,但各品牌均已不再盲目追求門店數量的快速增長,轉而更加注重門店效率和經營質量。
截至2025年6月末,安踏體育門店總數超1.3萬家,相較於2024年年末超1.2萬家的門店數量有所增長。但安踏體育對安踏、斐樂采取了放緩開店節奏、更關注店效的策略,其中安踏及安踏兒童門店較去年年末減少10家至9909家,斐樂品牌門店較去年年末減少6家至2054家。
此外,安踏體育旗下的迪桑特、可隆以及Maia Active繼續保持有序擴張。截至上半年,上述三個品牌的門店數量分別為241家、199家、50家,較2024年年末分別增加15家、8家、3家。安踏體育透露,對於處於渠道建設中的所有其他品牌,集團更注重提升單店營運效率。通過大店升級計劃,迪桑特年店效超過5000萬元的高店效門店數量在持續增加。
今年2月,特步國際發布公告稱,未來,特步主品牌計劃逐步向有意退休的經銷商收回分銷權,優化零售渠道結構。截至6月底,特步國際擁有超過8000家門店。其中,特步成人品牌門店6360家,較去年年末減少22家;特步少年門店1564家,較去年年末減少20家。
特步國際旗下首個實現盈利的新品牌索康尼,今年上半年的門店數量較去年年末增加10家至155家。特步集團總裁田忠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索康尼將適當加快線下布局,聚焦一、二線城市高質量商圈,新開30-50家線下門店,並適當減少線上低價、折扣深的產品。
主打性價比的361度,渠道優勢更集中在下沉市場。從門店分布來看,其中約76%的門店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今年上半年,361度的門店數量同比減少81家至5669家。該品牌線下策略的重點是提升門店平均麵積及店效。據披露,報告期內,361度的單店平均麵積達156平方米,同比淨增加7平方米;打造的新零售業態“超品門店”已累計開設49家。
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直言線下渠道嚴峻現實的李寧,正經曆“壯士斷腕”般的線下渠道優化。上半年,李寧優化門店結構淨關閉51家店鋪,其中李寧Young門店減少33家。主動關閉低效門店的同時,李寧表示要將資源向核心商圈的大型旗艦店和高效奧萊店集中,以提升單店盈利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事實上,加碼奧萊渠道的不僅僅是李寧,還有安踏、361度、特步以及駱駝、凱樂石等運動品牌。這些運動品牌的奧萊門店不僅麵積大、品類全,而且形象也更接近正價門店。運動品牌集體押注奧萊戰場,或與奧萊市場近年的消費熱度上升有關。中國商業聯合會奧特萊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國主要奧萊項目銷售額同比增長12.8%,客流同比增長16.3%,增速較一季度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