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牛市買什麽,推薦5個方向

2025年6月23日以來,A股市場開啟新一輪強勢上漲行情。上證指數自3360點附近啟動,在短短一個多月內連續突破3400點、3500點、3600點三大整數關口,形成"階梯式躍升"態勢。這一快速突破不僅有效凝聚市場信心,更通過賺錢效應吸引增量資金加速入場,兩市成交額中樞從1.2萬億躍升至1.8萬億左右,形成"指數上漲-資金流入-成交放量"的正反饋循環,牛市氛圍日益濃厚。

數據上看,6月23日至8月7日,萬得全A上漲11.65%,其中,科創綜指、創業板指分別漲17.26%和16.57%,居主要指數前列;滬深300、上證指數分別漲6.97%和3.33%,漲幅靠後。行業層麵,國防軍工(20.69%)、通信(19.55%)、鋼鐵、機械設備、有色金屬漲幅靠前,均超過16%;公用事業(0.87%)、食品飲料(0.95%)、銀行、石油石化、交通運輸漲幅墊底,均不超過2%。

在牛市投資中,主線思維堪稱核心法則。能否精準識別並堅定擁抱主線,不僅直接決定收益的天花板高度,更深刻影響決策的容錯空間,是牛市裏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的關鍵前提。下文將深入剖析近期漲幅前五的行業驅動邏輯,希望能助力大家前瞻性捕捉牛市主線機遇。

1、國防軍工

6月23日至8月7日,申萬國防軍工指數累計上漲20.69%,顯著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及滬深300指數。板塊內142家個股中,長城軍工、北方長龍、國睿科技、恒宇信通4家翻倍,36家漲幅超30%;二級行業層麵,地麵兵裝上漲52.86%居首,航海裝備、航空裝備、航天裝備、軍工電子漲幅均在20%左右。推動板塊上漲的核心動力主要來自三方麵因素的共振:

第一,地緣政治緊張,驅動軍貿邏輯升溫。俄烏衝突持續膠著、中東局勢惡化等地緣事件不僅直接推高全球軍費開支,更促使北約成員國紛紛承諾增加國防預算,尤其是德國等歐洲國家通過深化國防合作進一步刺激軍貿市場擴張。在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增大國防開支的景下,中國軍貿憑借"偵-控-毀"全鏈條體係化輸出能力,疊加性價比優勢與技術轉讓模式,出口競爭力持續增強,相關觀點認為兵裝領域正迎來"曆史級別Beta機遇"。

第二,軍工行業正迎來基本麵驅動的周期拐點。短期來看,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裝備列裝任務緊迫,預計三季度將迎來訂單確認高峰;同時,“十五五”規劃編製啟動疊加建軍百年目標臨近,共同推動新型號裝備加速列裝。行業數據驗證了這一趨勢:在73家軍工上市公司中,已有41家預告2025年中報業績預增,其中船舶、導彈、軍工電子等細分領域複蘇尤為顯著,機構持倉也同步回升。

中長期支撐因素同樣明確:一是軍貿有望成為行業增長的第二曲線;二是低空經濟、海洋經濟等新域新質產業加速發展,成長空間廣闊;三是行業整體估值仍有提升潛力。

第三,重大事件為板塊上漲提供有力催化。曆史數據顯示,閱兵前後軍工板塊通常有顯著超額收益,2015年、2019年閱兵期間板塊均跑贏大盤。本次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恰逢"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規劃編製窗口,裝備展示內容與後續軍費投向關聯緊密,被視為觀察行業發展方向的重要窗口,引發主題交易資金提前布局。

向前看,市場普遍認為軍工板塊結構性行情仍將延續。結合曆史經驗看,短期行情大概率會延續至閱兵前後。具體看,軍貿出海、新域新質、主機廠等方向持續性更強,而缺乏業績支撐的題材股可能回調,投資者需關注8-9月訂單落地情況及閱兵事件催化,適時優化持倉結構。

2、通信

6月23日至8月7日,申萬通信指數累計上漲19.56%,顯著領跑市場。板塊內130隻個股中,20家漲幅超30%。推動板塊上漲的核心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麵因素的共振:

第一,全球算力基礎設施投資加碼,AI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海外方麵,北美雲服務提供商(CSP)資本開支持續擴張,穀歌已將2025年資本開支上調至850億美元,Meta、微軟等巨頭也正加速建設AI數據中心集群;同時,英偉達GB300芯片的量產及CPO交換機的商用,直接帶動了高速光模塊需求的激增。聚焦國內,政策層麵《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獲國務院通過,疊加H20芯片重返中國市場,有效緩解了算力芯片短缺問題,進一步刺激了國產算力產業鏈的建設熱情。

數據顯示,板塊內超三成企業發布的中期業績預告顯示淨利潤增速超過30%,其中光模塊、通信設備等細分領域盈利彈性尤為突出。例如,新易盛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328%-385%,中際旭創預增53%-87%,超預期的業績成為支撐股價的核心基礎,也有力驗證了產業的高景氣狀態。

第二,通信領域的技術革新與政策紅利形成雙重催化。技術突破上,空芯光纖商用取得關鍵進展,中國移動成功將深港交易所間數據傳輸時延降至1.07毫秒,顯著降低了傳輸損耗和非線性效應;5G-A技術在多頻段聚合與高階調製領域也取得顯著進展,峰值速率達到6.36Gbps,為低時延、高可靠應用場景的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政策驅動上,國內“千兆城市”建設深化推進,以及將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明確納入新質生產力發展範疇,共同驅動著通信網絡的擴容與升級需求。市場對這一趨勢反應積極,通信網絡設備及器件(申萬三級指數)期間漲幅高達36.98%,遠高於其他子板塊,充分印證了市場對硬件升級大趨勢的高度認可。

向前看,短期業績兌現窗口下,板塊行情有望延續至3季度末。具體來看,光模塊、液冷技術、衛星通信三大細分方向具備更強持續性——光模塊受益於800G放量與1.6T迭代雙擊,液冷技術在AI數據中心PUE管控政策下加速滲透,衛星通信則迎來低軌組網密集發射期;而缺乏訂單支撐的概念題材股可能麵臨回調壓力。

投資者需重點關注兩大關鍵節點:一是2025Q4北美雲廠商資本開支指引(預計8月底陸續披露),二是國內"人工智能+"行動細則落地進度,優先布局兼具技術壁壘與業績確定性的核心標的。

3、鋼鐵

6月23日至8月7日,申萬鋼鐵指數累計上漲19.46%,顯著跑贏同期大盤。板塊內46隻個股中,7家漲幅超30%。核心驅動邏輯源於政策催化、基本麵修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政策層麵,"反內卷"戰略成為核心推力。中央財經委會議明確推動落後產能退出,為鋼鐵行業供給調整定調;工信部即將出台鋼鐵行業穩增長方案,強化供給收縮預期;疊加唐山限產及行業自律控產落地,帶動粗鋼產量下滑,2025年上半年日均產量持續下降,同比降幅3.0%。產量收縮推動社會庫存由增轉降,供需結構得到實質性優化,對板塊行情形成持續催化。

基本麵視角,在成本改善、需求結構優化與盈利修複的三重驅動下,鋼鐵行業呈現強勁複蘇態勢:成本端,鐵礦石與焦煤價格持續走低,焦炭曆經十輪提降累計降幅達460元/噸,顯著削減鋼廠生產成本,247家鋼企盈利率升至65.37%;需求端呈現"內需疲軟外需補"特征,盡管地產拖累仍在,但1-6月鋼材出口量同比增長,疊加基建和製造業需求平穩增長,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提升,共同支撐鋼價企穩;盈利端表現尤為亮眼,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激增13.7倍至462.8億元,位列31個工業大類增速首位,山東鋼鐵等企業噸鋼毛利顯著改善,購銷差價擴大超200元/噸,行業基本麵修複動能全麵增強。

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資金持續流入推動板塊估值修複,7月以來主力資金多次淨流入,申萬鋼鐵指數市淨率從曆史低位反彈,柳鋼股份、西寧特鋼等標的漲幅超70%,反映資金對政策預期的積極博弈。

向前看,市場對鋼鐵板塊行情持續性呈現階段性分化。短期政策與成本共振形成明確支撐:若“反內卷”政策落地推動實質性減產,供給端優化邏輯將進一步強化;需求端同步發力,基建和製造業投資企穩、出口韌性延續及庫存低位運行,共同為鋼價提供堅實支撐。

中期來看,行情持續性依賴基本麵驗證。動能層麵,行業自發性減產已部分改善景氣度,政策加碼迫切性有所降低;同時,若需求複蘇不及預期或政策執行力度減弱,漲勢可能放緩,需警惕基本麵與預期差帶來的調整壓力。

4、機械設備

6月23日至8月7日,申萬機械設備指數累計上漲16.81%,顯著跑贏大盤。板塊內592隻個股中,6家漲幅翻倍,98家漲幅超30%。細分板塊層麵,除軌交設備漲幅不足10%外,通用設備(20.31%)、專用設備、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等均漲超15%。本輪行情由政策催化、產業升級、出口韌性及技術突破形成多重驅動:

政策層麵,7月19日開工的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總投資約1.2萬億元)釋放約1800億元機械設備需求,高海拔複雜工況特性大幅提升工程機械采購量,疊加國家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市場熱情被成功點燃,支撐板塊走出政策催化行情。

產業層麵,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加速落地成為重要催化。具體看,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聯合中標1.24億元訂單,聚焦倉儲、產線輔助場景;宇樹UnitreeR1量產機型降至3.99萬元,大幅降低商業場景滲透門檻。技術端,特斯拉OptimusGen3提升運動靈活性與工業操作能力,字節跳動GR-3優化視覺識別與自主決策,共同拓展應用邊界。消息催化方麵,宇樹科技啟動IPO輔導,綠的諧波等核心零部件企業明確2027年159萬台產能規劃,標誌行業從技術驗證邁向業績兌現期。

與此同時,出口端展現強勁韌性,麵對美國關稅壁壘擾動,國內企業通過全球化產能布局實現對衝,2025年6月挖掘機出口同比增長19.3%,叉車行業出口量同步增長17.2%,杭叉集團、安徽合力海外市占率持續提升。疊加技術革命驅動高端裝備升級,智能化改造需求全麵爆發,進一步激活市場熱情。

向前看,機械設備板塊短期支撐明確,高景氣度有望延續至4季度,主要驅動因素包括:8月世界機器人大會將發布新技術,特斯拉OptimusGen3量產時間表明確;重大基建項目進入設備采購高峰,高原特種設備訂單可見度提升;中美關稅緩和推動東南亞產能利用率回升至80%以上。

中期增長動能與風險並存,人形機器人降本提速(價格降幅達40%),2026年全球銷量或破10萬台,核心部件需求激增,"十五五"製造業技改政策啟動自動化設備替換周期,但板塊估值較高,部分個股漲幅透支業績,人形機器人場景落地及內需增速存在不確定性。

投資建議上,可關注人形機器人量產受益鏈、核心基建驅動標的、出口鏈龍頭三大主線,重點布局技術壁壘深厚的細分領域,同時需跟蹤估值水平與訂單節奏,防範高位回調風險。

5、有色金屬

6月23日至8月7日,申萬有色金屬指數累計上漲16.36%,細分領域呈現顯著分化。其中,稀土、磁性材料及能源金屬領漲,工業金屬中的銅和鋁次之,貴金屬表現相對滯後。此輪上漲由三重因素共振驅動:

第一,政策預期強化供給優化。7月工信部推動十大行業"反內卷"政策落地,明確要求有色金屬行業"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後產能"。電解鋁領域嚴控新增產能並強化資源自給率要求,銅冶煉端加速老舊產能出清。政策引導下,行業供給格局重塑預期升溫,尤其稀土作為戰略資源,受產業政策傾斜更為顯著。疊加商務部加快稀土磁材企業出口審批,下遊新能源及低空經濟領域需求釋放通道拓寬,磁材企業訂單量提升,進一步推升板塊景氣度。

第二,供需格局趨緊支撐價格。需求端,新能源汽車維持高增長,上半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546.9萬輛,同比增長33.3%,拉動鋰、鈷、磁材需求;光伏組件出口回暖及電網投資加速,提振銅鋁消費。供給端則持續受限:智利銅礦罷工、印尼鎳礦出口政策波動、國內離子型稀土礦開采配額收緊等因素,加劇資源端約束。數據印證緊張態勢——6月未鍛軋銅進口量環比增4.3%至48萬噸,但LME銅庫存降至三個月低位;稀土價格指數7月單月上漲12%。

第三,流動性寬鬆與資源屬性重估。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美元走弱提振大宗商品金融屬性。白銀年內漲幅超30%,鉑金漲超42%,反映貴金屬與工業金屬聯動上漲特征。同時,中美博弈背景下資源戰略價值凸顯:若關稅緩和,製造業複蘇利好工業金屬;若摩擦升級,稀土、黃金的避險屬性強化。此外,我國央行連續9個月增持黃金,進一步強化資源品配置邏輯。

向前看,有色金屬板塊短期驅動邏輯清晰,政策與需求共振有望延續強勢:產能清退執行強化供給收縮預期;新能源車"金九銀十"銷售旺季臨近,磁材、鋰電材料需求將加速釋放,能源金屬、小金屬及銅鋁龍頭配置價值突出。

中期來看,板塊有望延續震蕩上行趨勢,具體看:銅礦品位下滑與資本開支不足製約供給,高盛預測銅價年底衝擊10050美元/噸;國內電解鋁產能天花板鎖定4500萬噸,供需缺口或持續擴大;稀土在高端製造需求擴容下價格上行趨勢明確;貴金屬在全球央行增持與避險需求升溫下配置價值凸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