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印度成了關稅受氣包?莫迪與特朗普繼續“硬碰硬”

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加碼向印度“開火”。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由於印度購買大量俄羅斯石油並借此獲利,美國將大幅提高對印度產品征收的進口關稅。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將如何提高對印的關稅。美印近期舉行過多輪貿易談判,但印度一直拒絕按美國要求的給予美方農業和乳業關稅優惠。根據美國7月31日公布的對69個貿易夥伴關稅稅率,印度輸美商品將被征收25%關稅。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近來接連拿印度做文章,有多重因素。首先在於特朗普特別在意貿易逆差問題,早在印度總理莫迪今年早些時候訪問美國時,特朗普就提出印度需要購買美國石油來削減逆差。與此同時,印度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上,始終不願做過多的讓步,這讓特朗普更加惱火。

印度繼續買俄油

特朗普4日上午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將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國支付的關稅”,給出的理由是“印度不僅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還將大部分石油在公開市場出售,牟取暴利”。

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並不是美印關係中的新問題,早在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就向印度進行過多次交涉,但遭到了印度方麵的駁斥,長此以往,印度認為這一做法已經得到了美國的默許。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賈伊斯瓦爾4日表示,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積極鼓勵印度與俄羅斯開展貿易,以“加強全球能源市場穩定”。聲明說,美方針對印度的行動“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賈伊斯瓦爾還表示,印度的進口旨在確保印度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產品,這是當前世界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此外印度還拉其他國家和地區“下水”。印度表示,2024年歐盟與俄羅斯的貨物貿易額達675億歐元。2023年的服務貿易額估計為172億歐元。這遠超印度與俄羅斯的貿易水平。歐俄貿易,不僅涉及能源,還包括化肥、礦產、化學品、鋼鐵以及機械和運輸設備。

特朗普7月30日曾向印度發出威脅,稱如果印度繼續購買俄羅斯武器和石油,美方將在對印度商品征收25%進口關稅的基礎上額外施加懲罰性關稅。本月1日,特朗普又對媒體記者說,他相信印度打算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

不過兩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俄印簽訂了長期供油合同,短期內不會停止這項交易。這相當於非正式地反駁了特朗普的說法。此外印度表示,進口俄羅斯石油“協助抑製全球油價上漲”,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2022年2月起對俄羅斯能源實施製裁後,全球油價並未顯著上漲。

在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賈伊斯瓦爾在回應涉俄提問時說,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穩定且經過時間考驗”,不該用“第三方國家的棱鏡”去審視。在獲取本國所需能源的問題上,印度會根據不同市場供應情況以及全球普遍趨勢製定政策。

2022年1月,即烏克蘭危機全麵升級前一個月,印度日均進口俄羅斯原油6.8萬桶,而到當年6月進口量升至日均112萬桶,2023年5月達到日均215萬桶的峰值。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每日消耗石油約550萬桶,將近88%來自進口,而俄羅斯所供石油一度占印度進口石油總量的近四成,使俄羅斯取代中東國家成為印度最大石油供應源。

今年上半年,印度日均進口俄羅斯石油約175萬桶。雖然印度政府並沒有被特朗普威脅“嚇退”,但由於俄方降低了油價優惠力度,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有限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和門格洛爾煉油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國有油企近期減少了俄羅斯原油的采購量。

印度無法妥協

特朗普4月2日公布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後,起先印度方麵態度十分積極,美印雙方隨後舉行了多輪會談。印度外長蘇傑生曾多次樂觀表示,兩國貿易談判將取得成果。然而事與願違,在曆經五輪談判後,就連一份小型貿易協議都未達成。

在關稅談判中,特朗普一向十分強硬,如要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就必須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美國設定的條件——擴大市場準入、從美國增加進口等。美國貿易代表格裏爾7月28日表示,美國需要更多時間與印度談判,以評估印度向美國開放更多市場的意願。印度計劃於8月中旬與美方重啟貿易談判。

在美國方麵,特朗普多次抱怨印度關稅稅率太高,非關稅壁壘又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繁重和討厭”,導致美印貿易多年來維持較小規模。他7月30日發帖說:“我們與印度之間貿易逆差巨大。”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印貨物貿易規模約為1288億美元,印度對美貿易順差為458億美元。

談判之所以陷入僵局,除了雙方在購買俄羅斯石油問題上存在分歧外,印度還在保護農業和乳業方麵持強硬立場,而這是美國在談判中提出的關鍵要求。原因也顯而易見——印度農業依然以小農經濟為主,大量農民依靠農業生產維持生活。如果印度放開進口質優價廉的國外農產品,將對其農業和農民造成毀滅性打擊,尤其是在印度南部以農業為主的地區。

在2014年和2019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曾兩次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大選。不過在2024年大選中,印度人民黨卻僅取得543席中的240席,隻能依賴盟黨取得過半席位。在這一背景下,莫迪政府更不敢在農產品和乳製品上讓步,不僅將動搖其選民基礎,還將受到反對黨的圍攻。

在此背景下,莫迪2日呼籲民眾購買本土產品,以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之際減輕印度經濟所受衝擊。他當天在印度北方邦城市瓦拉納西的一個集會上發表講話時說:“世界經濟正麵臨諸多憂患,形勢不太穩定。現在,無論我們買什麽,標準應該隻有一個:買那些由印度人揮灑辛勤汗水製造出來的產品。” 莫迪表示,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務包括保障農民福利、保護小型產業等。

莫迪強調提振國內製造業和消費,與其一直推動的“印度製造”戰略相契合,同時也是對特朗普關於“印度是‘死亡經濟體’”“印度嚴重依賴美國市場”說法的間接回應。此前特朗普說,印度可盡管將其“死亡經濟體”拖向深淵,眼下美印經貿往來極少,因印方關稅是全世界最高之一。

美國是印度最大出口市場,2024~2025財年,印度對美國商品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19.78%。如今美國對印度征收的25%的關稅稅率,不僅高於周邊南亞國家,還高於越南(20%)和印尼(19%)等新興經濟體。據野村證券估計,美國對印度加征25%的高關稅將使印度經濟增速下降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