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280億美債,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舊地重遊

這已是今年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累計規模突破280億美元。有意思的是,就在數據公布前,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剛訪問過中國,並且就債務問題進行過探討。

中國連續減持美債降低美元儲備的份額是出於什麽樣的動機和原因?為什麽08年的時候保爾森訪問中國後,中國立馬開始大規模的增持美債,而現在卻不行了?

明牌:減持數字裏的金融暗戰

根據美國財政部7月17日晚上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繼續縮小,隻有9億美元,至7563億美元,依舊是美國第三大海外債務。

中國5月減持9億美元美債似乎“雷聲大雨點小”,相比3月189億、4月82億的拋售,這個點規模多數分析師認為是美債價格下跌造成的被動縮水,而不是主動減持。

除了中國之外,日本增持5億,英國加倉17億,加拿大更是狂掃617億創曆史新高,在美國的眾多海外主權國家中,唯獨中國在主要經濟體中“逆向行駛”。

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逼各國增持美債時,中國卻把美債持倉壓到7563億美元,比巔峰時期砍掉近42%,持倉占比從11.2%暴跌至4.3%。

央行同步狂掃黃金,儲備量飆到7383萬盎司,為的就是中國的金融安全。

保爾森急匆匆的來到中國訪問,其目的就很簡單了,表麵上看他是為了修複中美關係,中美之間的經濟裂痕不要擴大的太快,也是給特朗普政府探風,為兩國元首會麵征求中方意見。

除此之外,美債的問題是曆任財政部長來到美國必須聊的問題。

在債務問題上,中國主管金融部門的領導不止一次的向美方提出過建議和意見,希望美國在財政擴張的時候更加理智,這個提醒從2008年就開始了。

但是很顯然,美國兩黨政府隻顧著眼前的利益根本無暇顧及身後事。所以保爾森現在退而求其次希望中國減緩美債的拋售節奏。

去美元化的“黃金底牌”

減持美債從來不是算術題,而是地緣政治的信號彈。

中國連續3個月拋售美債最狠的不是數字,而是時機,恰逢穆迪下調美債評級、10年期收益率衝破4.5%警戒線。

中國用行動告訴世界,美債正從“無風險資產”變成“高風險賭局”?。

當年薩達姆試圖用歐元結算石油,卡紮菲想推黃金第納爾,結局世人皆知。

但如今不同了:中國拉著東盟搞本幣結算,巴西阿根廷籌建“南美元”,沙特原油人民幣結算量翻了三倍。

甚至現在中國和埃及,印度和俄羅斯直接拋開SWIFT係統進行貿易結算,美國對這些事情甚至都避而不談。

說的很直白一點,現在美國的綜合國力不足以支持美元霸權在全球暢通無阻。

中國原本無意去美元化,畢竟中國一直都是全球化的維護者,但是這些年以來,美國常常將貨幣和金融當成製裁他國的武器,幾乎讓所有的國家都感覺到持有的美元資產會被美國尋找各種借口罰沒掉。

所以去美元成為了勢在必行的選擇。

新貨幣秩序的破曉時刻

想在中美角色徹底翻轉。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增持4000億美債救市,被《紐約時報》捧為“白衣騎士”;17年後美國官員低聲下氣訪華,得到的結果卻是中國連續3個月減持280億美元美債。

根本在於籌碼變質了。當年中國外匯儲備80%是美元資產,現在黃金+歐元占比突破34%,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暴漲240%。巴西總統盧拉說得更直白,憑什麽全球貿易要用美元?

特朗普政府其實心知肚明。一邊威脅對中國加征關稅,一邊又派保爾森示好。

但是這招已經不好使了,中國的戰略決策是無法動搖的。

IMF特別提款權籃子中人民幣權重升至14.2%,70多國接入中國跨境支付係統。美元像老式柴油車,人民幣是混動新車——現在加油站開始兼容兩種油槍了。

舊秩序已經老去,新秩序正在建立,中國或許不會完全拋售美債,但是現在持有的美元資產規模還是過高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