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2.95億存款“失蹤”案再掀波瀾:終審勝訴後執行受阻

一場持續近四年的金融糾紛在2025年7月再度成為市場焦點。

近日,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遠智慧”)全資子公司南京科遠智慧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能投”)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南通分行(以下簡稱“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的2.95億元存款質押糾紛,在經曆終審判決銀行敗訴後,因執行環節受阻與銀行反訴陷入僵局。

回顧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智慧能投在浦發銀行南通分行存入3.45億元人民幣,但隨後發現其中2.95億元被未經授權的質押,而公司對此毫不知情。

經過調查發現,這是一起犯罪嫌疑人偽造印章進行詐騙的案件。在隨後的民事訴訟中,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要求浦發銀行南通分行返還本金及利息。然而,在執行階段,銀行未能及時賠付,導致科遠智慧不得不申請追加浦發銀行總行為被執行人。麵對這一局麵,浦發銀行南通分行采取了反訴行動,要求智慧能投等承擔“財產損害賠償”。

科遠智慧對此表示,銀行的反訴行為意在拖延執行進程。目前,反訴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但具體的開庭時間尚未確定。這一事件不僅對金融司法的效率和公正性提出了挑戰,也對市場信心造成了持續的考驗。隨著案件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和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期待一個公正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存款“失蹤”始末:從質押疑雲到刑事詐騙

事件起源於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間,智慧能投陸續在浦發銀行南通分行存入3.45億元的定期存款。2021年11月,科遠智慧公告披露,其中4000萬元存款到期未能贖回,另有2.55億元處於被質押狀態,而上市公司對上述質押行為“毫不知情”。經查,該存款被用於為南通瑞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通瑞豪”)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提供質押擔保,因南通瑞豪未能償債,導致科遠智慧存款無法兌付。

更蹊蹺的是,涉事三方均否認知情:南通瑞豪股東稱公司實際經營者身份成謎,且其前法人已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科遠智慧堅稱未簽署任何質押協議;浦發銀行南通分行則於2021年11月15日同步報警,稱“配合公安機關調查事實真相”。

隨著案件深入,司法機關認定這是一起“犯罪嫌疑人偽造存款企業印章、冒用名義實施詐騙”的刑事案件,刑事判決書明確追繳涉案企業獲取的貼息款項,但因涉案人員上訴,判決尚未生效。

民事訴訟層麵,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於2024年12月31日一審判決浦發銀行南通分行返還智慧能投2.95億元存款本金及逾期利息,訴訟費由銀行承擔。2025年5月17日,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原判,認定銀行未盡到對存款質押的審核義務,需承擔全部責任。

然而,判決執行階段卻陷入僵局。科遠智慧公告顯示,截至2025年7月4日,公司未收到浦發銀行南通分行任何賠付款項,遂向崇川區人民法院申請強製執行並獲立案。在執行過程中,因浦發銀行南通分行“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智慧能投申請追加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浦發銀行總行)為被執行人。

銀行反訴“財產損害賠償”,儲戶指責“拖延戰術”

在科遠智慧申請強製執行後,事情並未走向終局。

7月16日,浦發銀行南通分行向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指控智慧能投及自然人盛某在存款過程中存在過錯,要求連帶賠償銀行2.95億元本金及利息。浦發銀行方麵認為,科遠智慧相關人員接受中間人返現4067萬元用於賬外發放員工獎勵,存在重大過失。

對此,科遠智慧公開反駁,稱銀行反訴實為“拖延執行”。科遠智慧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終審判決已明確銀行全責,我們已追加浦發總行為被執行人,2.95億存款拿回隻是時間問題。銀行一邊承諾7月1日還款,一邊在南京起訴,目的就是擾亂投資者判斷。”科遠智慧強調,刑事判決已認定詐騙行為與己無關,且公司實際控製人承諾全額兜底損失,投資者權益不受影響。

從這起案件折射出銀行業內控的嚴重漏洞。此前,浦發銀行南通分行曾因票據業務貿易背景不真實、違規銷售等問題被銀保監會罰款130萬元,而本案中存款被偽造印章質押,暴露出銀行印章核驗、授權審批等環節的失守。與此同時,科遠智慧收取中間人“貼息”的行為,也反映出部分企業對高息誘惑的風險識別不足。

目前,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已受理浦發銀行南通分行的反訴,科遠智慧表示將“全力應訴”,但開庭時間尚未確定。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