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業的“困境”還未結束。
瘋狂的價格戰疊加需求的減少,疫苗行業的高毛利時代,正在走向終結。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疫苗行業的業績正在遭遇較大的挑戰,即便是曾經的代理默沙東大單品九價HPV疫苗的“疫苗一哥”智飛生物也沒能逃離業績暴跌的命運。短短三年時間,智飛生物就從年賺80億元疫苗龍頭,陷入業績虧損的泥潭,且何時好轉仍未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更為糟糕的是,隨著未來預期的不斷弱化,企業的股價遭遇到了較大的挑戰,如果從最高位算起,智飛生物的股價跌幅超過了85%,市值蒸發超過3100億元。
龍頭尚且如此,後排企業處境則更加糟糕。
以康華生物為例,作為國內首家生產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的疫苗企業,康華生物上市之後即巔峰,此後便一路下跌。根據統計顯示,近五年時間,康華生物股價跌幅超過了80%,市值蒸發超過了480億元。
為了破局,不少企業選擇出海的,但是麵對國外疫苗巨頭的競爭,出海實則短期難以解決問題,而國內大單品的內卷還在加劇,瘋狂的價格戰之下,每一家疫苗企業都成為了輸家。目前,行業的高毛利時代已經結束,疫苗企業要麽結束替代邏輯在全球前沿領域尋找破局之道,但這條路尤為難走,耗資巨大。要麽“賣身”出局,主動結束內卷。
除此之外,難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
7月13日,康華生物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王振滔先生正在籌劃公司控製權變更相關事宜,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發生變更。
根據財報顯示,奧康集團有限公司一共持有公司12.26%的股權,而王振滔則直接持有公司10.53%的股權;根據同花順數據,王振滔則持有康華生物19.02%股權,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該部分股權市值為18.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奧康集團所持股權其中65.81%處於質押狀態,王振滔所持股權96.31%處於質押狀態。
“溫州鞋王”的疫苗生意
相較於疫苗生意,王振滔更讓外界所熟知的其實是男鞋生意。
1988年,23歲的王振滔與錢金波(紅蜻蜓創始人),還有一個同鄉,拚湊了三萬元回鄉辦起了鞋廠。
創業初期,這家名為“奧林鞋廠”的作坊,僅有一部製鞋機、幾個工人。但由於當時工商局注冊“奧林”不能注冊,所以其又將名字改名“奧康”。
在那個經濟的騰飛,且物資短缺的年代裏。
市場對於那些膽子大的人,會給予及時且豐厚的獎勵。
1989年,王振滔帶著自家的溫州皮鞋重返武漢,在當時溫州鞋缺乏市場信任的情況下,他做出了“鞋子六個月保質期內出現質量問題,一賠二”的保證。此舉引發了媒體的關注,最終拯救了奧康鞋業,也拯救了溫州鞋的名聲。
就這樣,憑借著不錯的質量,奧康鞋業逐漸走上了正軌,到了兩年之後,王振滔鞋廠的產值就突破了100萬元。
到1998年,成立了十年的奧康已經在行業,產值突破了3.5億元。也是這一年,奧康放棄了代理,進入連鎖專賣模式,而這一舉措奠定了奧康的“封神之路”。
2004年,王振滔決定跨界投資康華生物,當時他很明確康華生物就是奧康國際的“第二曲線”。但這條路走得並不順利,直至2011年,康華生物第一款產品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才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款產品剛開始賣得並不好,但好在王振滔的主業非常強勁。
2012年,奧康國際在A股上市,作為當年的“超募王”,奧康國際一共募集了10億元,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男鞋第一股”,王振滔本人也被譽為“溫州鞋王”。
上市之後,奧康國際經曆了兩年的下跌,隨後趕上了2015年的大牛市,股價突破51元/股,市值更是突破了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康華生物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獲批上市,由於其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該產品一直都是康華生物收入的核心。
2020年,王振滔一手打造的“第二曲線”康華生物上市,上市之後,風口上的康華生物一度暴漲市值超過了580億元,遠遠地甩開了奧康國際,成為王振滔的“現金奶牛”。
憑借著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2019年至2021年,康華生物營收從5.55億元飆升至12.92億元;淨利潤則從1.87億元暴增至8.29億元。
擬套現“離場”
主業的遇阻,“第二曲線”緩解了其下降的頹勢。
但王振滔並未抓住機會,讓企業成功突圍。2022年以後,奧康國際的主營業務開始持續虧損。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奧康國際分別虧損3.7億元、0.93億元及2.16億元。而康華生物業績也開始出現拐點,2022年至2024年,其營收分別為14.47億元、15.77億元以及14.32億;淨利潤則從5.98億元一路降至3.99億元。
到了2025年,康華生物的業績開始斷崖式下滑,第一季度,其營收僅為1.38億元,同比下降55.7%;淨利潤也僅剩0.21億元,同比下降86.14%。
麵對業績的大幅下滑,康華生物曾努力自救。其包括持續投入研發,積極推進六價諾如病毒疫苗、四價鼻噴流感疫苗和輪狀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等新產品的研發工作。
其中,重組六價諾如病毒疫苗成功實現對外授權。
但從整體來看,市場反饋並不好,王振滔家族的資金鏈也相對非常緊張。
實際上,在康華生物上市之後,王振滔就一直尋找套現的機會。早在2023年8月,康華生物發布權益變動公告稱,因自身經營需要,股東奧康集團、王振滔與康悅齊明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轉讓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合計1000萬股。其中,奧康集團擬向康悅齊明轉讓540萬股,王振滔擬向康悅齊明轉讓460萬股,轉讓價為54.85元/股,涉及金額5.485億。
單是這一筆,王振滔自身就套現了4.57億元。
2024年,王振滔還因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導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據披露,2021年至2022年王振滔先後占用奧康國際資金1.67億元及0.95億元,盡管其已經盡數歸還,但由於數額巨大,且並未及時披露,因此上交所對王振滔予以公開譴責並計入誠信檔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王振滔的資金鏈依舊處於十分緊張的狀態,其旗下奧康國際以及康華生物均有大比例的股票質押。
在這種背景下,康華生物股價表現還十分低迷,更為糟糕的是,其他原始股東也開始清倉式套現。
7月1日,康華生物公告稱,原始股東寧波聖道創業投資合夥企業及其一致行動人淄博泰格盈科創業投資中心公告計劃清倉全部股份2.44%。
按照最新市值,這部分股份市值約為2.33億元。
侃見財經認為,當下對於王振滔而言,如果能順利出讓康華生物的股權,對於他以及公司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其可以通過套現收縮來緩解資金壓力,而康華生物也能得到新控股股東的支持,從而擺脫困境。但如果此次股權轉讓失敗,那麽對於奧康國際以及康華生物而言,則又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擊,屆時這兩家公司的困境將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