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300%!警惕風口上的A股遊戲之王

文丨小李飛刀

7月14日,A股“遊戲之王”世紀華通發布預告,上半年最高盈利達30億元,同比翻倍增長。

事實上,在這份大增業績披露之前,世紀華通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早已炙手可熱,股價曾在短短9個多月狂飆300%,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大關。不過,最近兩個交易日,股價大跌近10%。

這是否暗示了市場炒作過頭,物極必反?

【瘋狂爆炒背後】

世紀華通股價大爆發背後,離不開市場環境助推以及自身業績改善。

首先,世紀華通踩中了A股兩大超級炒作風口。一個是反複活躍的消費風口,市場一度瘋狂押注政策會刺激內需消費來穩經濟增長。在這一預期下,相關沾邊行業領域,包括珠寶首飾、寵物經濟、網絡遊戲等,均大幅受益。

年初以來,A股網絡遊戲板塊大漲逾30%,跑贏多數行業。其中,世紀華通作為A股遊戲市值一哥,自然也會受到市場熱捧。隻要風口在,資金在中短期內的抱團難以輕易瓦解。

另一個是ST大風口,上演了史詩級行情,背後導火索源於政策鼓勵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短短7個多月,A股有6隻ST翻倍股,34隻個股漲逾30%,*ST宇順更是強勢狂飆近500%。

其次,世紀華通業績改善也為資本市場亢奮的炒作提供了借口。

2024年,世紀華通營收226.2億元,同比增長逾70%。歸母淨利潤為12.1億元,同比大增逾130%。2025年上半年,業績景氣度依舊,營收預計為170億元,同比增長83%,歸母淨利潤預計為24億元-30億元,同比增長107%-159%。

與此同時,世紀華通盈利能力,包括毛利率、淨利率水平同樣水漲船高。如此一來,市場線性外推,抱團瘋炒,不斷抬高估值水平。

截至7月16日,世紀華通PE為48倍,從絕對值看可能已給出過高估值溢價。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遊戲龍頭網易,盡管業績基數很高,2025年一季度淨利潤依舊大增35%,但港股給到的估值僅18倍。

這一估值差異,也意味著世紀華通的炒作可能過頭了。

【遊戲卷向海外】

世紀華通雖為A股市值最大遊戲企業,但實際上卻是半路進入的玩家。

2005年,王苗借資5萬元創立上虞華通汽配廠,給通用、大眾等汽車大廠提供零部件。六年後,依靠汽配主營業務成功掛牌深交所創業板。但上市後,公司收入增長有些停滯,淨利潤更是三年跌。

麵對困局,王苗大膽決策,選擇殺入與汽配毫不相關的遊戲行業。

2014年之後的幾年內,公司開啟一係列並購擴張,包括七酷網絡、天遊軟件、點點互動等遊企。其中,最為轟動的是2018年斥資298億元“蛇吞象”了盛大遊戲(後改名為盛趣遊戲),一舉獲得了傳奇、龍之穀、冒險島這些重要遊戲IP。

然而,如此狂熱的並購也帶來了嚴重潛在隱患。首當其衝的就是商譽規模激增——2018-2020年,分別為78億元、151億元、211億元,占總資產比例均在50%左右。這也為後來財務造假埋下了伏筆。

▲世紀華通商譽規模,來源:Wind

轉型後的世紀華通,起初業績表現並不穩定,在與三七互娛等內地遊戲龍頭競爭中一度處於下風,尤其是2021-2023年期間。

不過,2024年世紀華通開始爆發,主要得益於此前70億並購的點點互動於2023年在海外市場上線的手遊——Whiteout Survival(國內版名叫無盡冬日)。

Whiteout Survival已成全球爆款遊戲。據Sensor Tower統計,截至2025年3月,Whiteout Survival在全球市場累計收入達22.5億美元,成為近五年中流水最快突破20億美元的手遊產品之一。

這款遊戲爆火直接帶動點點互動2024年營收突破150億元,同比大增155%,貢獻了世紀華通70%左右的收入。

再看國內市場,《熱血傳奇》《龍之穀》《冒險島》《永恒之塔》等多款產品均有一些亮點表現。2024年,國內業務收入達112.5億元,同比增長超50%。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業務自2019年爆量後,曾連續四年下滑,直到2024年才有所改觀。這一變化與國內遊戲監管政策的調整無不關聯。

2018年,國內遊戲監管開始收緊,提出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製新增網遊數量,版號供給大幅縮減。當年行業增速從前一年的23%驟降至5%。2021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出台最嚴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規,上線防沉迷舉報平台,約談頭部遊戲龍頭,要求整治氪金設計。

特別是2023年12月,《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設置用戶充值限額、限製遊戲過度使用高付費設計、要求廢除抽獎道具概率性玩法等,一度導致港A兩市遊戲龍頭單日蒸發數千億元,引發市場廣泛爭議。

2024年開始,國內政策導向悄然轉向,從嚴監管轉變為相對寬鬆,並明確鼓勵遊戲“文化出海”。當年,國產版號單月超百款成為常態,全年總量1416款創近五年新高,同比增幅超三成。

這一年,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超3250億元,同比增長7.5%,創曆史新高。出海也取得了戰果,國產自主研發遊戲實際銷售收入達18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可見,國內外遊戲行業景氣度同步提升,是世紀華通能在2024年打翻身戰的重要基礎。

【兩大隱患揮之不去】

未來,世紀華通業績能否持續高增長,可能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最近兩年,無盡冬日取得不錯成績,但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容忽視。從本質上看,無盡冬日是一款典型的買量遊戲——即通過付費廣告去各大渠道購買玩家流量,再按照注冊量或下載安裝量來進行結算的推廣方式。這種模式非常重視短期獲客,與傳統企業通過品牌影響力來吸引用戶有很大區別。

據DataEye發布的《2024中國內地移動遊戲買量白皮書》,無盡冬日位居策略品類投放榜第三位。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該遊戲更是長期位居微信小遊戲買量投放消耗榜第一名。

如此大規模買量投入,在財務上直接體現為銷售費用的激增——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高達77.4億元,同比大增133%,比營收增速還要高。

無盡冬日要實現持續高增,還需燒錢買量。但未來麵臨的現實問題是投入產出比可能下滑,尤其當遊戲進入生命周期中後期時,很可能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此外,按照策略類遊戲以往規律,遊戲收入在觸頂之後每年大致會按照15%-20%的速度衰退。無盡冬日恐怕也很難逃脫這一宿命。

那麽,世紀華通未來能否再度誕生像無盡冬日這樣的全球現象級遊戲,延續業績高增長,將麵臨很大不確定性。

除業績層麵外,市場對世紀華通的信息披露質量也心懷戒備。

2024年11月,世紀華通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坐實了財務造假。據披露,2018-2022年,世紀華通存在商譽減值測試不當、虛構軟件著作權交易收入等多項違規行為。

僅2022年一年,就虛增利潤約12億元。其中,公司將點點與其他遊戲板塊合並披露,少計提商譽減值7.62億元。

財務造假背後,公司內控全線崩塌。上市14年間,公司曆任四屆董秘黃怡、酈冰潔、嚴正山、周宓全部涉案被罰,三任CFO也被給予警告,並處以金額不等的罰款。這是A股證券市場中罕見的“高管團隊集體淪陷”的案例。

這也充分暴露了公司從財務核算到信披審批的全流程失控。而股權分散、長期缺乏實際控製人的治理結構缺陷,也使得決策監督形同虛設,為係統性財務造假創造了條件。

據Wind統計,在造假期間(2020-2022年),世紀華通董監高合計減持26次,合計套現28.6億元,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與市場公平性。

目前,造假期間的董事長王佶依舊掌舵,核心治理結構也未發生重大變化,僅憑公司業務複蘇難以重建市場信任。畢竟之前進行過長達五年的係統性財務造假,無法排除未來業績繼續造假的可能性。

總之,市場基於風口概念、短期業績給予世紀華通過高估值溢價值得警惕,且業績可持續性存疑、財務信任危機未解等潛在隱患更不應該被忽視。尤其還需關注抱團資金動向,一旦鬆動離場,高估值還將麵臨劇烈動蕩風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