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泡泡瑪特,來了?

不想做泡泡瑪特第二的52TOYS,始終沒能摘掉這頂帽子。

根據灼識谘詢統計,以去年的GMV計算,52TOYS在中國IP玩具公司中位列第三。不過若按絕對值計算,其份額僅是第一名泡泡瑪特的約十分之一,二者中間還隔著個今年1月剛上市的布魯可。

更重要的是,同處一個賽道中,泡泡瑪特素有“塑料茅台”之譽,去年130億元營收下,淨利潤做到了33億多元;而52TOYS卻連辛苦錢都賺得艱難,去年營收6億多元的情況下,淨虧了1.2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也不過約3200萬元。

從用戶體感上來看,當泡泡瑪特靠著MOLLY、LABUBU、CRYBABY等一個個現象級IP,讓人從看不懂到大受震撼、市值站上3500億港元時,坐擁35個自有IP、80個授權IP的52TOYS卻並沒有一個能令人一朝天下知的爆款。

這或許也是52TOYS發展十年來最大的問題——“讓人既看得見,又記不住”,多位行業相關人士如此總結。

52TOYS的產品。圖/視覺中國

不願當泡泡瑪特第二

2015年誕生的52TOYS,算得上“出生在羅馬”。

其創始人之一,也是公司現在的CEO陳威,2000年底曾在北京鼓樓開過遊戲店,起初是順帶賣賣日本、美國的遊戲和動漫周邊,後來幹脆轉賣收藏玩具,並拿下萬代、孩之寶和麥克法蘭等國際知名玩具品牌的代理經銷權,還可以分銷給其他終端零售商。

52TOYS的另一個創始人黃今,2008年時投入桌遊《三國殺》及網絡版的聯合開發,這款遊戲風靡全國前,他還有過帶一後備廂《三國殺》卡牌“掃街”的經曆。過往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自述從小就喜歡變形金剛、高達等變形玩具,算是“資深玩具愛好者”。

當時,衍生品這一國外IP已經成熟的變現模式,國產遊戲、動漫、電影等IP卻仍在探索初期,這也意味著機會。2012年,這兩個愛玩兒的北京男人一拍即合,打算憑著二人在產品設計與開發、市場拓展、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麵的經驗,做中國原創的IP玩具。

用陳威的話說,他給國外很多玩具品牌做過“月嫂”,對怎麽養孩子也門兒清。

於是,陳威與黃今共同創辦樂自天成公司,最早為《三國殺》開發衍生品,比如甄姬、呂布等武將的模玩。也是在這一過程中,被陳威定位為收藏玩具的52TOYS品牌得以醞釀。

彼時,泡泡瑪特尚在代理銷售海外IP產品,更像是雜貨鋪。52TOYS則已經開始做自有IP、拿IP授權,開發扭蛋、鑰匙扣、拚裝模型、手辦等從輕到重的衍生品,劍指“中國的萬代”。

不過轉年,泡泡瑪特押中設計師IP MOLLY,盲盒+IP潮玩的模式開始起飛,其於2020年底登陸港交所後,正式成了大眾熟知的中國潮玩賽道代表。不情願地,52TOYS也就此開始了被拿來與泡泡瑪特對比的一生。

“52TOYS和泡泡瑪特故事不一樣。”陳威曾在接受采訪時多次表示自己無意做泡泡瑪特第二,並強調二者的不同——泡泡瑪特做的是潮流玩具,52TOYS做的則是收藏玩具,不僅限於盲盒,還包括手辦、拚裝模型、變形機甲等,能開發的IP類型也更為豐富。

在他看來,行業真正的發展方向是多元化,定位為潮玩會窄化企業和行業的發展空間。

從IP和品類上看,52TOYS確實長成了多元的樣子。

招股書顯示,截至去年末,52TOYS擁有NOOK、Sleep、Lilith、猛獸匣、Panda Roll(胖噠幼)等35個自有潮流、科幻及文化IP,以及《蠟筆小新》《貓和老鼠》《小黃人》等80個授權IP;產品矩陣橫跨靜態玩偶、可動玩偶、發條玩具、變形機甲、拚裝玩具、毛絨玩具、衍生周邊(如耳機殼、紀念章、磁鐵)等。

疊加之下,52TOYS年均上新超500個SKU,目前共有約2800個SKU可供銷售。

52TOYS產品品類。圖/招股書

這也讓52TOYS一度成為資本的寵兒。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2021年,其五年間共完成六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中金資本、前海母基金等。2021年C輪融資時,其估值達到42.5億元。

但隻是行業第三

但問題是,陳威定義的更廣的賽道,還沒能撐起一家更大的公司。

起碼從營收上看,52TOYS與同賽道的其他玩家差距不小。去年,位居中國IP玩具市場份額第三的52TOYS,營收不足第一泡泡瑪特的二十分之一、第二布魯可的三分之一。

若把時間拉長,營收規模落後的同時,52TOYS的增長也不盡如人意。

2022—2024年,52TOYS營收分別為4.63億元、4.82億元、6.30億元,其複合年增長率為16.77%。同期內,泡泡瑪特營收從46.17億元增長到130.38億元,增長率為68.04%;布魯可則從3.26億元增至22.41億元,增長率為162.19%。

52TOYS、布魯可、泡泡瑪特營收對比。圖/中國新聞周刊整理自招股書及財報

“52TOYS營收規模有限且增速不高,主要歸因於市場份額的局限性和品牌認知度較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餘豐慧表示,52TOYS尚未建立起強大的品牌效應,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同感和忠誠度有待提升。

這首先與其IP結構有關。

去年,52TOYS來自授權IP的營收占比為64.5%。但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52TOYS的授權IP很多並非獨家,因而存在同質化問題。以其線下店陳設中突出的迪士尼IP草莓熊為例,除迪士尼自身和52TOYS,泡泡瑪特、名創優品及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POTDEMIEL蜂蜜罐等多家公司均開發了相關產品。即便各家玩具載體形式有所不同,但也會削弱品牌差異化優勢。

此外,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指出,相比於泡泡瑪特,52TOYS的自有IP缺乏記憶點和延續性,會導致用戶黏性不足。“缺乏現象級IP帶動整體銷售,品類分散導致單品類難以突破。”他總結道。

這或許可以從爆款係列的銷售情況中窺知一二。招股書顯示,在52TOYS的產品中,2020年獲得授權的《蠟筆小新》係列表現突出,累計GMV超6億元,其中3.8億元來自去年,約占公司全年GMV的四成;自有IP方麵,其猛獸匣係列及Sleep係列三年累計GMV均在2億元左右。

52TOYS的蠟筆小新發條玩具。圖/招股書

作為對比,去年,泡泡瑪特旗下爆款IP中,THE MONSTERS在LABUBU熱銷帶動下營收突破30億元,MOLLY過20億元,SKULLPANDA和CRYBABY也過了10億元;布魯可最暢銷的四個IP產品係列,奧特曼、變形金剛、英雄無限及假麵騎士,營收分別為10.96億元、4.54億元、3.10億元、1.70億元。(注:考慮到這兩家並無GMV數據可直接對比,這裏權且使用營收數據。)

其次,渠道布局也是限製增長的原因。

招股書顯示,近三年,52TOYS營收中超六成來自經銷商,包括玩具集合店、書店、電影院、便利店、遊樂園等;截至去年底,其擁有336家中國經銷商和90家海外經銷商,覆蓋超過20000個終端網點。自營渠道方麵,其在電商旗艦店外,還有品牌體驗店、無人零售機等線下終端,但其品牌店已從2022年末的19家收縮至去年末的10家,單是去年,便關閉了6家門店。

“分散的渠道難以形成品牌合力,而自營店收縮導致體驗式消費場景缺失。”領悟時代數字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唐樹源分析。王鵬也表示,52TOYS目前倚重經銷商模式,會導致品牌對終端控製力弱,用戶很難在消費過程中形成清晰的品牌心智。

52TOYS也在招股書中坦承了依賴所帶來的一係列潛在風險——經銷商可能無法遵守協議規範,發生擅自向次級渠道售賣、擾亂價格體係、擅自使用品牌標識、進行不當營銷活動等行為,公司難以全程把控,從而可能影響品牌聲譽、產品動銷及整體庫存水平。

相較之下,泡泡瑪特則依靠自營門店和直營電商,建立起對銷售、庫存、價格及用戶體驗的全鏈路掌控;布魯可雖也做渠道分銷,但聚焦垂直場景如母嬰和教育門店,與品牌和產品的匹配度更高。

此外,在王鵬看來,52TOYS的多元品類雖能覆蓋更廣的用戶群,但也會導致用戶對品牌的核心認知模糊,長期可能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辛苦賺錢到賺辛苦錢

營收規模有限的同時,52TOYS的賺錢能力也不算樂觀。

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52TOYS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28.87%提升至2023年的40.47%,但去年又小幅下降到39.92%。同期,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分別為57.50%、61.32%、66.79%,布魯可為37.91%、47.33%、52.60%。

毛利率提升之下,52TOYS的淨虧損卻仍在擴大。2022—2024年,其分別淨虧171萬元、7193萬元及1.22億元,淨虧損率從2022年的0.37%擴大到了去年的19.37%。

其經調整淨利潤雖然在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但過去兩年分別隻有約1900萬元、3200萬元。而去年,泡泡瑪特和布魯可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約是其100倍、18倍。

這也不禁令人好奇,動輒有天價交易的潮玩行業,怎麽會有頭部公司賺錢賺得這麽辛苦?

一方麵,授權IP擠壓了52TOYS的利潤空間。

張新原指出,授權IP營收占比高,也意味著其需要支付不菲的IP授權費用——尤其是麵對有更高議價能力的大IP版權方。招股書顯示,去年,52TOYS的IP授權成本達4575.5萬元,占全年營收7.3%,而泡泡瑪特的這一比例為3.9%。

而隨著迪士尼、三麗鷗等多個版權方的熱門IP授權在今年到2027年陸續到期,競爭的激烈、續約的不確定性、分成比例的提升等風險,也可能對其盈利能力進一步形成衝擊。

另一方麵,產品線的分散讓其難以通過規模化來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毛絨玩具、機甲、手辦等不同品類在原料、生產流程與方式上有所不同,多品類矩陣之下,供應鏈複雜度被拉高。而根據招股書,52TOYS的所有產品均委托第三方代工廠製造,按慣例,其生產規模決定了對成本和效率的控製。從其當前的營收規模來看,其控製力相對有限。

“上遊IP多為授權而非自有,中遊生產依賴代工,下遊渠道尚未形成絕對優勢。”張新原總結,這讓52TOYS尚難形成自己的壁壘。

為了走出這樣的困境,52TOYS也做了很多嚐試。

譬如加大對自有IP的投入。2023年,52TOYS成立猛獸匣IP委員會,計劃通過小說、漫畫、有聲讀物等方式進行原創IP的內容延展,去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漫畫《猛獸匣:機甲紀元》。近兩個月內,52TOYS還先後推出了CiCiLu、Pouka Pouka、NINNIC三個新的潮流IP。

譬如出海。52TOYS的出海開始於2017年,初期以授權海外代理的方式先後進入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市場,到2022年5月開始布局海外電商。自2023年底,其授權品牌店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北美、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開業,海外擴張的步子開始大了起來。

不過,這些動作究竟能對公司業績有多大的提振作用,目前來看,仍需時間驗證。

在遞交招股書前不久,52TOYS剛剛完成了新一輪戰略融資,其估值來到42.7億元,較四年前僅微增約2000萬元。在這一背景下,其所押注的收藏玩具故事,能否在二級市場中讓資本為之欣然買單,或也存疑。

且更長期來看,52TOYS最終要解決的問題仍是如何真正成為更多人認識的52TOYS第一,而非泡泡瑪特第二。

而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更清晰地聚焦,或許才能讓52TOYS走出現在這個豐富,但沒有明確主張的模糊地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