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補貼下去,喝出糖尿病了

最近,外賣平台的補貼大戰那叫一個激烈,美團、淘寶、京東等紛紛下場“廝殺”。仔細一瞧,這場大戰裏,奶茶成了絕對的“主角”,各種補貼後,價格低到超乎想象,“1元購”“2元購”甚至“0元購”屢見不鮮。

有不少網友好奇:為啥外賣補貼就喜歡奶茶呢?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奶茶是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最愛”。它屬於日常高頻消費品類,在年輕群體中備受歡迎,複購率相當高。而且,奶茶的消費彈性很大,補貼後,消費者很容易在一天之內多次購買。

據紅餐產業研究院調研,72.6%的Z世代消費者表示其每周都會購買現製飲品,其中,以2~3天一杯和4~7天一杯為消費頻率的Z世代消費者占比分別達到32.1%和26.2%。

在年輕人的追捧下,奶茶堪稱“社交利器”。幾元錢一杯的超低價,很容易讓消費者自發在社交媒體上曬單,進而形成病毒式傳播。這無形之中,就給平台和商家做了免費宣傳,帶來大量流量。

從商家方麵看,奶茶品牌連鎖化率高,門店數量眾多,也是外賣補貼青睞奶茶的重要原因。像蜜雪冰城、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品牌,在全國都有數千家門店。平台和這些品牌合作,能快速引入大量門店參與活動,以低成本、高速度拓展商家資源。

尤其是這些頭部奶茶品牌毛利率已突破30%,規模化采購和自動化生產讓成本越來越低。以滬上阿姨為例,其毛利率從2023年的30.4%增長到2024年的31.3%。這讓頭部奶茶品牌有足夠的底氣參與補貼大戰,活動期間提價、品控出現問題等概率也相對較小。

而現炒餐飲行業集中度不高,多數是非品牌店,人工成本往往占比超過1/3,根本玩不起這樣的價格戰。就算平台補貼,消費者也會擔心這些“小店”存在減配、品控等問題。

更關鍵的是,奶茶製作相對標準化,出杯速度快,能滿足大量訂單需求。相比那些容易灑漏的湯麵、變涼的炒菜,奶茶“塑料杯+封口膜”的設計,更能經得起配送過程中的顛簸。集中配送奶茶等飲品,還能提升騎手單次載貨量,優化運力,降低單均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另外,當下正值炎熱夏季,氣溫飆升,人們對水分和清涼的需求大增。茶飲既能解渴,又能消暑,正好擊中大眾夏季的需求。外賣平台把補貼資源重點傾向茶飲品類,更容易在數據上實現突破。

7月12日,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突破1.5億單;7月14日,淘寶閃購聯合餓了麽宣布,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

這些數據從側麵證明,奶茶對於訂單量的拉動效果立竿見影。

其實說到底,平台補貼奶茶,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用戶習慣,通過低價奶茶吸引用戶頻繁使用平台。一旦用戶養成在該平台點外賣的習慣,就可能會購買其他商品,形成完整的消費閉環。

然而,這場看似皆大歡喜的補貼盛宴,背後卻隱藏著令人痛心的浪費現象。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成都、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的飲品店,打烊後集中處置被棄飲品已成常態。

已經有不少網友開始呼籲,羊毛可以薅,但別讓便宜成了浪費的借口,“點單前多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喝”。

咱也得明白,補貼這事兒,可不是長久之計。平台和商家最終還是得回歸到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熱鬧過後,還是要靠真本事“吃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