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鬼樂園三件套,被中產瘋搶?

盛夏到來,一直靠“公園20分鍾”給生活回血的打工人,徹底崩潰了:

現在的公園,熱得人連10分鍾都堅持不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愛遊泳的番茄醬

七月開始的連續陰雨和炎熱,讓全國大多數室外區域成了可望不可即的禁地。

於是,每天多出20分鍾無處揮霍的朋友們,開始把回血解壓的希望寄托在冷氣充足的購物中心。

“超市20分鍾”已經取代公園生態位,成為了打工人最新的“抗焦慮修行”。

超市20分鍾

是一種窮鬼經濟?

如今山姆超市裏排隊最長的櫃台,是美容儀的櫃台。

這個有“大排燈”綽號的東西,乍一看像是從附近工地剛卸過來的探照燈,實際上是有將近十種功效的光子美容儀。

〓圖源:@小紅書用戶一顆自由菜

這燈可能本來以為自己是來當模特的,插上電都算超常發揮了。

結果一天下來工作時間真比工地探照燈時間長。

下班的打工人錯峰利用超市二十分鍾,照完前胸照後背,照完皮膚照頭發。

把會員費賺出來之後,山姆還倒貼了你1000多塊。

〓圖源:@小紅書用戶牙牙琳

有“打工人第一間健身房”之稱的迪卡儂,也被卷入了“超市20分鍾”的範圍裏。

暑假迪卡儂兒童活動區域的廣大中小學生們,每天下午一到五點,就目瞪口呆地看到迪卡儂門口衝進來一群印堂發黑的打工人。

他們爭先恐後地登上小學生身高夠不著的碳纖維公路車展品,在狹窄的過道中猛烈穿行20分鍾後,又紅光滿麵地離開。

更別提中產們的“公攤臥室”宜家了。

騎車下班的打工人隻要路過,上到二樓床品區那是倒頭就睡。對睡眠質量有要求的朋友還自帶個眼罩,一點也沒拿它當外床。

十分鍾睡不夠,半小時睡不醒,二十分鍾就是小憩的最佳時段。

打工人:哎,兄弟對不住啊,不小心在你床上把哈喇子睡流出來了。

宜家:你叫我兄弟那還說啥了,我洗洗就完了唄,別影響心情昂。

〓圖源:@柑橘可樂

逛歸逛,體驗歸體驗,超市20分鍾最常見的場景還是吃。

要知道,20分鍾是山姆們上貨的輪轉極限,而不是顧客進食的極限。

櫃台小姐姐用來分割麵包的剪刀都快剪卷刃了,還是招待不過來沒有感情的排隊機器們。

〓圖源:小紅書用戶@尋找答案的路上

他們既不爭搶,也不推搡,排到自己就往嘴裏猛塞。

塞不下了也不逗留,自覺又去隊尾等待。

二十分鍾即停即走,比機場送客區還快餐。沒吃到的朋友心裏也沒有遺憾,明天再來就得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西梅果醬

這種緊迫中裹挾著從容的場麵,隻有長期繳納會員費帶來的主人翁精神和東道主作風,才能呈現如此酣暢淋漓的發揮。

如果逛公園的是講究陰陽調和的正統修仙,靠汲取天地之靈氣來滋養打工人的身心。

那超市20分鍾就是一夜之間武功暴漲的邪修。

靠一門“我在世界上已經沒有在乎的人了”的逍遙心法,狠狠挖掘出了身體的“後備隱藏能源”。

〓圖源:小紅書用戶@不想起床的小羊

簡單粗暴地概括下來,“超市二十分鍾”心法第一條就是:

超市試用區,就是我家公攤麵積。

飯店不讓自帶食品,但某些超市,你把牌桌搬過去都沒有人管你。

〓圖源:小紅書用戶@Nanoya pyq

大城市機會多,大超市更是如此。

無論是卡著晚上8點到店,盯著等營業員的手把打折標簽貼在肉類菜品上然後立刻買斷。

還是連續多日蹲守一隻陽壽將盡的帝王蟹,並在它死去的瞬間立刻用處理價把它安葬在自家蒸鍋裏。隻要你具備觀察的耐心和等待的恒心,超市便會用常人所不知的方式給予你最豐厚的回饋。

〓圖源:@阿裏巴巴是兩個快樂的青年

然而這種“唯結果論”的玩法,在如今的打工人眼裏已經落伍了:

帝王蟹的陽壽是陽壽,人的陽壽就不是陽壽嗎?

一天中一共就掏出這點時間拿來休息還要我蟄伏和等待,是不是有點太臥薪嚐膽了?

抱著這種想法的及時行樂體驗派,已經開始落實一種“野獸派”的超市20分鍾法則。

跟公園裏捉摸不透的大自然比起來,像超市這樣和“人”聯係更加緊密的地方,也讓大夥兒能更放肆地做自己了。

超市20分鍾,社交考驗的一環?

社交媒體上關於“超市二十分鍾效應”最火熱的討論,是把它當作“當代情侶檢測器”。

〓圖源:小紅書用戶@吃恩典典

有人能描述一下當代打工人約一次會有多難嗎?

時間緊任務重,項目更是難以抉擇。

約電影太激進,約爬山太吃硬件,約別的不是沒錢就是沒時間。

說到底,好不容易從密集生活裏擠出的休息時間,為什麽要冒著砸在別人手裏的風險用來去和另一個人約會呢?

〓“諸事不宜”

但如果把超市20分鍾也納入約會項目裏,那事情就不一樣了。

逛超市這件自己做起來稀鬆平常的事。

如果和曖昧對象一起,就能變成一場從生活理念到價值觀的全方麵人性考核。

〓圖源:小紅書用戶@高冷小美

20分鍾能測試什麽?

首先是飲食原則性問題:甜粽還是鹹粽?湯圓還是元宵?榴蓮是美味還是噩夢?以及怎麽看待蔥花和香菜?

兩個人能不能吃到一起去是愛情小船的船帆,如果胃口相投,橫跨大西洋小菜一碟。

除此之外,對蔬菜價格和打折商品的態度也體現著對方的消費觀。

對方買東西時,是那種勤儉生活,積小流成江海的精算派?

還是那種及時行樂,即使把錢花在刀柄上也興高采烈的逍遙派?

如果兩個消費觀不同的人強扭在一起,經過兩個打折檔口就打起來了,根本不用第三者從中作梗。

〓圖源:小紅書用戶@可可

還有朋友反映,相處期間溫柔穩定的對象跟超市櫃員說話的時候,居然表現出自己從來沒見過的惡劣樣子。

網友銳評:感謝超市,把他隱藏這麽久的真真麵目揭露出來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重振執行手冊

如果前麵的流程都比較順利的話,在最後的最後就可以來到“拍照技巧”的附加題目了。

超市裏有密集的商品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突出照片的人像主體。即使隻穿很樸素的單衣,也很容易拍出層次感。

超市20分鍾,屬於人像攝影的“新手測試”關。

一個能在超市給你出片的對象,放之四海應該也皆能出片。

其實無論人們如何開發“超市二十分鍾”的妙用,如何為“超市二十分鍾”豐容,歸根到底,都是希望在超市的這二十分鍾裏盡可能感受生活。

而這種生活感的來源背後,藏著環境心理學中關於注意力的重要理論:注意力恢複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打工人之所以能在這兩個場所隻花20分鍾,就獲得像休息了兩個小時一樣的放鬆感。主要是因為超市和公園中,都充滿著帶有“軟性注意力轉移”的性質的物品。公園枝頭打鬧的小鳥和貨架上炫彩包裝的飲料都符合這種“軟性轉移”的特點。

而這種“軟性注意力轉移”,又被環境科學認為是緩解精神疲勞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甚至寵物給人心靈上的放鬆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這種“軟性轉移”。

當“軟性轉移”分布在人的周圍時,他們的注意力結構就很容易重新恢複彈性,刷新到被單一工作“折磨得變形”之前的樣子。

人們的“精神疲勞”,自然也就隨之消退了。

〓圖源:小紅書用戶@秋天的菠菜

畢竟,“班味兒”這個說法本來也不是描述人們因為上班而很疲憊的樣子。

而是指一個人看起來已經在通勤和坐班的無限輪回中達成了一定程度的自洽,開始分泌出一種被職場“改造”了的氣質。

隻需要20分鍾的療程就可以給班兒味“治本”,試問哪個打工人工能抗拒?

打工人分給超市的時間

為什麽隻能有20分鍾?

有人說,超市是一個城市的說明書。

不管去哪旅遊,想衝破旅遊業壘砌的牆壁去真正體驗當地人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驅車衝進附近最大的超市裏。

可對於始終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打工人們來說,超市,更像一個關於生活的“股市大盤”。

隻不過,股市反映的是金融市場變動,超市反映的是身邊的全部生活資料的變動。

〓圖源:小紅書用戶@momo

20分鍾,足夠你把大多數商品連名稱到價簽都觀察一遍。

看到荔枝降價,就會想象到荔枝豐收時農民們開心采摘的場麵。

牛肉產品種類變多,就會想象到阿根廷的牛肉在從海關進入中國的樣子。

如果觀察得夠仔細,你甚至可以推理出本地的菠蘿頭一個賣多少錢。

在超市裏專注瀏覽完一圈,跟一條小魚剛上岸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氣的感覺是一樣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統統進入腦子。

感覺自己好像運籌帷幄的打工諸葛亮,身處小超市便知三分天下。

對周遭的世界時刻保持感知,也正是避免麻木的最好方式。

對疲憊的打工人來說,自己的生活好像總被工作擠占到一天的角落。

社交平台上都在推崇,公園20分鍾超市20分鍾。

難道是說30分鍾會有副作用,一個小時就會開始嘔吐嗎?顯然不是。

隻是20分鍾就是休息的“邊際效益遞減”前,最高效的一個時間節點。

連用來放鬆大腦的時間都要考慮“效益”,連用來考驗戀愛對象的時間也要“高度集成”。

也許大家並不是想把自己打造得多麽高效,隻是想在一切結束之後還能留下一點時間躺在自己的床上,不用為下一個到來的日出焦慮。

多逛逛超市總是好的,超市永遠是有序的。

可職場就未必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